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的故事
Ⅰ 與馬有關的傳說故事
李自成與馬的傳說
姜良貴
李自成一生戎馬疆場, 南征北戰。 據史實所載, 他進北京城時是「氈笠縹衣乘烏駁馬」(見《明紀北略》卷二十) ,他的騎馬也稱「烏龍駒」(見姚雪垠《李自成》),並自稱:「我馬上天子耳。」(見《叟聞續筆》卷一) 。駿馬為「大順帝李自成將軍」(毛澤東同志給李鼎銘先生的信中語)打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駿馬也和李自成英雄的美名連在了一起。因此,民間便相傳李自成當年充任銀川驛驛卒、馬夫時,就與馬結下一段不解之緣的有趣故事。
那是明朝年間,陝北農村連年飢荒,官府又苛捐雜稅,民不聊生。李自成父守忠亡後,無所依靠,便流浪到米脂城內。正好遇上銀川驛招募驛卒馬夫,李自成喜而應募。驛丞見李自成顴高目深,身高偉壯,矯捷善走,便答應下來。李自成每月便能得到二十多個小銅錢,但比起流浪生活還要強點,便稍覺心安。從此便遞送公文,跨馬賓士於延綏路中,近者去距米脂城八十里的綏德驛、魚河驛,遠者有時達榆林鎮、延安府。
當時的銀川驛就設在現今米脂城內的馬號圪台上,銀川驛也稱「馬號驛」 ,土圪台也以「馬號」之稱流傳至今延用,但現驛站遺跡因年久已盪然無存。相傳當年建有馬棚數十間,棚內石槽相連,棚外拴馬樁井然林點。每日驛馬昴首振鬣,搖尾嘶鳴,驛卒和馬夫呼喚相語,別有一番景緻。李自成先為馬夫後為驛卒,遞送公文後,就住宿在馬棚旁幾間瓦房裡,經一日風寒烈日的苦差,有時便同驛卒好友到馬王廟去消閑。 至今民間還有瓦房因李自成這位「真龍天子」住過,便沒有蠅蚊跳蚤的傳說。
馬王廟與馬號驛相連,座北向南,有正殿五間,殿門前是過道走廊,走廊柱上楹聯是「神功點佑千騎勇,聖德曾賜英雄兵。」門聯為「眼觀天下,手掌乾坤」,橫眉:「香噴蓮花」。殿內台上有高大的馬王爺塑像,三頭六臂,手持寶劍,擺出一副凶神惡煞的面孔。台下塑一泥馬,有奔騰欲走之勢,馬前有手拉韁繩的牽馬人。自成進殿常肯摸摸泥馬,拍拍牽馬人的脊背,對著驛卒好友說:「你與我李自成命運一樣,都要飽受牛馬的苦處。 」眾好友也說:「我們還都不是一樣的人嘛!」,大家長吁短嘆不止。
一日大家正慨嘆之餘,忽聞殿外人聲嘈雜,看見在驛丞、廟主相引下,幾個人用木板抬著兩具屍體,後面簇擁著許多圍觀的人,直奔殿內而來。自成和眾好友好不驚奇,不知何事,只待細看究竟。只見那兩具屍體抬進殿來,七手八腳地被放在地下,仰面而卧。廟主從匣內取出四個大碗,扣在死者兩手兩腳上,並截取馬尾巴一束,置於兩腿股之間。又立即點香燒紙,跪在馬王爺像下祈禱道: 「今有劉氏、張氏二人,送交馬王尊神,讓其來生轉為驛馬,大碗顯其蹄壯腿粗,好為皇家傳遞公文出力。」繼而叩頭稱謝。
李自成與眾驛友又聽見圍觀中的一個人說:「銀川驛與馬王廟會首、住持商約而定,若有無法埋葬的孤寡老人,可報知驛丞署,讓他們來生轉馬,便可得點少許的埋葬費用。」自成聽後,不覺流下淚來,長嘆一口氣說: 「窮人活著受苦,死了受苦,若有來生還要作驢變馬受苦。」
眾好友都說是啊。 他們掩著淚又看著屍體被抬走埋葬。從後李自成暗恨皇家官府不仁不義,欺壓窮人,壞透頂了。
從此李自成對馬便有了另一種感情,同病相憐,彷彿覺得驛馬就是窮人所變。在行路之中,上坡下坡,跋山涉水,上鐙使鞭……非常愛惜。若作起馬夫的事來,每宵幾番上料,刷洗馬身上的穢污,吊馬散觀都精心照料。並常常牽馬到米脂城北門外小河飲水,飲完馬與驛友上馬鞍山轉游,看山勢龍騰虎躍便萌生異志,說他日後要在這里修一座宮殿。這小河是馬鞍山下的一條蜿蜒曲折的溪流,因李自成飲過馬,所以又得一個名號----飲馬河。傍山似馬鞍形,河水清徹見底,楊柳懸垂,後來河上蓋了小橋,起名飲馬橋。又豎牌樓,立石坊,鐫有「仙渡」(米脂八景之一)的題額,還有詩家所作的「溪水倒映盤龍景,山勢斜連飲馬橋」 的聯語。馬鞍山後來修建了李自成行宮,改名盤龍山,李自成更為米脂山水增添了神話色彩。
驛卒、馬夫的苦處,使李自成更加痛恨明王朝。在送信途中,李自成看著汗水淋淋的驛馬,便對馬說:「馬啊,馬啊,不要傷心,咱們也要解解他們的恨」。那時起義軍在陝北風起雲涌,遍及各地,受驚的官府公文傳遞頻繁。李自成有時把南來北往的公文,壓在米脂城南的小石砭,北往南去的公文壓在萬佛洞山崖內,以此來解心頭之恨。至今米脂還有人,若送信不及時,便說:「信還不來,又壓在小石砭了。」這是李自成當驛卒時留下的軼事口話,流傳至今。
為丟失公文,李自成多次被驛丞斥責,並扣了他的糧餉。崇禎三年,明庭裁驛卒驛馬時,李自成首先被淘汰出來。衣食無著的李自成,相傳佩戴著在米脂花馬洞所得的花馬劍, 參加了起義軍的隊伍,開始了東征西殺的戎馬生涯。 駿馬呈祥,李自成當了闖王,擁有百萬雄兵,在軍事給養中,也以騾馬為貴。
馬,是十二生肖的七哥。關於十二生肖,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神仙要選出12種動物作為生肖,於是就讓所有的動物在大年初一這天來報到,先來報到的12種動物就是十二生肖了。可是日行千里的馬兒,怎麼才排到了第七位呢?
很久很久以前,一年的大年初一,各種動物從四面八方趕到神仙那兒報到,千里馬神風也不例外。神風想:要是能當生肖之首那就好了!神風一陣風似地朝神仙宮跑去。突然,它聽見了幾聲凄涼的哭聲,便放慢了腳步,想探個究竟。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個荒涼的村莊:田地荒蕪,街上處處可以看見死屍,許多人哭泣著。神風走進了村莊,它向一位老奶奶打聽:「老奶奶,這兒怎麼會變成這樣啊?」「唉,你不知道啊」,老奶奶悲傷極了,「我們這兒鬧瘟疫,死了好多人哪!」「那就沒有葯可以治瘟疫嗎?」「有倒是有,可是……唉,這葯難得的很。」「什麼葯,您告訴我,我去弄!」神風這時已滿心都是救人,其他的事都忘得一干二凈了。 「那好吧,從這兒出發往東走20里,有一座寶芝山。山上有一個寶芝泉,泉水可醫百病,但泉邊有一隻催眠貓,上山取水時催眠貓會給你催眠,你可千萬不能睡,睡了便會被那隻貓害死。我們這兒好幾個青年去采葯都一去不復返。」「我知道了,我現在就去!」神風向老奶奶要了一個空葫蘆掛在脖子上,就一陣風似地奔向了寶芝山。
神風來到了寶芝山,它小心地向山上走去,突然它聞到了一股花香味,馬上開始犯困。「不好!」它意識到催眠貓來了。神風使勁地搖頭,使勁地跑跳,力圖使自己不睡著。「喵」,催眠貓出現了,它伸出利爪,對神風虎視眈眈。「不好,得先下手為強!」神風閃電一般地飛到催眠貓面前,後腳用力一蹬,催眠貓撞在了樹上,昏了過去。神風跑到寶芝泉邊,用葫蘆裝滿了泉水,欣喜萬分地朝山下奔去。「啊!」突然神風慘叫一聲,癱坐在地上。原來催眠貓醒來了,它趁神風不注意,狠狠地咬了神風的後腿一口。催眠貓的牙齒里有毒液啊!催眠貓正欲再向神風撲來,神風急中生智,用嘴銜起一塊石頭,向催眠貓丟去。「喵!」石頭打中了催眠貓的眼睛,催眠貓捂著眼睛滿地滾。「我要藉此機會逃走,可是我腿……」神風好擔心。「有了,我可以用泉水治傷嘛!」神風挪到了寶芝泉邊把後腿伸進了泉水中,奇跡發生了,神風頓時充滿了活力。它站起來,風一樣地朝小村莊奔去。
到了村莊里,神風把泉水交給了老奶奶,老奶奶把神水摻進了井水中,神風馱著水,挨家挨戶送去,人們喝了井水,紛紛病癒。他們想謝謝神風,可神風卻不見了,它飛快地跑到了神仙宮,遺憾的是它只能排在生肖第七位了。可神風還是挺高興的,它想,今天我幹了一件大好事,值得!
Ⅱ 馬的寓言故事
馬的寓言故事:
1、塞翁失馬: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麼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後,紛紛表示惋惜。
可是塞翁卻不以為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夥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並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於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並誇他在丟馬時有遠見。
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於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
終於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後,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它說明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成語故事大全
Ⅲ 關於馬的故事有哪些
一,老馬識途,典故如下:
老馬識途講述的是春秋時期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國(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來討救兵,說燕國被附近的一個部落山戎侵犯,打了敗仗。齊桓公就決定率領大軍去救燕國。齊國大軍到了燕國,山戎已經搶了一批百姓和財寶逃回去了。
齊國和燕國的軍隊聯合起來,一直向北追去。沒想到他們被敵人引進了一個迷谷。最後是管仲除了個主意說馬也許能認得路,不如找幾匹當地的老馬,讓其帶路,最後終於走出山谷的故事。
二,指鹿為馬,典故如下:
指鹿為馬的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講的是秦朝末年,趙高試圖要謀權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
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用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三,伯樂相馬,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馬,這就是「伯樂相馬」。典故如下: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
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並且體貼它。
四,塞翁失馬,典故如下:
講述的故事是賽翁的馬走丟了,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種災禍呢?」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
那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為一件福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佔了十分之九。這個人惟獨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五,馬革裹屍,典故如下:
講的是馬援是東漢的開國元勛,他平定了邊境的動亂,威震南方,被封為伏波將軍。馬援回到京城洛陽,大家都來向他祝賀,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官員,馬援對孟翼說:「為什麼先生不說些指教我的話,而一味誇獎呢?」孟翼不知如何應對。
馬援認為作一個有志的男兒,男兒應該戰死在邊疆荒野的戰場上,只用馬的皮革裹著屍體就行了(馬革裹屍),怎麼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身邊呢? 一個月後,馬援又奔赴北方前線,63歲時馬援病死在軍中。
Ⅳ 與馬有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
1、老馬識途
春秋時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隨齊桓公出征孤竹國,春天去,冬天回,歸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讓老馬發揮作用了。」於是讓幾匹老馬在前面走,隊伍跟在後面,終於找到了道路。走在山裡,隊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南,
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順著螞蟻窩向下挖就會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
像管仲這樣能幹、隰朋這樣聰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馬和螞蟻學習,但現在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識淺薄,卻不願向學習聰明人的知識,不也是錯得很厲害嗎?
2、田忌賽馬
齊國將軍田忌與齊王比賽馬,三局兩勝。田忌的好友孫臏發現賽馬腳力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幫田忌出主意,用下等馬對付齊王的上等馬,以上等馬對付齊王的中等馬,以中等馬對付齊王的下等馬,結果三場比賽,田忌一場敗而兩場勝,最終贏得齊王的千金賭注。
3、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的時候,宰相趙高掌握了朝政大權。他因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個主意。有一天上朝時,他牽著一隻梅花鹿對二世說:「陛下,這是我獻的名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聽了,大笑說:「承相啊,這明明是一隻鹿,你卻說是馬,真是錯得太離譜了!」趙高說:「這確實是一匹馬,陛下怎麼說是鹿呢?」二世覺得納悶,就讓群臣百官來評判。
大家心想,說實話會得罪承相,說假話又怕欺騙陛下,就都不出聲。這時趙高盯著群臣,指著鹿大聲問:「大家看,這樣身圓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馬是甚麼?」大家都害怕趙高的勢力,知道不說不行,就都說是馬,趙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塗了,明明是鹿,怎麼大家都說是馬呢?他以為自己瘋了,從此越來越胡塗,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趙高來操縱。
趙高暗中把那些說實話的人殺掉,又派人殺死二世,霸佔整個朝廷,最後終於導致秦朝滅亡。
4、伯樂相馬
春秋時期的楚國,有一個研究馬的高手叫做伯樂。有一次楚王要求他幫忙挑選一匹千里馬。在路途中,他發現一匹吃力地拉車的瘦馬,原來這匹馬就是日行千里的好馬。
5、秦瓊賣馬的故事
秦瓊是山東人,唐朝的開國元勛,字叔寶。秦瓊在民間名聲很大,曾經參加瓦崗寨起義,是李密的驃騎將軍,瓦崗寨散夥後秦瓊在李世民帳下效力。「秦瓊賣馬」這個故事在《說唐》以及《隋唐演義》里都有提到。
當時秦瓊在潞州落難,身上一分錢也沒有了,他把自已的兵器金雙鐧典當了,再後來沒辦法連坐騎良駒黃驃馬也要賣了。都說人在不順的時侯什麼壞事都連著來,這樣一匹好馬都沒有人看上,幸好有一位老人指引秦瓊,告訴他距離十五里外的二賢庄莊主單雄信要買馬送人。
秦瓊早就聽說過單雄信的名聲,於是便到二賢庄跟單莊主見了面,秦瓊當時不好意思說出自已的真名,只是拿了賣馬的錢就走了。單雄信後來得知賣馬的人便是秦瓊,他趕緊追出去找到秦瓊,對他說:「叔寶哥哥,你端的是想殺了單通也。」《說唐》里描述的秦瓊就像是《水滸傳》里的宋江,在很多地方都受到大家的擁戴。
Ⅳ 《馬和驢》的故事
《馬和驢》某人有抄一匹馬和一頭驢。在旅途中,驢對馬說:「如果你肯救我一命,請分擔一點我的負擔.」馬不聽,驢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主人把所有的貨物,連同那張驢皮,都放在馬的背上。馬哭著說:「真倒霉!我怎麼這樣不幸?我不肯分擔一點點負擔,卻馱上了這全部的貨物,還加上這張驢皮!」
拓展資料:
寓意: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人本該互相幫助,否則夥伴倒地身亡,擔子就會加在自己身上。窮人就像是寓言中不堪重負的驢,富人則像是負擔很輕的馬。如果富人不及時幫助一下窮人,那麼窮人即使不會像寓言中的驢一樣累死,把重擔全推給富人,恐怕富人也不會生活得很好。
作品簡介:
故事選自《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被釋放的古希臘奴隸伊索所著,搜集有古希臘民間故事,並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故事,以動物為喻,教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為主,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通常在結尾以一句話畫龍點睛地揭示蘊含的道理,它們篇幅小而寓意深刻,語言不多卻值得回味,藝術上成就很高,對後代影響很大,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刺喻人的故事。經後人加工,成為流傳的《伊索寓言故事》。
Ⅵ 關於馬的故事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專辱於奴隸人之手,屬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
世間有了伯樂,這樣之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喂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站到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得千里馬啊!
Ⅶ 關於馬的歷史故事
1.秦瓊賣馬
隋朝末年,在濟南府當差的山東豪傑秦瓊受命來潞州辦事,不幸染病於店中,所帶盤費俱已耗盡。無奈之中,牽著他心愛的坐騎黃膘馬到西門外的二賢庄去賣。
秦叔寶將黃膘馬拴在庄南大槐樹下,二賢庄莊主單雄信聽說有人賣馬,便去相馬。秦叔寶早在山東就聽說單雄信是一條好漢,只是眼下窮困潦倒,羞於顏面,難以通報真名實姓。偏偏單雄信聽說賣馬人是濟南來的,便請他到府上吃茶,還順便打聽仰慕已久的山東好漢秦叔寶。秦叔寶謊稱:「員外打聽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聞知他與叔寶是朋友,隨即修書一封託交叔寶,並付了馬價紋銀三十兩,外加程儀三兩,不在馬價數內,還取潞綢兩匹相贈。
卻說秦叔寶瞞得了單雄信,卻在潞州酒樓上邂逅了另一條好漢王伯當。伯當告知了單雄信,害得雄信到處尋找秦叔寶。後來兩位英雄終得相識,單雄信盛情款待,讓叔寶在二賢庄精心養病八個月。離別時單雄信為其黃膘馬配上了金鐙銀鞍,並以潞綢、重金相贈,從此二人結下莫逆之交。
隨後二人在推翻隋王朝的農民起義中同仇敵愾,為起義軍創造了不可磨滅的業績。唐朝興起後,秦瓊終身保唐,單雄信則抗唐到底。盡管單、秦二人後來分道揚鑣,但患難中結下的兄弟情誼始終如故。《說唐》中的「秦瓊建祠報雄信」,說的就是秦瓊聞得擒了雄信,飛馬來救。走到跟前,頭已落地。叔寶抱住雄信的頭,跪在地上,悲痛欲絕。後將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陽南門外,起造一所祠堂,名為「報恩祠」,以報潞州知遇之恩。
Ⅷ 古代關於馬的故事
1、孫臏賽馬
孫臏曾經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已經為魏國效力,(又)得以被惠王封為將軍,但是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就暗中叫人把孫臏叫來。孫臏來了後,龐涓擔心他的賢能高於自己,忌妒孫臏,就用刑法將孫臏的膝蓋割掉,並在臉上刺字,想把他藏起來不讓別人看見。
齊國使者到大梁來,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用言辭打動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覺得此人不同凡響,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齊國將軍田忌賞識他並像對待客人一樣禮待他。田忌常與齊國的貴族們賽馬,並下很大的賭注。孫臏看見他們的馬分為上中下三等,同時馬的能力相差不遠。
於是孫臏對田忌說:「你只管和他們賭重金,我有辦法可以使你取勝。」田忌聽信孫臏的意見,和齊威王及貴族們下了千金的賭注進行比賽。等到臨場比賽的時候,孫臏對田忌說:「現在用你的下等馬和他們的上等馬比,用你的上等馬和他們的中等馬比,用你的中等馬和他們的下等馬比。」
三次比賽結束後,田忌以一敗兩勝,終於拿到了齊威王的千金賭注。因此孫臏也出了名,於是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孫臏請教兵法,並拜他為軍師。
2、馬革裹屍
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一個僻遠的鄉村。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
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裡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願請求出征。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
3、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皇帝的時候,丞相趙高想造反,怕別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試驗一下。他把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問旁邊的人,有的不說話,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
事後趙高就暗中把說是鹿的人殺了(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比喻顛倒是非。
4、塞翁失馬
《淮南子·人間訓》里說,古時有個住在邊塞的老人丟了一匹馬,後來這匹馬居然帶了一匹好馬回來。後來就用「塞翁失馬」比喻雖然受到暫時的損失,但也許因此得到好處。常與「安知非福」連用。
5、老馬識途
管仲跟隨齊桓公去打仗,回來時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見於《韓非子·說林上》)。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驗,熟悉情況,能起引導作用。
Ⅸ 關於馬的故事
伯樂相馬
有個要出賣駿馬的人,接連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理睬。這人就去見相馬的專家伯樂,說:「我有匹好馬要賣掉它,接連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來過問,希望你給幫幫忙,去看看我的馬,繞著我的馬轉幾個圈兒,臨走時再回過頭去看它一眼,我願將一天的報酬奉送給您。」
伯樂接受了這個請求,就去繞著馬兒轉幾圈,看了一看,臨走時又回過頭去再看了一眼,這匹馬的價錢立刻漲了十倍。
老馬識途
春秋時期,齊桓公率兵攻打山戎,山戎首領密廬投奔孤竹。孤竹國君答里呵聽從宰相兀律的建議,殺掉密廬假降齊軍,並把齊軍引向旱海沙漠。齊桓公採納管仲的建議,挑選幾匹漠北的老馬給齊軍帶路,走出沙漠,乘機攻佔孤竹,殺死答里呵。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有一次,田忌又失敗了,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 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准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 「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 便站起來譏諷地說: 「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 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 「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田忌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齊威王有點慌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Ⅹ 馬的感人故事
曾經在內蒙古大草原抄上,又一個叫蘇和的男子,他有一匹愛馬,特別的忠誠,從小相依相伴~然而當時有一個王爺看重了他的馬,就假裝辦了一個馬賽,後來,蘇和的馬果然不負眾望,奪得冠軍,可是王爺以此為借口要霸佔他的馬,最後爭執不過,只好忍痛割愛,就這樣,蘇和日思夜想他的愛馬。這匹馬對主人的思念也愈演愈烈,直到有一天,王爺騎著這匹馬向大臣們炫耀,突然間,這匹馬像瘋了似的,將王爺摔倒在地,向草原遠處本去,王爺命令下人用毒箭將馬射死,可是馬中了箭後也依然馬不停蹄~向主人蘇和家的方向跑去,終於拖著筋疲力盡的身體到了蘇和的蒙古包前,摔倒在地,長長撕嚎起來,這時蘇和出來後,看到自己心愛的馬在地上喘著粗氣,後來終於死去~~
蘇和為了紀念他,專門用這匹馬的屍骨做成了一把樂器,用馬鬃當作琴弦,拉出的聲音和這匹馬生前的鳴叫一模一樣,後來為他起名為馬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