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宇笑話
㈠ 誰能說些搞笑的話,臟話什麼話都可以,只要能讓我笑的受不了為止就可以給分了~
有個人坐飛機,他暈機,想吐。
乘務員見狀,馬上給他嘔吐袋。
沒想到眼見袋子快吐滿了,那個人還想吐。
乘務員說:你屏住啊,我幫你去再拿一個袋子,千萬別吐地上啊!
等乘務員拿著袋子回來一看,滿地都是嘔吐物!
乘務員說:不是說了讓你屏住嘛!
那個人說:是啊,為了不讓袋子里的東西滿出來,我就喝了一口。。。
結果我周圍的人就都吐了。。。
㈡ 請教古人對年長者的稱謂
一、古人對年長者的稱謂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二、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等。
1、令,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
2、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三、示例。
1、君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夢微之》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釋義:
夜裡做夢與你攜手共同遊玩,早晨醒來淚水流滿巾也不擦拭。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長安城草生草長已經八個年頭。想你逝去九泉屍骨已經化成泥沙,我還暫時寄住人間白發滿頭。阿衛韓郎已經先後去世,黃泉渺茫昏暗能夠知曉嗎?
2、公
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煉之鋼。
《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宋代:文天祥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
罵賊睢陽,愛君許遠,留取聲名萬古香。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煉之鋼。
人生翕歘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流芳。
古廟幽沉,儀容儼雅,枯木寒鴉幾夕陽。郵亭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釋義:
做兒子的能死節於孝,做臣子的能死節於忠,那就是死得其所。安史亂起,正氣崩解,不見盡忠報國之士,反多無恥降敵之徒,士風不振,大義不存。張巡罵賊寇直到雙眼出血,許遠溫文爾雅愛君能守死節,他們都留下萬古芳名。後來的人已經沒有他們那樣的操守,那種如百煉精鋼似的精誠。
人生短促,轉眼生離死別。更應該轟轟烈烈做一番為國為民的事業。如果他們當時甘心投降賣國,則必受人唾罵,以至遺臭萬年,又怎麼能夠流芳百世呢?雙廟幽邃深沉,二公塑像庄嚴典雅。夕陽下寒鴉枯木示萬物易衰,而古廟不改。郵亭下,如有奸雄經過,面對先烈,則當仔細思量、反躬自省。
3、足下
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余儲。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唐代:柳宗元
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余儲。仆始聞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蓋將吊而更以賀也。道遠言略,猶未能究知其狀,若果盪焉泯焉而悉無有,乃吾所以尤賀者也。
釋義:
得到楊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災,家裡沒有一點積蓄了。我開始聽到很吃驚,接著感到懷疑,最後才非常高興,本來我准備慰問您,現在卻改變了,要向您道喜。
由於相隔很遠,信里的話又很簡單,我不能徹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大水沖過一樣,乾乾凈凈的,完全沒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
4、夫子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楊氏之子》南北朝:劉義慶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釋義:
在梁國,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孔君平來拜見楊氏子的父親,可是父親不在,於是便叫楊氏子出來。楊氏子為孔君平端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楊氏之子,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子馬上回答說:「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5、大人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
《井底引銀瓶·止淫奔也》唐代:白居易
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憶昔在家為女時,人言舉動有殊姿。
嬋娟兩鬢秋蟬翼,宛轉雙蛾遠山色。笑隨戲伴後園中,此時與君未相識。
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知君斷腸共君語,君指南山松柏樹。感君松柏化為心,暗合雙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聘則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終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門無去處。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
潛來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歸不得。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
釋義:
從井底用絲繩向上拉起銀瓶,銀瓶快上來了絲繩卻斷掉了。在石頭上磨玉做的簪子,玉簪快要磨成卻從中間折斷。銀瓶沉入井底玉簪折斷又能如何呢?就像如今我和君的離別。回想起往日在家還是閨秀之時,人們都說(我)舉動之間都有美麗的影姿。
頭發梳成美麗的發髻如同秋蟬之翼,將雙眉化成如同遠山一般纏綿婉轉。笑著和(侍婢)嬉戲大笑相伴在後花園,這個時候我還沒有和君相識呢。我玩弄靠著矮牆青梅樹的枝椏,君騎著白馬立在垂楊邊上。我在牆頭你在馬上遙相對望,一看見君就知道已經有斷腸的相思。
知道君斷腸的相思想要和君傾訴,君將手指向了南山的松柏樹。感受到君心就如松柏化成,暗想著要結起雙鬟想要隨君離去。隨著君到家裡五六,君的父母常常有話告訴我。經過正式行聘的才是正妻,私奔的是妾室,沒有資格參與家族祭祀。
終於知道君的家是不能夠住下去的,可是奈何離開家門卻沒有去處。難道我沒有父母高堂?我的家鄉也都是親人。因為和君私奔所以很久不與家鄉通消息,如今悲憤羞愧無法歸鄉。對君而言不過一天的姻緣,卻耽誤了我一生的幸福。以我的經歷告訴那些小人家痴情的女兒,千萬要慎重不要將終生輕易許人。
㈢ 誰可以給我2000年以來歷屆高考滿分或經典的好作文,越多越好,謝謝了餓!!!
青山一道同風雨
廣西考生
「輕輕地握著你的手,為你把眼淚擦乾。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5月19日14時28分起,整個奔忙飛跑的中國,在尖利的防空警報聲後停頓三分鍾。 七天前的同一時刻,一場特大地震撼動了大半個中國,神州上下,共此國殤。 國殤是一場悲劇,然而,國殤更是一次空前的團聚。很久之前,詩人王昌齡這么寫道:「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青山無法阻隔
我們風雨同舟的攜手,地域也不會隱沒團結一心的中華民族頭上那輪共有的明月。
一個人,一絲希望,一顆堅定的心。當救援部隊在汶川大地震的廢墟下救出被困60餘小時的姑娘樂劉會時,在場的人們激動地哭了,而她卻沒有哭。「我相信有人會來救我的,一定會,我相信你們!」從未掉過一滴眼淚,這個看上去灰頭土臉的妙齡女子始終微笑著,緊緊拉著救援人員的手。一雙手和十幾雙手緊緊地交握,這是一個災民與她的救命恩人們最質朴也最真誠的團聚。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問起參加救援的解放軍戰士,他們會告訴你:五千米是我們能否拉住受災人民的手的距離,是生與死的距離。五千米,這個國際專業領域深感不可能執行的跳傘高度,被解放軍空降戰士拋在腦後。撥不開汶川上空連天蔽日的迷霧,但他們必須撥開震區人民心上的烏雲。就這樣,「人民的軍隊」從五千米的高空降下,給災區斷絕天日、與世隔絕的鄉鎮帶去了救命的福音。村人們激動地說:「解放軍來了!」這壯烈的一幕便不只出現在革命戰爭年代,這是一地鄉民與國家之間最動人的團聚。
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對立的區域,而今天海洋再不能阻斷世界的愛心匯聚到一起。這愛心來自東鄰日本每一個便利店前的捐款箱,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遍及各州的慈善機構,來自大陸西岸那些並不富有的亞非國家一筆筆友誼的捐款……中國和某些國家因意識形態而產生的分歧,在災難面前湮沒成沙,隨著飛機和航船源源不斷地向著東方的中國而來,這是全世界各個國家的人心最盛大的團聚。
愴然災難,古來有之。然而歷史由古至今,誰可曾見過這般撼天動地、凝聚人心的團結?《史記》中有雲,民與民同心,則家安之;君與民同心,則國興之。在今天,則是人民與人民、人民與國家、國家與世界的攜手,又何愁家不安、國不興?
青山一道,我們同歷風雨共團聚;而將五洲四海的人心聯結在一起的紐帶,是這樣一種期望:為天下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享太平!
【名師點評】
此文在亮出「國殤是一場悲劇,然而,國殤更是一次空前的團聚」這一觀點後,精選典型事例,通過「一個災民與她的救命恩人們最質朴也最真誠的團聚」等三個層次,逐層深入地展開論證,最後歸結出「在今天,則是人民與人民、人民與國家、國家與世界的攜手,又何愁家不安、國不興」。全文見解新穎,內容集中,思路清晰,材料豐富。文章語言流暢,巧妙融合現代歌詞、古代詩文、現實場景於一爐,「青山無法阻隔我們風雨同舟的攜手,地域也不會隱沒團結一心的民族頭上那輪共有的明月」「五千米是我們能否拉住受災人民的手的距離,是生與死的距離」「撥不開汶川上空連天蔽日的迷霧,但他們必須撥開震區人民心上的烏雲」等文句既飽含深情又文采飛揚,體現出作者深厚的寫作功底。
《青山一道同風雨》一文不是簡單地羅列現象,而是將內容集中到「團聚」這一個點上,取得了很好的表達效果。它給我們的啟示是:考場作文角度要巧,開掘要深,應善於以小見大。(唐惠忠)
2009年重慶高考滿分作文:我與故事
小時候,故事是令人嚮往的美好存在,我們習慣於在母親溫柔的講述聲中睡去,在黑甜的夢鄉中尋找它的身影;青年時,故事是一場無望的追尋、是一場不凡的經歷、是與眾不同的傳奇,我們追尋它的存在又懷疑它存在;老年時,故事是對過去的懷念,是對曾經的緬懷,我們為它流淚也為它歡笑。
從來沒有的事
故事是從來沒有的事。它用一種近乎虛幻的美好、一種近乎完美的幸福構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的美好希冀。
我們曾經在女媧補天的波瀾壯闊里瞥見那人身蛇尾的女子奮力地舉起補天石,用一種母性的光輝照亮了蒼茫的大地;我們曾經在精衛填海的執著不悔里望見一隻美麗的鳥兒鍥而不舍地把石子投入無垠的大海,用執著與堅守書寫一首傳奇的歌謠……我們在故事裡沉醉,我們在故事裡感受。我們沉醉在故事中那些神秘莫測的美麗里,我們感受那些我們不曾經歷過的詭譎與奇妙。
故事裡承載的是一個民族對民族精神的一種詮釋、一種描述。我們的祖輩把它們口口相傳,盡管經歷了千百年,但是它們至今仍然在傳遞中。傳遞的不只是一個故事、一個從來沒有的事,而是一種精神、一種心靈的啟示。當我們還是一個蒙昧的孩子時,故事是啟迪我們的一首古老的歌曲,它印在每個孩子的腦海里,讓他們乘著想像的翅膀遨遊在故事中,完成的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接力。
故事是從來沒有的事,傳遞著千百年來不滅的民族精神。
已故的事
故事是已故的事。它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某一個人的記憶里,留下的或許是幸福的微笑,也可能是痛悔的淚水。
時光是調皮的孩子,也是一個年邁的老人。當它匆匆向前時構造出了一個個或美好或痛苦的故事,當它緩緩前行時又讓人們一次一次地回顧那些已故的事。
它可能是你經歷過的,屬於你的故事。就像一次意義重大的考試,就像一次令人難忘的失敗,就像一場美好的聚會。這一個個故事構成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讓我們的生命如同一棵開花的樹,充實而飽滿。
它可能是別人的風景,屬於別人的故事。是孔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是李白的「對影成三人」,是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毛主席的「烏蒙磅礴走泥丸,大渡橋橫鐵索寒」。我們瀏覽著這些我們無法參與的別樣景色,或嘆或淚,或喜或悲。
已故的事,讓我們體會什麼叫「時間如白駒過隙」,讓我們學會珍惜,讓我們學會寬容,讓我們學會預防,讓我們學會很多很多。
故事就是故事
故事是我的故事,是我的美好,是我的悲哀。不管是別人的,還是虛構的,不管是自己的,還是祖輩的,它是讓我成長的,讓我感悟的悲喜,它最終都將在我的生命中留下屬於我的痕跡。故事裡有多少是是非非,故事裡有多少非非是是;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裡的事說不是是也不是;故事裡的事也許已經是真實,故事裡的事也許是從來沒有的事;其實故事本來就是已故事,故事就是故事,故事成為了我的故事……
2009年海南高考滿分作文:我的「精靈」小表妹
一張白白的小瓜子臉,一雙大大的眼睛,兩個沖天的羊角辮,這就是我那淘氣的小表妹!你別看她才上幼兒園中班,其實,她可精靈呢!
有一天,我正在寫數學作業,她在一旁又唱又跳的,搞得我一點也靜不下心來,我不耐煩地說:「小姑娘,你安靜一會兒行不?」
她安靜了不到30秒,又跑過來對我說:「姐姐,我也要做數學題!」
沒辦法,為了讓她不再打擾我,我就在紙上寫了「15+15」讓她算。我答應她,若是她算對了,我就陪她玩一會兒。她無辜地望著我說:「姐姐,老師沒教過!」我嘴角掠過一絲壞笑,心想:哈哈!不會了吧,你自己慢慢算吧。我可要寫作業了!她見我沒搭理她,氣得小臉都漲紅了!
沒過一會兒,她又跑了過來,拿著那張紙,興奮地對我說:「姐姐,你看,我算出來了!是30。」
不會吧?!她可才4歲多喲!我感到很驚訝,便問:「你是怎麼算出來的?」她頭一扭,小辮子一搖說:「不告訴你,不告訴你!」見她不說,我便發出了一顆「糖衣炮彈」:「你說出來,姐姐就陪你玩一會兒呀!」「姐姐,我是用計算器算出來的!」她邊說邊笑。
沒想到呀!我拍了拍她的小腦袋,說:「不錯嘛!知道借用工具啦!再接再勵喲!」呵呵,我這個小表妹可真是一個可愛的小精靈!
2009年北京高考滿分作文: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當獵人用槍瞄準我,我知道自己必須飛翔,但我卻沒有翅膀,只是現實生活中普通的一個生命。
我確實想飛,即使不是面對死亡。看見那麼多生命離去,看見那麼多孩子,或者少女,年輕的生命,離開,我懂得了堅強,懂得了關愛,懂得了珍惜幸福而又美好的時光。面對祖國的版圖,我看到在汶川廢墟上長出了春天第一棵小草,小草以它特有的氣質告慰生命,在版圖上,處處是紅心,處處有一種迎接困難的激情,一種勇於戰勝大自然的力量。面對地球上蔚藍的海水,我看到人們在尋找一種希望,法航中失去生存權利的生命,面對海水,我們默哀,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的生命們祝福。我沒有翅膀,但我有心,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這雙隱形的翅膀讓我的生命波濤洶涌,激勵著我飛翔,放飛心靈,不斷地前行。當陽光穿過高樓大廈,當陽光穿過簡陋的山區小學校舍,當陽光灑向南海群島的哨兵臉上……我看到五星紅旗在飄揚,這是中國的翅膀嗎?我想是,是埋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那雙隱形的翅膀。讓大家的心相連,讓大家一起放飛愛的心靈,放飛中國的翅膀,放飛一個民族的希望。
我有翅膀,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輕輕地飛翔,別問我的眼裡為什麼還有淚水,因為我看到了太多的真情。看到一個白發老人和災區同胞在一起,拯救生命,看到了孩子在廢墟中讀書的神情,看到了救援的子弟兵振聾發聵的吼聲,看到扒開廢墟尋找生命的鮮血長流的手,看到了給幼小生命喂母乳的民警……什麼是無私,什麼是真情,什麼是財富,什麼是博愛,什麼是崇高……我明白了這雙隱形的翅膀,我有,你也有,她也有,我們都有,不是一雙,是千萬雙。
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但我很慚愧,我沒有飛得更高,向蒼鷹那樣搏擊長空,我也慚愧我沒有把我的翅膀借給別人,讓大家一起飛翔。路,那麼坎坷,讓我們學會了堅強,學會了一步步前行。只能心中藏著翅膀,去耕耘和收獲,讓種子在汗水中生長。
我們都有翅膀,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承載著責任,承載著生命的真諦,承載著一種力量,活著,堅強地活著,向著希望時刻准備著飛翔,准備著啟程。飛過大山,飛過海洋,飛過南極,飛向太空,飛向人類的高度……
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我要和大家一起,尋找希望。
2009年江蘇高考滿分作文:品味時尚
「我送你離開,千里之外,你無聲黑白……」一首《千里之外》唱遍大江南北,把周傑倫這個演藝界的大眾寵兒又一次推向了時尚的最高潮。耳邊響起這熟悉的旋律,眼前總會閃過一張充滿活力的年輕臉龐。但是你知道嗎,還有一個與此形象大相徑庭卻又家喻戶曉的人物,也曾演繹過這首流行音樂——著名的中央電視台播音員:羅京。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這里是中央電視台……」每天晚上七點整,那親切的面容總是准時出現在熒屏上,那熟悉的嗓音總是回響在億萬觀眾的耳邊。他的莊重、大方、不苟言笑的播音風格,牢牢地抓住了無數人們的心。
這個廣受人們愛戴的播音員,其實也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08年1月20日,綜藝節目《歡樂中國行》中,一貫嚴謹的羅京一展歌喉,大唱《千里之外》。將這首時尚的歌曲演繹得酣暢淋漓。看著他那投入的表情、醉人的微笑,儼然是一個追趕時尚浪潮的「時尚達人」。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還是那個嚴肅的播音員嗎?驚訝之餘,我才想到:原來他也和我們一樣,擁有一份感知和追逐時尚的熱情。
我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羅京、一個與往日熒屏上截然不同的羅京、一個同樣充滿活力的時尚的羅京。
但是,他的工作不允許他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一時間,各種各樣的批評潮水般涌來。是啊,他是國家形象的代表,華夏之音的傳達者。這份沉甸甸的責任,不允許他做出哪怕一絲的改變。於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又變回從前的那個莊重嚴肅的羅京了。直到08年8月31日,從那天之後,他就徹底從電視上消失了。一道不幸的消息傳來:因為身患淋巴癌,羅京不得不離開《新聞聯播》的播音室,入院治療。
10個月後,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播音事業的優秀播音員羅京與世長辭,永遠地離開了他所鍾愛的播音事業,離開了億萬喜愛他的廣大觀眾。
羅京就像一首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嚴謹得幾近刻板。是真的缺少貝多芬的狂放、肖邦的寫意、爵士樂的自由、拉丁音樂的奔放嗎?一曲《千里之外》,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因為工作和公眾形象的原因,他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今天,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看著浩如煙海的悼念和祝福,我突然意識到:羅京那般的沉穩、嚴謹、勇於犧牲和隱忍,其實一點也不遜於周董之流。希望這種精神,可以永遠成為激勵我們積極向上的新的時尚。
2009年天津高考滿分作文:我說九零後
首先感謝出題老師出了這樣一題目,不為別的,至少可以讓我們在這個全國關注的正規場合說出我們90後的心聲。因為我們已經壓抑了太久,在網路上的「90後」這個詞似乎已經和「非主流」、「小怪」、「腦殘」「自戀」等或所謂中立、或絕對貶義詞彙畫上了等號,而在網路上的反駁只能招來更多的非議,所以在網路上我們已經不再做任何辯解,因為辯解是無用的,又有幾人可以真正客觀的看待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呢?而在這里我也只想說說我的個人感受,相信他也代表了我們90後一代的心聲!
「寂寞」的信息一代
從我開始記事開始,我就住在一個鄰居都不認識的社區裡面,每當聽到上一代的大哥哥、大姐姐們討論童年時光的時候,我們感到那麼的陌生,「發小兒」「咱們院兒」「家屬樓」「韓姨家小六兒」等詞基本沒有概念,不是因為不懂什麼意思,而是沒有體驗到所以不能理解它們真正的含義。
而從我開始可以認識這個社會的時候,又趕上了信息和網路高速發展的年代,也就在這個時候我擁有了我的第一台電腦,從此顯示器成為了最好的朋友,那年我13歲,第二年我開始接觸到了互聯網,網路成為我最好的和大千世界溝通的渠道,大量沒有劃分任何區分的信息充斥著我的雙眼,5年的網路生活讓了解到了很多,也讓我感到了我不再孤獨寂寞,網路上或真、或假、或健康、或低俗我幾乎全部接觸過,我也曾經因為網路上過當、吃過虧,但是我不後悔,因為它可以讓我在以後人生道路上擁有一雙更加明亮和智慧的眼睛!這也是讓我引以自豪的心態!
彰顯個性的一代
自拍,這可能是我平時比較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讓我們90後在網路上為人留下了大量的口實,其實這種行為只不過是想推廣自己從而認識更多的同齡朋友,因為我們從小就沒有什麼現實的朋友,我們需要現實的朋友而不是僅限於同學和網路。所以,我們不會錯過任何可以展示自己從而有可能交到新朋友的機會。網路發圖、參加網路選秀這樣的活動至少我知道了是不會錯過的,如雖然臨近高考,我還是參加了最近網路上比較火的「絕色寶貝」活動,雖然我不漂亮,但是我可以PS(利用一種圖形軟體修圖)我的相片,讓「她」變得盡量的美麗,得獎、奪冠我沒想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它可以讓我們認識更多的真實朋友。
和80後先比,我們再也不會做纏著父母要求購買動則上千元的名牌服裝和運動鞋,90後的我們不再刻意迷戀名牌,伴隨我時間最多的顯示器雖然也是三星的,但這並不是品牌迷信和崇洋媚外,而是我們更實際,同樣價格我們會選擇更好的,實用主義消費是我這個90後的原則。名牌的東西我們並不是不喜歡而是更實際,因為我們已經沒有80後當時互相攀比習慣,我們覺得一雙幾十元的回力運動鞋已經足夠,而且我們看到了早出晚歸茫茫碌碌父母的不容易。
我們的偶像中也包括英雄
最後我要強調的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90後心中的偶像絕不僅僅只有娛樂明星,娛樂明星至少在我的偶像目錄里排行第三,連企業家都會排在他的前面。而第一名可能和我們的父母一樣,是英雄!5.12大地震後,我們90後的新兵在抗震救災前線的每一幕現在在我眼前還清晰可見,他們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在那段時間里我在網路上發布、轉載了無數張他們感人的圖片,下面的文字是:「我們90後可以挺起祖國的明天!」
90後,可能是用年代來劃分的最後一代,因為下一代雖然也是十年,但是卻已經進入了另一個世紀,如何稱呼他們?我沒有想好,但是我相信他們不會像我們90後那樣在一段時間或網路環境中變成貶義詞的,至少我們90後不會對他們另眼相看,因為他們可能比我們更「寂寞」,也許我們本身就應該屬於是一代人!
2009年上海高考滿分作文:「板橋體」的關鍵在於「板橋」
鄭板橋作為揚州八怪,以畫竹聞名。就傳統審美觀而言,其字體不楷不隸,難看至極,可偏偏套上一個「板橋體」,就被哄抬成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可見,拍馬奉承與時代無關。但凡一個人有了名氣有了權有了錢,那他的任何事以及相關的任何人都會被神化,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種名人效應在現代發展地猶為昌盛,社會風氣也漸漸腐化。難道猴子颳了毛一定是小布希嗎?難道姚明用了剃須刀一定就是李宇春嗎?是或不是,這是個問題。
關於現代版的「板橋體」,那一排被稱為鋼勁有力,鐵劃銀鉤的「一師是個好學校」,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如果不是毛新宇所寫,而是隔壁張木匠,那結果到底是被裱起來奉為神物而是被恥笑小學沒有畢業呢?同樣,我們作為90後,被越來越多的前輩稱為非主流,火星文被稱為腦殘體。為什麼不中不洋的文字不能被稱為「某某體」而被貶為腦殘體?因為,我們90後還沒出現一位擅用火星文的名人。一個人的成名不僅可以改變局部,甚至可以改變全部。「春哥純爺們」這個事實在李宇春成名前是個真命題,在他成名之後竟然被批為顛倒是非,黑白不分,男女混淆。這,還有天理嗎?
對於「板橋體」所帶來的名人效應,群眾的眼睛還是血亮的,大家說這個現象「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如果沒有一例,那大家就不會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就不會有反例,但不可有第二例,這正是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呼喊啊!
鄭板橋一生貧窮,仕途不順,這與他的性格縱然有關,但更相關的就是他的「板橋體」,專心畫竹也就罷了,還要弄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一分心,什麼事做的好?前車之鑒,值得深思。我不由地想起一個笑話,一個律師搭坐一條漁船,他不停地嘲笑漁夫的愚蠢和沒有文化,到了湖中央,律師不慎摔進湖裡,他拚命求助漁夫,漁夫救起他,告訴他,比辯論我不及你,比游泳抓魚你不及我。這個故事也同樣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術語有專攻,一個領域里的強項說不定就是另一個領域的弱者。宋小波夠有名了吧,可你能稱贊他歌唱的好嗎?
說「板橋體」好看的肯定不止一個人,正是人雲亦雲才會如此,究竟是輿論還是謬論?如果有一百個人說張柏芝的兒子其實姓陳,難道就一定是姓陳嗎?就不可以是姓蘇的嗎?如果有一百個人舉例說木蘭從軍不被發現就可以證明女人通過化妝確實會看上去像個男人,可其實還是個女人,難道我們就一定要因為木蘭是個女的而推斷出李宇春是個女的嗎?難道不可以是個長的像女人的男人嗎?
不論是名人效應,還是人雲亦雲,都是不可取的,這種現象出現一次就應該被遏止被教育,簡單地說,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2009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站在家的門口
每當夜幕降臨,披著滿天星斗,踏著清幽的月光回到那熟悉的家門口時,迎接我的,永遠是那一抹從窗口透出的橘色的燈光。
嚴寒酷暑、暮春清秋,無論我歸家的時間多晚,哪怕已經過了子夜,那窗口的燈從未熄滅,父母總不忘在臨睡前留下那盞燈光。年少輕狂的我,從未想過那盞燈光的意義,心安理得地借著燈光開門,在鍋里找出依然溫熱的飯菜,匆匆吃完,匆匆入睡,第二天沐著朝霞早早離去,甚至等不及向父母道一聲早安。印象里,那些年,除了逢年過節,我甚至沒有在家裡見過母親的面,只是偶爾同早起的父親擦肩而過。我們各自忙著各自的工作、學業,也許是太忙了,也許是所謂的代溝,我和父母幾乎沒有什麼交流,只有透過家門口窗戶的那盞燈每到入夜便一如既往的點亮。
直到有一天,母親突然病倒了,不久,永遠離開了我們,父親便離開喧囂的城市把自己放逐到郊外與牛做伴。
從那時起,我再也沒有在家門口看到那抹熟悉的燈光。每天,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家的窗戶漆黑一片,摸索著打開大門,除了月光灑在窗檯上的清冷,再無一絲溫馨。
若干年後的某天,站在夜幕低垂,燈火輝煌的街頭,看著馬路上匆匆歸家的人潮,突然間沒由來地一陣心慌,那千家萬戶透過窗口的燈光,竟沒有一盞是為我點燃,剎那間,失去了方向,夾雜在擁擠的人流中,那份倉惶與失落,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彷彿多年來所有的努力與拼搏,一下子變得毫無意義。失去了燈塔指引的船兒,只能在無邊的汪洋中漂泊,不知道將去向何方,更不知這般忙碌為了什麼。
總以為父母無法理解兒女的心,總以為與他們隔了座山,總以為他們的諄諄絮叨是斬不斷的風箏線讓自己無法高飛,總以為自己長大了不再需要他們……直到那一刻,才突然醒悟,原來家門口那盞永不熄滅的燈,就是他們的心,是他們無聲的語言,是他們用愛點燃的路標,指引你歸航的方向。
時至今日,那盞燈悄悄依然點亮在我心中最深的角落,每次回到老宅,站在門口,塵封的記憶便如甘泉流淌過心田,讓我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能找到一個休憩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