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達爾文的故事視頻

達爾文的故事視頻

發布時間: 2021-02-09 23:07:41

Ⅰ 達爾文的生平事跡

1809年2月12日,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出生在英國小城什羅普郡郡治Shrewsbury。1817年他的母親去世。1817年~1825年在施魯斯伯里私立中學就讀。

1825年~1827年在蘇格蘭愛丁堡大學攻讀醫學。1828年~1831年在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神學。1831年~1836年隨貝格爾號軍艦環球考察。

1837年開始寫作第一本物種演變筆記。1838年閱讀托馬斯·馬爾薩斯的著作《人口論》。1839年1月,與愛瑪·韋奇伍德結婚,12月,兒子威廉出生,嚴重疾病的第一階段。

1839年~1843年編纂五卷本巨著《貝格爾號航行期內的動物志》。1842年移居到倫敦郊外的達溫宅。1842~1846年撰寫三卷本著作《貝格爾號航行期內的地質學》。

1844年撰寫未發表的闡述進化論的論文。1846年~1855年就藤壺問題進行研究寫作。1848年父親去世,健康狀況不佳並持續很長時間。

1851年女兒安妮去世。1855年開始撰寫關於進化論的主要著作。1858年倫敦林納學會宣讀達爾文和華萊士的各自關於進化論的論文,小兒子夭折。

1859年發表《物種起源》。1860年英國科學促進會年會在牛津大學關於進化問題的大辯論。1863年~1865年病情延續。

1868年發表《家養動物和培育植物的變異》。19世紀70年代發表五部關於植物的著作。1871年發表《人類起源和性選擇》。1872年發表《人類和動物情感的表達》。

1880年出版的《植物的運動力》一書中總結了植物的向光性的實驗。1881年發表關於蚯蚓的著作。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在達溫宅逝世,厚葬於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1)達爾文的故事視頻擴展閱讀:

人物故事:

達爾文是一位世界有名的科學家,他從小就觀察花草樹木怎樣生長,鳥獸魚蟲怎樣生活。他有時爬到樹上,看怎樣孵小鳥,有時到河邊去釣魚,把釣到的魚養起來觀察。

蝴蝶呀,蜻蜓呀,他都採集來做標本。達爾文每天工作以後,喜歡在樹林里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就是在這休息的時候,他還認真觀察樹林里的東西。

一棵小草的變化,一條小蟲的蠕動,也能使他產生極大的興趣。有一次,達爾文看見樹上幾只小鳥,就站住了,仰著頭仔細觀察。為了不驚動他們,他一動不動在樹下站了好久。

一隻小松鼠以為他是一根木樁,竟然順著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達爾文在長期的科學研究工作中,觀察過許多動物和植物,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為他創立進化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達爾文在五年的艱苦航行中留下了許多後遺症,常常發生胃病、嘔吐、徹夜難眠、雙手發抖。因此,正當盛年的他每天只能工作兩三個小時。

1848年,他的父親病逝,因為身體患病未能奔喪,一直深感內疚和不安。更不幸的是,1851年,他最疼愛的長女安妮因患熱病夭折。

達爾文就是在這樣悲慘和不幸的條件下進行艱苦的科學研究工作。1859年11月他出版了自己嘔心瀝血之作《物種起源》。

《物種起源》一書獲得了重大的成功,為達爾文贏得了崇高的榮譽。然而,此書給達爾文帶來的不僅僅是成功的幸福感,嫉妒、嘲弄、誹謗一齊向他襲來。

就連他在劍橋大學的老師、地質學家塞齊威克教授也對《物種起源》嗤之以鼻。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那些對自然史一竅不通。

懷著狂熱宗教情緒的衛道者們採用種種卑鄙手段,肆意歪曲、篡改達爾文的理論,瘋狂地攻擊說他是騙子、叛徒、孽種。

甚至進行惡毒的辱罵,說他是猿猴的後代、愚蠢的低能動物。1860年6月,英國科學協會在牛津召開了7000多人參加的大辯論會。

牛津大主教韋伯甫斯等人蓄謀已久,准備「摧毀」達爾文學說,在會議上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肆無忌憚地對進化論進行瘋狂的攻擊。

Ⅱ 達爾文探索生物鏈故事(視頻)

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也稱營養繁殖,是用花卉營養體的一部分(根、莖、葉、芽)為材料,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性而獲得新植物的繁殖方法。通常包括分生、扦插、嫁接、壓條等方法。溫室木本花卉、多年生花卉、多年生一、二年生栽培的花卉常用分生、扦插方法繁殖。如一品紅、變葉木、金盞菊、矮牽牛、瓜葉菊等。仙人掌多漿植物也常採用扦插、嫁接繁殖。

孢子繁殖

孢子是由蕨類植物孢子體直接產生的,它不經過兩性結合,因此與種子的形成有本質不同。蕨類植物中有不少種類為重要的觀葉植物,除採用分株繁殖外,也可採用孢子繁殖法。如腎蕨屬、鐵線蕨屬、蝙蝠蕨屬等都採用孢子繁殖。

組織培養

植物體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的一部分,在無菌的條件下接種到一定培養基上,在培養容器內進行培養,從而得到新植株的繁殖方法稱為組織培養,又稱為微體繁殖。

營養繁殖 高等植物的一部分器官脫離母體後能重新分化發育成一個完整的植株的特性,叫做植物的"再生作用"。營養繁殖就是利用植物營養器官的這種再生能力來繁殖新個體的一種繁殖方法。營養繁殖的後代來自同一植物的營養體,它的個體發育不是重新開始,而是母體發育的繼續,因此,開花結實早,能保持母體的優良性狀和特徵。但是,營養繁殖的繁殖系數較低,有的種類如地黃、山葯等長期進行營養繁殖容易引起品種退化。

壓條繁殖 將母株的枝條或莖蔓埋壓土中,或在樹枝上用泥土、青苔等包紮,使之生根後,再與母株割離,成為獨立植株。壓條法有普通壓條法、波狀壓條法、堆土壓條法、空中壓條法等。馬兜鈴、玫瑰、何首烏、蔓荊子、連翹等都可以用此法繁殖。

Ⅲ 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進化學說。達爾文自己把《物種起源》稱為「一部長篇爭辯」,它論證了兩個問題:

1、物種是可變的,生物是進化的。當時絕大部分讀了《物種起源》的生物學家都很快地接受了這個事實,進化論從此取代神創論,成為生物學研究的基石。即使是在當時,有關生物是否進化的辯論,也主要是在生物學家和基督教傳道士之間,而不是在生物學界內部進行的。

2、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生物都有繁殖過盛的傾向,而生存空間和食物是有限的,生物必須「為生存而斗爭」。在同一種群中的個體存在著變異,那些具有能適應環境的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存活下來,並繁殖後代,不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被淘汰。

如果自然條件的變化是有方向的,則在歷史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微小的變異就得到積累而成為顯著的變異。由此可能導致亞種和新種的形成。

(3)達爾文的故事視頻擴展閱讀:

1838年,達爾文偶然讀了T.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從中得到啟發,更加確定他自己正在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想法:世界並非在一周內創造出來的,地球的年紀遠比《聖經》所講的老得多,所有的動植物也都改變過,而且還在繼續變化之中,至於人類,可能是由某種原始的動物轉變而成的,也就是說,亞當和夏娃故事根本就是神話。

達爾文領悟到生存斗爭在生物生活中意義,並意識到自然條件就是生物進化中所必須有的「選擇者」,具體的自然條件不同,選擇者就不同,選擇的結果也就不相同。

然而,他對發表研究結果抱著極其謹慎的態度。1842年,他開始撰寫一份大綱,後將它擴展至數篇文章。1858年,出於年輕的博物學家R.華萊士的創造性頓悟的壓力,加之好友的鼓動,達爾文決定把華萊士的文章和他自己的一部分論稿呈交專業委員會。

1859年,《物種起源》一書問世,初版1250冊當天即告售罄。以後達爾文費了二十年的時間搜集資料,以充實他的物種通過自然選擇進化的學說,並闡述其後果和意義。

Ⅳ 達爾文小時候認真觀察的故事。急急急

我覺得這個故事其實有點問題。因為達爾文是學神學的,並不是從小什麼認真觀察。而且故事一會兒說小時候,一會兒說工作後,就算他在樹林里散步,也不可能有人看到他真的在那裡觀察小草並把達爾文觀察小草的事記錄下來。還有那小鳥松樹什麼的,很可能就是人家根據一點點地信息而聯想出來的。編的痕跡比較明顯。

我覺得我們看一個故事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不要隨便就相信。這些故事很有可能是後人為了美化這個人而編出來的。

達爾文如果真的觀察的話,他就會知道「進化論」是完全不可能的。

達爾文不是一個完全的科學家。在1993年Michael Russ在世界最大的科學組織AAAS會議上承認,進化論有無法證明的哲學基礎。要是一個科學家,他的主要工作成果怎麼可能建立在哲學的基礎上。

達爾文積累的資料是在他坐那個什麼船出遊之後開始的。不是先期開始的。先期是神學生。

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中的自然選擇的學說,是一個叫Edward Blyth的科學家,根據聖經的框架,在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前24年提出的。也不是達爾文先提出的

我不知道您是不是作老師的,出於善意的提醒 希望您不要隨意相信這些小故事,考慮下,這些小故事有沒有可能是被別人發現並記載下來(特別是在達爾文沒有出名的時候),有沒有可能是別人瞎編的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比如在達爾文出名後為了拉近關系),與我們知道的現實是不是貼切(仔細觀察就會知道這世界有太多的設計跡象在裡面)。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