盂縣忠義故事
1. 盂縣藏山的來歷
距太原120公里的盂縣藏山,原名盂山,因形似盂狀得名。藏山得名於千古傳誦的中國古典十大悲劇之首的「趙氏孤兒」,後人為頌揚程嬰、公孫杵臼等捨身取義的仁人志士,就把盂山改名為藏山,並立藏山祠祭祀,代代香火不絕。
趙氏孤兒故事流傳千古
沿太原市陽曲縣至陽泉市盂縣的雙陽公路前行,行至盂縣境內,迎面便出現一個廣告牌,上寫四個大字「忠義盂縣」——盂縣人崇敬和頌揚的忠義精神,即源自藏山,源自一個流傳2600多年的故事。
趙氏孤兒名趙武(公元前598年-前541年),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大夫趙盾之孫、趙朔之子,其母是晉成公之妹庄姬。現在所流傳的故事版本為,晉國奸臣屠岸賈謀害忠臣趙盾,趙家300餘口被滿門抄斬,門客程嬰冒死救出出生不久的趙武。屠岸賈發現有人偷偷救出孤兒後,下令如果三天之內沒人交出孤兒,就將全國所有半歲以下的嬰兒全部殘殺。為保全趙氏孤兒和全國幼兒,程嬰毅然獻出自己的孩子。至友公孫杵臼對程嬰的義舉深為感佩,他自知年老不能勝任撫養孤兒之責,讓程嬰去向屠岸賈「告發」是他「藏匿」了孤兒。屠岸賈從公孫家搜出了實為程嬰之子的「孤兒」,用劍劈死,公孫也撞階而亡。程嬰帶著趙武潛入盂山藏匿15年,將趙武撫育成人,才向趙武講述了他的身世。趙武深為悲痛,立誓要報仇雪恨。不久,晉靈公亡,晉悼公立。在大臣魏絳的幫助下,趙武殺了屠岸賈滿門,恢復了趙家在晉國的地位,並成為治國棟梁。
晉國宮廷里的這出悲劇,實為一場統治者內部的奪權之爭,它從《左傳》和《史記》里走出,到了元代劇作家紀君祥筆下,成為是非善惡涇渭分明的歷史復仇劇。紀君祥寫的《趙氏孤兒大報仇》,把屠岸賈單獨殺孤改成要殺舉國與趙氏孤兒同歲之嬰兒,把公孫杵臼買他人之子換孤改成以程嬰親子換孤,使故事更加跌宕起伏。法國文豪伏爾泰於1755年將此改編成為新劇本,名為《中國孤兒》,1755年8月20日開始在巴黎各家劇院上演,盛況空前,《趙氏孤兒》也成為傳入歐洲的第一部中國戲劇。
清末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王國維在《宋元戲劇考》中,把《趙氏孤兒》與《竇娥冤》並列,「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還有人把《趙氏孤兒》同莎士比亞的傑作《哈姆萊特》比較,由此可見《趙氏孤兒》影響之大。
傳說,趙武逝後被玉帝敕封為「藏山靈感大王」,專司人間風雨,造福百姓。據史料記載,歷朝皇帝對趙武推崇備至,屢加敕封:宋元豐4年神宗封趙武為「河東神主」,宋紹興11年高宗封趙武為「藏山大王」。明成化20年,皇帝下詔重修藏山廟宇,並將藏山升格為「萬歲朝廷香火院」。清光緒5年,皇帝親賜「明德崇禋」御書匾高懸正殿。清同治8年穆宗封趙武為「翊化尊神」,清光緒5年德宗加封趙武為「福佑翊化尊神」……
2. 盂縣藏山由來!
其實講得是一個忠義的故事。
盂縣南社村「小藏山」、王村溝北「荒安嶺」、藏山口西「寶劍溝」,是程嬰攜帶孤兒逃難,一天三遇險的地方。 話說程嬰假冒草澤醫生,半夜用葯簍將孤兒趙武從宮中悄悄偷出後,跑回家中,急忙拉馬備鞍,連夜離開國都絳城,馬不停蹄向北逃奔。 程嬰擔心屠岸賈醒悟追尋,便決定向北而行。因為往南地勢逐漸平坦開闊,又有滾滾黃河阻隔;而向北方向卻山高溝深,且北方民風淳厚,多有慷慨悲壯之士。此番思慮之下,他避開大道,沿藏山著荒僻小路,不知走了多少白天黑夜,來到晉國東北邊陲古仇猶地面,躲藏在南社村南一座小山的山洞中。 當地老百姓知道屠岸賈奸佞當權,趙氏一門忠而受冤,無不義憤填膺,願為保孤出力。東家送衣被,西家贈米面,幾位大娘大嫂見孤兒面黃肌瘦,每天輪流給孤兒餵奶。程嬰十分感激,稱謝不迭,打算就此住下撫養孤兒成長。 才躲了十多天,一天,一個農夫慌慌張張跑到山裡道:「程大夫,不好了!屠岸賈那賊發覺你帶孤兒逃跑,親自帶領一隊親兵追來,已到西煙村了,快快跑吧!如果出事,我們怎對得起趙氏滿門忠烈呢?」 程嬰所居之地離西煙村不過十來里路,他不敢怠慢,跪下向北磕了一頭,感謝南社百姓救孤恩德,抱起孤兒上馬向東又逃。 翻過大梁山,踅進王村溝,走出溝底剛爬上一座山嶺,只聽後面人喊馬嘶,程嬰扭頭一看,溝內煙塵滾滾,屠岸賈帶親兵尾隨追來。程嬰心裡一慌,稍不留神,同懷抱的孤兒一齊從馬鞍摔下來,身不由己向山溝滾去。這無異於拿肉往虎口裡送,虧得幾枝老荊條擋住身體,兩人未跌進溝底。程嬰顧不得謝荊條救命之恩,好不容易站起來,又抱孤兒爬上馬背,往東向龍華河方向逃去。 當時,龍華河水急浪高,程嬰來到岸邊,想強渡過去。俗話說:「人忙出錯,馬慌失蹄。」偏偏馬蹄陷進河灘里,程嬰和孤兒又從馬背上摔下來,程嬰左拉右拖,總算把馬牽出沙坑。待兩人重又上馬,見追兵已經藏山趕到。前有大河,後有追兵,程嬰暗暗叫苦,忽然坐騎一聲長鳴,四蹄騰空而起,掠過龍華河水面,到達對岸。等馬蹄站穩,程嬰回頭看對面,見方才陷馬的沙坑邊留著一支寶劍,隨身一摸,才明白自己剛才只顧拉馬,把寶劍掉在那裡。屠岸賈帶親兵追到岸邊,河水阻隔,難以通過,只得拾起寶劍,望著遠去的程嬰和孤兒,徒喚無奈。 後來,人們把南社村南的小山,叫「小藏山」,並修建「藏山行祠」,歲歲祭祀;把程嬰、孤兒落馬的地方叫「慌鞍嶺」,意思是「慌張落鞍」的地方。今所稱「荒安嶺」,實是「慌鞍」的諧音;把程嬰失落寶劍的地方,叫「寶劍溝」。
3. 《趙氏孤兒》片首時那段話時誰說的:趙氏孤兒發源地,忠義文化發祥地,山西陽泉盂縣藏山... 這個渾厚的男
這種聲音是經過電腦特殊處理的,並不是某一個人發出的聲音。
4. 盂縣藏山《趙氏孤兒》的故事中提到的八義士都有誰
在搜孤救孤過程中,先後有韓厥、卜鳳、公孫杵臼、金剛(程嬰之子)獻出了生命,連同先前為救趙盾而死的鉅麋和秦繼明、替趙朔赴死的周堅、以及程嬰(一說是林輒),被後人尊稱為「八義」。 八義圖 《八義圖》戲劇的大致內容是: 晉靈公寵任善於阿庾逢迎的大夫屠岸賈。靈公荒淫暴虐,胡作非為。 相國趙盾時時規勸,而被晉靈公懷恨在心。靈公與屠岸賈多次設計謀害趙盾,未遂。 及周定王三年趙盾卒,晉成公歿,晉景公繼位,趙盾的後人趙同、趙括、趙旃、趙朔等相繼居國為卿。 司寇屠岸賈見趙氏復盛,心中益恨。「日夜搜趙氏之短,譖於景公」。 景公又如靈公時寵用屠岸賈,並聽信屠言,欲「聲靈公之冤,正趙氏之罪」,遂命屠岸賈誅滅趙氏之族。此次趙氏滅門之禍,只有趙朔之子趙武(戲劇「趙氏孤兒」)與趙旃之子趙勝(時在邯鄲)倖免於難。 八義圖【頭本】(一名:搜孤救孤)
劇本地址: http://www.xikao.com/
主要角色
趙朔:老生
庄姬:旦
程嬰:老生
韓厥:武生
太後:老旦
屠岸賈:凈
晉景公:丑
禁子:丑
情節
春秋時,晉國有佞臣屠岸賈,景公寵之。屠岸賈與趙氏不睦,誣趙盾以弒君之罪,將趙氏抄斬。趙朔之妻,公之庶妹也,懷孕走入宮中,得免。後生趙武,托門客程嬰、公孫杵臼,設法保護。屠岸賈為斬草除根計,嚴索孤兒。程嬰適生子,公孫杵臼請將嬰兒偽作孤兒,應屠岸賈索。程嬰許之。公孫杵臼乃抱程嬰子藏於首陽山邊,囑程嬰出首。屠岸賈帶校尉搜山,果得公孫杵臼及孤兒,立將孤兒擲死,又命程嬰舉鞭擊公孫杵臼,以試虛實,以程嬰與公孫杵臼,同為趙氏家客也。程嬰忍淚痛擊公孫杵臼,屠岸賈乃信,殺公孫杵臼。後景公崩,成公立,趙武為上卿,將屠岸賈剮戮。以報昔日之仇。趙武既成立,程嬰乃自殺以報公孫杵臼。趙武感二客義俠,立位宗廟,配享祖先。
5. 盂縣之最 有哪些
盂縣之最
創意:趙洪瑞
作詞:李先文
最早的燦爛是仇猶的史卷
古老的王國享譽三晉美名內遠
最美的青山是忠容義藏山
山中的故事就是忠義的起源
最大的糧倉是西鄉的米糧川
萬畝田園收獲五穀送人間
最大的河流是北鄉的滹沱河
玉帶蜿蜒唱著那豪歌興水電
盂縣之最唱也唱不盡
盂縣之最數也數不清
最美的風景是用勤勞寫人生
最美的夢想是富裕在安康中
最好的溫泉是梁家寨溫泉
鹿疾而浴把聖水神奇天下傳
最好的烏金是晉盂的無煙煤
潛藏的熱情化成夢想的巨變
最寬的道路是水神山路
站前廣場外一幅蝶變的畫卷
最長的隧道是太行山隧道
高速動車讓這方熱土更燦爛
盂縣之最唱也唱不盡
盂縣之最數也數不清
最美的地方是盂縣人的心靈
最美的心願是盂縣的繁榮
最美的地方是盂縣人的心靈
最美的心願是和諧文明
6. 精彩的盂縣傳說
1、趙氏孤兒傳說-新絳
新絳縣是晉南地區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全國文化先進縣,全省確定的四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縣,新絳,古稱絳州,是春秋時期晉國故絳都的唯一傳承者。當然,由於轄區范圍的變化,現臨汾市襄汾縣趙康鎮,從那時起一直到宋元時期都隸屬於絳州管轄。而趙氏孤兒的傳說故事就發生在新絳縣和襄汾縣的趙康鎮一帶。
故絳都遺址、靈公台、哺飢坡、五色槐、趙盾墓、祠、碑、孤兒藏孤處、齊姜墓、驪姬墓、祁宮等許多古跡和實物尚存,保存、恢復這些傳統古跡實物,對開發旅遊線路,探索古晉文化,豐富民族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美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於人們長期以來,對故絳所在地爭議不休,導致這些歷史文物古跡,瀕臨滅絕和消失;對古代優秀文化遺產研究人員偏少,且年齡偏大,瀕臨後繼無人的局面。為此,組織人員保存、修復、整理、開發有關趙氏孤兒傳說故事的遺址和實物,就顯得非常迫切和必要。2006年,「趙氏孤兒傳說」被公布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趙氏孤兒傳說-盂縣
《史記》載,公元前597年,晉景公聽信權臣屠岸賈讒言,致使趙氏家族300餘口滿門抄斬,義士程嬰和公孫杵臼將趙盾之孫趙武救出,策馬逃入千里之外的深山(今盂縣藏山)藏匿15年之久。當地百姓為保忠良之後,送水送飯,程嬰帶著趙氏孤兒習文練武,把一個嬰兒撫養成英俊少年,直至趙家冤屈得以昭雪。
藏山,以藏匿趙氏孤兒而得名。藏山景區的藏孤洞、報恩祠、育孤園等景點及附近的大圍、荒鞍嶺、寶劍溝、落箭山等村名、山名都是當年程嬰攜孤遠逃追殺、救孤育孤的證據。趙氏孤兒的故事逐漸被後人傳成神話,把趙武祀奉為「藏山大王」,以盂縣藏山為中心及周邊的河北省、太原市等地現存供奉趙武的大王廟134處,其中,盂縣108處,盂縣和陽曲縣的大王廟均為國保文物。2004年元月龔書鐸等國內百餘位資深史學家出席了在京召開的「弘揚民族精神·趙氏孤兒與藏山文化研討會」,再次定位藏山為趙氏孤兒藏匿地。後被山西省旅遊局認定為「三晉歷史文化名山」。
這段悲壯故事最早見於《左傳》、《史記》,後《東周列國志》、《大元大一統志》、《太原志》、《大明一統志》、《山西通志》均有記載。鍾靈毓秀的藏山和純朴善良的當地人們構成了力保趙家忠良之後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更造就了國之棟梁和趙氏根祖。可以說,沒有藏山藏孤育孤,就沒有「三家分晉」、「晉陽古城」、「七國爭雄」、「趙宋王朝」,中國的歷史就得改寫,因此,藏山藏孤為中國的歷史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趙氏孤兒》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成為作家創作的素材,廣為傳播。元代劇作家紀君祥最早把它改編成戲劇作品《趙氏孤兒》,成為中國十大悲劇之首。十八世紀法國作家伏爾泰將其譯成話劇《中國孤兒》在歐洲上演,引起轟動,是我國最早走出國門的古典戲劇作品。藏山藏孤形成的忠義文化不僅是盂縣,更是山西和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和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一本生動的教科書。2006年,「趙氏孤兒傳說」被公布為「山西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