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楊升庵的故事

楊升庵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0 14:06:36

『壹』 百二山河的典故故事

「百二山河」是明代嘉靖年間遭貶謫的四川狀元楊慎(升庵)去保山途經大理時題寫的。建國前,百二山河的大理石匾鑲嵌在下關玉龍關城樓的門洞上,後玉龍關被毀,石匾亦不存。匾雖不存,但百二山河的說法,常常作為蒼洱之間大理壩子的代稱而見諸詩文,流傳民間。八十年代初,擴建洱海公園時,百二山河又被製成匾額安放在洱海公園的大門之上。
何謂「百二山河」?一種說法是指蒼山洱海之間的大理地域。因為洱海北端的上關與南端的下關相距大約一百多華里,故以「百二山河」作為一個概數來統稱大理。但由於數據不準確,此種解釋未必恰當。另一種解釋是「百二山河」作為歷史典故來引用。該典故最早源於戰國時期的「百二秦關」之稱。「百二秦關」或「百二雄關」古代通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的秦國領地。漢代政論家賈誼在《過秦論》中用「秦孝公據?(yáo)函(hán)之固」來說明秦國憑借崤山(今河南省洛寧縣西北)和函谷關(今河南省靈寶縣東北)的天險立國。自此以後,「百二雄關」或「百二秦關」常被後人作為形容一個地區地勢險要的典故來引用。元曲家馬致遠在《蟾宮曲·嘆世》里有「咸陽百二山河,兩字功名,幾陣干戈」的詞句,指漢王劉邦與楚霸王項羽為了爭奪有天險可憑借的「百二山河」(秦國領地),興起許多勞民傷財的戰爭禍事。清代著名的文學家蒲松齡曾以「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題自勉聯,說明「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從以上典故的來源和用法中,不難理解學富五車的明代狀元楊升庵為大理題寫「百二山河」 的用意應在於從「百二秦關」的歷史典故引申形容大理地理位置的險要。
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詔國王閣羅鳳築南北二關,北為上關,稱龍首關或龍口關;南為下關,稱龍尾關或河尾關。因蒼山南北走向,蜿蜒數十里,猶如游龍,故位於蒼山南北兩端的上下關有龍關之稱。上關位於蒼山雲弄峰下,是蒼山洱海相連接的最窄處,「襟山帶海」,地勢十分險要,有「北關屏藩」之稱。下關位於蒼山斜陽峰下,西洱河畔。
下關西面背依蒼山,東南兩面分別瀕臨洱海和西洱河,是南詔國國都羊苴咩城的拱衛城,有「南天屏障」之譽。上關下關是歷代王朝進駐大理的必克難關和兵家必爭的要隘。忽必烈於元憲宗三年(公元1253年)進攻大理時,原打算從上關進入大理,後因上關久攻不克,方才改由蒼山背部翻越蒼山攻佔大理古城,可見上關的險要。
總而言之,楊慎就是根據秦漢時期「百二雄關」或「百二秦關」的說法,結合大理的地形和歷史,用「百二山河」比喻蒼洱地區固若金湯的戰略地位。

『貳』 楊慎最後是什麼結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臨江仙》詞,因為一部《三國演義》而膾炙人口。此詞的作者,便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楊慎。

因為幫助南京徐老師整理有關雲南的古體詩詞文稿的緣故,發哥近兩周一直在閱讀雲南的歷代詩詞名作。在數百首作品中,發哥發現了一個焦點人物,那就是楊慎。

今天來講講楊慎的故事和與他有關的雲南詩詞。

楊慎童鞋是一個敢和BOSS死磕到底的選手,這是遺傳自他爹楊廷和。死磕的起因非常重要,就是明嘉靖皇帝朱厚?械腔??踔??摹按笠槔瘛筆錄?。

大議禮事件,簡單交代一下:明嘉靖帝朱厚?斜糾詞欠庠詘猜劍ń窈?北鍾祥)的一個小王,遠離帝都整天吃睡睡吃沒有什麼出頭登大位的妄念理想。忽然,他遠房堂哥、當時的明世宗皇帝朱厚照駕崩又沒有兒子,群臣按照兄死弟繼的繼承排序推論,排到了他,狗屎運當頭,從四線城市一躍當了皇上。

對,就是那個迷戀青詞的嘉靖皇帝

然而,嘉靖帝一上位,就開始折騰事兒。他要尊他的親爹進皇家宗廟。這下,一群精通禮法的老臣不樂意了:8行,你既然是接了你堂哥的班,那你親爹就不是你親爹,而是要認你堂兄的親爹,也就是你叔為親爹,否則,你的皇位就沒有合法性。

這下,朱厚?信?豢啥簦何臆常?妥氏餚纖?喬椎??褪喬椎??忝腔掛?繕媯?/p>

朱厚?釁?枇?/p>

結果越鬧越僵,一群保衛禮法的衛道士大臣團隊就跳出來玩文死諫武死戰那一套,和皇帝對著干,衛道團隊以四朝元老楊廷和和他兒子楊慎為代表,要求皇上必須認清哪個是真爹。

朱厚璁也不是吃素的,一怒之下,打了楊廷和父子廷仗。楊慎幾乎被打死了,結果忽然又活了過來。抱著「只要不諫死,就往死里諫」的勇氣,再去找BOSS逼逼,再被打,這回雖然沒被打死,皇帝也覺得打殺也不好看,還是收斂一些,乾脆,放逐,滾蛋。於是,楊慎被放逐去了雲南。

在古代,因為堅持儒家禮法被遭皇帝貶黜,在士大夫階層非但不會被取笑,而是會一戰成名。楊慎童鞋因為這次大議禮,一下成為士林中的英雄人物,即便身處雲南,也總被歌頌和懷念,而且還是歷代。這就是為什麼雲南的古詩詞里有很多集體懷念升庵(楊慎字升庵)的作品的緣起。

佳作還是不少的,舉倆例子:

高?i見梅升庵

(明代賈惟孝)

重上高?i紫翠台,台西猶見老梅開。

可憐疏影橫斜後,安得先生一再來。

昆明池上吊楊升庵先生

(清代普荷)

煙波凄冷戍樓空,生死浮沉一釣翁。

天子享親原有禮,人臣事主敢無忠。

優蒲痛哭酬興獻,垂柳悲歌望楚雄。

自是寸心難撥轉,至今昆水不朝東。

過高?i吊升庵先生

(清代溥畹)

太史因遭謫,方來此地游。

只緣爭一字,空惹許多愁。

夢隔巴山外,祠遺昆海頭。

至今詞賦在,文采壯千秋。

盡管後世和當世,都對楊升庵先生贊不絕口,樹碑立傳。但誰疼誰知道,作為板子打在身上的當事人,楊慎筒子的心情其實並沒有當了英雄之後的意氣風發,而是很頹很失落。這在楊慎筒子謫居昆明期間的詩作中,就有流露:

筇竹寺

博望男行路,昆池杳若天。

自憐遷播客,一往已三年。

妙高寺

絕頂愁飛鳥,丹霞隱林杪。

孤僧早閉門,熒熒佛燈小。

兩首詩作中,意境幽深、色彩暗淡,鬱郁不得志之氣迎然紙上。而被批評指責的BOSS嘉靖帝,也該干嗎幹嘛,並沒有因為楊慎的批評受到任何影響,甚至長期不忘舊怨,常問及楊慎近況,當聽到大臣回答說楊慎「老病」,朱厚?脅派躍蹩砦俊?/p>

成名一時,痛苦後半生的楊慎的結局呢?歷史記載:被貶謫的楊慎,最後於1559年終老在戍所,享年七十二歲。在嘉靖之後的隆慶帝,給楊慎進行了平反,追贈光祿寺少卿,明熹宗時,又追謚「文憲」,世稱「楊文憲」,算是給受委屈的楊慎一個安慰獎。

仕途失意的楊慎,在流放雲南期間,雖然是戴罪之身,但並沒有無所事事,而是將精力投身到了文學創作當中。據史載:楊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覽群書。後人論及明代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楊慎為第一。他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范圍頗廣。其詩沉酣六朝,攬采晚唐,創為淵博靡麗之詞,造詣深厚,獨立於當時風氣之外。著作達四百餘種,後人輯為《升庵集》。

楊慎的故事讓人唏噓,也讓人憬悟一些混職場的道理:在私企里不要企圖教育BOSS

楊慎童鞋的悲劇,在於政治上的幼稚病。認為可以用祖宗禮法來套住皇帝,讓皇帝受到教育而幡然悔悟,歸於正道。然而,作為楊慎最沒搞清楚的事實是:在天下為家的封建時代,君王才是國家真正的產權所有者,而群臣只不過是政治職業經理人,而不是合夥人,沒有根本上的發言影響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人還妄想讓BOSS聽他的,這怎麼可能?作為今世當代的我們,應該汲取楊慎們的教訓,先搞清楚自己所處的地位。如果在一個私營企業里打工,你要學會聽老闆的指揮,而不是自己有一套主見,認為應該如何如何?因為你畢竟不是企業的主人,你認為如何,如果不能說服老闆認同你,等於沒有。

如果你是公司的股東,你提個意見,BOSS是會充分考慮的。因為你不高興了,會撤股,公司的正常運營會動搖,BOSS會考慮你的意見而不是當庭廷杖。

當然,同樣是皇帝,有嘉靖帝,也有唐太宗。魏徵因唐太宗成為千古諍臣,楊慎卻因為嘉靖帝而屁股開花險些喪命。遇不到唐太宗,還是不要主動當魏徵了。

『叄』 三國演義開篇詞是楊慎寫的

三國演義開篇詞是楊慎填寫的。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明代文學家楊慎所作《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後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將其作為主題歌歌詞。
作品原文: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白話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麼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發漁翁,早已習慣於四時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成為下酒閑談的材料。
創作背景:
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楊慎獲殿試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楊升庵被發配到雲南充軍。他戴著枷鎖,被軍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時。正好,一個漁夫和一個柴夫在江邊煮魚喝酒,談笑風生。楊升庵突然很感慨,於是請軍士找來紙筆。寫下了這首《臨江仙》。
作品簡析:
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後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吒風雲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徵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長,盡管歷代興亡盛哀、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下片展現了一個白發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於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詞似懷古,似物志。開篇從大處落筆,切入歷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語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則具體刻畫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環境、生活情趣中寄託自己的人生理想,從而表現出一種大徹大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作者簡介:
楊慎(1488~1559)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為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范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為《升庵集》。

『肆』 三國演義楊慎的開篇詞是後加上去的嗎 具體故事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明代文學家楊慎所作《廿一史彈詞》第三回段《說答秦漢》的開場詞,後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將其作為主題歌歌詞~

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楊慎獲殿試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楊升庵被發配到雲南充軍。他戴著枷鎖,被軍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時。正好,一個漁夫和一個柴夫在江邊煮魚喝酒,談笑風生。楊升庵突然很感慨,於是請軍士找來紙筆。寫下了這首《臨江仙》~

『伍』 楊升庵和黃娥的故事

新版三國終於上映了。張著猩紅嘴的小喬,沒多少霸氣的曹操......終是應了那句老話——「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不能否認高希希的功底,宏大的場面、精彩的打鬥......只是老版《三國》早已珠玉在前,想要超越實屬太難。就老版那個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氣勢那個恢弘、曲韻那個悠揚,據我拙見那個《還我太平天》是遠遠達不到的。
我也跟李紋犯了同樣的錯,她是要請辛棄疾為她寫歌,我卻以為寫這歌詞的是個現代人 。
後來一搜索,才知道是五百年前蜀中狀元楊升庵所做,而且他的故居也不遠,就在新都。出於對狀元的膜拜,上個月去了次新都,花了10塊錢和狀元來了次近距離接觸,了解了哈,才曉得原來這個不知名的狀元身後還有這么多故事。

「復讀」路上的狀元——楊升庵

這兩天的高考錄取糾結了不少人的心。每年高考成績揭曉時,有人會歡呼、會喜極而泣,卻有更多的人會難過。大部分的落榜生或對錄取學校不滿意的考生將選擇踏上復讀之路,重新開始他們又一年背水一戰的「高四」甚至「高五」生活。
不過,復讀也沒什麼大不了。從明朝四大才子之首的楊升庵到被北大退學復讀上清華的「牛人」劉淼,「復讀界」冒出的人才比比皆是。其實,漫漫復讀路上,心態很重要。
楊升庵的心臟就夠堅強,因為,他並不是他實力不夠被PK下場,完全是一場意外導致他跟狀元榜失之交臂的。

『陸』 楊慎偷書的事,典故在哪裡,有史料記載嗎

在醒世名言

『柒』 新都歷史人物故事

楊廷和(1460——1529),漢族。字介夫號石齋,四川新都人。年十二,舉於鄉,憲宗成內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進士及容第。孝宗弘治二年(1489)進修撰。歷官左春坊大學士,典誥敕。以指斥佞幸忤劉瑾,謫官。瑾誅後,拜華蓋殿大學士,總朝政。武宗死,無子,以從弟朱翀繼位,是為世宗嘉靖,。除去中間居憂三年,楊廷和身仕兩朝,前後擔任宰輔十四年,其中首輔九年。他為官清正,多有建樹,因爭登基大典忤帝意,謫官,致仕。後削職為民。嘉靖七年(1528)卒年七十一。
子楊慎字用修,號升庵,武宗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狀元亦以爭大典,杖謫雲南,廢棄終身。

大明王朝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在洪、宣時期達到了極盛。然而就在此時,明王朝已開始走下坡路。明中葉百餘年間,社會危機不斷出現,但都沒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究其原因,統治階級內部有識之士的改革確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正德、嘉靖之際,楊廷和的改革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次。

『捌』 楊慎,楊壯元明朝人的家風和家訓

楊慎:一曲詩詞傳天下 "四重""四足"教子孫



●視頻腳本

四川新都楊升庵:「四足」重千鈞 勤廉傳佳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一曲撫今追昔、大氣磅礴的千古絕唱,這是一份洞穿歷史、笑看風雲的豪邁情懷。491年前,一位詞人在湖北江陵長江之畔揮毫寫下這篇傳世之作,他就是一代大家楊升庵。

楊升庵,本名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明朝著名文學家,「明代三才子」之首,後人習慣稱其為「楊升庵」。

楊氏家族家學淵源、家風淳正。楊升庵23歲便考取狀元,是明朝四川地區唯一的狀元,曾任經筵講官,也就是為皇帝講書的官員。受父輩影響,他為官清廉、剛直不阿。公元1524年,在明朝著名的政治斗爭「大禮議」事件中,觸怒嘉靖皇帝,被罷官杖責,並終身流放雲南。

成都市新都區楊升庵研究會秘書長 張德全: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崩,因其無子,便由其堂弟朱厚熜繼位,是為明世宗嘉靖皇帝。嘉靖皇帝繼位以後,楊廷和(楊升庵父親)就根據封建禮儀,要求皇帝尊他自己的生父為「本生父」或「皇叔父」,當時楊升庵和父親同朝為官,也支持父親的提議。但是嘉靖皇帝一意孤行,想要尊他自己的生父為皇帝,於是就產生了矛盾,發生了「大禮議」事件。在事件中楊氏父子觸怒了嘉靖皇帝,最終楊廷和被迫辭官還鄉,而楊升庵則兩次被杖,並充軍雲南,永不赦免。

楊升庵流放雲南前夕,與妻子告別時,親筆書寫家傳的《四足歌》,作為對子孫的諄諄教誨。

《四足歌》中這樣寫道:

茅屋是吾居,休想華麗的。畫棟的不久棲,雕梁的有壞期。只求他能遮能避風和雨。再休想高樓大廈,但得個不漏足矣。

淡飯充吾飢,休想美味的。膏粱的不久吃,珍饈的有斷時。只求他粗茶淡飯隨時濟。再休想鵝掌豚蹄,但得個不飢足矣。

丑婦是吾妻,休想美貌的。只求她溫良恭儉敬姑嫜。再休想花容月色,但得個賢惠足矣。

蠢子是吾兒,休想伶俐的。聰明的惹是非,剛強的把人欺。只求他安分守己尋生計。再休想英雄豪傑,但得個孝順足矣。

楊升庵在滇南三十多年,恪守清貧而不忘初心。他孜孜不倦博覽群書,平生著述百餘種。《明史·楊慎傳》記載:「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楊升庵個人雖淡泊名利,卻時時關心民間疾苦。當時,昆明一帶的豪紳以修浚海口為名,勾結地方官吏強占民田,斂財肥私,楊升庵正義凜然地寫下《海口行》、《後海口行》等詩篇痛加抨擊,詩中寫道「疏浚海口銀十萬,委官歡喜海夫怨」。他還寫信給雲南巡撫,請他制止這種坑害百姓的惡行。

在雲南期間,楊升庵竭盡全力傳播中原文化。他常常獨自深入邊地各處游歷,與當地各民族傾心長談。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滇士從者如雲,其中有著名的「楊門七子」,對當時文化落後的雲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在雲南還流傳著許多關於楊升庵的民間故事。人們贊譽他不畏權貴的風骨,欽佩他廣博多才的學識,學習他知足常樂的高貴品質。

『玖』 楊慎與明朝狀元之間有什麼故事

楊慎是大學士楊廷和之子。自幼警敏,人稱「神童」。十一歲能詩,十二歲擬作《古戰場文》《過秦論》入京,賦《黃葉詩》,深得「文壇七子」首領李東陽賞識,收為門徒。

楊慎鄉試第三,會試第二,殿試第一。時年24歲,授修撰。不久,服繼母喪,期滿復職。時武宗昏庸。宦官劉瑾專權,設東西廠,殘害忠良。楊慎修《實錄》時,不畏權勢,秉筆直書。正德十二年(1517)武宗微服浪遊,楊慎抗疏切諫,不聽,遂引病歸鄉。

世宗嗣位,升經筵講官。嘉靖三年(1524)帝用桂萼、張璁,召楊慎為翰林學士。楊慎偕同列36人上言:「臣等與萼輩學術不同,議論亦異,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為是,臣等不能與同列,願賜罷斥。」帝怒,痛加切責,停其奉祿。不久,「大禮」之議起,楊慎等又再次上疏力諫,繼而率眾廷臣兩伏左順門哭諫,聲徹殿庭。世宗震怒,下詔全部下獄、廷杖,削職貶謫。楊慎被廷杖兩次後充軍雲南永昌,帶病行萬里,幾乎送命。自此,楊慎被謫戍達35年之久。晚年,他在一首《感懷詩》中悲憤地寫道:「七十餘生已白頭,明明律例許歸休。歸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為滇海囚。遷謫本非明主意,網羅巧中細人謀。故園先隴痴兒女,泉下傷心也淚流。」嘉靖三十八年,楊慎客死永昌,享年72歲。隆慶初年贈光祿少卿。天啟中,追謚文憲。

楊慎博學多才,雄冠當代,影響深遠。他一生勤於著述,好學窮理,老而彌篤。其知識之淵博,興趣之廣泛,在明代無與倫比。他不但對經、史、詩、文、詞曲、戲劇、音韻、文字等造詣精深,且於天文、地理、金石、書畫、草木蟲魚、醫葯也都頗多建樹。為雲南民族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人們常把他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共同祭祀。

楊慎生前著作等身,主要有《周官音詁》《六書索隱》《風雅逸篇》《選詩外編》等一百餘種。後人輯有《升庵全集》八十一卷。

『拾』 明代楊慎誤讀千里的故事

楊慎評論了杜牧的兩首詩,他認為《江南春》原本是「十里鶯啼綠映紅」,後來誤作「千里」。並且問道:千里鶯啼誰能看見、千里紅綠誰能看見呢?如果是十里地話,那麼這些景色都在眼底了。

詩人說道,千里江南一片春光,黃鶯啼處紅綠相映,山水之間處處村郭飄揚著酒旗。從南朝開始修建了眾多的寺廟,遠遠望去,這些樓台亭閣靜靜地矗立在煙雨之中。

如果確實是眼中所見的寺廟,那麼這個時候還沒有到唐武宗滅佛的時期。假如在滅佛時或者滅佛以後,那麼「多少樓台煙雨中」就是虛寫,是對於興亡榮枯的一種感慨。

但是楊慎對於杜牧的這首詩提出了一點疑問,跟南朝的寺廟沒有關系。

楊慎經、史、詩、文、詞曲、音韻、金石、書畫無所不通,據說平生著作有四百餘種,《升庵詩話》又名《樂府詩話》,時期重要的詩論作品。 在這本書中,楊慎提到了杜牧的《江南春》:

唐詩絕句,今本多誤字,試舉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雲「十里鶯啼綠映紅」,今本誤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又《寄揚州韓綽判官》雲「秋盡江南草未凋」,俗本作「草木凋」。秋盡而草木凋,自是常事,不必說也,況江南地暖,草本不凋乎。此詩杜牧在淮南而寄揚州人者,蓋厭淮南之搖落,而羨江南之繁華,若作草木凋,則與「青山明月」、「玉人吹簫」不是一套事矣。余戲謂此二詩絕妙,「十里鶯啼」,俗人添一撇壞了,「草未凋」,俗人減一畫壞了,甚矣,士俗不可醫也。《升庵詩話·卷八·唐詩絕句誤字》

楊慎在這段文字中評論了杜牧的兩首詩,他認為《江南春》原本是「十里鶯啼綠映紅」,後來誤作「千里」。並且問道:千里鶯啼誰能看見、千里紅綠誰能看見呢?如果是十里的話,那麼這些景色都在眼底了。

楊慎還說到《寄揚州韓綽判官》應該是「草未凋」而不是「草木凋」,十里鶯啼的」十「被俗人加了一撇成了」千「里鶯啼,「草未凋」的」未「被減了一橫成了「草木凋」。

「草未凋」還是「草木凋」我們不是理會,但是「千里鶯啼」和「十里鶯啼」的說法卻被不少後人批評。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