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故事
㈠ 杜甫的故事
公元712年正月,春天的綠色腳步,緩緩移到伊洛河的下游,在黃河南岸鞏縣城東的瑤灣村,一個新的生命伴隨哭聲而降臨.像每個新生兒一樣,光赤而稚嫩的身子偎依在母親懷中,貪婪地吸吮著乳汁.他的父母,親戚以及前來祝賀的人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個普普通通的幼兒,將會成為照耀中國詩壇的一顆萬古璀璨的巨星.
他就是——杜甫.
壬戌年到來的那個正月初一的清晨,對於瑤灣村來說是格外的喜慶,各種迎新辭舊的炮仗飛向落雪的天空綻放出比平時分外絢麗的顏色,炮仗的爭相齊鳴將整個瑤灣村喜慶歡騰的序幕漸漸拉開。
在瑤灣村靠後山的一戶人家的大門「吱—」一聲被打開,一個十五歲左右俊朗的小夥子從門里跳出來。
他穿一身青色的新外套,腦袋上梳著漂亮端正的發髻。兩只烏黑的眼睛在瞅著自家門口貼著那幅對聯。
他一面看著對聯,一面大聲的朗讀出來:「上聯是:大地春風溫我宅,下聯是:座上嘉賓對酒歌,橫批是:滿院生輝。」
他很得意的看著對聯心理想,有氣氛襯托才能體現出更好的意境。
他又跳過去看看別家的春聯,看了幾家他跑了回來搖著腦袋自言自語的說:「還是我家的好,這可是我花了一天的時間擺弄出來的,等會讓爹看看,說不定還會誇獎我的。」
他美滋滋的想著,一奔一跳的進了院門。
剛進院門,一聲清脆的驢叫,嚇了他一跳。
「笨驢灰灰,大清早你叫什麼叫。」他邊笑著說邊走向驢圈。
那隻灰色的驢子見到他格外的歡喜,搖頭晃尾的向他撒歡。
「噢!原來你還沒有吃早餐呀!難怪你叫的那麼歡。」說著他將鍘好的草料放進食槽里,驢子看見有草吃了,便埋下頭狼吞虎咽起來。
「慢點!灰灰,我還有新年禮物給你呢!」說完他從口袋裡掏出一個紅色的絨綉球把它扎在驢子的頭上。
「呵呵!灰灰你漂亮多了!」他看著驢子的樣子笑著說。
驢子還是低著頭,打了個響鼻好象是回應他的戲謔。
「子美,你干什麼呢?」
他回過頭一看是父親,忙回答道:「爹,我喂驢呢!」
「大過年的,你不吃餃子,喂驢干什麼?」
「餃子,好,我馬上來」他有給驢子抓了幾把草料放了進去,順便摸摸驢子的頭說:「灰灰,先吃點草吧!等會給你帶點餃子讓你嘗嘗。」說完跑進屋裡。
屋裡,父親座在八仙桌前,母親正端來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他看見餃子,便高興的叫起來「娘,我先來一個!」
「啪!」母親打落他伸向盤子的手,說:「你忘了什麼了嗎?」
「噢!對了先給爹吃。」
「還有呢?」
「嘿嘿!我記得呢!」他說完後,洗凈手,來到父親面前,跪下磕頭,一口氣磕了10個,又到母親前磕了10個,站起身來摸摸微紅的額頭說:「祝父親母親新年大吉大利,還有…」
母親看著他可愛的樣子,心疼的說:「好了,好了」
父親也帶著滿意的笑容拿出一個紅包說:「子美,來壓歲錢!」
「謝謝,爹」杜甫歡喜的拿過去,又瞅瞅母親,問:「娘,你的呢?」
「小機靈,你的頭可值錢了。」說完笑著遞給他一個紅包。
「來,一塊吃餃子吧!」父親招呼著。
杜甫歡喜的跳上凳子,開始狼吞虎咽起來。
吃完餃子後,父親對杜甫說:「子美,你現在去後山雲寺給你師父拜年吧!」
杜甫一聽師父,便來勁了。他使勁的點頭說:「好的,好的馬上去」
母親給他一個裝食物的籃子和一個包裹後 ,交代著「上山後規矩點,一定要給你師父拜年,順便邀請他來家做客,記住沒?」
「記住了,我走了。」說完一溜煙的出門了。
杜甫來到驢圈,解開驢子的韁繩,拉著驢子走出家門。
他笑呵呵的摸著驢子的頭,說:「灰灰,吃飽了嗎?吃飽了就開工了,你是我的坐騎,新的一年你要載著我大展鴻圖呀!」
說完他翻身騎上驢背,驢子慢悠悠的走向後山。
杜甫看著驢子走的很慢,心裡又著快點見到師父,不由的開始埋怨驢子走的慢,他開始數落驢子。
「灰灰,人家都說你是天底下跑的最快的驢子,怎麼今天你好象烏龜一樣的走著。」
驢子不理他,依舊走的很慢。
杜甫見激將法不管用,便笑著說:「噢!原來你在生氣我沒給你吃餃子呀!來早就准備好了。」
杜甫從籃子里掏出幾個餃子喂到驢子的嘴裡。
驢子好不客氣的嚼起來,吃完後走的比以前快了點。
杜甫騎在驢背就郁悶著,心想這傢伙還不滿足,於是又喂驢子幾個餃子,驢子吃完後又快了點,杜甫又喂它,驢子又快了點。連續幾次,杜甫打開籃子一看,母親給師父的兩盤餃子只剩一盤了。心想不行,灰灰再吃就沒有師父吃的了。
他大聲的驢子說:「灰灰,不能給你吃餃子,否則沒有餃子師父會罵我的。」
驢子沮喪的低著頭慢慢的走著。
杜甫比以前更郁悶,怎麼辦呢?他咬著指頭想,對了,給灰灰酒喝,灰灰喝了酒就會跑的快,可是灰灰喝了給師父的酒師父怎麼辦?有辦法了,先去給師父買點好吃的和好酒。至於錢呢,父親母親給我的紅包可以了,說著他拿出紅包一看,哎!還是母親給的多,母親給了3兩銀子,父親才2兩,不過給師父買東西夠了,師父雖然是個出家人,但是酒肉他都喜歡,就給他買多點肉多點酒,至於花去的錢,等會從他身上再賺回來。杜甫樂滋滋的想好
以後,騎著驢子來到村子的小酒店買好東西,繼續向後山走著。
杜甫拿出一瓶酒讓驢子聞一聞,驢子聞到酒香立刻歡叫起來,杜甫就給驢子灌了一壺酒。驢子開始興奮起來速度也明顯的快了。
杜甫看著驢子快多了,心裡格外的歡喜,他邊給驢子灌酒,邊唱著「笨驢灰灰跑的慢,子美哥哥拿酒給他灌,笨驢灰灰一喝酒,子美哥哥速度快一倍……」
很快就到了雲寺,雲寺今天一掃往日的邋遢,寺門前被打掃的乾乾凈凈 。杜甫著自己大年三十晚上的成績微微笑起來。
「吱——」推開寺門,裡面靜悄悄地。杜甫喊「師父,子美給你拜年來了!」,但是沒有回應。杜甫心想是不是師父再生氣。他悄悄的溜進師父的卧室,只見師父躺在床上,唉聲嘆氣的。杜甫正納悶呢!師父又重重的嘆了一聲。杜甫暗咐原來是師父嫌我拜年完了。
杜甫眼睛一轉,從籃子里拿出一瓶酒,打開酒蓋,偷偷的向師父的鼻子湊去,果然師父的鼻子動起來,也不再嘆氣。一骨碌翻起身來,杜甫「騰」一下跪著接連磕了三個響頭,嘴裡叫著:「子美給師父拜年了~」。
「哈哈,你小子果然聰明,不枉我對你的教誨,還記得老和尚我好這口子,好了,起來吧!你的心意老和尚心領了。」師父邊喝酒邊拉起杜甫。
「不錯!好酒!子美呀。這是不是村頭酒館里的酒?」師父問
「是的,師父,您老覺得怎麼樣?」杜甫開心的回答。
「覺得怎麼樣?告訴你這酒喝一輩子也是爽!哈哈~」師父說完開始牛飲起來。
杜甫將籃子揭開,對師父說:「師父,您瞧著!」
「哇!好徒弟,你就心疼老和尚我呀!老和尚的肚子正餓的咕咕叫呢!」師父興奮的叫著。
「師父還有餃子呢!」
「哈哈~,老和尚本為出家人,看來還是免不了世俗之事,好你我師徒好好過個這個年初一」
「子美,遵命!」
杜甫年幼只是少許的陪師父喝了點酒,而師父卻豪氣的連干三碗,眼前這個老和尚,就是有著一種不同凡響的地方吸引著杜甫,杜甫打心眼裡尊敬他,不只是他博學多才,還有他那一手驚世駭俗箭法。
「子美呀!你父母可好?」
「回師父,父母都好,勞您老掛念著。」
「您父母是個好人,這些東西一定是你父母讓你送給老和尚的,對不對?」
「師父說的是,父母教導我一定要尊敬師父您老。」
「呵呵~,好人呢!」師父不再說話。
杜甫聽師父說完,不僅想起自己幼兒時身體不太好,經常鬧病,在母親的精心照料下,長到十幾歲時,已經健壯得像個『 黃牛犢 『,一天到晚歡蹦亂跳沒個時閑.他家的院子里種有梨樹和棗樹,八月秋風送爽時,樹上梨黃棗紅, 他簡直就像只頑皮的猴子,不停地爬上爬下,歡聲笑語飛滿庭院……
「子美,想什麼呢?」師父的話將杜甫從回憶中拉了回來。
「來來,子美,老和尚給你將故事。」
「好呀!師父,我最愛聽您的故事了!」杜甫拍手大叫著
師父呷了一口酒,故事娓娓開來:「故事是春秋時魯君對一婦人的贊稱.據《列女傳》載,齊軍來攻魯國,逼近郊外,見一婦人抱子攜侄而行.婦人見形勢危急,子侄不能兩全,便舍棄兒子,抱起侄子逃難. 齊軍問其故,答曰 :『棄子而行義 .『齊軍感慨道: 『魯郊婦人猶能持節,何況朝廷 !『遂罷兵。」
杜甫聽完後心潮澎湃,對那個魯婦的義行開始崇敬起來。
「師父,這個故事好感人,魯婦的義行使徒兒倍感崇敬。」
「孺子可教呀!要記著以後你做事要以『義』為先,才能體現你的本色。也不枉老和尚的教導。」
「是,師父!徒兒一定牢記。」
「好了師父,給你一件禮物,權當過年的禮物。」
「不了,師父,您不是將『灰灰』送給我了嗎?我很知足了。」
「此禮物是你以後做大事,用著到的,你一定要珍惜。喏,這是老和尚一絕學『連環追命十八箭』的秘籍,你以後要好好的練習,才能對你有利。」
「徒兒謝師父傳授絕技!」杜甫跪拜道。
「好了,你下山去和你父母過年,記得要好好待他們,一年後來我這我要考考你」
「師父,還是讓我陪你吧!」
「去吧……」
「師父~」
師父背過身,向杜甫示意離去,杜甫帶著一點遺憾下山了。
杜甫騎著灰灰,回到家裡,突然聽到輕聲的抽泣聲。杜甫輕輕走到門口,從門縫里一看,父母對這一個靈位輕輕的抽泣,母親帶著幽怨的聲音說:「相公,都是我不好,當年為救子美,而失去了我們的商兒。」
「唉!我理解你的心情,當初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你答應了你姐姐,要好好照顧子美,而現在子美又這么聰明懂事,你我也應該感到欣慰,我又怎麼能怪你呢!」
「商兒」「為救子美」….這些猶如一個霹雷打在杜甫的頭上。在記憶中,我好象有個弟弟,但是我後來怎麼也沒有見到過他……難道……這是怎麼回事,杜甫急忙沖進去。
「爹,娘,您們說什麼?!」
「子美,你怎麼會….」
「爹,娘,你們告訴我怎麼回事?我記得有個弟弟,他現在在哪?」杜甫激動的問
母親開始哭了,父親的眼角也見淚光。
「罷了,他始終會知道的,娘子你告訴他吧!」父親含著淚向母親說
母親抽泣著說:「子美,你聽好了我們杜氏家族世代奉儒守官.先世居於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你的十三世祖杜預 ,是晉代名將,著名學者,封當陽縣侯.你的十世祖杜遜在東晉初年遷到襄陽 (今湖北襄樊),任魏興太守,你的曾祖杜依藝任鞏縣(今屬河南)縣令,遂遷居鞏縣.你的祖父杜審言是初唐著名詩人,官至膳部員外郎.你的父親杜閑曾任兗州(今屬山東)司馬,奉天縣(今陝西乾縣)縣令.
你的母親是清河大族崔家的女兒,在你尚未記事時便死去了.你繼母盧氏過門後,你寄養在我家.其實我不是你娘,是你的二姑母,當我看到幼小的你,想起你的母親,我不忍心讓你吃苦所以把你當自己的兒子養.你有一個表弟,叫商兒。有一次,你們兩個孩子同時患天花,我為了保住你的性命,而疏忽了你表弟,不想他沒有撐過來,就去了…….」
杜甫聽到這已是淚如雨下,他嘴裡喃喃的說:「不,不是這樣……」
姑父看著杜甫這樣,抹去眼角淚水,努力的笑著說:「子美,不要這樣了,這些年來你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想想你6歲時在偃城(今屬河南)見到的公孫大娘舞『劍器『.公孫大娘是當時最優秀的舞蹈家, 『劍器『是一種戎裝舞蹈,動作剛勁,節奏鏗鏘.當時你說公孫大娘的舞姿,忽而自空而落, 光彩奪目,如同後羿射落的九個太陽;忽而拔地而起, 凌空飛騰,如同一群天帝駕著蛟龍飛翔;她上場時神情端莊,如同雷霆初止,天地一片肅穆;她收舞時英姿卓立,如同江海停止翻騰,凝聚著清冷的光輝.這些說明幼年的你就已對藝術有了較強的感受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事後,公孫大娘教導你說舞蹈,書法,繪畫,音樂,詩歌,是彼此相通的。
從此你便喜歡上了詩歌,在7歲的時候開始創作詩歌.兒童作詩,往往以動物為題材.記得初唐詩人駱賓王也是7歲時開始作詩, 那首《詠鵝》詩確實寫得不錯.但是你所詠的卻非平凡的鵝,而是神鳥鳳凰(註:詩已失傳).在古人心目中, 鳳凰是祥瑞之鳥,它象徵著王朝的興盛.你開口便詠鳳,這足以說明在你幼小的心靈里,已萌生出對國家富強的期盼.中國有句老俗語說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現以你觀之,此言不差.。
在你練習作詩的同時,姑父教你學寫大字,你很勤奮,很刻苦,到9歲時,已寫滿了一口袋的習作,每年過年時門口的對聯都是你所寫。
還有你去雲寺拜師,盡得你師父的真傳。
……
這些姑父和你姑母都感到很欣慰,我和你姑母沒有辜負你們杜家所託,你日後必能將成大器。其實我們心裡早以把你看成自己的兒子,我們希望你以後能做大事、成大事!」
杜甫聲淚俱下,他每日朝夕相處的父母,原來竟是自己的姑父、姑母,還有姑父、姑母為救自己而失去了自己的兒子。他感激他們、他崇敬他們、他愛他們……
他含淚跪拜,說:「姑父、姑母待侄兒恩重如山,從今以後我只尊您二老為我的生父生母!」
「孩子,起來吧!我們知道你的心意,但是我還得告訴你,你父親還在人間,只是他多年清貧為官,不與徇私枉法的同僚苟同,現被人誣陷落獄十載。我兒現以成人,你要考取功名,將來救你父親出獄。今年科舉將要舉行,我已經為你准備好了,你馬上上路。」
「不,子美願守侯父親、母親一輩子。」
㈡ 杜甫的名字故事
杜甫名字的由來:
杜甫名字中的甫(fu),意思是指在田裡長得壯健的新苗。男子之美專偁也。中國古代對男子的屬美稱。
杜甫個人名著: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希望採納謝謝!!
㈢ 有關杜甫的五個故事
1、杜甫小時候很貪玩,連板凳都坐不住,長到五六歲連一首詩都記不住,讓爺爺很生氣。在爺爺的嚴厲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貪玩的習慣,發奮苦讀。為了練好詩,他練習的習作裝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後曾在詩中表達了他對於詩歌創作的心得,那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杜甫小時候因父母早逝,和姑姑一同居住,後來一種傳染病盛行,他和姑姑家的孩子得了一樣的病,因為大夫說要躺在東邊的床上才能好,可是在東邊只有一張床。所以他姑姑就讓杜甫躺在那裡,之後自己的兒子死了。這讓杜甫深深感到,也為他日後的憂國憂民的思想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3、大詩人杜甫流寓同谷縣時,居住在飛龍峽口的鳳凰村。鳳凰村的人吃水要到不遠處的玉繩泉去挑水。有一天,天剛亮杜甫借來老鄉家的木桶,沿著青泥河西岸高低不平的石階向玉繩泉走去,一路上他被飛龍峽口山川自然景觀所迷住,不時地發出嘖嘖稱嘆之聲,不覺到了棧道構連,絕壁入雲的玉繩泉旁。他放下水擔,環視周圍,被大自然壯麗景色所陶醉。
4、據說玉繩泉的上水源在南山的卧虎崖下,卧虎崖山險、林密、水甜。卧虎崖下有大小不等的十二眼甘泉一字羅列。在這十二眼泉中,東頭的第一眼泉叫子鼠泉。第二眼叫丑牛泉,第五泉眼叫辰龍泉,其它十一眼泉流出的水都匯流在卧虎崖下的趙家溝里,在趙家山由東北坡流到了杜公祠依靠的西山崖,最後流到了青泥河中。
5、由於杜甫用玉繩泉的水給兒子治好了肚子疼的病,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同谷縣城,從那時起經常有人盛上玉繩泉的水給大人、小孩煮葯治病。一千多年來,十里八鄉的人還沿用著玉繩泉的清水煮葯的習慣。
㈣ 杜甫有趣的故事
你好!
唐代大詩人杜甫就是撐死的.
公元770年,離開四川後的杜甫客居湖南,由版於被突然的洪水所圍權困,連續餓了9天。當地縣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來,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難得饕餮一回的杜甫當晚就因為醉飽過度而辭世了。
~~~~~~~~~汗其實詩人也沒有什麼嘛....有的撐死,有的生白痴兒子............有的流連於青樓....................HOHO~~~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㈤ 關於杜甫的故事
杜甫故事 杜甫和李白都是唐代詩壇上的雙子星,我們談到杜甫就會想到李白,談到李白也會想到杜甫,但是這 兩個人是如此的不同,李白是一個天馬行空的浪漫主義詩人,而杜甫在我們的心中,是一個飽經滄桑,關 懷國計民生的一個現實主義的詩人,李白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杜甫呢,也給我們留下了許 多永久回味的著名的篇章。譬如:「盪胸生層雲,決毗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再譬如:「好雨 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些詩我們在生活當中,遇到類似的情景都會非常自然 的想起來,我們說從杜甫的詩,我們能看到他對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對於任何一個小的人物,對於生活當 中的一件小事,總是那樣的飽含深情的關懷,所以他的詩,我們在千百年之後,我們去讀,仍然止不住會 掉下眼淚,他的魅力在這個地方,所以人們把杜甫稱為「詩聖」。 一、少時杜甫 詩聖也有童年,也有小時候,也有成長,所以,我們先來看看杜甫的童年是怎樣,杜甫小時候的生活 是非常多元多樣的,而且是很活潑的,他寫的詩說「學詩猶孺子,鄉賦念嘉賓。」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寫詩, 他寫的很具體,說什麼呢?說:「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七歲的時候就開始寫詩,寫什麼呢?關於鳳凰的 詩,跟鳳凰有關的,或者以鳳凰為題目的詩,他三十九歲那一年在給皇帝的一篇奏章里邊說道:「臣自七歲 所綴,詩筆,向四十載矣,約千有餘篇。」換句話說,我從七歲那年開始寫詩,到現在三十九歲,這三十多 年裡面寫了有千餘篇的詩文,那應該說每一年的還是挺高的,換句話說,他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這話不是虛的,他非常的勤奮,創作量也很大,那是不是說杜甫就是一個十足的身體發育不良的讀書童呢? 不是,到了晚年,他有一首詩,回憶他的童年,這詩寫的很有意思,說:「憶昔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 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什麼意思?我記得我當時十五歲的時候,壯的像小牛犢子一樣, 院子里有一顆梨樹、棗樹,一天之內,我上樹下樹一千多回呀,這肯定是誇張了,沒事你上樹下樹幹嘛, 但是梨樹、棗樹,我們知道也不高,換句話說就是他身體好,因為寫這個詩的時候的杜甫,身體已經很不 好了,所以他回想起自己小的時候,少年的時候,上樹下樹,上樹下樹一千多回,很懷念那時候健壯的自 己,但是作為我們來看,就知道杜甫是有一個活潑的,健康的,有文化修養的這么一個童年,這么一個少 年。 正因為杜甫生活在一個具有詩書傳統的仕宦家庭,文學天分又高,因而,杜甫在身體、心智,特別是 在文學素質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同時,也逐步樹立了「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理想,而家鄉鞏 縣對於杜甫來說,顯然是太小了,外面更廣闊的世界吸引著他去認識,去闖盪。在杜甫生活的那個時代, 漫遊是大多數文人都要有的經歷,一方面漫遊是年輕的詩人們,擴充知識豐富生活的絕好機會,另一方面 漫遊也是青年文人結交權貴,進而達到政治目的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從十九歲開始,杜甫走出家鄉, 開始了他邊漫遊,邊尋找政治機會的新生活。 他去哪兒呢?二十歲左右的時候,他離開自己的家鄉就是去洛陽、江寧,就是現在的南京,吳越,大 體相當於現在的浙江紹興這一帶地區,尋訪古跡拜訪名人,捎帶手地參加了一次科舉,我為什麼這么說呢? 因為這次他沒考中,但也沒在乎,那意思就是還年輕,機會多得是,這次參加科舉是什麼呢?是在唐玄宗 的開元二十三年,也就是說公元 735 年,杜甫二十四歲的時候,杜甫參加了一次科舉考試,沒考中,不要 緊,接著漫遊,他接著到哪兒去漫遊呢,到齊趙,就是現在的山東與河北的南部地區,他的父親當時正在 山東的兗州做兗州駟馬,所以二十多歲的杜甫漫遊的時候,不存在經濟問題,我們原來講過李白的收入, 李白的漫遊,那都需要什麼做基礎,車馬錢總該有吧,吃飯的錢總該有,穿衣裳,有時候還要請客,不能 老別人請你,你也得回請一下,這都需要錢,所以杜甫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因為他父親在做官,他可以「放 盪齊趙間,裘馬頗輕狂,春歌叢台尚,冬獵青丘旁。」那簡直是**瀟灑,這就是青春的杜甫,以前我們總說 青春李白,杜甫也有年輕的時候,也有浪漫的時候,也有狂放的時候,為什麼呢?因為他寫這詩的時候是第 1 頁/共 13 頁 在盛唐之盛的時期,盛唐最黃金的時段,他是一個年輕人,一次科舉沒考中都不在乎,接著漫遊,他相信 在後來的時光裡面,一定還會有更多的機會,這種自信,不但來源於自己的才能,也來源於這個時代。 有著出眾才華的杜甫,確實對他人生的第一次科舉考試,就這樣慘淡落選不太在意,在他的心目中, 他還年輕,才華與學問也還可以繼續長進,這種科舉考試的機會還多得是,在這段時間,二十五歲的杜甫 寫下了千古名篇《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偉,富有哲理,不僅使我們看到了杜甫遠大的胸襟抱 負,也看到了他在詩歌創作上的雄厚實力,杜甫在經歷了第一次科舉考試失敗之後,繼續過著裘馬輕狂的 漫遊生活,並與李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中國詩歌史和文化史上留下了一段假話。 二、三吏」「三別」 公元 759 年,唐朝大將郭子儀率兵圍困駐守鄴城的安慶緒,並在相州,即河南省安陽市附近,與安史 叛軍展開決戰,雙方損傷慘重,郭子儀被迫退守河陽、洛陽及附近地區陷入戰亂。 在這種情況下,杜甫不是去洛陽探親嗎,到老家嗎,返回來的時候,沿路就看到戰亂之後的情景,寫 了著名的「三吏」「三別」,這「三吏」、「三別」就在這個時候寫的就是說郭子儀率領的九路節度使來圍困安史叛 軍,但是,不管是什麼原因,遭到了一次大的潰退,大潰退之後,郭子儀把軍隊駐扎在了河陽,就是現在 的河南省的孟縣附近,在黃河北岸,所以,杜甫回長安的路上,回華州的路上,就從洛陽出發,一路走回 來,所見所聞,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三吏就是《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指的是 、 、 。 什麼呢?指的是當時在河南的新安這個地區徵兵,徵到一個小孩子孤兒,這孩子沒有家人照顧,還很小, 杜甫很同情他,還鼓勵了他一番。 《潼關吏》是要告誡當時戍守潼關東大門的唐朝軍隊,要他們不要再犯哥 舒翰的錯誤,至於《石壕吏》我們一會兒再講。 那麼「三別」就是所謂的《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新婚別》是說一個新婚不久的妻子要送自 、 。 己的丈夫送前線。 《無家別》是說剛剛在前面的戰場上潰退回到家的戰士,看到自己的家已經盪然無存,卻 接到了官府的文書,要求他再次參軍。 《垂老別》你說一個老人家裡沒有孩子了,也被徵到兵要去作戰,跟 自己的老太太,老伴兒告別,上前線。 我們在這兒重點的來看看《石壕吏》 ,因為《石壕吏》一直是流傳很久的一個名篇。石壕其實就是河南 省陝縣的石壕鎮,它正好處在從洛陽往西要回到陝西華縣的路的當中。「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 牆走,老婦出門看。」這很有意思呀,晚上杜甫住在這個石壕村,突然聽到有官吏進來捉人呀,這哪是徵兵 呀,他說的是捉人,老頭一翻牆就沒影了,老太太出去應付,為什麼呢?家裡就剩下老頭一個男人了,那 個《垂老別》不就是老人去要當兵嗎,所以老太太去應付, (杜甫)他是在那兒聽,因為老太太開門在門外 頭說話,大家可能有疑問,杜甫怎麼沒給抓走呀,杜甫是世家子,什麼是世家子,就是他的父親、他的祖 父,他的曾祖父都是做官的,他本人也是做官的,所以杜甫說自己是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我不用交 個人所得稅,什麼稅也不用交,我也不用去服徭役,服兵役,這是第一。第二,我碰到這種情況也沒事, 他享有豁免權,所以他能在這兒聽,而不是被抓走,他聽見什麼呢?「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見暴喝 一聲,老太太就哭了,然後一邊哭,一邊絮絮叨叨地說,我們家這情況你倒是看看,還能不能再派出一個 人去,怎麼回事呢?就是「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符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他說什麼呢?說我就三個兒子,他們都圍困鄴城,鄴城的戰斗是非常酷烈,酷烈到什麼程度?城裡人沒吃 的,一隻老鼠要賣到四千文錢,一個兒子給我寫信他說那倆兄弟都戰死了,我們讀到這個詩就想到拯救大 兵瑞恩,他實際上徵兵反映了一個社會情況,唐朝的時候徵兵有制度,一般是有三男出一男,就不能再征 了,他三男都已經上了前線,而且兩個男孩都死了,老太太說什麼呢?說活著的人只不過是苟且偷生,誰 知道指不定這命什麼時候就丟了,死的人我現在都不想了,沒了,就當這兒子我都沒生過。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我還得給我們家保留點骨血呀,沒人了,只有一個吃奶的孫子。「有孫母未 去,出入無完裙」因為有這孫子在,他母親就在,那意思是如果連這孩子都沒有,可能這媽媽也給你們抓走 了,她都沒法出去,因為什麼呢?家裡太窮了,沒有個象樣的衣服穿出去,出不了家門,這就是我們家的第 2 頁/共 13 頁 情況,你看抓誰吧。「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我老了,我是一個老太太,沒事,你們要實在完成不了任務, 我跟你們去,我連夜跟著你們去,為什麼連夜跟去呢?「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我剛才講郭子儀的軍隊駐 扎在哪兒呢?駐扎在河陽,就是現在的河南孟縣,我晚上連夜跟著你們回去,第二天早上還能再給河陽的 唐朝的軍隊做早飯。 這個詩的主題非常的復雜,你知道吧,他是「有吏夜捉人」可是他不是在捉人,他是在什麼?他是郭子儀 的軍隊發生那麼大的潰退,他在鄴城那兒發生潰退之後,退守河陽,洛陽還能不能保住,這很危險了,洛 陽是什麼地方?是東都啊,東都失守了,哪兒就危險了呢?長安就危險了,所以郭子儀他是不是願意晚上 大半夜的派這些人跑去捉人呢?他也不願意,所以老太太說,晚上我就跟你們走,早上還能給軍隊做早飯, 這是處於國家的大義,三個兒子,兩個兒子都死了,一個兒子生死未卜,但是我依然跟著你們去,杜甫寫 這個詩的時候,當然是很沉痛的,就說老百姓活的這么難,可是只要國家需要,她還能去,但是有一個漏 洞,老頭干嗎爬牆跑了呢,就是因為還得留下來一個人,來照顧這個小孫子,來照顧兒媳婦兒,因為什麼 呢?因為如果一旦去前線了,就回不來了可能,我回不來可以,但是總希望家裡面有個男人家,能夠更好 的照顧家裡,所以後人在評這首詩的時候說,這個老太太有丈夫氣,家裡面的事情老頭翻牆走,肯定是她 讓走的,早就商量好了,有什麼事來了你就先跑,要死我就先去死,但是家裡面你來照顧。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杜甫老想著這樣了,就別給老太太真抓走了,沒有,到了晚上的時候沒聲音 了,恍惚之間還聽見有人在哭,其實是錯覺,老太太真走了。「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就剩老頭一個人了, 這時候杜甫怎麼想?這家人怎麼過呀,過兩天再打敗仗了,又有人來抓壯丁,那是不是給老頭也抓走,這 家人不就完了嗎,但是《無家別》里邊,當戰敗的戰士剛回家以後,他的家不就已經盪然無存了嗎,但是 , 我們的老百姓還是非常堅決的支持這場正義的戰爭,有一個關鍵的在哪兒?本身郭子儀的這個戰爭是一個 正義的戰爭,所以我們說,「三吏」「三別」它象徵著杜甫詩歌的創作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就是他由以前的 盛唐的那種理想主義的情緒,到後來揭露統治者上層的黑暗,到後來表現自己懷才不遇的這樣一種情懷, 再到後來他的眼睛開始向下看,深入到民眾當中,其實也不是他深入到民眾當中,杜甫已經完全變成了這 個階層的,雖然他還是做官的,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情感已經完完全全的融入到了廣大的老百姓當中,他 所想的,他所寫的,他所說的都是老百姓的心聲。 所以,我們說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從人文關懷的角度而言,這「三吏」「三別」包括以後所寫的一系列的詩 篇,都代表了當時知識分子對安史之亂中間,飽受苦難的人民和老百姓人文關懷的最高的水平,達到了一 個很高的水準,包括後來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表現了杜甫一個真正的,無私的仁者的情懷,這仁者的 情懷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特別難,一般人是達不到的,尤其是自己還在苦難中,所以我們說,杜甫的詩 他有個特點,他的眼睛越朝下看,他的思想境界就越高,他看的越低,深入的越低他的境界就越高。 杜甫一直用詩歌記錄著動亂中的大唐,鮮活真切的詞句,千年之後仍依稀可見當年的情境,字里行間 抒發著對苦難人民的無限悲憫之情,然而,一直憂國憂民的杜甫,卻以身居微不足道的八品小官而無力回 天,無奈絕望之極,最終他將做出怎樣的抉擇呢? 三、漂泊人生 杜甫一生漂泊不斷,一次去秦州找一個親戚。你注意,這個杜甫他跟李白在漫遊的時候都有這個特點, 杜甫雖然做過一點小官,但這回他是辭了官走的,李白壓根兒就沒當過官,沒做過官還要漫遊,還要生存, 那就得靠什麼呢?靠朋友,靠一些世交,這個時候他來到秦州固然有那麼多優點,可秦州有一個最大的缺 點是什麼呢?就是地瘠民貧,黃土高原,出產很少,你想它就十萬來人,本身經濟就不繁榮,這怎麼辦呢? 他就靠他的一個祖侄,本家侄子,也就是說是他們杜氏家族裡面的,不是他的親侄子,叫什麼呢?叫杜佐, 靠這個人,這個杜佐跟杜甫一樣都是襄陽的度使,所以他肯定不是秦州本地人,但是從杜甫的詩里邊能看 處理,這個杜佐很善於經營,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杜佐,他在秦州可能有自己的一個小庄園,里邊種的 瓜果蔬菜,草木繁盛呀,總而言之,雖然不能說是大富大貴,但是吃穿不愁,這一點對杜甫來說,吸引力 太大了。因為現在杜甫迫切需要解決的首先是什麼問題?是肚子問題,所以他看見這個杜佐在這兒混的挺第 3 頁/共 13 頁 好,經營的不錯,他恍惚之間覺得,自己可能也能經營的不錯,可是現在當下先得要吃飯呀,這吃飯就得 去給人家要糧食,他是長輩,這杜佐是個晚輩,杜甫也好歹是做過官的人,又是個大知識分子,臉皮又薄 , 可是還得開口說話,怎麼辦呢?先寫一首詩吧,誰讓咱就會寫詩呢。 這詩怎麼寫的呢?說「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味豈同金菊,香宜配綠葵, 老人他日愛,正想滑流匙。」這說的什麼意思?就說前兩天咱們見面的時候,你曾經說起過你們家的米好像 差不多了,收割了,收獲了,現在白露的這個節氣已經過了,這米還沒送來,我知道你沒忘這個事,你為 什麼現在還沒送來呢?你想把這些米舂的更細一點,這個米舂的越細蒸出來就越香甜,然後他就給人家分 析,他為什麼吃舂得細的米,他說這個米舂得細了以後,蒸出來的這個米飯就好像什麼呢?就好像非常圓 潤的珍珠一樣,在那個湯匙裡面滾來滾去,他說你看,我已經看見彷彿那個米粒在湯匙裡面滾來滾去,我 老人家沒別的愛好,就好這一口,就喜歡吃這個,我沒催你,你還在舂這個米呢,我知道你沒忘,你想他 這個給人借米,拉著一張臉皮這也確實是不好說,可是你得要,要我們是詩人,我們的要法跟別人不一樣, 你們就是伸手就要,張嘴就要,那太俗了,杜甫用詩來要,這詩其實就是一個借條,就是一個便條,我要 說的是什麼呢?他連個借條都能寫的香死個人,那麼你想他的詩歌創作到了什麼境界。 我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曹操的大兒子曹丕寫詩寫的好,曹丕認為寫文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曹丕 說文章這種事情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他把文章的作用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在杜甫看里,詩當然要 言志,詩言志嘛,歌以詠志,但是呢,詩也可以用來充當很多的功能,換句話說這詩寫到杜甫的時候,就 沒有不能寫的題材,一張借條,一頁筆記,一封書信,甚至可以用它來算帳,就說詩真正成為一個人生活 的一種表達的方式,和一種精神存在的方式,所以杜甫說「詩是吾家事」,一方面是說他的家族從來就是一個 詩的家族,另外一個方面來講,也說明詩在杜甫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當中,占據著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 你瞧,就是一張便條,咱們也給杜甫這詩上升到一個很高的高度。 杜甫以詩歌的形式解決了難以啟齒的求援問題,也賦於詩歌表達日常生活需求的功能,也就是說詩歌 在杜甫的手中,不僅僅是抒情言志的藝術形式,也是一種具有實際生活功用的文學形式。 除了跟人家借米,你還得住地方不是,杜甫剛來到秦州的時候,住在一個破房子里,就在那個郊區的 一個小破屋裡頭,這個屋子特別破,下雨了以後外面也下,里頭也下,然後滿地爬的都是蚯蚓,總而言之 , 這不是久居之地,怎麼辦呢?因為他剛來對秦州這個地方不熟悉,他還得找個熟人陪他去看什麼呢?看樓 盤,就得看樓盤,不然怎麼辦呢?他請的是誰呀,就是咱們還記得當時杜甫讓叛軍抓住以後,押回長安, 我曾經說過有個和尚叫贊公,曾經接濟過他,給他吃的,這個贊公怎麼又跑到秦州來了,好好的不在長安 呆著,難不成也是因為災荒年跑這兒來?不是,贊公在長安是大雲寺的主持,大雲寺是什麼?當時唐朝全 國各地都有大雲寺,是皇帝下詔書敕建的寺廟,所以贊公他屬於衙門里的和尚,是個什麼呢?可能也是個 處級,局級的和尚,他到秦州來可能是被貶到秦州來,他的生活依然能夠維持,就是因為什麼呢?除了香 火錢之外,朝廷給他還有錢,撥款,這老頭在這兒住著。 杜甫見了他之後,可算見到親人了,趕緊幫我看看這樓盤怎麼樣?這個贊公也難得非常熱心,我現在 說的這些情況,都是從杜甫的詩裡面得出來的,杜甫當時並沒有寫一本《尋樓記》《借米記》 、 ,沒有,全是 從他的詩里邊表現出來的,這兩個人就去找,去哪兒找呢?杜甫聽人家說在秦州以東六十里有個東柯谷, 那個地方挺不錯的,就央求這贊公陪著他,兩人也不說是跋山涉水吧,但你想想杜甫這回也 40 多歲的人了, 這贊公年齡也不小,兩個人去了之後,到了都月上枝頭的時候,這才回來,累得確實夠嗆,問題是還沒看 到合適的地方,這就是杜甫剛到秦州的時候的慘狀,要吃的沒吃的,要住的沒住的,所以杜甫剛來秦州的 時候親情不會太好,杜甫當時有一首詩,就寫他窮到什麼程度,這詩因為寫窮寫的好成為一個名篇了,他 怎麼說呢?說:「翠柏苦猶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鹵莽,君道屬艱難,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這說什 么意思呀?說我呀,人家都是求仙訪道,不是有一種辟穀之術嘛,就是不吃飯,不吃葷的,他說我不是因 為要求仙訪道餓肚子,我是真的很餓,我餓呀,可是找不到吃的,我這口袋裡頭沒有一分錢,為了防止我 的口袋特別的不好意思,我給它裡面放一文錢,看著這空口袋,讓這口袋面子上還算過得去,他本來是說 沒錢的,他非要給里邊放一文錢,為什麼呢?就是說我這張臉沒所謂了,可是,別讓我這口袋面子上過不 去,所以說什麼呢?說「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寶貝看著我這口袋,不然這口袋就太沒臉面了。第 4 頁/共 13 頁 但是你想想看,這叫黑色幽默,是自嘲的,我們今天在這兒講這句詩的時候,多半是一種調侃的,欣 賞的,甚至有點半開玩笑的談這首詩,但是你想,作為當事人來講,他餓著肚子咕咕叫,然後拄著個拐杖 還得出去找樓盤,我們在這兒說是樓盤,哪兒來的樓盤呀,他是想找個地方,看那麼地兒能不能蓋個茅草 屋,就連這樣的地界他都找不來,杜甫本來就拙於謀生,他就不是個像李林甫一樣能經營的人,他要能經 營,能算帳,他就不是什麼呢?就不是杜甫了。所以你說這怎麼辦呢?家裡頭亂哄哄的,餓成一片,他自 己還老得琢磨著怎麼來趕緊把這個家庭問題處理掉,腦子里還在盤算另一個事,這就是杜子美,杜甫,盤 算什麼事呢?還在盤算著國家的大事。 後來他又來到同谷,他來到同谷之後,按道理,按杜甫寫詩的習慣,因為杜甫他是一路走來,一路的 求告人家,給人家借大米,寫一首詩感謝人家,你給人家借一杯水你也得感謝人家,他得有一個記錄,記 載,像帳本一樣記載下來,可是他到了這個同谷之後,就沒有一首詩裡面提到同谷縣的主人,你看我們現 在說杜佐,恩公,這都是他感謝人家寫的東西,可是這么一位重要的人物,起碼在杜甫這個時候很重要的 人物,姓名都沒有出現過,連一個字都沒有出現,顯然的,他到這兒以後發生了一些變故,可能是這個人 工作調動調走了,也可能是這個人改變注意了,總而言之,他來了同谷之後還不如在秦州呢,那就太慘了, 他來同谷之後住在哪兒呀?同谷縣城七八里的地方,有個地方叫鳳凰山,山下有一個鳳凰台,鳳凰台底下 有一個萬丈潭,萬丈潭的邊上有一個飛龍峽,飛龍峽的底下有個鳳凰村,為什麼我說這些地名,你聽這些 地名都是什麼呢?都是萬丈深淵一樣的地名,就是不是什麼好去處,所謂窮山惡水,但是如果你帶著審美 的心情去看的話,那當然是非常雄奇壯麗,可是對於一個餓的快死的人,成天就想找一個地方住的人來講, 這種地理環境真沒什麼好的,可是好樓盤你住不起呀,一萬多塊一米的你能住得起嗎,你住不起,你只能 住在萬丈潭飛龍峽的鳳凰村裡。 他有一系列的詩,寫了七首詩一組,來形容他的慘烈的狀況,這詩的名字叫什麼呢?叫《乾元中寓居 同谷縣作歌七首》 ,第一首「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發垂過耳,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 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狂飆為我從天落」那個詩的句子實 際上就是從這兒來的,這寫的什麼意思?說「有客有客字子美」說我這個客人當得太慘了,我杜子美來到同 谷,亂發垂過耳,什麼意思?頭發,說沒理發,錯了,古人是不理發的,就是說頭發都沒有整理,原來說 是「葷欲不勝簪」大家還記得吧,這兒不是「不勝簪」的問題,而是懶得簪了,因為什麼呢?肚子都吃不飽你還 簪個什麼勁兒呀,吃什麼?吃那個橡樹的籽,那個橡籽拾回來以後磨成粉,然後蒸著吃,那個吃下去之後 消化嚴重不良,不是糧食呀,但是不吃這個又吃什麼呢?「中原五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說我在寒冷 的東風里,拾這個橡仔,這多大一把年紀了,白發,一頭亂發,什麼也顧不得了,皮肉都凍皴了,哎呀, 這個苦吃的,這是第一首,他不是一共七首嗎,我們不可能全念,但是第二首寫得也很慘。 說什麼呢?說「長鏟長鏟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黃獨無苗山雪盛,短衣數挽不掩脛。」什麼意思?我 拿一把木頭柄的鏟子,去鏟什麼呢?去找這個黃獨的苗,黃獨是什麼呢?黃獨是一種野生的山芋,雪太大 了,他到這個同谷的時候,已經都是十一月份了,雪太大,他半天找不著這些野生山芋苗在什麼地方,這 個苗找不著,你怎麼找著這個野生黃獨呢?下這么大的雪,穿的衣服太短了,褲子太短了,每次都想把這 個褲子往下拽一拽,可是老拽不下去,因為什麼?它本質上就是短的,你怎麼拽呢?你穿的短褲能拽成長 褲嗎?你拽不成,下著大雪,沒辦法,采不到黃獨,山芋都采不到,餓著肚子,拿著這個小鏟子回家了, 回到家一家人還在等著他拿回來煮山芋呢,煮什麼呀,煮鏟子嗎,你想他是個讀書人。
㈥ 杜甫故事
杜甫(公元712--770),漢族,字子美,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遺等自號少陵野老,生於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閑。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和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並稱「李杜」,人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
杜甫的經歷和詩歌創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遊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所謂「放盪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19(時20歲)年始漫遊吳越,5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第。再漫遊齊趙。以後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後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後又遇於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採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㈦ 杜甫的小故事。
杜甫的復小故事:
1.杜甫小時候制很貪玩,連板凳都坐不住,長到五六歲連一首詩都記不住,讓爺爺很生氣。在爺爺的嚴厲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貪玩的習慣,發奮苦讀。為了練好詩,他練習的習作裝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後曾在詩中表達了他對於詩歌創作的心得,那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杜甫小時候因父母早逝,和姑姑一同居住,後來一種傳染病盛行,他和姑姑家的孩子得了一樣的病,因為大夫說要躺在東邊的床上才能好,可是在東邊只有一張床。所以他姑姑就讓杜甫躺在那裡,之後自己的兒子死了。這讓杜甫深深感到慚愧,也為他日後的憂國憂民的思想奠定了最初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