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縣碼頭故事
❶ 要一個地名的由來,要詳細,不要只有幾句話,
關於重慶北部新區四鎮地名的由來
人和:清道光年間更名瓦店子場為人和場,取人以和為貴之意。
大竹林:由於當地自然村原名大竹林,因以命名。
禮嘉:清乾隆初已建為李家場,因隸屬江北廳禮里,地瀕嘉陵江邊,故更名禮嘉
鴛鴦:在原鴛鴦鄉政府所在地場邊小溪上30米間有兩橋並列;又有大樹一棵兩枝主幹直搭對岸,形成天然橋梁,似鴛鴦展翅,匍匐溪面,故名。(出自江北志第三章二節)
重慶城地名最「喜劇
說聊齋,話聊齋,重慶的地名有點怪;蝦子 、癩子壩,這樣的地名惹笑話;螞蝗石、麻風河,叫我說都不好說;不好說,也要說,說來大家樂一樂。
沙區篇
「犀牛」還在「屙屎」呀?
先給大家講個故事:上月某天,本城一家媒體登出了一則停電通知,上面赫然寫著:「停電范圍包括沙坪壩區的犀牛屙屎和犀牛屙屎抽水」,天啦,「犀牛屙屎」和「犀牛屙屎抽水」,這是什麼地名啊!不少讀者看到報紙後都很氣憤,他們不相信自己身邊這座美麗的城市竟有如此醜陋不堪的地名。一些讀者就此提出了質疑和抗議。後來有關人士到區政府查詢,區政府的人也搞不清楚,問到街道上才搞清楚了,你猜啷個回事?沙坪壩區還真有「犀牛屙屎」和「犀牛屙屎抽水」這兩個地名。這下大家更氣憤了,直轄多年了,重慶一直在大步走向文明與進步,這樣的地名豈不損壞了重慶的形象?
江北篇
「蝦子土扁」太「蝦子」
接下來的故事是:今年秋天的一天,江北區政府邀請了一批知名的文化人開會,開會的議題不是別的,是討論如何為一個地名更名。大家都知道,江北區政府將搬遷到另一個地方去重起爐灶,堂堂區政府所在的地方當然要很氣派,可惜那個地方卻有一個十分難聽的名字,叫蝦子 。眾所周知,蝦子在巴渝方言里是貶義的,一般是指那些卑微委瑣的人,誰也不願當蝦子。如今區政府要建在那裡,在有些人看來,就有幾分尷尬了。
蝦子 是怎麼得名的呢?那是因為那裡的一條小溪里有一塊石頭形似蝦子的緣故。好傢伙,後來高速公路修建到那裡時,便在路邊高高地樹起了一個標志性的字牌,上面大書「蝦子扁」三個字,過往車輛老遠就能看見,這下蝦子 便聲名遠揚了。
❷ 陝西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去西安一定要去秦始皇兵馬俑,因為它是世界之最;華清池,讓你看到唐朝皇室的奢華;大雁塔
兵馬俑 阿房宮遺址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 白鹿原
城隍廟 大明宮遺址 大雁塔 法門寺
扶眉戰役烈士陵園 關山草原 廣新院民族村 漢長安城遺址
華清池 化覺巷大清真寺 涇渭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藍田猿人遺址
驪山 臨潼博物館 茂陵 牛背梁自然保護區
秦漢文化藝術廳 秦陵蠟像館 秦王宮 曲江旅遊度假區
陝西歷史博物館 水陸庵-悟真寺 太平森林公園 王順山國家森林公園
渭水園溫泉度假村 西安城牆 西安影城 咸陽博物館
興教寺 楊虎城將軍陵園 葯王山石刻 昭陵
鍾樓、鼓樓 八大奇跡館 八仙庵 碑林
蔡文姬墓 翠華山 大清真寺 東渭橋遺址
灃西車馬坑 高冠瀑布 關中八景 國家大地坐標原點
鴻門宴遺址 華山 回民小吃街 鯨魚溝
老牛坡遺址 櫟陽城遺址 凌雲洞 南五台
乾陵 秦嶺野生動物園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青龍寺
三陽寺塔 書院門古文化一條街 司馬遷祠 湯峪
輞川溶洞 西安半坡遺址 西安古城牆 西周豐鎬
香積寺 興慶宮公園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耀州窯遺址
終南山 重陽宮祖庵碑林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 灞橋風雪
扁鵲墓 草堂寺 大慈恩寺 大興善寺
杜公祠 鳳翔東湖 革命公園 關中書院
寒窯 戶縣農民畫展覽館 華嚴寺 嘉午台
康家遺址 老縣城自然保護區 蓮湖公園 樓觀台
凝香苑 秦二世皇帝陵 秦陵地宮展覽館 秦始皇陵
清真大寺 三原城隍廟 水陸庵 太白山
唐代藝術博物館 未央湖游樂園 西安碑林 西安事變舊址
仙游寺 小雁塔 楊貴妃墓 妖馬洞
榨水溶洞 終南之勝--化羊廟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
總之走不完的名勝古跡 革命遺址 看不完的自然風光 吃不夠的地方名小吃 泡饃---老劉家泡饃(北廣濟街內)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雜羔湯--(建設西路旅館村內)
烤肉---里木烤肉(麻家十子西50米)
肉夾饃---秦豫肉夾饃(柏樹林南口)
孜然炒肉夾饃--(灑金橋十子東南角)
臘牛肉夾饃--- 北梢門紅碼頭老旦隔壁「李老四夾饃」,他家的雜肝湯也不錯
水盆大肉---老宋家(柏樹林十子西南角)
葫蘆頭---鐵蛋葫蘆頭(柏樹林十子西北角)
蒸碗---建西街東口向西100米路南)
煎餅---頂頂香煎餅屋(龍首村十子向南50米路西)
醬大骨頭---骨頭庄(吉祥村十子向東100米路北)
麻辣粉----牽人(粉巷)
火鍋---竹園 (和平路)
蒜蘸面---綠螞蟻對面
牛肉麵---馬虎面(西七路)
臘汁肉揪面片---建設西路西頭路南第一家
羊肉面---建設西路西頭路南「陝北老二面庄」
高新的老王面
小雁塔門口的羊肉面
建國路的梆梆面
尚勤路的歧山面
長樂路的牛肉拉麵
高新路北段「一諾面庄」的秦香面
麻辣魚----建國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魚」
麻辣燙---七星椒(周家圍牆)
火鍋---小天鵝(南二環)
牛肉麵--一分利(鼓樓)
沙鍋--穆薩 (大皮院 )
烤肉---(橋子口往西400米)
炒海瓜子——胖嫂(東新街夜市,最近檢查12點以後出攤)
米線---玄風橋「紅油米線」
馬廠子的〔大盤雞〕
興慶路東隆的樓下〔今日平價酒樓〕的炒菜不錯,
西大街橋梓口車站路南小巷裡有一家〔鹵汁涼粉〕
大雁塔正面的路東有一家〔肉夾饃〕和〔丸子湯〕
長樂西路輕工東半公里〔秦百年〕火鍋--要吃蹄花的
交大北沙坡里有一個,〔九龍海天大酒樓〕(剛開的分店在緯十街西北角),夜 市上有一個〔重慶嫩江魚〕,小巷裡有一家四種麻辣
南二環「川渝人家」的菜也不錯。
粉帶(2塊)。黃甫庄口有一家〔鹵汁雞〕(5角)
西五路西段路南第一個小巷進去有一個〔塘壩魚大排檔〕(20元)
建設路東口路南(三二三醫院東鄰)〔塘壩魚〕
東門里南〔渭南時晨包子〕
南稍門永寧村裡有一家〔烤羊肉〕,現割現秤現穿現賣現烤現吃
北郊自強路有一家烤羊排
原東郊三廠旁邊有一家「囊坑肉」,也屬羊排一種(此店已搬家,待我偵察後
再通 知)
東新街——牛肉丸子燴菜,好吃量也足,只出夜市,隔個幾天就要去吃
一回, 味道地道
北郊龍首南路里「東利沙鍋 」
而且最好吃的是最便宜的三鮮沙鍋
柳巷口的牛肉麵,最近已經般到端履門
勞動南路啊,老機場裡面有一家跳水魚,非常好吃的
西北大學北門,西側的紅燜王(紅燜羊肉非常棒)
北廣濟街的泡饃是老米家。
東郊韓森寨經二路北口李老四牛肉夾饃,
南郊吉祥村十字社科院對面老蒲城風味小吃,裡面的八寶辣子和老豆腐很好。
小肥羊的火鍋羊肉鮮美(最近聽說他們為了保鮮在肉里放了對人體有害的防腐 劑) 可以緩緩再吃
海底撈服務態度一流
南二環添一順味道不錯,價格相對有點高
老成都 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常去坐坐
東來順也不錯
文豪雜糧食府去一次,感受感受看看就行了,自己吃飯千萬不要去
西廂子廟街有一個「大清花」餃子館,餃子不錯,菜也不錯,滿族人開的,老
板很會做生意,去吃過幾次,真的很不錯。
最便宜、好吃的海鮮在邊家村十子南100米---大通漁港
涼皮---分米皮和麵皮,我上高中的時候瘋狂迷戀擀麵皮。
涼粉---有涼拌的和炒的,是不同的東西
泡饃---我經常在我家樓下吃
水盆羊肉
水盆大肉---互助路,坐401可到。老宋家(柏樹林十子西南角),不知道怎麼樣,有人
去吃過,說不錯。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雜羔湯
蜂蜜涼粽子
甑糕---西安長大的是不是都有用它作早飯的經歷啊,不過我小時候很喜歡吃。
鏡糕
糊辣湯---常見的有西安的肉丸糊辣湯和來自河南的糊辣湯,不一樣的哦。一般吃的時候西安的配托托饃,河南的配蔥油餅。
烤肉----我就不說了,我老婆說她對文藝路的一家印象很好
豆腐腦---有一段時間,在交大也常吃的
肉夾饃----樊記是老字型大小了,最近王恆的勢頭很猛。我家的貓晶晶就是從樓下的王魁肉 夾饃店裡跑出來的。
孜然炒肉夾饃---老道,記得八十年代的土門夜市吧,那時候一個籽然炒肉夾饃可是很
貴的,兩塊五啊。
金線油塔---三原小吃。
biangbiang面---在建國路上
柳巷面---在端履門
臘牛羊肉---歷史上最有名的是輦止坡的老童家,不過這家我小的時候已經不行了,現 在房子拆遷,很難講怎麼樣了。我們一般在麻家什子買,不過我搞不清楚哪一家好。
臊子肉夾饃
臊子面
葫蘆頭---南院門春發生是老字型大小
蒸碗----有夜市的地方基本都有,我覺得油膩膩的,不知道哪家的好
粉蒸肉--灑金橋的
煎餅----頂頂香煎餅屋
醬大骨頭---骨頭庄(吉祥村十子向東100米路北)
麻辣粉---牽人(粉巷)的生意很火爆,不過個人認為不如德福巷口的一家好
火鍋---竹園去了N回,還有去過N+1回的,我就不說了
蒜蘸面
鍋貼---我和我老婆喜歡西羊市的一家鍋貼,好像叫「第一家鍋貼」,我們每次必要一
碗酸辣肚絲湯。這家的生意似乎老是不死不活的,經常還關門歇歇業。
馬虎面(西七路)---詳細情況請向馬糞咨詢
臘汁肉揪面片----建設西路西頭路南第一家
羊肉面----建設西路西頭路南「陝北老二面庄」
小雁塔門口的羊肉面
麻辣魚----建國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魚」
麻辣燙---七星椒(周家圍牆)
砂鍋---三鮮的,麻辣的,排骨的,雞塊的,...
包子---東新街鄭家包子
蒸餃---雞市拐的鐵家蒸餃,也有灌湯包子,味道還可以
灌湯包子---賈三的名氣最大,我感覺一般般。
米線----我丈母娘家院門口的最好
大盤雞---沙灣。
九龍的炒菜一定要寫上
烤鴨---西安烤鴨店,321的人都記得解放路的吧。我和老婆去的基本上是東大街的總
店。
鹵汁涼粉---西羊市東口。我估計很多人不知道這種東西。把和吃水盆差不多的餅掰成
塊,上面放上涼粉,加上作料,澆上鹵汁。
粉帶
塘壩魚---建設路口路南(三二三醫院東鄰)
烤羊排
生氽丸子---西一路東口路南
元宵
雞蛋醪糟---有么有小時候喝醪糟喝醉的?
餃子宴---高檔貨色,各色餃子,一樣一個,花色及其繁多,是西安特有的。不過我沒
吃過,誰請我去吧!順便說一句,德發長的普通水餃很不怎麼樣,建議去解放路餃子
館。
過橋米線---雲南過橋米線,在解放路和咸寧路上有店。不過我喜歡吃五年前在公路交
大校們對面,二環路邊上的小攤兩塊錢一碗的。
友誼東路離交大南門不太遠的照壁背後,賣寶雞的小吃
湘子廟街有一個「大清花」餃子館,餃子不錯,滿族人開的,東北風味,我老婆愛吃那裡的酸菜。這個店在上海也有分店,離火車站不太遠。
❸ 有關長征的東東
長征經過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在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博古等領導人實行軍事冒險主義、軍事保守主義的戰略指導下,屢戰失利,蘇區日益縮小,形勢日趨嚴重。湘贛革命根據地(亦稱湘贛蘇區)紅軍反「圍剿」作戰的處境,也十分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為了給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探索戰略轉移的道路,命令紅軍第6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湖南中部發展游擊戰爭,並同紅軍第3軍取得聯系。1934年8月7日,紅6軍團突圍西移,經兩個多月轉戰,於10月下旬到達黔東印江縣木黃,與紅3軍(後恢復紅軍第2軍團番號)會師。接著,兩軍向湘西發起攻勢作戰,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亦稱湘鄂川黔蘇區)。
10月初,國民黨軍重兵集團繼續向中央蘇區腹地推進。這時,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博古等領導人,未經中央政治局討論,即決定放棄中央蘇區,到湘西與紅2、紅6軍團會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主力5個軍團以及中央、軍委機關直屬隊共8.6萬餘人,從瑞金、古城等地出發,開始長征(見彩圖)。紅軍第24師和地方部隊共1.6萬餘人,在項英、陳毅領導下,留在當地堅持斗爭。
21日晚,中央紅軍以第1軍團為左路前衛,第3軍團為右路前衛,第9軍團掩護左翼,第8軍團掩護右翼,中央和軍委機關及直屬部隊編成的軍委第1、第2縱隊居中,第5軍團擔任後衛,從江西於都縣城西南的王母渡、新田之間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25日全部渡過了信豐河。此後,中央紅軍繼續以甬道式的隊形攜帶大量笨重的物資器材沿山路西進,行動緩慢。直到11月15日,才先後通過了國民黨軍的第二道、第三道封鎖線,進至臨武、藍山、嘉禾地域。這時,蔣介石以16個師的兵力專事「追剿」,並令粵軍、桂軍共9個師進行堵截,企圖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地區。宜章至湘江之間廣大地區的國民黨軍兵力薄弱,擔任「追剿」、堵截的國民黨軍,因派系矛盾,動作不一。這種情況,便於紅軍機動作戰。然而,博古等領導人一味退卻的消極避戰,使紅軍繼續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25日,中革軍委決定,中央紅軍分4個縱隊,從興安、全州之間搶渡湘江,前出湘桂邊境的西延地區。27日,紅軍一部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國民黨軍南北對進,向紅軍發動了全面進攻。紅軍在湘江兩岸經過浴血奮戰,於12月1日渡過湘江,接著進至西延地區。至此,中央紅軍由長征開始時的8.6萬餘人減為3萬餘人。
湘江之戰後,蔣介石重新調整部署,向黔陽、洪江地區轉移兵力,企圖圍殲紅軍於北出湘西的路上。在此危急時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力主放棄原定的與紅2、紅6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舉行會議,接受了毛澤東的主張,決定中央紅軍向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地區前進,從而使紅軍避免了覆滅的危險。20日,中央紅軍分兩路西進,連克劍河、台拱(今台江)、鎮遠、施秉等城,於1935年1月7日佔領遵義城。
1月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舉行了擴大會議。這次會議,著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制定了紅軍爾後的戰略方針,從而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共產黨。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3月,組成了實際上以毛澤東為首,周恩來、王稼祥參加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他們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的名義指揮紅軍的行動。
中央紅軍進占遵義後,蔣介石以幾十萬兵力,分路向遵義地區進逼,企圖圍殲中央紅軍於川黔邊境地區。在此情況下,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中央紅軍北渡長江,進至四川西北部創建新的蘇區。1月19日,中央紅軍從松坎、桐梓、遵義地區向土城、赤水方向前進,於29日一渡赤水河,進入川南。這時,國民黨軍分路對中央紅軍進行追擊堵截,並加強了長江兩岸的防禦,企圖圍殲紅軍於長江以南、敘永以西、橫江以東地區。中革軍委根據這一情況,決定紅軍暫緩執行北渡長江的計劃,改在雲貴川邊境地區機動作戰。2月11日,紅軍掉頭向東;18~21日二渡赤水河,返回黔北;2月下旬,在遵義地區擊潰和殲滅國民黨軍2個師又8個團。遵義戰役後,國民黨軍改取堡壘主義和重點進攻相結合的戰法,企圖圍殲紅軍於遵義、鴨溪狹小地區。紅軍為尋求新的戰機,向西轉進,於3月16~17日三渡赤水河,再入川南。蔣介石急令其「追剿」部隊向川南進擊,企圖圍殲紅軍於古藺地區。在國民黨軍再次向川南地區集中的情況下,中央紅軍突然轉向東北,接著於21日四渡赤水河,秘密折回黔北。27日,中央紅軍以第9軍團在馬鬃嶺地區鉗制國民黨軍,主力向南急進,31日渡過烏江,逼近貴陽,把「追剿」之國民黨軍甩在烏江以北。4月8日,中央紅軍主力從貴陽、龍里之間突破國民黨軍的防線,乘隙向雲南急進,27日進抵昆明附近。29日,中央紅軍由尋甸、嵩明地區轉向西北前進,於5月9日從皎平渡渡過金沙江。在烏江北岸單獨活動的紅9軍團,經黔西、水城西進,於5~6日從東川(今會澤)以西的樹節、鹽井坪地段渡過金沙江,接著與中央紅軍主力會合。至此,中央紅軍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同年3月28日至4月21日,紅軍第四方面軍取得了嘉陵江戰役的重大勝利。然而,紅四方面軍的主要領導人張國燾,擅自決定放棄川陝革命根據地(亦稱川陝蘇區),向西轉移。5月初,紅四方面軍和地方武裝及蘇區機關人員等共8萬餘人,開始長征,於中旬佔領了以茂縣(今茂汶)、理番(今理縣)為中心的廣大地區。
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後,為執行在川西或川西北創建蘇區的計劃,於5月15日由會理附近地區繼續北進。在北進的路上,既有冕寧以北大涼山的彝民區,又有天險大渡河。蔣介石以薛岳、劉湘等部南攻北堵,企圖利用彝漢民族矛盾和大渡河障礙,圍殲中央紅軍於大渡河以南地區。20日,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迅速北進,順利地通過彝民區,於24日晚攻佔大渡河右岸的安順場,殲滅守軍兩個連,控制了安順場渡口。25日,紅軍第1團第2連的17名勇士,由連長熊尚林率領,冒著守軍的猛烈火力,戰勝大渡河的激流駭浪,乘船強渡成功,擊潰左岸守軍1個營,鞏固了灘頭陣地。但這里水流湍急,不能架橋,中央紅軍僅靠4隻小船無法在短期內渡過河去,而此時尾追的國民黨軍已經迫近,情況十分緊急。為迅速渡過大渡河,中革軍委決定,以紅軍第1師及幹部團由安順場繼續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左右兩路夾河而進,搶占瀘定橋。沿右岸前進的先頭部隊紅4團,多次擊潰川軍的攔阻,兼程急進,於29日晨奪佔了瀘定橋西橋頭。瀘定橋的東橋頭與瀘定城相連,由川軍第38團主力防守。在紅軍到達之前,守軍已將鐵索橋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鐵索鏈懸在大渡河上,形勢十分險惡。經過緊張的准備,紅4團於當日16時發起奪取瀘定橋的戰斗。在該團的火力掩護下,由第2連的22名勇士組成的突擊隊,在連長廖大珠率領下,冒著守軍密集的火力,攀踏著懸空的鐵索向東橋頭攻擊,勝利佔領大橋,並沖入瀘定城內。紅軍後續部隊緊跟過河,殲滅守軍大部,佔領瀘定城。接著與由左岸北上的部隊會合,至6月2日,中央紅軍全部勝利地渡過了大渡河。至此,蔣介石殲滅紅軍於大渡河以南地區的企圖徹底破產。
中央紅軍渡過大渡河之後,繼續北進,佔領天全,並乘勝突破了川軍蘆山、寶興防線。接著,中央紅軍以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翻越了終年積雪、空氣稀薄的夾金山,向懋功(今小金)方向前進。這時紅四方面軍正由岷江地區分路西進,先頭部隊攻佔懋功,一部進到達維。12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在北進達維途中,同紅四方面軍一部會師。18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到達懋功地區。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後,總兵力達10餘萬人。
早在1934年冬,在國民黨軍集中40多個團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亦稱鄂豫皖蘇區)圍攻的情況下,根據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指示,紅軍第25軍2900餘人於11月16日從河南羅山縣何家沖出發,向平漢鐵路以西轉移,開始長征。12月,紅25軍轉戰到陝西省雒南(今洛南)庾家河地區。此後,紅25軍在鄂豫陝邊地區開展游擊戰爭,至1935年5月,經過蔡玉窯、文公嶺、石塔寺等戰斗,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一次「圍剿」,開辟了鄂豫陝邊蘇區。7月上旬在袁家溝口殲國民黨軍1個旅,接著北出終南山,粉碎了國民黨軍第二次「圍剿」。紅25軍為配合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北上,於16日從西安以南豐裕口出發,經戶縣、周至縣境西進,進入甘肅,攻佔兩當。轉而北進,於 9月16日在陝甘革命根據地(亦稱蘇區)的永坪鎮同紅軍第26、第27軍會師。接著,合編為紅軍第15軍團。
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合後,中共中央根據全國形勢和當面情況,提出了創建川陝甘蘇區的戰略方針,而張國燾卻主張向青海、新疆或西康(今四川西部、西藏東部)等偏僻地區退卻。為統一戰略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35年6月26日在懋功以北的兩河口舉行會議,決定了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共同北上,創建川陝甘蘇區的戰略方針。據此,中革軍委制定了奪取松潘的戰役計劃。7月18日,中共中央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治委員。21日,中革軍委決定以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部為紅軍的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徐向前(兼),政治委員陳昌浩(兼),參謀長葉劍英。另將中央紅軍的第1、第3、第5、第9軍團依次改為第1、第3、第5、第32軍。由於張國燾的阻撓,延誤了紅軍北上的時間,松潘戰役計劃未能實施。8月上旬,中共中央決定恢復紅軍第一方面軍番號,周恩來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為了繼續貫徹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中革軍委決定進取甘肅南部的夏河、洮河流域。8月15日,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張國燾率領由第5、第9、第31、第32、第33軍組成的左路軍,從卓克基地區出發,向阿壩地區開進;21日,前敵總指揮部率領由第1、第3、第4、第30軍組成的右路軍,從毛兒蓋地區出發,向班佑、巴西開進。中共中央、中革軍委隨右路軍行動。紅軍指戰員歷經艱辛,通過人跡罕至、氣候變化無常的茫茫草地,左路軍先頭縱隊於20日到達阿壩地區。右路軍於8月27日到達班佑、巴西地區。8月29~31日,右路軍第30軍和第4軍一部,採取攻點打援的戰法,在包座全殲國民黨軍第49師約5000人,打開了紅軍向甘南前進的門戶。
在紅軍右路軍向班佑、巴西前進的途中,中共中央電令張國燾,要左路軍迅速出墨窪、班佑,與右路軍並力東進。紅軍右路軍到達班佑、巴西地區後,毛澤東、徐向前、陳昌浩聯名致電張國燾建議左路軍迅速出班佑,向右路軍靠攏。但張國燾製造借口,不執行中共中央的指示,並命令已進到墨窪附近的部隊返回阿壩。接著,張國燾提出紅軍主力南下川康邊天全、蘆山、道孚、丹巴等地的計劃,對抗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並電令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接著,他又提出"徹底開展黨內斗爭",企圖危害中共中央。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葉劍英識破了張國燾的陰謀,機智地報告了毛澤東。在此情況下,中共中央於 9月10日率領紅一方面軍第1、第3軍(後組成陝甘支隊)繼續北上,於16日逼近川甘邊界的要隘臘子口。17日拂曉,紅軍一舉奪取了天險臘子口,18日佔領哈達鋪,勝利進入甘南。接著,突破國民黨軍渭河封鎖線,翻越六盤山,於10月19日到達陝甘蘇區的吳起鎮。至此,紅一方面軍主力歷時1年、縱橫11個省、行程2萬5千里的長征勝利結束。11月初,紅軍陝甘支隊在甘泉附近地區同紅15軍團會師。會師後,中共中央再次決定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轄第 1軍團(陝甘支隊編成)、第15軍團。11月21~24日,紅一方面軍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甘蘇區的第三次「圍剿」。
張國燾拒絕執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針,1935年9月命令左路軍和右路軍之第 4、第30軍分別由阿壩、包座地區南下,企圖在川康邊少數民族聚居區建立蘇區。10月8~20日,南下紅軍發動了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擊潰川軍6個旅。24日,又發起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11月13~19日,紅軍在名山東北百丈地區同川軍十幾個旅激戰7晝夜,雖殲滅川軍1.5萬餘人,但紅軍也傷亡近萬人。1936年2月,紅軍被迫向西轉移,4月進入道孚、爐霍、甘孜地區。至此,紅軍由南下時的8萬餘人減為4萬餘人,張國燾南下行動遭到失敗。在中共中央勸導和督促下,經過朱德、劉伯承及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斗爭,張國燾被迫於6月接受了中共中央北上的戰略方針。
1935年9月,國民黨軍集中130多個團的兵力,採取持久作戰和堡壘主義的方針,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亦稱湘鄂川黔蘇區)和紅軍發動了新的「圍剿」。在國民黨重兵的進攻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軍委分會決定紅軍轉到外線尋求新的機動,開辟新蘇區。11月19日,紅2、紅6軍團共1.7萬餘人,由湖南桑植地區出發,退出湘鄂川黔蘇區,開始長征。紅軍經4個月轉戰,於1936年3月30日進到貴州西南的盤縣、亦資孔地區。這時,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張國燾電令紅2、紅6軍團北渡金沙江,同紅四方面軍會師。紅2、紅6軍團遂於31日離開盤縣地區,分兩路向西急進。4月25~28日,分別從雲南西北部的石鼓、巨甸地段渡過金沙江,向北前進,連續翻越了幾座大雪山,於7月2日到達甘孜地區,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5日,紅2、紅6軍團和紅32軍奉中革軍委電令,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治委員,蕭克任副總指揮,關向應任副政治委員。
7月初,紅二、紅四方面軍從甘孜、爐霍、綏靖出發,共同北進,廣大指戰員以驚人的革命毅力,克服重重困難,通過了茫茫數百里的草地,擊潰了國民黨軍的攔截,於9月初勝利進入甘南,控制了漳縣、洮州、渭源、通渭、成縣、徽縣、兩當、康縣8座縣城及廣大地區。這時,紅一方面軍主力由寧夏的豫旺堡附近地區南下,接應紅二、紅四方面軍北上。10月9日和22日,紅四、紅二方面軍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靜寧縣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見彩圖)。至此,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全部勝利結束。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整整兩年中,紅軍轉戰14個省,沖破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經受了艱難險阻的考驗,終於勝利地完成了戰略轉移。紅軍長征的勝利,為開展中國革命和革命戰爭的新局面創造了重要條件。
更多請看http://www.china5000.org.cn/cz/jj.htm 中國紅軍長征紀念館
❹ 介紹一個關於地名的來歷
1、安徽六安
六安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已發掘的古文化遺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在這里進行過廣泛的活動,而「六安」作為地名,則始於2000多年前的漢代。
楚漢戰爭時,項羽封六縣人英布為九江王,設都於六(遺址在今六安市北6公里西古城),後來英布叛楚歸漢,幫助劉邦擊敗項羽,被劉邦改封為淮南王,仍都六。公元前196年,英布舉兵反漢,戰敗被殺後,劉邦將其子劉長封為淮南王,遷都壽春。
公元前174年,漢文帝認為劉長企圖謀反,將其流放,又於公元前164年將淮南故地一分為三,封劉長三子劉安、劉勃、劉賜分別為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
公元前121年,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謀反案發,二王自殺,漢武帝取衡山內六縣、安風、安豐等縣首字,區別衡山國為六安國,封劉慶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得名,歷代沿用。
2、蘇州山塘街
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命名。唐寶歷元年(825年),詩人白居易任蘇州刺史,對蘇州城外西北河道進行疏浚,利用自然河浜開挖成直河(由閶門外護城河直達虎丘山麓),稱山塘河,便於行舟。
又把挖出泥土填堆成長堤,長堤寬闊成路,也直通虎丘,當時虎丘稱武丘,山上有武丘寺,故詩人筆下直稱為武丘寺路,後人稱「白公堤」,堤長七華里,又稱七里山塘。因介於閶門鬧市與名勝虎丘之間,逐漸成為繁華的旅遊商業街。
3、江蘇太監弄
太監弄位於江蘇省蘇州市最繁華的步行街觀前街中段南側。蘇州地區蠶桑和絲織業十分發達,出產的絲織品最為聞名。自元代開始,朝廷為了索取蘇州的絲織品,專門在蘇州設立織造局,並將一批機匠隸屬在局內服役,日夜織造絲織品,供宮廷內務府應用。為此,朝廷特地派人來蘇州監管織造局,一是將絲織品如數上交朝廷;二是收取稅銀。
據《蘇州織造局志》載:明朝的歷代皇帝,均派內官、內使、太監來蘇州監管織造局,少則一二人,多則十來人。如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派太監羅政、陸英、麥秀來蘇州監管;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派太監龔洪、楊軏、芮景賢、晁進、孫銳、張玉、浦智、廖宣、梁玉、李彬等來蘇州監管。
這些太監就居住在織造局附近,由於太監長期居住於此,故而得名「太監弄」。
4、南京摸乳巷
「摸乳巷」位於彰化縣鹿港古鎮北街,是一條200年歷史的窄巷道,只能容許一人通過,如碰巧兩人相遇,只好躋身而過,因此有「摸乳巷」的戲稱,卻也讓這本來默默無名的小巷子,聲名大噪。
根據當地老一輩人的說法,這條巷子之所以那麼窄小,主要是當地的住戶為了阻擋強勁海風之吹襲而盡量把房屋的間距縮小,可是沒想到卻衍生出這樣饒富俗俚的趣稱。
5、江西贛州
贛,源於境內有兩條江,一條章江,一條貢江,章、貢兩江在贛州老城區北端匯合成為贛江。贛江作為江西的母親河,從江西南部的贛州出發,縱貫江西全省,江西省的簡稱「贛」字由此而來。作為「千里贛江第一城」的贛州也因這兩江匯合而得名。贛州是全球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❺ 英雄故事
在抗日戰爭時期,在太行山裡的山西省武鄉縣白家莊出了一個少年抗日英雄,他就是白家莊的兒童團長李愛民。
兒童團長李愛民那時13歲,他非常痛恨日本鬼子,非常熱愛八路軍,幫助八路軍做了許多抗日的工作,最後英勇犧牲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之下。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我給大家講幾個李愛民幫助八路軍抗日的故事,同學們聽了一定很感動。像李愛民這樣的抗日小英雄很多,我們今天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小朋友,不能忘記他們,要努力學習他們的愛國犧牲精神,立志獻身全面建設小康,復興中華的偉大事業。
急送雞毛信
大家知道,在戰爭年代,雞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著雞毛的信必須馬上迅速送達。
這一天,八路軍的鍾營長急匆匆來到白家莊找到兒童團長李愛民,交給他一封雞毛信,說:「這封雞毛信很重要,你馬上闖過敵人的封鎖線去送給東溝的民兵。」
李愛民知道這雞毛信非常重要,二話沒說,把雞毛信藏在襪子里就出發了。他戴上草帽,拿著鐮刀,趕著毛驢,裝著割草的樣子,專揀溝里的小路走。溝里凈是亂草、荊棘,腳被石頭子兒碰破了,兩腿也被拉了幾道口子,李愛民顧不得這些,一路小跑,趟過小河溝,爬過幾道山崗,很快來到了敵人的封鎖區。
李愛民急急忙忙走著,來到一個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兒走的時候,一抬頭,看到右前方一個土坎上有兩個鬼子在望著他,嘴裡不知在咕噥什麼。怎麼辦?躲開吧,怕鬼子生疑心,也來不及了。李愛民想起出發時,鍾營長囑咐他說的話:「路上遇到情況要沉著,見機行事。」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遠處有一灘驢糞。他走過去用腳使勁踩了一下那驢糞,稀稀的驢糞濺了他一身。他也顧不得臟和臭了,大搖大擺地把驢趕到溝里割起草來。
兩個鬼子跑過來,其中一個像是日本軍官,抓住愛民的領子大聲叫道:「八格牙路,舉起手來!」
愛民裝作傻呼呼的樣子,獃獃的站在那裡。
鬼子軍官橫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來!」
愛民裝作驚慌的樣子,說:「俺是放驢的!」
鬼子將愛民的身上從上到下搜了一遍,什麼也沒搜出來,驢糞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這時候,鬼子營地傳來了號聲,鬼子急著要走,踢了愛民一腳,厲聲喊道:「趕快滾,這里不準放驢!」
愛民忍著疼痛,趕著驢迅速來到了東溝。東溝的民兵得到了情報,第二天順利地配合八路軍打下了鬼子的據點,保護了根據地的糧食。
李愛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軍的表揚。
貼抗日標語
這一天天黑,王七叔把兒童團員們召集到一起,在愛民家開會。愛民的媽媽見王七叔提著一桶漿糊,有點莫明其妙,就問:「這是做什麼啊?」原來,王七叔要組織一個兒童武裝宣傳隊,到偽軍的炮樓周圍去貼抗日的標語、撒抗日傳單。
王七叔看兒童團員都到齊了,就說:「今晚上咱們要完成一個重要任務,大家要膽大心細,一切行動聽我的指揮!」
兒童團員們都很高興,摩拳擦掌,有的說:「我們也去打鬼子了!」
天黑黑的,在月光下,兒童團員們跟著王七叔摸到了偽軍炮樓下。四周靜悄悄的,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哨兵的身影。兒童團員們屏住呼吸,等待著王七叔的命令。
過了一會兒,他們看到敵人沒發現什麼,王七叔就開始布置任務了。兒童團員們爬到炮樓下面的一道土坎上,迅速將傳單用土塊壓上;有幾個兒童團員在炮樓對過的牆上貼標語。任務完成的挺順利,挺迅速,大家臉上露出了笑容。
愛民手裡還有幾張標語,他想貼在炮樓上,又怕敵人發現。怎麼辦呢?他爬到王七叔跟前,王七叔很支持他的想法,兩人小聲商量了一下。
只見愛民朝炮樓的北側爬去,那裡比較黑,沒有敵人的哨兵。王七叔在炮樓的南側故意站起來跑了兩步,又迅速趴了下來。敵人的哨兵發現有人影晃動,急忙朝南邊打了兩槍,並且喊道:「有人,有人!」炮樓里的機槍也打了起來,敵人被吸引到了南側。
愛民趁敵人不注意,飛快地將十幾張標語貼在了炮樓牆上,又迅速翻下土坎,消失在黑暗中。
天亮以後,可熱鬧了,敵人炮樓周圍,包括炮樓的牆上到處是抗日的標語:「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不要替日本人當炮灰」、「快快投降八路軍才是出路」。
過了兩天,還真有幾個偽軍投降了八路軍。
給八路軍帶路
這天晚上,愛民都睡下了,突然有人敲門。愛民開門一看,是一位八路軍叔叔。
八路軍叔叔進到屋裡對愛民說:「麥子熟了,我們要到韓家溝掩護老鄉收麥,想請一位民兵帶路。」
愛民一聽,說道:「這么晚了,甭找人了,我給你們帶路吧!」
那位八路軍叔叔遲疑了一下,好像說你能帶路嗎?愛民很有把握的說:「這一帶的路我熟,叔叔放心吧!」
愛民跟著八路軍叔叔來到村頭見了首長,抬頭一看:這不是鍾營長嗎!
愛民跑過去,親熱地說:「鍾營長,我叫李愛民,您不認識我了?前年我還給您送過雞毛信呢!」
鍾營長摸摸腦袋笑著說:「對,想起來了,你就是那個『活地圖』,太好了!」
愛民領著八路軍不走大路走小路,一會兒下到溝里,一會兒爬上山頭,兩只腳被石子扎破了,腿也被草棵子刺破了兩道口子,他全然不顧。
愛民領著八路軍翻過了幾個山頭,天快亮了,已經隱隱約約看到韓家溝正在搶收麥子的老鄉了。鍾營長擦了擦臉上的汗,親切地拍拍愛民的肩膀說:「愛民啊!多虧了你,領我們少走了一半路,終於趕到鬼子前頭了,真得好好謝謝你啊!」
13歲英勇獻身
1943年,李愛民的家鄉白家莊被鬼子佔領了,他們村的百姓都轉移到了東溝。
又到麥收的時候了,白家莊的群眾夜裡到他們的地里收割麥子。這真是在敵人的眼皮底下搶糧食啊!
夜色黑黑的,只有遠處鬼子的炮樓上不時地射出探照燈的燈光。人們屏住呼吸,在黑暗中悄悄地揮鐮割麥。天快亮的時候,人們背的背,挑的挑,急急往東溝走去。
愛民背著一小口袋麥穗走在前面,和大夥拉開了一段距離,為的是一但被鬼子發現,就趕緊給大家報信,好迅速轉移。他想,不能讓到手的糧食讓敵人搶去。
眼看就要走出敵占區了,已經能看到東溝了。忽然,右面山上響了一槍,接著,出現了幾個人影。愛民判斷,這是遇上了敵人的游動哨╠╠鬼子發現了他們。愛民轉身想往回走,已經來不及了。
一個鬼子從路邊鑽了出來,擋住愛民的去路,大喊道:「干什麼的?」
愛民沉著地應道:「自己人!」
「口令!」
什麼口令?愛民被問住了,可他一點沒有慌。只聽他大聲咳嗽了三聲,這是暗號,告訴後面的人有情況。大傢伙迅速疏散到路邊的莊家地里了。
鬼子的機槍響了,子彈打中了愛民的腿,他倒下了。
愛民被帶到了河灘上,翻譯官問道:「你是哪個村的?」
「白家莊的。」
「干什麼來了?」
「收糧食啊!」
鬼子軍官一聽說是白家莊的,問道:「你們莊上的老百姓都躲到哪去了?」
「太行山裡唄!」
「你們村的村長是誰?」
「我不知道。」
那個狗翻譯不耐煩了,惡狠狠地說:「你聽著,今天你要是說實話,就放你回家,如果不說實話,就一槍嘣了你!」說著,就用手槍沖愛民晃了晃。
愛民毫不畏懼地說:「嘣了我也不知道!」
敵人沒辦法了,把愛民用繩子吊在一棵小樹上用皮帶使勁抽,但是,愛民還是那句話:「不知道!」
硬的不行,鬼子軍官又把愛民放下來改用軟的辦法。鬼子軍官從口袋裡掏出一把日本糖,引誘愛民說:「小孩,你的說實話,皇軍大大的賞!」
愛民接過糖,使勁朝鬼子軍官的臉上砸過去,說道:「誰稀罕你的臭糖!」
鬼子軍官大發脾氣,用腳踹向愛民,一腳又一腳,愛民倒在了地上。愛民忍著疼痛,心想,打吧,打死我也不說,死就死我一個,不能對不起八路軍。
鬼子軍官踢了半天,見愛民死活不屈服,惱羞成怒,抽出大刀向愛民刺去。為反抗日本鬼子,13歲的愛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❻ 求西安古鎮排名,哪些比較值得去
西安古鎮排名:熨斗古鎮、韓城古城、鮑旗寨、青木川古鎮、洋縣華陽古版鎮、洋縣華陽古鎮,鮑權旗寨、青木川古鎮比較值得去。
古鎮內建有八卦廣場、草船借箭、三顧茅廬、空城計等三國文化景觀,吸引了大批遊客,令人身臨其境。在這里,感受一段歷史,聆聽一段故事。既是一次旅行,又是一次穿越。悠哉樂哉。
韓城位於古城渭南市韓城市古城街區。古城內,一條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築,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風貌古色古香,格局保護完好,是全國六個保護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現已成為具有特色的北方古城瀏覽區之一。
❼ 陝西小吃
、羊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是獨具西安方邦特色的著名小吃,西安老孫家飯庄從一八九八年開始經營,迄今已有百年歷史。
傳說,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紀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西周時 曾將"牛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據《宋書》記載, 南北朝時,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獻上牛羊羹這一絕味,武帝競封為太官史,後又升為尚書光祿大夫。還有一段風趣的傳說,大宋皇帝趙匡胤稱帝前受困於長安,終日過著忍飢挨餓的生活,一日來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鋪前,掌櫃見其可憐,遂讓其把自帶的干饃掰碎,然後給他澆了一勺滾熱肉湯放在火上煮透。趙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後來,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路過長安,仍不忘當年在這里吃過的牛羊肉煮饃,同文武大臣專門找到這家飯鋪吃了牛羊肉泡饃,仍感鮮美無比,勝過山珍海味,並重賞了這家店鋪的掌櫃。皇上吃泡饃的故事一經傳開,牛羊肉泡成了長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贊美詩句。
2、黃桂稠酒
陝西的風味菜點以其所包含的豐富歷史典故和文化情趣為越來越多的遊人所了解和喜愛。酒席宴上吃喝是不分家的,於是陝西最有名的飲品黃桂稠酒就開始大行其道了。到如今,從大酒店到街坊小吃鋪,到處都在賣熱氣騰騰的稠酒,以至很多西安的老人和小孩也都能給外地客說出幾句有關楊貴妃與稠酒的傳說來.
黃桂稠酒是用糯米和小曲釀成的甜酒,因其配有芳香的黃桂而得名。此酒狀如玉液,綿甜醇香,回味悠長,據說其歷史可追溯到周代的"醪醴"。經考證,在蒸餾酒發明以前,我們的老祖宗們一直喝的就是這種米酒,尤其是唐代,"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此處所說的"斗酒"即是指稠酒,關於這一點近年來出土的唐墓壁畫亦可為證:1992年在長安縣南里王村出土的韋氏家族墓中,有一幅主人庭院宴客圖,圖上有兩個女童從兩側端酒上席。有考古專家指出,這畫上的酒是從旁邊現壓現端,一如李白詩"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所描繪的景象。其關鍵是一個"壓"字,即用人力使酒汁與酒糟分離開,這情景,在今日西安一些"老字型大小"飯店中仍然可以看到。
3、蕎面餄餎
西安城牆內的西北方向有一個地方名叫教場門,顧名思義,大概是當年八旗兵、綠營兵操演武功的地方。"門"沒有看到過,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教場門"三個字出現在西安人的口中,常常是後面還掛著另兩個字"餄餎"。
因多用蕎麥面製成,比較固定的叫法是蕎面餄餎。據有人考證說此食物在元代已經有了,根據是元人王楨著的《農書·蕎麥》節中有"北方山後,諸郡多種,磨而為面或作湯餅,渭之河漏。""河漏"、" 餄餎",兩者在讀音上無論按普通話還是陝西腔都很相近,也許後者是前者的轉音吧。
4、灌湯包子
賈三是西安城的名人。來到西安,你是無論如何該去品味賈三先生透徹人心的清真和美倫美煥的技藝。找到賈三,你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賈三灌湯包子"是名頭最大、字型大小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
5、陝西涼皮
陝西涼皮種類繁多,做法各異,調拌時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這里,僅舉出幾種。
麻醬涼皮 一種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較簡單,把麵粉調成糊狀,盛入特製的金屬涼皮籮里,搖支涼皮蘿使面精平平地鋪在籮底,然後放入開水鍋內蒸製成熟。吃時,把麵皮切成半厘米寬的條,一般加輔料為黃瓜絲,調入鹽、醋、醬、芝麻醬、辣椒油等即可。
秦鎮涼皮 以大米粉為原料製成,因產於戶縣的秦鎮,也叫秦鎮米皮。製作時把大米粉調節為糊狀,平鋪在多層竹蒸籠內,旺火蒸熟。吃時,用近一米長、20多厘米寬的大鍘刀鍘成細絲,加入輔料青菜、小豆芽等,調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調好的涼皮全呈紅色,辣里香。
漢中涼皮 因產於漢中地區而得名。由於加工時用小石磨加水將米磨製成米粉漿,又叫水磨涼皮。製作時,將磨碭米粉漿平鋪於竹蒸籠上蒸制。加入調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著蒜香。
岐山擀麵皮 岐山縣製作的最佳。製作時,將小麥粉洗出麵筋,把澱粉擀成薄餅,上蒸籠蒸制。製成涼皮既軟又粘。調料以岐山當地釀制的糧食醋和辣椒油為主,輔以洗出的麵筋絲,在一小鐵鍋內拌合均勻,盛盤而饗客,其口味主要特點是酸、辣、香。
麵筋涼皮 主產於關中地區,加工時,要先洗出麵筋,澱粉調成糊,盛入金屬涼皮籮上鍋蒸制。調制時,加入蒸烹麵筋塊、時令蔬菜,調味品有醋、醬、蒜汁、味精、鹽、辣椒油、香油等,吃時別有風味。 除以上幾種外,陝西還有扶風的烙麵皮,漢中的魔芋涼皮、黑米涼皮,陝北的綠豆涼皮等等。
6、泡泡油糕
特點:色澤乳白、表皮膨鬆,如輕紗制就、蟬翼捏成。
主要原料:水燙面、黃桂、白糖、桃仁、玫瑰、大油。
簡要介紹:泡泡油糕是用水燙面、大油、黃桂、白糖餡等原料製成,製作方法獨特精製。其主要特徵為色澤乳白、表皮膨鬆,猶如輕紗制就、蟬翼捏成,可謂巧奪天工,深受人們的青睞。
7、岐山面
陝西的臊子面歷史悠久,清代已經很馳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聞名,用精白麵粉、豬肉、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和多種調味品製成。其基本製作工藝是:面條要用手擀成,並達到面薄條細、筋韌光滑、軟硬適度的標准。做臊子是先將豬肉切成薄片,入熱油鍋烹炒,同時加入生薑、食鹽、調料面、辣面和陳醋炒透即成。把豆腐、黃花菜、木耳炒好為底菜,雞蛋攤成蛋皮,切成棱形小片,加切小的蒜苗做漂菜。吃時先將面條煮熟撈入碗內,打入底菜,再澆湯,放臊子和漂菜。
岐山面要求寬湯,即湯多面少,並突出酸辣味。所謂煎、汪即面條要熱的燙嘴、油要多,才能體現此面的特色。岐山面是一種高碳水化合物、高飽和脂肪酸的地方特色麵食。
在古城西安乃至三秦大地享有盛譽的西安永明岐山面館是西安市規模最大的一家岐山面館,永明岐山面繼承三千年西岐故里遺風,並運用現代科技進行了工藝創新,使永明岐山面具有"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不喝湯,回味長"的15字特色,以極富營養價值的天然植物的五端(根,莖,葉,花,藻)和五色(紅,黃,白,綠,黑)再配以數十種名貴調料烹制而成,營養成分平衡,營養價值極高,實屬價格低廉的大眾營養快餐。
8、葫蘆頭
葫蘆頭原於宋代的"煎白腸",相傳至今。其主料由豬大腸頭、豬肚頭、肥腸去腥臊後加佐料煮成湯,再用湯煮饃而成。其湯釅味濃、鮮香適口,是一種高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食品。具有濃郁味醇,鮮香滑嫩,肥而不膩,老幼皆宜的特點。
春發生泡饃館新添\'海味葫蘆頭\',增加了海參,魷魚,雞絲等原料,味道更加鮮美。 奶湯鍋子魚 始於唐代宮廷食品\'乳釀魚\'。以黃河鯉魚為主料,用雞,鴨,肘子,排骨燉成白色湯汁,配製後盛入銅火鍋,上席時以西鳳酒燒沸,夾魚塊蘸姜醋汁食用。魚肉細嫩,湯汁鮮美。
葫蘆頭是西安特有的風味小吃,它和羊肉泡饃有相似的地方,即同為掰饃,但主要原料不是羊肉,而是豬腸。葫蘆頭相傳源於唐代,名醫孫思邈到長安一家專賣豬腸的小店吃飯覺得腥味大,油膩多,得知製法不得當,便傳授竅道,並留葯葫蘆讓店主調味,店主為感激孫思邈,特將葯葫蘆高懸門口?quot;雜糕"也改稱"葫蘆頭"了。
9、肉 加 饃
在西安,老樊家幾乎成了臘汁肉的代名詞。臘汁肉起源於戰國,當時稱"寒肉",經世代流傳、演變,遂成今日之秦味臘汁肉。樊記臘汁肉已有近百年歷史,由一姓樊小販所創。由於其選料精、調味全、火功到,又經長時間煨制,顏色紅潤、軟爛醇香、久貯不變。食者有"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之贊譽。 近年來,在製作工藝上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加大了瘦肉比例和香度,使其更加濃郁噴香,深受食者歡迎。多次被評為省市名優小吃。1989年又以其風味獨特博得贊譽,榮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金鼎獎"。用剛出爐的白吉饃夾著吃,則饃香肉酥,回味無窮。
10、餃子宴
在西安的特色小吃中,最稱的上一絕的莫屬"餃子宴"的得名,它主要是由這種千姿百態的餃子組成的宴賓筵席, 故稱之為 "西安餃子宴".尤為中外旅客所稱道的是,上百種餃子,配以不同的餡,捏成不同的形狀,玲瓏剔透,或蒸或煮,好吃好看,每一款都有一個雅緻的名稱和傳說,真是讓人眼花繚亂,贊不絕口。"西安餃子宴"分為"百花宴"、"牡丹宴"、"龍鳳宴"、"宮廷宴"、"八珍宴"等5個高、中、低檔次、由180餘種色彩造型、香味俱佳的餃子分別組成,可謂"一餃一格、百餃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