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關於簡朴的故事

關於簡朴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8 06:46:00

『壹』 古人儉朴的小故事

古人儉朴小故事

「房梁掛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司馬光教子

北宋傑出史學家司馬光,生活十分儉朴,工作作風穩重踏實,更把儉朴作為教子成才的主要內容。
為了完成《資治通鑒》這部歷史巨著,他不但找來范祖禹、劉恕、劉斂當助手,還要自己的兒子司馬康參加這項工作。當他看到兒子讀書用指甲抓書頁時,非常生氣,認真地傳授了他愛護書籍的經驗與方法:讀書前,先要把書桌擦乾凈,墊上桌布;讀書時,要坐得端端正正;翻書頁時,要先用右手拇指的側面把書頁的邊緣托起,再用食指輕輕蓋住以揭開一頁。他教誡兒子說:做生意的人要多積蓄一些本錢,讀書人就應該好好愛護書籍。
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朴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痱,極力提倡節朴實實。
在司馬光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朴的重要性,並以儉朴自律。司馬康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朴而稱譽於後世。

「勤儉持家」

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
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挨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裡就沒有一點余糧。
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獲的糧食就不多。盡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
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
「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貳』 舉例幾個中國古代耳熟能詳的勤儉節約故事

1、有這么一個民間故事: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挨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

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裡就沒有一點余糧。

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獲的糧食就不多。盡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

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

「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 「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2、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他一生儉朴,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

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你在家裡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喂馬。

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啊。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裡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人正在受凍挨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裡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一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只能通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艷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議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裡的馬匹也只是用谷糠、雜草來喂養。

3、公元1080年,他被貶官來到黃州時,生活窘迫。為了渡過困境,他訂出了一套特殊的計劃開支辦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

然後又將每份分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他把每月分好的每小份錢掛在屋樑上,每日清晨挑下一包來用,准余不準超。剩餘的錢,他另用竹筒保存,以備意外開支之需。

後來,他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節儉,從不講究奢華。他自訂每餐只能一飯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兩個菜,不許鋪排,否則就拒絕用餐。一次,蘇東坡的一個老友與他重逢,請他吃飯,他囑咐朋友千萬不可大操大辦。

可是,當蘇東坡應約去老友家赴宴時,見酒席准備得相當奢華,他婉言拒絕入席,告辭而走。蘇東坡走後,他的朋友感慨地說:「當年東坡遭難時,生活很節儉。沒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後,還這樣節儉。」

4、東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跟母親艱難度日,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做官後,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准備的官府,多年來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裡。之後,他的女兒出嫁,人們想他必須會好好操辦一下,誰知大喜這天,吳家仍然冷冷清清。

謝石將軍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一個僕人牽著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你家小姐這天出嫁,怎樣一點籌辦的樣貌都沒有?」僕人皺著眉說:「別提了,我家主人太過分節儉了,小姐這天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備。

我原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這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管家感嘆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5、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好處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

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叄』 有哪些歷史名人生活作風簡朴的故事

漢景帝,規定後宮妃姘不得穿寬袖長群。
唐太宗,(晚年,尤其是長孫皇版後死後,有些奢侈)早權年很結儉,他身體不好,大臣們建議休一個「暖房」,他覺得要花費人力物力,就沒休。其實當時唐朝很富有。
長孫皇後,平時生活就很節儉,臨死時讓太宗給她辦得葬禮和修的陵墓都從儉。
宋高宗,南逃後大臣們建議修宮殿(當時上諫修300多間房),高宗就說:30間就可以了。

『肆』 關於勤儉節約的小故事,越短越好!

1、毛澤東

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2、趙匡胤

趙匡胤教女儉朴 "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作為一國之主皇帝應該說是人間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可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不但生活儉朴,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講究儉朴。

3、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好處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4、比爾·蓋茨

有一次,比爾·蓋茨和一位朋友開車去希爾頓飯店。到了飯店前,發現停了很多車,車位很緊張,而旁邊的貴賓車位卻空著不少。朋友建議把車停在那兒。 「噢,這要花12美元,可不是個好價錢。」蓋茨說。「我來付。」朋友堅持道。

「這可不是個好主意,他們超值收費。」 在蓋茨的堅持下,他們最終還是找了個普通車位。 蓋茨最討厭物不等值,對應花的錢,他從不小氣,看看他這些年為慈善機構捐款的數字就知道了。

5、蘇軾之房梁掛錢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6、東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幼年喪父,跟母親艱難度日,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做官後,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准備的官府,多年來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裡。之後,他的女兒出嫁,人們想他必須會好好操辦一下,誰知大喜這天,吳家仍然冷冷清清。

謝石將軍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一個僕人牽著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你家小姐這天出嫁,怎樣一點籌辦的樣貌都沒有?」

僕人皺著眉說:「別提了,我家主人太過分節儉了,小姐這天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備。我原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這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管家感嘆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7、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他一生儉朴,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

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你在家裡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喂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啊。

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期望把家裡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人正在受凍挨餓。

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裡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一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只能透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艷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理解你的推薦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裡的馬匹也只是用谷糠、雜草來喂養。

『伍』 關於簡朴的名人故事

關於簡朴的名人故事:

  1. 愛因斯坦成名之前,生活拮據,衣著隨便。有一位朋友曾勸他說,應該添置一件大衣,否則難以進入社交界。他笑著答道:「我本來就默默無聞,就是穿得再漂亮也沒有人會認識。」幾年後,成了大科學家的愛因斯坦和從前一樣,依然衣著簡朴。那個朋友再次提醒他,快去做件像樣的大衣,以便與自己的身份相符。他還是笑著回答說:「現在即使穿得更隨便些,同樣也會有人認識我。」

  2.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3. 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4. 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生活中處處注意節約,他參軍後,每月領到的津貼費,除了交團費,買書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儲蓄所。他的襪子總是補了穿,穿了又補。變得面目全非了還捨不得買雙新的。搪瓷臉盆和洗口杯有許多疤子,還不願意丟掉另買。他的內衣也補了許多補丁。但部隊發夏裝時,按規定每人可領兩套單軍裝,兩件襯衣、兩雙鞋,而雷鋒卻只領一份,說是「夠穿了」。

  5.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陸』 關於勤儉節約的小故事

1、毛澤東

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2、雷鋒的節約精神

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生活中處處注意節約,他參軍後,每月領到的津貼費 ,除了交團費,買書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儲蓄所。他的襪子總是補了 穿,穿了又補。變得面目全非了還捨不得買雙新的。

搪瓷臉盆和洗口杯有許多疤子,還不願 意丟掉另買。他的內衣也補了許多補丁。但部隊發夏裝時,按規定每人可領兩套單軍裝,兩 件襯衣、兩雙鞋,而雷鋒卻只領一份,說是是「夠穿了」。

3、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好處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4、吳明華的故事

吳明華的領導阮德俊說:「老吳十分注重節約,時刻懷著主人翁的心態,愛惜支隊、大隊財產,大到電子警察設備,小到護欄上的一顆螺絲釘,『只要能修的,決不能去換新的』,這是他生前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5、華僑領袖陳嘉庚儉朴過日子

陳嘉庚重勤儉、重公益的良好家風對集美區的族人都產生了深刻影響。陳新傑,是集美區的一個退休小學教師。上個世紀80年代,全家人僅靠他每月20多元收入養活,經常是「買5分錢的油菜,一家人分成兩頓吃」。

即便如此,1984年,陳新傑匿名向廈門市少年兒童基金會一筆就捐出了20元,差不多是他一個月的工資。自此,陳新傑生活中克勤克儉卻慷慨捐資公益事業的行為,持續到現在已經30多年。

『柒』 有關名人勤勞節儉的故事

故事一:

毛澤東主席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

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

故事二:

周恩來總理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他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1962年夏,周總理到遼寧省視察工作,剛一住下,他就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交給負責接待的同志,說:「上面寫的東西都不能做。」原來,這張單子開著20多種禁吃的菜名,雞鴨魚肉之類都包括在內。

故事三:

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生活中處處注意節約,他參軍後,每月領到的津貼費,除了交團費,買書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儲蓄所。他的襪子總是補了穿,穿了又補。變得面目全非了還捨不得買雙新的。

搪瓷臉盆和洗口杯有許多疤子,還不願意丟掉另買。他的內衣也補了許多補丁。但部隊發夏裝時,按規定每人可領兩套單軍裝,兩件襯衣、兩雙鞋,而雷鋒卻只領一份,說是是「夠穿了」。

故事四:

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故事五:

朱德的飲食非常簡單。據他的廚師回憶,工作日里,康克清在機關食堂吃飯,在家吃飯的只有朱德自己。每頓的飯菜只不過是一碗米飯、三盤小菜、一個湯。三盤菜里,一盤半葷半素的菜,一盤素菜,還有一盤常常是他親手腌制的泡菜。湯就是普通的雞蛋湯或青菜湯。晚飯就更為簡單。

有時來了客人,最多是讓廚師多做一兩個菜,從不鋪張浪費。朱德曾經告誡廚師:「我們這些人過去都是農民,是吃粗糧、小菜長大的,身體也很健康。

我不讓你每天做大魚大肉,不是怕花錢,主要是要養成儉朴的習慣,一切從六億人民出發,生活上不要太超乎老百姓生活水平之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朱德終其一生都在堅守和倡導的優良作風。

『捌』 關於簡朴的名人名言和事例(簡短概括)

諸葛亮 由簡入奢易,由奢如簡難

在五千多年的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我們國家仍專舊存在著傳統屬的儒家生活習俗,包括尊老愛幼等等的傳統美德。帶著這些傳統思想的熏陶,我們很守本分地做著自己該做的,讀書、寫字、學做人、學道理等等,寄託著長輩們的意願。獨生子女的我們更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看上什麼衣服爹娘買什麼衣服,嘗上什麼好吃的就給買上,我的慾望所求逐漸變大。看著比我更好的或者我所沒有的,我就想要擁有,例如周傑倫所穿的衣服、蔡依林所戴過的帽子等等,以此來圓自己的虛榮心和滿足感。而逐漸長大的自己,無形中所產生的壓力也在不時地在壓迫自己,於是就會想著出去散散心,找地方娛樂,消極心理也會由此出現,不時地在打聽自己所感興趣的、未曾去過的新的娛樂場所。等等這一切一切的浮躁心理、壓力生活都暴露出來,在無限追求的下,我們討論我們的正題:簡朴生活。

魯迅: 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和事業。

『玖』 有關於節儉的小故事

季文子的故事

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
他一生儉朴,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
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你在
家裡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喂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
國的上卿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啊。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
也希望把家裡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人正在受凍挨餓;想到這些,我怎能
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裡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一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只能通過臣民的
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艷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議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內
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裡的馬匹也只是用谷糠、雜草來喂養。

賣狗嫁女

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幼年喪父,跟母親艱難度日,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做官後,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准備的官府,多年來全家只住在幾間茅
草房裡。後來,他的女兒出嫁,人們想他一定會好好操辦一下,誰知大喜這天,吳家仍然冷冷清清。謝石將軍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一個僕人牽著一條狗走出來。管
家問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麼一點籌辦的樣子都沒有?」僕人皺著眉說:「別提了,我家主人太過分節儉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備。我原
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
家主人氣派啊!」管家感嘆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房梁掛錢

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
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
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
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小平厲行節儉伴隨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許多感人的細節,魅力無窮,再三回味。「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在一些先闊起來的人
已把節儉看作小氣摳門,把浪費當成促進消費。但是這些人完全忘記了我們資源匱乏的國情。我國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氣等重要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分別
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國六百多個城市中,已有四百多個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
極。以有時有限奉無極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間,則必物暴殄而財乏用矣。」這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資源危機觀。厲行節儉,是應對資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選擇。今天,
深感水荒、電荒、煤荒、油荒切膚之痛的我們,應比白居易更加具有節儉的緊迫感,深深感到領袖們厲行節儉的細節魅力的永存.

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
奮斗的作風」。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
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這個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
教育意義。

『拾』 有什麼生活簡朴的名人故事,有哪些人一心一意為祖國服務

有這么一個民間故事: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挨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裡就沒有一點余糧。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獲的糧食就不多。盡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 「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希望我說的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