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劇火鳥取材於哪個國家的民間傳說故事
A. 紅鳥的簡介
《江湖天很晴》描述的一樣:
這種鳥生長在天地的盡頭,那個地方遙遠到分不清是地獄還是天堂。它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披著一身如血的羽毛,不停地尋找一種長滿刺的樹。當它終於找到那棵樹的時候,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荊棘上,一邊流著血,一邊拚死唱出一生中唯一的一支曲子。血盡、命殞、曲終,這是它的宿命……(魚小妖說的)
射鵰里邊有一種鳥叫血鳥,黃榮的寶貝
【初見血鳥】
香氣愈濃,來自上空,一抬頭,猛見一團火光從空撲至,迅速無倫,落在身前。那人嚇了一跳,急忙躍開,定神一看,那裡是火,竟是一隻全身血紅的鳥兒,這鳥身子只比烏鴉稍大,尖喙極長,約有半尺,站在當地,游目四顧,雖只一隻小小鳥兒,卻似有極大威嚴。那股異香,就從鳥身上發出。
郭靖見這紅鳥模樣甚是可愛,通身殷紅,竟無一根雜毛,月光下見它一雙眼珠就如珊瑚一般,也是紅的,兼之身上芳香無比,心想:「蓉兒若是見了,必定喜愛。」當下起了個捉鳥的念頭。
血鳥在火焰中翻滾。那鳥滾了一會,火光漸弱,它又去銜些枝葉添在火里,待火旺了,再展翅在火上燒炙,羽翼非但絲毫無損,經火一炙,更是煜煜生光。它一邊燒,一邊用長喙在羽毛之中磨擦,竟如洗澡一般。它羽翼遇火不燃,已自奇怪,而越燒香氣越濃,猶如鳳凰重生一般
另外還有 芭蕾舞劇《火鳥》
在芭蕾世界,一向有「一隻白鳥和一隻紅鳥」的說法,「白鳥」指的是《天鵝湖》,「紅鳥」就是這部《火鳥》。《火鳥》是俄國作曲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的三大現代芭蕾舞劇中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火鳥》取材於俄羅斯民間傳說,是20世紀芭蕾舞台上最具影響力的現代芭蕾作品之一,久演不衰。
取材於俄羅斯民間童話,是部兩幕芭蕾
舞編:福金
主演:尼金斯基與卡莎維娜
第一幕:伊凡王子在森林中迷路,發現了在金色蘋果樹上的火鳥。王子被它的美麗所迷住,想法抓住了火鳥。被擒的火鳥請求王子放了它,王子同意了。火鳥為感激王子送了一根羽毛給王子,告訴王子當他有困難時,拿出這根羽毛召喚它,它就會出現。
第二幕:王子繼續在森林中前行,誤入了魔王的花園。他發現花園中有11位美麗的姑娘,王子與姑娘們一起跳舞,並愛上了其中最美的一位。夜幕降臨,姑娘們必須回到魔王的宮殿,王子為了心愛的姑娘也來到了魔王的宮殿。王子被魔王的守衛抓住,危急關頭他拿出了火鳥的羽毛喚來了火鳥。火鳥施法術讓宮殿中的人不停地跳舞,直至筋疲力盡。王子敲碎了魔王的魔蛋,解除了魔王所有的魔法,姑娘們獲得了自由。太陽出來,新的一天開始了,王子和他美麗的姑娘在祝福中舉行了婚禮。
卡莎維娜扮演的火鳥.
全是擺渡搜的,別噴我啊~紅鳥 火鳥 血鳥,很類似~
B. 芭蕾起源哪個國家,繁榮於哪個國家,鼎盛於哪個國家,而走向世界的
起源
「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的音譯
芭蕾舞
,意為「跳」或「跳舞」。
ballet一詞,源於古拉丁語ballo。最初,這個詞只表示跳舞,或當眾表演舞蹈,並不具有劇場演出的含義。
芭蕾的歷史,最早的肇端可追溯自歐洲文藝復興鼎盛時代的意年大宮廷,及法國南部的貝根弟處所的宮廷里。每當成婚喜慶,接見外國元首,或其他年夜慶典,即表演這種舞蹈以示祝或助興。
芭蕾成長史上第一部斗勁完整的芭蕾舞劇——《皇後喜劇芭蕾》上演於1581年,當洛蕾娜(Lorraine)的瑪格麗特蜜斯和凡爾賽(Versaills)的姚幼斯公爵成婚瞬息,這場芭蕾舞的音樂曲譜迄今仍保留,可算是最古老的芭蕾音樂。
興盛
芭蕾至路易十四皇朝(1643—1715)時代而臻極盛,路易十四本人是一位卓絕的舞蹈家,且喜愛芭蕾表演。1661年,路易十四創立了歷史上第一所舞蹈黌舍——法國皇家舞蹈學院,專門教授舞藝。這所黌舍此刻屬於巴黎歌劇院。而沿用至今的四肢行為的五個位置和一些美妙的芭蕾舞姿則是1700年在這里確立的。
芭蕾舞音樂之父柴科夫斯基
在皇家舞藝巨匠博尚(Beauchamp)和音樂家貝弗(Cambefort)及呂利(Lully)的鼎力倡導下,法國芭蕾舞在文化和音樂上的主要性年夜增。於是芭蕾釀成了良多新的宮廷舞的來歷;諸如:加沃特舞曲(Gavotte)、巴斯皮耶舞曲(Passepied)、布雷舞曲(Boree)、里戈東舞曲(Rigaudon)等。在這些舞曲之中,最主要的要算小步舞曲(Minuet),呂利於年,起頭加入法國宮廷的芭蕾勾當,而達到高漲。他那時正與莫利哀(Moliere)合力建造戲劇和芭蕾混成的所謂芭蕾喜劇(Comedie Ballet)。
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和七個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和體系。
1760年揭曉的《小紳士》(Le Bourgeois Gentilhomme),可算是這類舞劇最聞名的代表作。呂利又把芭蕾應用於他所作的歌角逐,他的兩位後繼者康普拉(Campra)和拉莫(Rameau)也如法炮製。
尤其是拉莫的作品,因同化有墨西哥、健康和中國等的外國情調而更富滑稽。這當然和他的個性與布景有關。英國方面又締造一種非凡的芭蕾,名之曰「假面舞」(Masque)。到了17世紀後半期,維也納已成為芭蕾表演的中心。然而那時歐洲芭蕾舞正處在「傳統」與「刷新」的爭論,「嚴酷」與「抒情」間的爭論,「純粹舞藝」與「問題舞藝」的爭論,以及「芭蕾」與「近代舞」間的爭論中。這些不美觀念在20世紀的今天,多多少少還有它的餘波,時而爭論不休。
年夜1789年起頭,呈現了《關不住的女兒》等一批早期(又稱前浪漫時
芭蕾
代)芭蕾舞劇的代表作。而到了19世紀,先後在巴黎呈現了「浪漫芭蕾」這個芭蕾史上的黃金時代,推出了以《仙女》(1832)、《吉賽爾》(1841)和《葛蓓莉婭》(1870)為代表的傳世之作,然後在俄國進入「古典芭蕾」這個整部芭蕾史上的鼎盛時代,留下了以《睡佳麗》(1890)、《胡桃夾子》(1892)和《天鵝湖》(1895)這「三年夜舞劇」為首的一多量經典劇目,年夜催促使人們形成了「舞劇乃舞蹈的最高形式」的不美觀念。17世紀70年代芭蕾演出開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宮廷劇場。演出場地和觀眾觀看角度的改變,引起了舞蹈技術和審美觀點的變化,演員站立的姿勢越來越外開,由此正式確定了腳的5個基本位置,這5個外開的位置成為發展芭蕾舞技術的基礎。專業芭蕾演員應運而生,並逐步取代了貴族業余演員,職業女芭蕾演員也開始登台演出,舞蹈技術得以較迅速地發展。芭蕾演出從基本上是一種自娛性的社交活動逐步轉變為劇場表演藝術。這個時期的芭蕾是從屬於歌劇的,宮廷作曲家J.B.呂利在歌劇中加入芭蕾場面,實際上是一連串舞蹈表演,劇情反而顯得無關緊要,這時稱為歌唱芭蕾或芭蕾歌劇。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8世紀中葉。18世紀的芭蕾大師J.G.諾韋爾是芭蕾史上最有影響的舞蹈革新家。他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與舞劇書信集》中首次提出了"情節芭蕾"的主張,強調舞蹈不只是形體的技巧,而屬於戲劇表現和思想交流的工具。諾韋爾的理論推動了芭蕾的革新浪潮,在他和許多演員、編導的持續努力下,芭蕾從內容、題材、音樂、舞蹈技術、服飾等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這些改革使芭蕾終於能夠與歌劇分離,形成一門獨立的劇場藝術。
繪畫《天鵝湖邊的芭蕾舞者》吳玉陽作
在芭蕾發展史上,主要有兩種美學觀點一直在起作用。一種觀點認為,芭蕾是"純粹的舞蹈",16世紀的義大利舞蹈教師、《王後的喜劇芭蕾》的編導博若耶認為芭蕾是"幾個人在一起跳舞的幾何圖案組合"。這種觀點完全著眼於芭蕾的形式美,幾乎完全不考慮芭蕾的內容或情節,往往導致單純追求技巧的高超、華麗。18世紀中葉以前,這種觀點在芭蕾創作中居統治地位。另一種觀點強調芭蕾是"戲劇性舞蹈",諾韋爾的"情節芭蕾"理論最集中地代表這種觀點。他認為在一部芭蕾作品中,上述兩種主要觀點至今仍在起作用,不少編導致力於創作戲劇性的或有情節的芭蕾作品,也有的編導熱衷於無情節芭蕾,注重形式美,兩類作品中的優秀劇目都是觀眾所欣賞的,並作為保留劇目經常上演。20世紀以來,各種文藝思潮對芭蕾創作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出現了許多不同風格的作品。
芭蕾舞
創作一部芭蕾作品,編導是關鍵人物,他根據文學劇本(或一個故事、一首詩、一部音樂作品)構思出舞劇結構或舞蹈結構,再由演員來體現。編導和演員都必須掌握芭蕾語言(或芭蕾語匯)--芭蕾技術技巧,以及運用芭蕾語言表現特定內容或情緒的能力,編導應該深諳它們長於表現什麼,不能表現什麼;而演員則應該訓練有素,能適應並創造性地體現編導的構思,只有具備這些基本條件,芭蕾創作才能進行和完成。芭蕾結構形式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等,編導運用古典舞、性格舞(舞台化的民族舞蹈和民間舞蹈)、現代舞等,按上述形式可以編出多幕芭蕾(分場或不分場,如《天鵝湖》)、獨幕芭蕾(如《仙女們》)、芭蕾小品(如《天鵝之死》)等。芭蕾的這種結構形式在19世紀後期發展到高度規范化和程式化,以致影響和限制了芭蕾的發展。在20世紀編導創作的大量芭蕾作品 中,這些規范和程式已被大大突破,不斷出現新的探索和創造。
世所公認的一流古典芭蕾舞團有七個:前蘇聯的基洛夫芭蕾舞團和莫斯科年夜劇院芭蕾舞團,美國的紐約市芭蕾舞團和美國芭蕾舞劇院,英國的皇家芭蕾舞團,法國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和丹麥皇家芭蕾舞團。今世芭蕾呈現出空前的普及和繁榮,代表性人物和集體為捷克人伊日·基里安(1947— )和他的荷蘭舞蹈劇院以及美國人威廉?福賽特(1949— )和他的德功令國法公法蘭克福芭蕾舞團。
C. 在芭蕾世界,一向有「一隻白鳥和一隻紅鳥」的說法,「白鳥」指的是
在芭蕾世界來,一向有「自一隻白鳥和一隻紅鳥」的說法,「白鳥」指的是《天鵝湖》,「紅鳥」就是這部《火鳥》。《火鳥》是俄國作曲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的三大現
代芭蕾舞劇中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火鳥》取材於俄羅斯民間傳說,是20世紀芭蕾舞台上最具影響力的現代芭蕾作品之一,久演不衰。
D. 火鳥的故事介紹
火鳥居住的山麓,火之國居住著的少年納吉,他重病的姐姐西娜庫被飄洋過專海而來的葯師庫斯里屬所救,從而兩人相愛。就在兩人婚禮之夜,庫斯里突然離開婚宴去到海邊,迎接耶馬台國的女王卑彌呼,以及由耶馬台國將軍猿田彥帶領的艦隊。
E. 芭蕾舞起源於哪個國家
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所以 "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的英譯,而它的詞源則是義大利語的balletto,意為"跳"或"跳舞"。
F. 芭蕾舞劇火烈鳥取材於哪個國家傳說
取材於俄國的民間傳說故事
G. 芭蕾舞起源於哪個國家
芭蕾舞起源於義大利文化復興時期,十七世紀後期興起於法國,到十九世紀末期,在俄羅斯進入最繁榮的時代。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歷史成長過程中,對世界列國影響很大,傳布極廣,至今已成為世界列國都全力成長的一種藝術形式了。
舞劇最初專指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啞劇、舞台美術、文學於一體,用以表現一個故事或一段情節的戲劇藝術,稱古典芭蕾。20世紀出現了現代舞以後,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的稱現代芭蕾。
(7)芭蕾舞劇火鳥取材於哪個國家的民間傳說故事擴展閱讀:
芭蕾舞代表作品
1、《天鵝湖》,作於1876年。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取材於民間。劇情為:公主奧傑塔被惡魔變成了白天鵝,而王子齊格費里德游天鵝湖,愛上了奧傑塔。而王子挑選新娘時黑天鵝假裝奧傑塔欺騙王子,最終被識破,撲殺之,最後白天鵝恢復公主原形,與王子結合。
2、《仙女》,芭蕾丹麥學派的代表劇目劇本,該劇寫了年輕的農夫在結婚的前一天晚上遇見了仙女,抵制不住她美貌的誘惑,在結婚當天追隨仙女而去,結果與仙女悲慘地死去。意在告誡人們要抵制住誘惑。
3、《胡桃夾子》,《胡桃夾子》是柴可夫斯基編寫的一個芭蕾舞劇。根據霍夫曼的一部叫作《胡桃夾子與老鼠王》的故事改編。舞劇的音樂充滿了單純而神秘的神話色彩,具有強烈的兒童音樂特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芭蕾舞
H. 春之祭的作者
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odorovich Stravinsky 伊戈爾·費奧多羅維奇·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是美籍俄羅斯作曲家。原學法律,後跟隨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業余學習音樂,終於成為現代樂派中名副其實的領袖人物。 1939年定居美國,並先後入法國籍和美國籍。
伊戈爾·費奧多羅維奇·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國作曲家、指揮家,西方現代派音樂的重要人物。父為聖彼得堡皇家歌劇院男低音歌手。他曾師從里姆斯基一科薩夫學作曲。1939年定居美國,並先後入法國籍和美國籍。作品眾多,風格多變。其創作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作品如管弦樂《煙火》(1908)、芭蕾舞劇《火鳥》(1910)、《披德魯什卡》(1911)等具有印象派和表現主義風格;中期作品如清唱劇《俄狄浦斯王》(1927)、合唱《詩篇交響曲》(1930)等具有新古典主義傾向,採用古老的形式與風格,提倡抽象化的絕對音樂;後期作品如《烏木協奏曲》(1945)、歌劇《浪子的歷程》(1951)等則混合使用各種現代派手法如十二音體系、序列音樂及點描音樂等。啞劇《士兵的故事》(1918)包含舞蹈、表演、朗誦和一系列由7件樂器演奏的段落,卻沒有歌唱角色,由此可看出其創作風格的不羈。
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1882年6月17日生於俄羅斯彼得堡附近的奧拉寧堡(今羅蒙諾索夫),1971年4月6日逝世於美國紐約。這位對20世紀音樂創作產生巨大影響的作曲家一生中不僅數次改變自己的國籍(1934年成為法國公民,1945年加入美國國籍),從而成為一位真正的世界公民,在音樂創作風格上也經歷了多次變化,從早期的現代主義和俄羅斯風格到中期的新古典主義,再到晚期的序列主義。主要代表作為早期三部舞劇音樂《火鳥》《彼得魯什卡》、《春之祭》。其他重要作品還有舞劇《婚禮》、《普爾欽奈拉》、《阿波羅》、《競賽》,歌劇《俄狄普斯王》、浪子的歷程、《普西芬尼》、《詩篇交響曲》、《三樂章交響曲》等。
其中《火鳥》取材於俄羅斯民間故事:王子在森林中捉住一隻神奇的火鳥,在火鳥的懇求下,又放起飛去。火鳥以一支閃光羽毛相贈。被魔王囚於城堡的公主們來到林中散步,其中一美麗公主與王子一見鍾情。但轉眼間可以到,少女重又進入城堡。王子決心消滅魔王,但被魔王派遣的魔鬼抓住。王子用羽毛招來火鳥,在火鳥幫助下,找到了藏有魔王靈魂的巨蛋。魔王瘋狂奪取巨蛋,王子在同魔王的激烈爭奪中將巨蛋擊碎。於是魔王死去,王子與美麗的公主結為伴侶。迪士尼將其該為動畫片但故事寓意改變.
1910年——1914年間,斯特拉文斯基全家多次前往瑞士,他一邊在那裡療養,一邊為演出事宜出入巴黎。期間,三部偉大的舞劇音樂——《火鳥》、《彼得魯什卡》、《春之祭》為他在世界樂壇奠定了不可動搖的根基。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革命爆發後,瑞士成為斯特拉文斯基的居留地。在那裡他的音樂轉向了新古典主義。
即使在中立國,戰爭也意味著匱乏,包括能找得到的表演者的匱乏。加之他的多數音樂出版商多數都屬於敵對國家,俄國的庄園也不再能夠為他帶來收益,因而生活變得相當拮據。迫於生計,他組建了一個「袖珍劇院」公司,創作和演出需要人員極少的小型劇目,在瑞士的鄉村裡作巡迴演出。
《士兵的故事》由此誕生,在瑞士洛桑首演並獲得巨大成功。盡管在為數眾多、風格各異的舞劇音樂作品中,《士兵的故事》顯得有些微不足道,然而自此呈現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和在代替序曲的第一段進行曲《士兵進行曲》中發明的避免重音突出的「雙重節奏」,都成為日後作曲家延續多年的創作特徵。
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較多,主要的有: (1)舞台音樂:芭蕾舞劇:《火鳥》、《彼得魯什卡》、《春之祭》、《婚禮》、《士兵的故事》、《普爾欽奈拉》、《阿波羅》、《仙吻》、《牌戲》、《奧菲斯》、《阿岡》;歌劇:《夜鶯》、《瑪弗拉》、《浪子的歷程》; 清唱歌劇和音樂話劇共3部。
(2)管弦樂:《煙火》、《管樂交響曲》、《敦巴頓橡樹園協奏曲》、《C大凋交響曲》、《協奏舞曲》、《三樂章交響曲》、《弦樂隊協奏曲》、鋼琴與管樂協奏曲,鋼琴與樂隊《隨想曲》,小提琴協奏曲,鋼琴與樂隊《樂章》,樂隊《變奏曲》。
(3)合唱作品:共七部。
(4)其它作品十多首。
代表作:舞劇組曲《火鳥》;舞劇《春之祭》、《彼得魯什卡》。
I. 芭蕾舞劇《天鵝湖》故事原型起源於哪個國家
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4幕,op.20,作於1876年。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版的第一部舞劇,取材於權民間傳說,劇情為:公主奧傑塔在天鵝湖畔被惡魔變成了白天鵝。王子齊格費里德游天鵝湖,深深愛戀奧傑塔。王子挑選新娘之夜,惡魔讓他的女兒黑天鵝偽裝成奧傑塔以欺騙王子。王子差一點受騙,最終及時發現,奮擊惡魔,撲殺之。白天鵝恢復公主原形,與王子結合,以美滿結局結束。
J. 誰知道傳說中"火鳥"的故事
傳說中有一隻不死的火鳥,無論是什麼人,只要喝了火鳥的血,就可以象火鳥一樣,成為永遠的存在。
超越時間,超越一切,無限的生命,無限的可能。只是永遠不能完成生命,因為再也沒有死亡。
害怕消失,害怕遺忘,永恆的追求,永恆的夢想。僅僅為了留下一個痕跡,因為一切終會結束。
火鳥是什麼,火鳥從哪裡來,火鳥為了什麼永恆的穿梭在時間的開始和盡頭。沒有人知道,只有一個傳說:火鳥是不死的。 火鳥看到的世界,是一個輪回,所有會結束的生命,都重復同樣的的經歷。 它看到過被稱為「人類」的生物,從塵土中慢慢誕生,最後又歸於塵土。 它看到過沒有形體的「夢媒」,可以化成一切,就是看不到自己的樣子。 它看到過只有一個「母親」形成的社會,母親消失了,一切就都結束了。
它看到了,它看到了,它看到了……
也有人得到了火鳥的血,他們有的成為了新世界的「造物主」,看著種種的生命出現、夢想、絕望、消失。還有的永遠迷失了自我,脫離於宇宙和時間之外,但還是不能結束。而最多的是和火鳥成為了一體,永遠的存在,永遠的穿梭。火鳥叫他們 「宇宙的生命」。
更多的人想得到火鳥的血,因為他們還有事情要完成,他們不甘心結束,他們想要得到一切,但他們最終完成了生命的歷程:源於塵土,歸於塵土。 火鳥是夢想,火鳥是希望,火鳥是幻滅,火鳥是迷茫。 但這只是對人類而言,因為火鳥是永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