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一個與橋有關的故事

一個與橋有關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9 16:10:54

❶ 有關於橋的故事有那些

有關於橋的故事有:

一、八路與橋

那還是在打鬼子那陣,一支八路軍隊伍經過清水河這里,馱槍馱炮的,他們望著湍急的河面發愁。鎮上的白寡婦看到這情景,不聲不響地回去叫兒子連夜放倒了自家後院的小竹林,動員鄉親們一起給部隊搭橋。隊伍過河的時候,白寡婦兒子也跟著走了,只留下了這座橋。

從此,白寡婦便在橋頭擺了個茶攤,天天守著這座橋,過往的人渴了,就找她討水喝,日復一日,歲月如梭。直到白寡婦老了,這里再也沒有經過隊伍,兒子也沒回來。後來,白寡婦死了,民政部門來立碑,鄉親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河姑」。

最近,因為搞紀念活動,縣劇團根據河姑的故事編了出戲,劇名就叫《橋》,說好了這天要來鎮上演出。鄉親們高興壞了,紛紛砍了自家的竹子,拓寬了橋,又在河姑的墓碑旁搭起一個土檯子,扯了七八丈紅布,豎起了橫幅。鄉親們聚在橋頭,就盼望著演員們快來。

一直到太陽快落山時,只見鎮長一個人氣呼呼地回來了。鄉親們圍上去問:「劇團的人呢?」鎮長說:「地區派的『扶貧工作組』來縣上了。」鄉親們不解:「這和劇團演戲有啥關系?」鎮長說:「領導要陪他們吃飯。吃完飯,女演員要陪領導跳舞……」鄉親們一聽,不吱聲了。

鎮長揮手攆大夥回家去,鄉親們卻望著那座剛拓寬了的平展展的橋,站著不動。鎮長火了:「難怪縣里領導經常批評咱鎮的人覺悟低呢,連這點小事都放不下?領導說不演就不演了唄,啥事還能比扶貧這件事大?」鄉親們被唬住了,一個個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最後只好掃興地走了。

可是過了三天,縣上又來通知,說是縣劇團決定來演出,而且還要實況錄像,鎮長便在廣播喇叭里喊了好幾遍,讓鄉親們准備迎接。可是鄉親們都各干各的事兒,一臉的麻木。

縣劇團的人在縣里等了大半晌,也沒見鎮上有人來接,他們以為把時間記錯了,便自己帶著服裝道具、鑼鼓家什來到清水河邊。走近了,他們才發現,原先那座橋,不知啥時被人拆了。演員們只好打道回府,臨離開時,有位眼睛亮的演員發現,在對岸白寡婦的墳頭上,不知誰放了一堆野花兒,直晃得人睜不開眼。

那演員一叫嚷,霎時,大家的心裡都沉甸甸的。於是,他們回到縣里第一件事,就是集體給縣領導寫了封「雞毛信」,信上只有一句話:「請縣領導火速在清水河上搭橋!」

二、五墩橋

據說,有一次,從贛州市裡來了一支車隊,途徑田村開往興國執行任務,行駛至橋旁邊時,見是木橋無法通行,只好停了下來。車隊進入田村後,吸引了很多村民圍觀,見車隊束手無策,為了幫助車隊過橋,田村人紛紛趕來幫忙。

有的慷慨地將家裡的門板卸下來,有的扛來長木頭,將其鋪在橋面上。終於,在大家的幫助下,車隊順利通過。因此,田村人的善舉被傳為一段佳話,修建新橋的事情,也讓田村人覺得迫在眉睫。

三、謝村橋

古時候,謝村有一戶人家,家裡四口人,一對夫婦,一個孩子,還有一個老爹。由於老漢的老伴病逝,老漢的身體也不怎麼好,腿腳不方便,兒子兒媳婦嫌老人是累贅,也愛理不理的,只有小孫子對他爺爺還算好,有的時候偷偷給爺爺拿點吃的。

突然有一天,兒子對老漢說:「爹,村子裡有廟會,可熱鬧了,明天我帶你去看看,再給你買點好吃好喝的……」老人一聽很高興,說:「好。」第二天,吃過早飯,兒子准備好雞公車(古代木頭做的,獨輪。),爺爺坐在車上,孫子在前面拉,兒子兒媳婦在後面推。

老人坐在車上,想到兒子兒媳突然對他這么好,也很感動!走著走著有點累了,因為雞公車,就一個輪子,後面的人要掌握好方向,保持平衡才行,泥巴路,拉起來也費勁,兒子說:「到木橋那裡我們歇一會。」到木橋邊休息時,有一群蝴蝶飛來飛去,孫子去追蝴蝶玩!

一會兒兒子回來,只看到他爸媽在橋頭等著他。他沒有看到爺爺,便問:「我爺爺呢?」忽然聽到橋下有呻吟聲,他走近橋邊看,爺爺和雞公車都掉在橋下面,當時就哭了!他說:「我要車子。」他爸媽說:「那車子沒有用,不要了。」

他說:「等你們老了,我也用這個車子拉你們玩……」他爸媽一聽兒子這樣說,感到慚愧,趕緊下去把老人扶起來,背著老人去趕廟會,還給老人買好吃的。回家後改變了對老人的看法,對待老人特別孝敬,和以前相比,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由於孫子的一句話,沒有釀下大錯,爺爺也特別感謝孫子。後來木橋改修了青石橋,孫子救爺爺的事情家喻戶曉,所以叫「謝孫橋」,隨著年代的久遠,被人們叫做「謝村」,後來一直沿用至今。

三、石平橋

傳說在清乾隆年間榮縣來了一個七品芝麻官,叫黃大本。他上任後,看見劉家人無法無天,胡作非為,他深惡痛絕,但不露聲色,他懂風水,心裡暗暗打算,非整劉家不可。有一天,黃大本出外暗訪,路過鎖江橋附近的擦耳崖,他忽然聽見有人唱歌謠,像是一群小孩兒在唱道:「水打擦耳崖,劉家狀元滾滾來。」

黃大本一聽,一下子把他提醒了,他一拍大腿,兩眼盯著前面的旭水河經擦耳崖流去,聯想到劉家官兒的兇狠可惡,又想到劉家當官的很多,原來如此。於是,他用盡心機,尋找借口,聲稱要造一座橋,一個羅星閣,讓河水繞道緩緩而流,以免水災。

幾年後,橋和羅星閣終於修成了,這下毀了劉家的風水,不到幾年,劉家官貶的貶,死的死,劉家貴族一敗不振。由此,在榮縣流傳著是黃大本治了風水。解放後,羅星閣已經被拆除了,石平橋也變成了鋼筋水泥大橋。

四、讓解橋

明朝年間,大理史城(喜洲)大界巷有一名白族書,生名叫楊士雲,字從龍,別號弘山;洱海邊中和邑也有一個名叫楊崇堯的書生。兩人苦讀寒窗,在十三四歲的時候,都先後考上了秀才,而且還是案首(第一名)。為了繼續深造,就學於一位名師,學館設於蒼山五台山腳弘圭山中。

兩人半樵半讀,每日上山讀書,要走十多里山路,還順便打柴回家。他們的勤學苦讀是驚人的:買不起紙筆,用沙盤竹筆來練;買不起燈油,他們就白天聽課讀書,入夜在家裡寫沙盤做「腹稿」,默寫默作,不知寫禿了多少竹筆,真是下了「磨穿鐵硯,坐破寒氈」的功夫。

他二人的作文,大都是在砍柴、背柴路上作成的。先生稱贊二人是出類拔萃的學生,還很風趣地說,他倆人的「窗課」(作文)可叫作「路課。」不到三年,他二人把應舉的課程准備的齊齊全全、綽綽有餘了。趕考的這一天,楊宗堯從東路上來,楊士雲從史城出來。

到了坡頭村凸橋碰上了。相見之下,楊宗堯說:「我兩個都去省城應考,千里迢迢,一路有伴,好確實好,可是解元只有一名豈,豈不埋沒了一人?」楊士雲說:「真的,先生也說,『你二人去應舉,只可惜解元只有一個。』我們倒不是自傲,是互相深知學底的,所以我也有同樣的想法。

即是這樣,年兄你的年紀比我大三歲,這一科就先讓你去中解元,我下一科再去,也不為晚。」說完話,楊士雲就毅然告別宗堯回家去了。果然,楊宗堯一去中了明弘治戊午課解元。

下一科楊士雲去也中了明正德辛酉科解元。他二人百尺竿頭再接再勵,楊士雲苦讀在他的「七尺書樓」,入了翰林;楊宗堯仍然半耕半讀,成了進士。

五、看鶴橋

陶淵明編寫的《搜神後記》的第一篇,記錄了一位歷史上最著名的道教人物叫丁令威。這個丁令威呢就是武寧遼山東面的人。曾經當過遼陽刺史,後被誤認為遼東人。他因為未經朝廷許可,開倉賑濟災民,被問死罪。

臨刑時仙鶴飛來把他救走了;千年以後他化鶴歸鄉探訪。他在縣城西郊展翅起飛的地方,現在仍然叫白鶴坪。白鶴飛經縣城時,眾人都在橋上觀看,這橋就因此得名為看鶴橋。

❷ 與橋有關的民間故事

1、西湖斷橋

一說古石橋上建有亭,冬日雪霽,橋陽面冰雪消融,橋陰面仍然玉砌銀鋪,從葛嶺遠眺,橋與堤斷之感,得名「斷橋殘雪」。另有傳說白娘子與許仙斷橋相會,確為斷橋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

2、奈何橋

關於奈何橋,存在兩種流行的說法。一說因地府有河名為奈河,一說因為漢語中「無可奈何」之意,剛好對應了人在轉世投胎時對自己生前願望的遺憾和無奈。

奈何橋在中國道教和中國民間神話觀念中是送人轉世投胎的地點,在這里會有一名稱作孟婆的年長女性神祇,給予每個鬼魂一碗孟婆湯以遺忘前世記憶,好投胎到下一世。

3、趙州橋

趙州橋建於隋代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歷史,是當下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

相傳,魯班周遊天下途經趙州遇到洨河阻擋去路,於是在上天的感動和幫助下一夜之間造成趙州橋,蓬萊仙島仙人張果老與柴王爺聞訊而來一探究竟,兩人施用法術企圖讓橋梁倒塌,但魯班還是徒手力頂趙州橋。

4、天仙橋

蘭坪縣河西地區的大羊與箐花交界處,有條小河叫「魚怕河」,河上有座石拱橋,叫天仙橋。橋下深谷幾十丈,橋頭奇岩怪石,叫人看了毛骨發怵。傳說這座橋是神仙搭救一對戀人而成的。

大羊山下的遲不寨里,有個叫溫卜的普米小夥子。這人天生聰明,為人又誠懇,可惜阿爸去世得早,只落下年老體弱的阿媽,母子倆生活過得很貧苦,但溫卜對阿媽十分孝順,母子倆倒也很幸福。

5、卧龍橋

在板泉鎮西北方向,有六里之遙,佃戶村的東南汪,有兩孔不起眼的紅石橋,人稱「卧龍橋」。漢朝中期,外戚王莽專權,毒死了小皇帝,又扶了兩歲孺子嬰做太子,自己便做起代理皇帝,覺得不過癮,就廢了太子,當了真皇帝,改國號叫「新」,京城仍在長安。

他打著復古改制的幌子,下令變法,因政治腐敗,越變越壞,加上連年天災,怨聲載道,逼得人民走投無路,各地紛紛起義。這時,南陽郡春陵鄉的豪強劉秀,利用族人、門客、鄉里也組織起義,打著「中興漢室」的旗號,到處攻城佔地,不幸被王莽軍包圍。

劉秀帶著十二勇士沖出重圍,去搬救兵。莽兵緊追不舍,勇士們分為兩組且戰且逃。莽兵越追越急,勇士越戰越少,漸漸抵擋不住。劉秀獨自一人,打馬如飛,奔跑了幾天幾夜,馬渾身汗透,氣喘吁吁,咴咴亂叫,奔跑間被一石塊絆倒,再也起不來了。

劉秀急忙爬起來,繼續往東南逃去。也不知道跑了多長時間,劉秀遍體是汗,四肢無力,再也挪不動腳,見一石橋,就一腚坐在橋板上,心想:這樣追兵來了不就白白送死嗎?

得找地方藏起來。想鑽橋底,覺著不妥,見橋西頭南邊有一小土井,邊上還長些蒿草,正是隱蔽的好地方,他起了幾起沒起來,就爬到井邊,滑到井下,幸虧是個廢井,不深,底下是些濕土,他背依著井壁,兩腿伸開,只覺渾身乏力,不一會就進入夢鄉。

也不知睡了多長時間,就覺著在脖子處,有一個東西把他咬醒,劉秀忙伸手去摸,見是個螻蛄蟲,氣得把螻蛄撕成了兩截。從井裡好不容易爬上來,已是夕陽欲下,見有一農夫坐在橋上正在休息吸煙,劉秀忙向前施禮:「請問老人家,這是何處?」回答:「沂州東鄉佃戶村。」

又問:「可有人馬過去?」又答:「還是中午時分,有些兵將拿著刀槍,早都過去了。」劉秀長嘆一聲:「謝天謝地,天不滅劉。」

劉秀又回到土井,看有東西丟在那裡沒有,只見有兩截螻蛄,沒有別的,細看其爪好像還在動,心中頓感多有虧欠,幸虧被螻蛄咬醒,要不就誤了搬兵。

他忙從井邊的小柳樹上撅了一小枝,上邊插在螻蛄頭上,下邊插在螻蛄身子上,又成了個完整螻蛄,就丟在濕土上,說也奇怪,不一會那螻蛄又活了,鑽到土裡去了。

從這以後,螻蛄的身子變成兩截的了,不信您把螻蛄頭拔下來,裡面還插著當年的柳枝呢。井邊上那棵柳樹可苦了,被皇帝折了枝頭,不讓長,就憋了一肚子氣,這些氣攻到樹幹上,長成了一個個的大瘤子。不信您好好看看現在的那些老柳樹,都長了很大的樹瘤,就是那時氣的。

此時劉秀睡足有了精神,馬上搬來了救兵,解了兵困之危,之後節節勝利,取了長安,殺了王莽,奪定天下。這就是「光武興,為東漢」。至於那卧龍橋,在大躍進時期整地時,被埋於土下,但它的美麗的傳說,還廣為流傳。

❸ 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個與橋有關的故事

斷橋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它的名字與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纏綿悲愴的愛情故事聯系在一起。在斷橋上,流傳著許仙和白娘子的凄美故事。

❹ 與橋有關的故事或傳說

奈何橋2006-11-12 16:03"相傳"有一條路叫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邊有個老婦人在賣孟婆湯.忘川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孟婆湯讓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著你的前世今生.我們走過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緣無份"又何必強求?

"孟婆湯"是一個中國的古老傳說,這在瀾子家一本古書上記載著。在那個傳說中人是生生世世輪回反復的。這一世的終結不過是下一世的起點。生生世世循環的人無法擁有往世的記憶,只因為每個人在轉世投胎之前都會在奈何橋上喝下忘記前程往事的孟婆湯。所以,走在奈何橋上時,是一個人最後擁有今世記憶的時候。這一刻,很多人還執著於前世未了的意願,卻又深深明白這些意願終將無法實現,就會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這也是這座連接各世輪回的橋命名為奈何橋的原因。

奈何橋的來歷:

橋可通神、通仙、通天國,也可以通鬼、通冥府、通地獄。從民間文化的層面看來,橋梁及其象徵性甚至更多地被人們用來在人與鬼、生與死之間建立聯系或形成過渡與中介。

與「神話」與「仙話」相映成趣的是,中國民間口碑文學中,另有一類獨特的「鬼話」。雖然我們常用「鬼話連篇」,來形容某人所言荒誕不經或不足為信,可是在民間「鬼話」里反復出現的「橋」,卻不是偶然的,在我們看來,它並不荒誕。在中國民間信仰里,「鬼」是由於死亡而產生的一類消極的超自然存在。中國各地流傳的許多鬼話中,橋梁往往是鬼,尤其是溺死者的鬼魂出沒之所。

那些水死或從橋上跌落水中而死者的鬼魂,總是在橋樑上下或左右橋頭,為自己尋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夠托生而轉世。在這個意義上,橋梁既是死者的鬼魂脫離陰間,轉生到陽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斷續出,由陽間去冥途的所在,生命與死亡的交替和轉化,是以橋為中介而實現的。在日本,也有冤死者的鬼魂或者怨靈,徘徊於橋上,常在「橋普請」時,弄歪橋板使人落水的說法。

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鬼,在鬼話中雖然不能馬上託身轉世為人,卻往往能夠在冥府陞官,或最終總能感動冥府閻王,甚至得到閻王的特許轉生為人。

有一則題為「陸阿唐」的鬼話,說寶山境內練祁河上原本有座陸家橋,橋南為陸家宅,橋北為唐家宅,兩姓人共利此橋,故雙方協議於每年的三月份要輪流維修此橋。有一年,陸家修橋時,不幸有一人落水成了水鬼。第二年三月,這個水鬼拖唐家修橋者落水為替身,使自己轉世回到了陽間。從此,每年三月修橋時,總要有人落水死亡,人們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該橋淪於荒廢。後來,有一個從唐家入贅陸家,名叫陸阿唐的人,自願成為替死鬼,讓大家放心去修橋。陸阿唐成了水鬼後,不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還在橋下保佑修橋者。於是,他備受陸、唐兩姓的奠祭與供性。後來,凡路過此橋者,均要先在橋頭拱手,表示對陸阿唐的尊敬,然後才過橋。每年一度到三月修橋時,人們供奉給陸阿唐的香火便更加興盛,最後終於驚動了陸、唐兩家的「土地」。

土地公上天廷告玉帝後,玉帝封陸阿唐為陸橋的橋神,並賜給他一根打鬼棒。從此以後,陸家橋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會被淹死,因為陸阿唐受封為橋神以後,一心為民除害。有時候,有人被鬼驅趕,但只要跑到橋上,就會受到橋神陸阿唐的保護。

從這則鬼話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生與死之間的聯系,還可以看到玉帝與閻王之間的聯系、「人柱」與橋神之間的聯系,以及橋在兩姓人之間形成的聯系等等。

有趣的是,有一些關於橋的鬼話里,還常有女鬼在陰間生子,又為嬰孩求食於橋上或橋頭的情節。其中有一個故事說,嬰孩被命名為橋,後來還中了頭名狀元。此外,甚至還有閻王命令他的心腹助手陰才,治理水鬼之患,命他為人們搭架浮橋,從而將功贖罪的鬼話。

奈何橋的民間信仰在中國由來甚久。唐人張讀所撰《宣室志》上曾提到,奈河出自地府。中國古代向來就有地府與陽間有河流相隔,亡魂須過渡以橋的觀念。唐人段成式撰《酉陽雜徂》上提到冥途,便說「……有水東西流,……一橋飾以金碧,過橋北,入一城,……疑即冥司。」傳統中國的地府觀念,後來與佛教的地獄閻王、來世輪回等觀念發生了契合,於是便逐漸形成了現在民間十分普及的奈何及奈何橋的俗信。約到南宋時,民間的地府傳說,逐漸將冥府鬼都確定在四川省的豐都縣。此後,歷代在豐都鬼府均有營建,其中包括人們常說的陰陽界與奈何橋。豐都鬼府的奈何橋,大概算得上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座了。

根據人類學家衛惠林先生於1935年刊行的《豐都宗教習俗調查》的記載,在豐都鬼府,通過山門即為大雄殿,殿前有一座石拱橋稱作奈何橋,橋下一個石池即為血河池。此奈何橋東首為地藏殿,西首為血河將軍殿,相傳奈河是鬼魂要過的第一道關。為了附會這一類的「鬼話」,明代蜀獻王朱椿曾在豐都平都山,建造過三座連拱石橋,並稱之為奈何橋。據說,舊時香客在渡過這里的奈何橋之前,必先燃香、化紙,求神保佑:而廟內的僧人,又常常故意在其青石橋面塗以桐油,使過橋者經常滑倒,嚇個半死,從而可獲得更多的香火之錢。

關於四川豐都的奈何橋,有兩幅橋聯分別為:

積德修行,奈何橋易過

貪心造孽,尖刀山難逃

三步跨過奈何橋,知爾是善是惡

一氣走通金銀道,賜汝發福發財

在有關鬼府豐都的文學描寫中,除了夢筆生的《金瓶梅》之外,另一則關於明代名士王世貞游地府的鬼話說,陰府的茶亭王婆,只給出鬼城過橋的人喝茶,而不給過橋進鬼城的人喝。王世貞來到橋上,但見橋下泛著七色浪花,變幻莫測,他想這大概就是情慾禍水了。王婆以橋下之水煮茶,讓投胎之鬼吃了,就會使之情慾迷心,良知頓失。…這則鬼話中的「橋」,或者就是奈何橋的另外一種說法吧。

中國各地關於奈何橋的說法,有很多異傳。或說陰間有奈河,河上有橋為奈河橋;或說在去陰間的途中有「血水池」、「血污池」、或「血河池」,池上有橋名為奈何橋。據顧炎武《山東考古錄》講,人們甚至把奈何及奈何橋附會確指為山東泰安附近的一條實在的河流。

❺ 用簡潔的語言說一個與橋有關的故事。

,來往行人,非常危險。有一天,有個換糖者走過,就說:「這橋這么沒人修?要是我有了錢,造頂新的。」一次,換糖者在一戶破落官史人家,換著一對金彌陀,從此發了財。於是,他籌集一等石料,聘來巧匠,拆去竹橋,建造三孔石拱橋,取名繼芳橋。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則直呼「糖橋」。

彈琴橋——在南橋鎮北數百米,原有座小石橋,名彈琴橋。相傳很早以前地有個錢姓官宦,生養三女,小女彈得一手好琴。附近有個青年名韓重,也是彈琴高手。日子一久,兩人知音相愛,可錢老爺不允,小女只得勸韓重進京城修琴藝,求得功名,好讓父親答應他倆婚事。韓灑淚而別。但錢強逼小女嫁於權貴,小女思念韓重,含恨而死。不久,韓重歸來,得知情人已故,就盤坐於小石橋上,彈起傷心之曲,表達懷念。彈罷,抱琴投河而亡。

乾隆皇帝看高橋——奉城高橋鎮有座石拱橋,建於明永樂六年。相傳當地有個鄉紳外出,有人問他出生何處?他說高橋。那人又問高橋有多高?他誇耀說:「初一跌下去,月半咚聲響。」此事傳到乾隆皇帝那裡,引起游興,欲下江南看高橋。船從澱山湖進黃浦江直駛奉賢,途徑得勝港。乾隆問:「此處何地?」侍從答道:「此乃得勝港。」乾隆一聽「得勝」兩字,大悅,即令回朝。乾隆中途回朝可樂煞高橋鄉紳,慶倖免卻一場欺君殺身大禍。

麻將橋——清道光年間,華治涇河上造了座橋,名麻將橋。此處以前沒有橋,行人十分不便。當地有個周姓老人,對民間賭博十分憎恨,邀集10多名有識之士,把賭場統統圍住,捉住賭徒,沒收財注,梵毀財具。把沒收所得的賭款,建造了此橋。今已圯毀。

碎盤橋——解放初,庄行有個小橋村,不知何年代起,被風水先生相中為「三元不敗」的風水寶地。一天,有兩個風水先生帶了羅盤來到小橋村,都想定塊「來龍秀地」。看見村頭歌聲嘹亮,紅旗招展,翻身農民們正在大搞春耕。這兩個風水先生見狀,搖頭嘆息:「風水本無靈,不可再騙人。」說罷,將手中羅盤往橋上狠狠一摔,碎片橫飛。從此,該小橋便呼為「碎盤橋」。

玉蟹橋——今頭橋鄉新亞村,原有頂三堍頭南北向石橋,名石蟹橋。相傳,原橋面西側鑿有石蟹一隻,常有人誤以為真蟹上橋,故名。有一天,被江西覓寶人發現,在一個雪夜裡將石蟹竊走,橋面上只留下蟹形凹狀。人們以為,被竊走的不是普通石蟹,準是只玉蟹。由此,玉蟹橋便出了名。
解決了沒

❻ 有關橋的故事和傳說

1、關於趙州橋還有一段搞笑的神話故事。相傳趙州橋是魯班所造。這座大橋建成後,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倒騎著毛驢,帶著柴榮,也興沖沖地去趕熱鬧。他們來到橋頭,問魯班這座大橋是否經得起他倆走。

魯班心想:這座橋,騾馬大車都能過,兩個人算什麼,於是就請他倆上橋。誰知,張果老帶著裝有太陽、月亮的布袋,柴榮推著載有「五嶽名山」的小車,上橋後,橋竟被壓得搖晃起來。魯班一見不好,急忙跳進水中,用手使勁撐住大橋東側。

因為魯班使勁太大,大橋東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橋上也因此留下驢蹄印,車道溝,柴榮跌倒時留下的一個膝印,和張果老斗笠掉在橋上時打出的圓坑。

2、奉城高橋鎮有座石拱橋,建於明永樂六年。相傳當地有個鄉紳外出,有人問他出生何處?他說高橋。那人又問高橋有多高?他誇耀說:「初一跌下去,月半咚聲響。」此事傳到乾隆皇帝那裡,引起游興,欲下江南看高橋。

船從澱山湖進黃浦江直駛奉賢,途徑得勝港。乾隆問:「此處何地?」侍從答道:「此乃得勝港。」乾隆一聽「得勝」兩字,大悅,即令回朝。乾隆中途回朝可樂煞高橋鄉紳,慶倖免卻一場欺君殺身大禍。

3、虎溪———吉水縣城東恩江末梢的一條支流。虎溪發源於青原區富灘鎮古富村北面。早在南宋末年,這條小江上就建有一座石拱橋,名為相公橋。這座橋古時候是吉水縣城通往水南、白沙、沙溪、東固,甚至上興國、贛州的必經之路。

關於相公橋,當地有一個真實的傳說:古富北面有一官道,過往人都得經過。南宋年間,一位才華橫溢的相公騎馬走在官道上進京趕考。

該相公躊躇滿志,趕路心急,凌晨一早便來到這虎溪的簡易橋邊,策馬上橋,由於原橋年久失修,破爛不堪,馬行至中段,一腳踏在松動的石塊上,失腳連人帶馬跌下丈許深的橋下溪水中。

溪底怪石嶙峋,相公重重的撞在亂石上便一命嗚呼了。村民們聞訊很是悲痛。為了不讓這樣的悲劇重演,村民們下決心要在此建一座石橋。可那個時候,建一座石橋是需要大筆資金的,村民們實在窮哇,盡管傾其所有,仍然遠遠不夠。

然而血的教訓,讓古富村民眾耿耿於懷,造橋的初衷不改。人心齊,泰山移,古富村民硬是勒緊褲帶積攢了好幾年,才把這座石橋建成。

為了紀念這位前途無量的趕考生,人們便將橋命名為相公橋。不久,大家又在橋西面建了「相公廟」,以紀念這位命不該絕的相公,這才了卻村人的一樁心願。

4、在漢水的支流——清河上游,竹林橋鎮的西頭,有一座一孔兩墩,青石鋪底的小平橋。這座橋,有個神話傳說。

話說清河小龍,常常到清河上遊玩耍,每次出遊,清河泛濫,一河兩岸百姓遭災,人們在岸邊修建龍王廟,給清河小龍燒香上供,但泛濫照常。當地有一個叫朱林的小後生,憑著一腔血氣,要跟小龍子算帳。

這年秋天,小龍子又來,洪水沖岸。朱林駕船搏浪尋找小龍子。他看到小龍子身子像合抱的老槐,眼睛像燈籠,小船還沒湊近,就被小龍子的尾巴掀翻。

他落入洪水,仍緊握刀,連連向小龍子砍去。小龍子回頭張開大嘴,眼看就要把小朱林吞掉。突然,一聲巨響,從烏雲里掉下一根大木頭,不偏不倚,正砸在小龍子身上。小龍子朝水裡一鑽,順水溜掉了。

岸上早有一位白鬍子老頭等在那裡。老頭兒伸手一指,抓在小朱林手中的大木頭,變成拐杖回到手裡。小朱林知道他不是凡人,趕緊跪下求教。老頭兒扶起小夥子道:「要想兩岸平安無事,必須依靠大家的力量,修一座聚心橋,鎮住龍子。

架橋的時候,你就拿著寶劍守在岸邊,千萬不要和小龍子拚命,不然為你就要變成大石頭,再也回不到人間。」說完,老頭兒把一對寒光閃閃的雌雄遞給小朱林,便飄然而去。

小朱林拿著雌雄寶劍,動員兩岸百姓,選定九月初九開始修建聚心橋。清河小龍子聽到了消息,初九這天也趕到了。他看兩岸人山人海,架木磊石,吆喝連天,就在水中發威,攪得河水旋轉,河岸倒塌,磨盤大的石頭滾進旋窩,立刻無影無蹤。

小朱林舉起雙劍向天空一劃,小龍子逃進水中,小朱林不顧老頭兒忠告,也縱身跳進河水,只見兩道閃電劃破烏雲,轟地一聲,小朱林變成山一樣巨石,壓在小龍子身上,雌雄寶劍變成了兩堵石墩,矗起水面。

小龍子被鎮住了,小朱林再也沒有回到人間。後來,在兩堵石墩上建起了聚心橋,為了紀念小朱林,人們把聚心橋改名為朱林橋,年長日久,朱林橋也就傳成了現在的竹林橋。

5、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

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

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

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

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

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

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❼ 與橋有關的故事,

乾隆皇帝看高橋——奉城高橋鎮有座石拱橋,建於明永樂六年。相傳當地回有個鄉紳外出,有答人問他出生何處?他說高橋。那人又問高橋有多高?他誇耀說:「初一跌下去,月半咚聲響。」此事傳到乾隆皇帝那裡,引起游興,欲下江南看高橋。船從澱山湖進黃浦江直駛奉賢,途徑得勝港。乾隆問:「此處何地?」侍從答道:「此乃得勝港。」乾隆一聽「得勝」兩字,大悅,即令回朝。乾隆中途回朝可樂煞高橋鄉紳,慶倖免卻一場欺君殺身大禍。

橋的解釋
[qiáo]
1. 架在水上或空中便於通行的建築物:~梁。~墩。~涵。~頭堡。吊~。棧~。引~。立交~。
2. 形狀如橋梁的:心臟搭~手術。
3. 古同「喬」,高。
4. 古同「矯」,正,整。
5. 姓。

❽ 找兩個與橋有關的故事。(20字以內)

1、斷橋——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它的名字與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纏綿悲愴的愛情故事聯系在一起。在斷橋上,流傳著許仙和白娘子的凄美故事。

2、糖橋——相傳,三官(今光明)鎮繼芳橋原是頂破竹橋,來往行人,非常危險。有一天,有個換糖者走過,就說:「這橋這么沒人修?要是我有了錢,造頂新的。」一次,換糖者在一戶破落官史人家,換著一對金彌陀,從此發了財。於是,他籌集一等石料,聘來巧匠,拆去竹橋,建造三孔石拱橋,取名繼芳橋。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則直呼「糖橋」。

3、夫妻橋——清嘉慶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餘人葬身魚腹。如此慘狀,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婦坐卧不安,他倆察看地形,翻閱建橋史料,請教當地水、木工人,報經官府,游說八方募集資金,清嘉慶九年五月帶領四鄉百姓動工建橋。

橋尚未完工時,兩個樵夫不所勸阻,頂風過橋,落水喪生。渡口「把頭」買通官府,誣以草菅人命之罪。何先德先生含恨九泉,何妻強壓悲憤,繼承夫志,完成了索橋的修建。橋上橫鋪木板,竹纜為欄,行走平安,故名「安欄橋」,後改安瀾橋,取不畏波瀾,安然過江之意,人們為感激何先德夫妻的功德,又稱「夫妻橋」。

4、麻將橋——清道光年間,華治涇河上造了座橋,名麻將橋。此處以前沒有橋,行人十分不便。當地有個周姓老人,對民間賭博十分憎恨,邀集10多名有識之士,把賭場統統圍住,捉住賭徒,沒收財注,梵毀財具。把沒收所得的賭款,建造了此橋。今已圯毀。

5、碎盤橋——解放初,庄行有個小橋村,不知何年代起,被風水先生相中為「三元不敗」的風水寶地。一天,有兩個風水先生帶了羅盤來到小橋村,都想定塊「來龍秀地」。看見村頭歌聲嘹亮,紅旗招展,翻身農民們正在大搞春耕。

這兩個風水先生見狀,搖頭嘆息:「風水本無靈,不可再騙人。」說罷,將手中羅盤往橋上狠狠一摔,碎片橫飛。從此,該小橋便呼為「碎盤橋」。

❾ 1個與橋有關的故事,100字左右

清嘉慶八年(復1803)五月十五日,渡制口翻船,一百餘人葬身魚腹。如此慘狀,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婦坐卧不安,他倆察看地形,翻閱建橋史料,請教當地水、木工人,報經官府,游說八方募集資金,清嘉慶九年五月帶領四鄉百姓動工建橋。橋尚未完工時,兩個樵夫不所勸阻,頂風過橋,落水喪生。渡口「把頭」買通官府,誣以草菅人命之罪。何先德先生含恨九泉。何妻強壓悲憤,繼承夫志,完成了索橋的修建。橋上橫鋪木板,竹纜為欄,行走平安,故名「安欄橋」,後改安瀾橋,取不畏波瀾,安然過江之意。人們為感激何先德夫妻的功德,又稱「夫妻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