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信賣牛的故事
㈠ 關於牛的經典故事
瑤族牛生日的傳說
瑤家有一傳說:"盤古開天,魯班造牆,禾王送禾,牛王耕田。"瑤族古籍《盤天大歌》和《過山榜》中說:"寅卯兩年發大水,天下萬物皆被淹,只留伏羲兄妹倆,藏入葫蘆飄水上。才得以延續人類,後來盤王登殿,賜瑤人以天下群山,任其砍種,安居樂業。然而,瑤山地區,窮山惡水,盡管人們辛勤耕種,仍然朝不保夕。有一年,太白金星下凡查訪民情,看到瑤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峻嶺崇山之中,刀耕火種,生活艱難,於是稟告天庭。玉帝就派禾王送禾到人間,牛王下凡來耕田。自從牛王來到人間後,瑤家人就開始耕田插禾,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為了感謝牛王,瑤家人就把牛王下凡的那天(農歷四月初八)作為傳統節日牛生日。
瑤家有一首民謠"四月八,丟犁耙,七月半,谷滿倉,收回萬擔糧,全靠牛幫忙。"四月初八這天,瑤家人最愛護牛,把牛當作神明來祭禮侍奉,要讓牛丟下耙犁休息一整天。這天,任何人都不準鞭打牛,不準鬥牛,更不準殺牛,連罵牛亦不準。頭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給牛洗一次熱水澡,將全身梳刷得乾乾凈凈,還要將牛欄擺弄得整整潔潔,鋪換一次新草,用紅紙畫上或者剪成佛符貼在牛欄上,驅邪劫病送瘟神,保佑牛的健康。這天,牛吃的東西更是別致精彩,清晨,人們就爭先把牛放出去吃露水草,越早越好,"搶頭"。上午,用糯米酒糟煮雞蛋給牛吃,在瑤家,小孩過生日有吃雞蛋的習慣,可見對牛的崇拜。拜家有句俗話:"人過生,吃人參;牛過生,吃苦參。"下午,就用苦參熬泥鰍喂牛,使牛健康長壽。到晚上,瑤家人還要選出最好最強壯的牛來聚會,瑤家人穿著節日的盛裝,圍著熊熊的篝火,敲著長鼓,唱著歡快的歌兒翩翩起舞
㈡ 有像《孟信不賣病牛一樣誠實人的故事嗎
孟信不賣病牛的故事
古代,有個叫孟信的人,被罷免了官職以後,家專里很窮,甚至連吃屬的東西都沒有了。一天,家裡人趁孟信外出把家裡僅有的一頭病牛賣了,來換糧食。孟信回家後發現病牛被賣了,就把家裡人打了一頓,還去把病牛要了回來,他對買主說這是病牛,沒什麼用處了,這樣的病牛不能賣給你。
如果我們都能像孟信一樣,做人誠實守信,經商公平交易。那像「三鹿奶粉」等欺詐行為事件就不會發生。
㈢ 一個關於牛的故事.
很久來很久以前,十二生肖是沒有排名的源。直到有天他們決定比賽,決定座次。比賽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們在路上碰到了。牛個頭大,邁的步子也大,老鼠個頭小,邁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才剛剛跟上牛。老鼠心裡想:路還遠著呢,我快跑不動了,這可怎麼辦?它腦子一動,想出個主意來,就對牛說:「牛大哥,我來給你唱個歌。」牛說:「好啊,你唱吧——咦,你怎麼不唱呀?」老鼠說:「我在唱哩,你怎麼沒聽見?哦,我的嗓們太細了,你沒聽見。這樣吧,讓我騎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來,你就聽見了。」牛說:「行羅,行羅!」老鼠就沿著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讓牛馱著它走,可舒服了。它搖頭晃腦的,真的唱起歌來。牛聽得樂了,撒開四條腿使勁跑。
快接近終點的時候,牛看見前面誰也沒來,高興得昂昂地叫起來:「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還沒把話說完,老鼠從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牛扔出了一個大火桶,疼得牛嗷嗷叫,再也沒法超過老鼠了。
結果,老鼠的詭計得逞了,得了第一名。牛屈居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給排在最前面了。
㈣ 山賓賣牛,這則故事主要說明了什麼道理
山賓賣牛,這則來故事主要說明源了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誠信是發自內心的、自願的,是人的一種探守,是道德人格不可或缺的因素,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在何時、何地,也不論身處何境,都不會失去誠信的美德,就像故事中的明山賓一樣。
山賓賣牛,買賣雙方都已成交,山賓卻把牛曾經生病的事以實相告,結果買主收回了牛錢,這種誠實無欺的品德令人敬佩。這則故事,對於今天那些以次充好、以劣充優、以假混真的投機者,造假的經營者們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4)孟信賣牛的故事擴展閱讀
全文:明山賓生性淳厚老實,家裡曾經因為貧困,賣掉了所乘坐的牛。收了牛錢以後,於是對買主說:「這頭牛曾經得過漏蹄病,治好很長時間了,恐怕它以後還會復發,不得不告訴你。」
買主急忙要求退還一部分牛錢。隱士阮孝緒聽說後,感嘆說:「這話足以讓人返璞歸真,停止刻薄吝嗇的行為了。」
㈤ 關於牛的傳說故事
瑤族牛生日的傳說
瑤家有一傳說:"盤古開天,魯班造牆,禾王送禾,牛王耕田。"瑤族古籍《盤天大歌》和《過山榜》中說:"寅卯兩年發大水,天下萬物皆被淹,只留伏羲兄妹倆,藏入葫蘆飄水上。
才得以延續人類,後來盤王登殿,賜瑤人以天下群山,任其砍種,安居樂業。然而,瑤山地區,窮山惡水,盡管人們辛勤耕種,仍然朝不保夕。
有一年,太白金星下凡查訪民情,看到瑤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峻嶺崇山之中,刀耕火種,生活艱難,於是稟告天庭。玉帝就派禾王送禾到人間,牛王下凡來耕田。
自從牛王來到人間後,瑤家人就開始耕田插禾,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為了感謝牛王,瑤家人就把牛王下凡的那天(農歷四月初八)作為傳統節日牛生日。
瑤家有一首民謠"四月八,丟犁耙,七月半,谷滿倉,收回萬擔糧,全靠牛幫忙。"四月初八這天,瑤家人最愛護牛,把牛當作神明來祭禮侍奉,要讓牛丟下耙犁休息一整天。
這天,任何人都不準鞭打牛,不準鬥牛,更不準殺牛,連罵牛亦不準。頭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給牛洗一次熱水澡,將全身梳刷得乾乾凈凈,還要將牛欄擺弄得整整潔潔。
鋪換一次新草,用紅紙畫上或者剪成佛符貼在牛欄上,驅邪劫病送瘟神,保佑牛的健康。這天,牛吃的東西更是別致精彩,清晨,人們就爭先把牛放出去吃露水草,越早越好,"搶頭"。
上午,用糯米酒糟煮雞蛋給牛吃,在瑤家,小孩過生日有吃雞蛋的習慣,可見對牛的崇拜。拜家有句俗話:"人過生,吃人參;牛過生,吃苦參。"
下午,就用苦參熬泥鰍喂牛,使牛健康長壽。到晚上,瑤家人還要選出最好最強壯的牛來聚會,瑤家人穿著節日的盛裝,圍著熊熊的篝火,敲著長鼓,唱著歡快的歌兒翩翩起舞。
(5)孟信賣牛的故事擴展閱讀
牛科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質強壯;有適合長跑的腿;腳上有4趾,但側趾比鹿類更加退化,適於奔跑;為了貯存草料、躲避敵害,它們的胃在進化中形成了4個室:即瘤胃、蜂巢胃、瓣胃和腺胃,還具有「反芻」的習性,使食物能夠得到更好地消化和吸收。
更重要的是它們的角與鹿類有極其明顯的區別。通常情況下,1歲以後的雄獸和雌獸的頭骨上都長有一對粗大的角,角的形狀在各種之間有所不同,但都是額骨的突起衍生出來形成的對稱骨枝。
外邊包著一層角質套,角質套可以脫下,角內部是空心的,所以又叫「洞角」,牛科動物也因之被稱作「洞角」動物。角不分叉,外面還有一層堅硬的角套,角套為空心,套在骨質的角心上,並且隨著角心的生長而擴大,所以也把它們叫作「洞角類」。
與鹿類具有的實角不同,牛科動物的角上沒有神經和血管,洞角被去掉後,不能再生長。除了北美洲的叉角羚羊的角是分叉的,而且每年換角套外,一般牛類的洞角長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長,而且不更換角套。鼻頸光滑濕潤,如出現乾燥,即為患病的徵兆。
㈥ 寓言故事吐根據自己賣牛的經驗推測出什麼
矛與盾告訴我們來不要自相矛盾,更不要絕自對化.
鄭人買屢告訴我們不要一味相信教條
矛與盾可笑在他一下子賣兩樣東西,同時誇耀,所以自相矛盾了.
鄭人買屢可笑在他寧願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再說尺碼也是從腳上量的.
㈦ 讀了《兩個農夫》的故事,我想對買牛者說: 我想對賣牛者說:
我想來對賣牛者說:「你應該把賣牛所自得的錢好好處理,應該買成需要的東西或存在銀行。這樣你也許就會逃脫這一劫。
我想對買牛者說:」你應該想想冬天和春天是疾病的多發期,牲畜也有可能得瘟疫。假如你能做好預防,就能避免牛的病亡了。
(7)孟信賣牛的故事擴展閱讀:
這裡面有兩個農夫,一個很聰明,另一個很笨,那個聰明的農夫,他先把羊毛換成布料,又把布料換成了衣服,有把衣服換成了銀餐具,又把銀餐具換成了金子,後來發了大財。而那個笨的農夫,卻不用羊毛換別的東西,最後,什麼也沒有得到。
我很羨慕那聰明的農夫,他憑著自己的智慧,贏得了那麼多的金子,我又為那笨的農夫感到惋惜,有那麼好的機會都不管,就為了那羊毛,可是他最後卻什麼也沒有拿到。
我明白了:如果,你緊緊地抓住原有的,不肯放手,不肯改變,那麼,你就會什麼也得不到,只有敢捨去,才能去得到更多、更好的東西。
㈧ 「賣牛不欺」講的是什麼故事
賣牛不欺」講的故事是:
明山賓(南北朝時期梁朝人)生性淳厚老實,家裡曾版經因權為貧困,賣掉了所乘坐的牛。收了牛錢以後對買主說:「這頭牛曾經得過漏蹄病,治好很長時間了,恐怕它以後還會復發,不得不告訴你。」 買主急忙要求退還一部分牛錢。
隱士阮孝緒(人命)聽說後,感嘆說:「這話足以讓人返璞歸真,停止刻薄吝嗇的行為了。」
㈨ 孟信賣牛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
小的時候,長輩們經常教育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可是我們卻經常撒謊。有一次,我去鄰居家玩,看見他們家的桌子上放著一個嶄新的小帽子,於是我就拿出來玩,誰知一不小心把帽子弄破了。
面對買主的苦苦清求,孟信只是不依,買牛人只得作罷。後來才知道,買牛人原來是周文帝帳下的人,也因孟信誠實敦厚、不貪便宜的高尚風節而深為感慨
我頓時心驚肉跳,我連忙把帽子放回了桌子上,誰知碰巧看見小巧阿姨,她問我怎麼回事,於是我撒了謊,說是她的帽子本來就是壞的,結果害得我和她和不來。
後來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我才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後悔極了,急忙向小巧阿姨道歉,她也開心地接受了,於是我們又重歸於好……是呀!誠實就是一張綠卡,無論我們走到哪兒都離不開它,像我們生活中的那些騙人的人,他們的結果只會自食其果、自作自受。
經過這一件事,我就再也不敢撒謊了,現在我無論到哪裡,哪裡的人們總是會對著我微笑,好像都在誇我誠實。
其實誠實就是這么地簡單,並不是只有偉人才能做到的,我們只要從小養成誠實的好習慣,勇於認錯,勇於自責,這樣我們人與人之間就能友好地相處,就像四季的兄弟一樣,永遠開心、快樂…生活告訴了我,誠實是我們永遠的綠卡,是我們人之根本,我們將會帶著它遠航。
(9)孟信賣牛的故事擴展閱讀
北魏孝武帝時,趙平太守孟信,為政崇尚寬厚仁和,收效極佳,豪紳大家都沒有觸犯法紀的。老百姓十分感激他的行政。一次,山裡有位老人給他送來了烤制好的小豬肉和酒,以表敬意。孟信和顏悅色地接待了他,並關心地問飢問渴,表示慰問。
吃飯時,孟信卻拿出自己的酒,用鐵鐺(溫酒器)溫好了,並讓人用木盤端來了下酒菜:其實只是些韭菜花、腌鹹菜一類的清素菜餚,僅此而已。他和老人,各執一杯,自斟自飲。
酒過三巡,孟信舉杯對老人說:「我來貴郡任職,從無任何人送禮給我,只有您給我送來了這些禮物。我很久只吃素不沾葷了,如今我為了收下您老人家這份深情厚意,就收下您一隻豬腿吧。但酒我這里有,就不勞您破費了。」
老人一聽,十分高興,又向孟信拜了一次,就撕下一條豬腿獻給了孟信。然後,又喝了些酒,差不多盡興了,才分手告別。
孟信後來不做官了,由於平時沒有積蓄,家中十分清苦,以至於連飯也吃不上。他只有一頭老牛,這天他侄子把老牛賣了,准備買些柴米。一切手續都辦妥了。
按當時市場管理法規定,買方應知道賣方的家住在哪裡。正當買牛人跟著孟信的侄子在孟信家呆著的時候,正好被外出歸來的孟信碰上。孟信見到了買牛人,才知道老牛被賣掉。他當即告訴買牛人:「那是頭病牛,一使用病就發作,你就不要買了。」
並因此將其侄子打了二十杖,以示懲罰。買牛人為孟信高尚的品德震驚了,連連贊嘆,過了一會,又對孟信說:「孟公,我只要買到你這頭病牛,病了也不要緊,因為不需要它出多大的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