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辭讓的故事

辭讓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9 18:42:53

㈠ 人格修養方面的故事200子

《史記·伯夷列傳》記敘了伯夷、叔齊二位孤竹國王子,相繼辭讓君位,逃離本國,內投奔西伯;西伯死後容,武王伐紂,他們認為是不義之舉,進行了諫阻;隨後,武王滅殷,四方歸順,他們感到恥辱,堅持不吃周朝的糧食,於是到首陽山隱居,採薇而食,悲歌明志,最終餓死的感人故事。
管子曰:「故伯夷、叔齊非於死之日而後有名也,其前行多備矣"。韓非子曰:"聖人德若堯舜,行若伯夷"。漢代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把《伯夷列傳》作為人物列傳的首篇。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寫過一篇《伯夷頌》,贊頌伯夷、叔齊。

《孟子》曰:「辭讓之心,禮之端也」。爭斗時代,古人倡行的辭讓、謙讓、禮讓,對我們來說就如炎炎夏日的清泉一樣急需,它對這個社會來說,恰是一劑十分對症的良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願不願意服這劑良葯。其實,辭讓、謙讓、禮讓作為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在我們的歷史上是一直被傳承、延續的,只是因為近代發生的文化斷裂才被逐漸淡忘。
辭讓,是生活中對自我的洗禮。這期雅虎學堂讓我們來辨析辭讓文化內涵,重溫辭讓的歷史故事,尋找辭讓的文化傳統,從中吸取精神養分。學會禮讓,得理而饒人,就如同黑暗裡為自己點亮一盞明燈,將照亮你靈魂前行的路,成為高尚的人。

㈡ 誰知道魚與熊掌的故事

成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魚我所欲章》。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一個比方: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舍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舍棄生命而要義。在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

本文節選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內容是闡明「性善說」,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種子,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視,因為它們分別是仁義禮智這幾種道德的萌芽形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意近「恭敬」)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義之端也。」人應該推求本心,順著「本心」的方向發展,並將它發揚光大,從而成為道德上完善的人。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里看,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人也能經受住考驗;而如果喪失了「本心」,人就會做出有損於人格的事來。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5830860.html

㈢ 成語故事:迫不得已的故事

迫不得已
[讀音抄][pò bù dé yǐ]
[解釋]迫於襲無奈,不由得不那樣(做)。
[出處]《漢書·王莽傳上》:「公深辭讓;迫不得已;然後受詔。」

[近義]逼不得已無可奈何逼上樑山出於無奈萬不得已何樂不為不得不爾必不得已
[反義]自覺自願何樂不為心甘情願甘心情願

㈣ 辭讓的例子

1、所羅門王「智斷親子案」

《聖經·列王記上》第3章第16至第28章(新譯本)「智慧的判斷」:有一天,有兩個婦人來見所羅門王。其中一個婦人說:「我主啊,我和這婦人同住;她與我在房子里的時候,我生了一個孩子。我生了孩子以後的第三天,這婦人也生了一個孩子。我們都住在一起,除了我們兩個人在房子里以外,再沒有別人。

夜間,這婦人睡覺的時候,壓死了她的孩子。她卻在半夜,趁著婢女睡著的時候起來,從我身旁把兒子抱去,放在她的懷里;又把她死了的兒子放在我的懷里。第二天早上我起來,要給我的兒子吃奶的時候,發覺他死了。

我再仔細察看,發覺他並不是我所生的兒子!」那一個婦人說:「不!活的兒子是我的,死的兒子才是你的。」但這一個婦人說:「不!死的兒子是你的,活的兒子才是我的。」

所羅門王看兩個婦人都說「活的兒子是我的,死的兒子才是你的」,於是吩咐手下:「給我拿一把刀來!」手下就把刀帶到所羅門王面前。他接著下命令說:「把活的孩子劈成兩半,一半給這個婦人,一半給那個婦人。」

那活著的孩子的真正母親因為愛子心切,就說:「我主啊,把那活的孩子給她吧,千萬不可殺死他!」那另一個婦人卻說:「這孩子既不歸我,也不歸你,把他劈開吧!」所羅門王回答說:「把活著的孩子給頭一個婦人,千萬不可殺死孩子,這個婦人確實是他的母親。」以色列眾人聽見所羅門王如此斷這個案件,都很敬畏他。

2、偷吃禁果

《聖經》上記載,上帝造出他的子民亞當之後,就把亞當放置在伊甸園中。後來,上帝看到亞當很孤單無趣,就想給他一個夥伴,所以上帝取了亞當的最後一根肋骨造了夏娃。伊甸園的中央,有兩棵樹,一棵為生命樹,一棵為智慧樹。

上帝對他的子民說,園子里的各樣的果子都可以吃,除了智慧樹上的果子不可吃。如若吃了,必定死亡。夏娃受了蛇的誘惑,吃了能使人明白是非善惡的智慧果,並且給亞當一個,亞當同樣也吃了。上帝震怒人違背了他的命令,於是把他們趕出了伊甸園,讓他們及他們的子孫世代在塵世間承受各種苦難作為懲罰。

(4)辭讓的故事擴展閱讀

荀子論述「人性本惡」,相對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個進步。既有邏輯,不像孟子信口雌黃;又有論證,不像孟子胡攪蠻纏。與孟子明顯不同的是,他對人性下了定義:「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就是說:性,是天賦的、與生俱來的原始質朴的自然屬性,是不待後天學習而成的自然本能。

㈤ 百里奚的故事

羊皮換相
百里奚飽讀詩書,才學過人,可是家境貧困,加上楚國宗法制度森嚴,平民沒有希望入仕為官。百里奚 的妻子杜氏是個很有見識的女子,深知自己丈夫是曠世奇才,於是就鼓勵百里奚出遊列國求仕。
在百里奚出遊那天,家中已經揭不開鍋了。杜氏一大清早起來,宰殺了唯一的一隻下蛋母雞,劈了門閂燉母雞,煮小米飯,給丈夫餞行。百里奚從南陽出遊求仕後,歷經宋國、齊國等國家,因為朝堂里無人,都沒有得到錄用。在齊國,百里奚陷入困境,一度沿街乞討,繼續求仕生涯。在齊國郅地,他遇見了蹇叔,兩人一番高談闊論,就結為知己。此後,在蹇叔的舉薦下,到虞國當了個大夫。但虞國國君是個愛財如命的國君,在收了晉國的垂棘(垂棘地方產的寶玉)和寶馬等財物以後,就答應借道路給晉國,讓晉國途徑虞國去征討自己的鄰國虢國,也是虞國的同姓兼同盟國。百里奚對虞國國君述說唇亡齒寒的道理,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閉口不再勸諫,並對同僚宮之奇說:「對蠢人直言相勸,無異於把珍寶丟棄在路上。」 果然,晉國滅虢國後,把矛頭指向虞國。公元前655年,晉國(獻公)滅掉虞國,俘虜了虞國君及其大夫百里奚。由於他拒絕在晉國做官,被晉國充作奴隸(媵人),在穆姬嫁 百里奚
給秦穆公時候,陪嫁到秦國。百里奚在去秦國的途中,逃回到楚國。
楚國國君楚成王聽說百里奚善於養牛,就讓百里奚為自己養牛。剛當上秦國國君的秦穆公,名字叫任好,是一位胸有大志的國君,聽說了百里奚是人才,就想重金贖回百里奚。秦穆公的謀臣公子縶說:「那楚成王一定是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才讓百里奚養牛。若用重金贖他。那不就等於告訴人家百里奚是千載難遇的人才嗎?」秦穆公問:「那我該怎麼樣才能得到百里奚?」公子縶說:「可以貴物賤買,用一個奴隸的市價,也就是五張黑公羊皮來換百里奚。那樣楚成王就一定不會懷疑了。」 當百里奚被押回秦國後,秦穆公親自接見了百里奚。百里奚說:「我是亡國之臣,哪裡值得國君垂詢!」穆公說:「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擄,並不是你的過錯。」秦穆公親自解除了他的奴隸身份,並與他商談,討教國家大事。兩人一談就是三天,言無不合。穆公十分高興,要拜其為上大夫(上卿),委以國政,實際上就是把秦國的軍政大權都交給了百里奚。百里奚堅決辭讓不受,並推薦自己的好友蹇叔當上卿。最後,秦穆公就讓用很重禮,將蹇叔請來秦國,讓他和蹇叔一道做秦國的上大夫。因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換回來的奴隸,故世人稱百里奚為「五羖大夫」。羖,就是黑公羊皮的意思。
相堂聽琴
百里奚在秦國當了上大夫(丞相)以後,始終保持著愛民思想,他勤勉政事,勞累不坐車,酷暑炎熱不打傘,走遍國中,不用隨從的車輛,不帶武裝防衛,深得秦國人民的信賴。對內,則提倡教化,開啟民智,也就是精神文明,按照周朝的官制和朝儀,百里奚改變了秦國落後的國體;對外,搞好與鄰國的關系,不興戰事,使秦國短期內大治。 有一次,百里奚的相府觥籌交錯,賓主笑語頻頻,非常熱鬧。百里奚交待歌舞者奏樂演唱舉辦堂會,來款待客人。在相府內一個洗衣服的女傭聽到樂器聲後,主動要求為上大夫百里奚演奏一曲,百里奚欣然表示同意。那老婦人走到大庭廣眾之下,落落大方地援琴撫弦,自彈自唱道: 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初娶我時五羊皮。臨當別時烹乳雞,今適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墳以瓦,覆以柴,舂黃黎。 搤伏雞。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貴捐我為。 聽著這委婉幽怨,耐人尋味,字字真切的歌聲,百里奚大為驚訝,就上前去詢問,方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結發妻子杜氏千里尋夫來到了眼前。百里奚妻杜氏自丈夫離別之後,幾十年杳無音訊。家境貧困,又逢上災荒年景,就帶上兒子外出逃荒。杜氏討飯到秦國,打聽到百里奚已經在秦國當了大夫。為了能接近百里奚,她設法到百里奚府中當了洗衣的傭人。 相堂之上相認後,夫妻兩人抱頭痛哭起來。秦國人知道這件事情以後,很為百里奚的品質所感動。秦穆公還派人送來了許多財寶饋贈,以示祝賀。從此,百里奚位高不忘舊情,相堂認妻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是《風俗通》里記載了的一個感人故事。

㈥ 唐代詩人的小故事

李白小故事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李白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 ,看到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好奇地問:「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李白沉香亭詠牡丹
盛唐大詩人李白的沉香亭詠牡丹的名句,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說的是一天唐玄宗與楊貴在沉香亭觀賞牡丹,歌手李龜年領著一班子弟奏樂歌唱。唐玄宗對李龜年說:「賞名花,對艷妃,你們怎麼演唱舊詞?這樣吧,你快召李白來寫新詞。」李龜年趕到長安大街有名的酒樓尋覓,果然李白正和幾個文人暢飲,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當李龜年向他傳達聖旨時,他醉眼微睜,半理不睬地睡過去了。
聖旨是誤不得的,李龜年只好叫隨從把李白拖到馬上,到了宮門前,又用幾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見李白一醉如泥,便叫待臣攙到玉床休息,吩咐端來醒酒湯,楊貴妃叫人用冷水噴面解灑。李白躺在玉床把腳伸向高力士,要他脫靴。高力士無奈,只好憋著一肚子氣蹲下來為他脫,忙亂一陣,李白才從醉夢中驚醒。唐玄宗叫他快作詩助興。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筆來,不到一炷香工夫,已經寫成了《清平調》詞三首。

㈦ 關於望洋興嘆的小故事 急~~~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黃河裡有一位河神,人們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黃河岸上。望著滾滾的浪濤由西而來,又奔騰跳躍向東流去,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
那人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啊!」
河伯固執地說:「我沒見過北海,我不信。」
那人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秋天到了,連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黃河,黃河的河面更加寬闊了,隔河望去,對岸的牛馬都分不清。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為天下最壯觀的景色都在自己這里,他在自得之餘,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於是決定去那裡看看。
河伯順流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滿面地歡迎他的到來,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一眼望不到邊,他獃獃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俗話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浩瀚無邊的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了,哈哈!」

㈧ 關於惻隱,羞惡,辭讓,是非的作文議論文作文800到1000字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秀娥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孟子《公子丑下》
榮與辱,並不需要在驚天動地的大事中突顯他們的特色。有時候,短暫的驚鴻一瞥,電光石頭般的眼神交匯,臨危不亂中的英勇憤慨,語言動作的瞬間定格,你會發現,所謂榮與辱,已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恍恍惚惚間,三國時代英姿颯爽的曹植吟著《嵩里行》,款款向我走來。是的,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在那個「寧做盛世犬」的時代,充斥著太多的故事。而榮與辱,便在這里匯集,在一個個人情世故中浮現出來。忘不了曹操與劉備的青梅煮酒,為了天下大事,談論英雄,為了天下滄桑,行尊降貴――要知道,劉備當時並不是堂堂蜀國的一國之君,而重權在握的曹操卻願意和一名無名小卒稱兄道弟,可謂榮哉!忘不了袁紹、袁述的篡權奪位,濫殺無辜。百姓們怨聲載道的抱怨,似乎仍然在我耳旁回盪,終於劉氏家族衰敗了,與其說成了傀儡,不如說已被無恥的顛覆。這種狼子野心,這種只為一己之私而置天下滄桑之不顧者,可謂恥哉!
「碧血橫飛,浩氣回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孫中山先生自豪地告訴我,黃花崗的72名烈士死得光榮!我知道,面對清政府的江河日下,面對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是可忍,孰不可忍!一群熱血男兒在沉睡中驚醒,他們毅然緊握住武器,執意要拯救處於水生火熱中的舊中國,盡管他們無一生還,卻激起了中國人民革命的熱情,他們發誓:拼得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轉回!勢氣豪邁,鋪天蓋地——
忘不了「五九國恥」,忘不了袁世凱貪婪的陰笑。我不知道他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簽署了「二十一條」,我不知道他是否忘記了自己忠於民主的誓言,我只知道,當他在這喪權辱國的條約上寫下自己名字最後一筆的時候,一聲沉重的嘆息從歷史的天空中飄盪出來:「國不國矣……中國亡矣……」
榮,就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就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就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而恥,則是「輕於鴻毛」之死,則是「戚戚於貧賤,汲汲於富貴」之舉,則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之混沌無知。
讓我們記住文天祥的警世名言:「死生,晝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出錯,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㈨ 對老師謙虛恭敬的歷史故事

程門立雪來 宋朝的時候自,有一位有學問的人,名叫楊時,他對老師十分尊重,一向虛心好學。「程門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師、刻苦求學的一段小故事。 楊時在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用功。後來中了進士,他不願做官,繼續訪師求教,鑽研學問。當時程顥、程頤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