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漢界的故事
Ⅰ 一句概括楚河漢界的典故
西漢初年楚漢相爭時,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在滎陽一帶僵持許久,因此項內羽「乃與漢約,中分容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鴻溝便成了楚漢的邊界。
「楚河漢界」地理位置就是今河南省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的鴻溝。鴻溝寬約800米,深達200米,現在鴻溝兩邊還有當年兩軍對壘的城址,東邊是霸王城,西邊是漢王城。
Ⅱ 考考大家;請問象棋的楚河漢界裡面有什麼小故事
公元前年夏,項羽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大敗漢軍,劉邦退到滎陽,楚軍乘勝追擊,在滎陽一帶互相攻伐長達兩年之久。
公元前204年楚軍包圍了滎陽,劉邦感到形勢危急,向項羽求和。項羽聽從謀士范增的計策,拒絕漢軍的講和要求,並決定乘勝追擊。劉邦勢單兵弱,但非常善於用計謀之人。他接受謀士陳平建議,對楚軍實行反間計,設法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系。項羽雖勇卻無謀,不知是劉邦的計策,果然對范增生疑,並把他驅逐出軍。范增蒙受不白之冤,含恨離開,途中病死。從此,項羽失去了智多星,多誤戰機。
當時楚軍銳氣正旺,對滎陽加緊了圍攻,形勢對漢軍非常不利。相貌酷似劉邦的大將紀信為解漢王安危,為了漢軍的生存,決定犧牲自己,建議劉邦逃走。劉邦在陳平的勸說下,深被紀信之舉所感動,於是讓紀信穿上漢王服乘漢王車扮漢王出滎陽東門詐降,自己則趁機從西門出逃至皋。項羽發現上當後即焚了紀信,攻破成皋。劉邦又迅速從成皋逃出,北渡黃河,軍至修武,得到韓信的援助,勢力又壯大起來。他接受以往教訓,決定採取深溝高壘和項羽作持久戰,以消耗楚軍兵力。同時,又派兵襲楚燒其糧草。
秋天,項羽率兵東進開封、商丘一帶作戰,留部將曹咎守成皋。並再三囑咐無論如何不要與漢軍交鋒。漢軍得知情報後,多次到城下叫陣謾罵,曹咎不忍羞辱,怒而率部出城,欲渡過汜水與漢軍作戰。當船至河中時被漢軍突襲而敗,曹咎後悔不迭,自知無顏見項羽遂自殺身亡。劉邦復取成皋,屯兵廣武,取敖倉之糧而用。
項羽聞知成皋失守,急回師廣武,劉邦閉城不出。楚軍糧食缺乏不利久戰。為了迫使劉邦投降,項羽據城東把俘虜來的劉邦的父親拉至廣武山(今霸王城)上,隔澗要挾劉邦說:"你若不及早投降,我就把你父親下鍋煮死。"劉邦故作鎮靜地說:「當初咱二人共同反秦,在懷王面前誓盟結為弟兄,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要煮咱們的父親,別忘了給我一碗肉湯」。聽後項羽更加惱怒,決定殺掉劉太公。這時,項伯勸項羽道:"殺太公不是時候,也對楚軍不利。"項從其言,太公倖存。
此後不久,劉邦兵分兩路,一路仍在滎陽同項羽相持,一面派大將韓信抄楚軍後路,佔領河北、山東一帶。從此漢軍有了更為鞏固的後方,關中的蕭何更是源源不斷地運來兵員、糧餉。而此時項羽則補給困難,危機四伏,形勢發生了逆轉,楚軍漸弱,漢軍日盛。公元前202年秋,楚軍糧盡,無奈之下與漢軍講和,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這即歷史上著名的"楚漢相爭,鴻溝為界"故事的由來。
Ⅲ 楚漢戰爭之楚河漢界的故事的主要內容
劉邦兵分兩路,一路抄仍在滎陽同項羽相持,一面派大將韓信抄楚軍後路,佔領河北、山東一帶。從此漢軍有了更為鞏固的後方,關中的蕭何更是源源不斷地運來兵員、糧餉。而此時項羽則補給困難,危機四伏,形勢發生了逆轉,楚軍漸弱,漢軍日盛。公元前202年秋,楚軍糧盡,無奈之下與漢軍講和,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這即歷史上著名的「楚漢相爭,鴻溝為界」故事的由來。
Ⅳ 楚河漢界今安在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
象棋盤上,兩軍對壘的中央有一條「楚河漢界」,這是比擬歷史上的「楚漢相爭」。那麼,「楚河漢界」現在究竟在哪裡呢?
有的人以為,今日揚子江畔的楚漢之地就是歷史上的「楚河漢界」。其實不然,據史書記載,古代豫州(今河南省)滎陽成皋一帶,才是真正的「楚河漢界」。它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古戰場。
公元前205年至公元前203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在滎陽成皋一帶短兵相接,進行了我國古代戰史上一場以弱勝強的戰爭。劉邦為了改變楚強漢弱的不利形勢,採納謀士張良等人的建議,重用謀臣,團結內部力量,在軍事上制定了一個正面堅持、敵後擾亂和南北兩翼牽制的對楚作戰方針,憑借後方糧草充足,興兵擊楚。公元前203年10月,劉邦乘楚軍主力東進,進攻成皋,成皋守將曹咎起初還遵照項羽「小心堅守成皋,即使漢軍挑戰,也千萬不要出擊」的告誡,堅守不出,但是經不起漢軍連日的辱罵和挑戰,一怒之下,率軍出擊,當楚軍正在渡汜水的時候,漢軍乘機攻擊,把楚軍的先頭軍隊打敗,後軍亂了陣,自相踐踏。曹咎兵敗,覺得沒臉再見項羽,在汜水邊自殺了。漢軍奪取成皋,乘勝推進到廣武(山名,今河南滎陽縣東北),楚漢兩軍隔著一條廣武澗對峙起來。
日子一久,楚軍糧食缺乏,既不能進,又不能退,白白地消耗了糧食。項羽沒法子,就把漢王的父親綁了起來,放在宰豬的案板上,派人大聲吆喝:「劉邦還不快投降,就把你父親宰了。」
劉邦知道項羽嚇唬他,便大聲答話:「我跟你曾經結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要是把父親殺了煮成肉羹,請分給我一碗嘗嘗。」
項羽聽了,真是沒有辦法。不久,漢將彭越攻佔了昌邑等20多個城,截斷了楚軍的運糧道。楚軍糧草越來越少。在劉邦的攻勢下,項羽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之說。如今在滎陽城東北的廣武山上,還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的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之間有一條寬300米的大溝,便是「鴻溝」。
Ⅳ 楚河漢界的成語故事50字以內
楚河漢界的來歷史典故自
「楚河漢界」在古代的滎(xing)陽(屬鄭州)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場.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至今,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界河的依據.
據《史記》記載:「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歷史就這樣使鴻溝成了「楚河漢界」.
Ⅵ 楚河漢界的主人公和故事
劉邦兵分復兩路,一路仍制在滎陽同項羽相持,一面派大將韓信抄楚軍後路,佔領河北、山東一帶。從此漢軍有了更為鞏固的後方,關中的蕭何更是源源不斷地運來兵員、糧餉。而此時項羽則補給困難,危機四伏,形勢發生了逆轉,楚軍漸弱,漢軍日盛。公元前202年秋,楚軍糧盡,無奈之下與漢軍講和,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這即歷史上著名的「楚漢相爭,鴻溝為界」故事的由來。
Ⅶ 「國共兩黨的楚河漢界」的故事!
長江就是他們大概的分界線、毛澤東去重慶就是鴻門宴、
Ⅷ 楚河漢界的歷史故事,五十字
楚河漢界歷史故事:
秦末楚漢爭霸時期,公元前205年夏,項羽在彭城(今徐州)大敗漢軍,劉邦退到黃河南岸重鎮滎陽,楚軍乘勝追擊,在滎陽一帶互相攻伐長達兩年之久。
Ⅸ 楚河漢界的故事
滎陽,有 「不可逾來越源」的代名詞「鴻溝」 。
滎陽,有中國象棋上的「楚河漢界」。
兩千多年前,漢王劉邦與楚王項羽在滎陽廣武山上下了一盤實戰象棋,劉邦為紅方,項羽為黑方,劉邦先出棋,最終贏得大秦江山,項羽一敗塗地。時光隧道把劉邦、項羽留在史書中,把他們曾經對峙的鴻溝雕刻成楚河漢界放置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上。
來源於楚漢戰爭。「楚河漢界」在古代的滎(xing)陽(屬鄭州)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場。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至今,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界河的依據。
Ⅹ 楚河漢界的歷史典故
陳勝吳廣反秦失敗後,又涌現出了兩支反秦主力軍----首領各是項羽和劉邦。後來二人的勢內力各自發展,成為諸侯中最有容實力統一天下的兩個權力重心,兩個集團廝殺達四年。在雙方都僵持難進時,便退而求其次,約定以鴻溝(古代最早溝通黃河和淮河的人工運河,在今河南省滎陽北)為界,東為楚(項羽),西為漢(劉邦)。不過,劉邦的謀士張良陳平等人強烈反對二分天下,決定趁項羽收兵後偷襲追擊,以免項羽以後反擊,養虎留患。劉邦聽從建議,大敗項羽,迫使項羽在烏江自殺,漢朝建立。
中國象棋借用這一史實,而鴻溝則幻化為「楚(項羽)河漢(劉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