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囚牛的成語

囚牛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2-06 00:26:05

㈠ 帶有牛的好的成語

老牛舐犢

【近抄義】望子襲成龍、愛子心切
【反義】掩鼻而過、深惡痛絕
【釋義】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愛子女。
【出處】《後漢書·楊彪傳》:「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用例】~,情所難禁。(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七回)

賣劍買牛

【近義】偃武修文、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反義】投筆從戎、南征北戰、東征西討
【釋義】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出處】《漢書·龔遂傳》:「民有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櫝。」
【用例】惟有躬耕差可為,~悔不早。(宋·陸游《貧甚作短歌排悶》詩)

牛角掛書

【釋義】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亡羊得牛

【釋義】丟掉羊,得到牛。比喻損失小而收獲大。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亡羊而得牛,則莫不利失也。」
......

㈡ 這是什麼成語,誰能告訴我一聲,謝謝

【成語】:囚牛好音
【拼音】:qiú niú hào yīn
【解釋】:囚牛:胡琴頭上所刻的獸。刻在胡琴頭上的獸,表現出一副喜愛音樂的樣子。比喻冒充內行。

㈢ 牛的成語

【鞭打快牛】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讓它走得更快。比喻賞罰不明,獎懶罰勤。
【丙吉問牛】看到牛的異常想起天氣變化,贊揚官員關心百姓疾苦。
【伯牛之疾】伯牛:人名,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伯牛不幸生了癩瘡,那裡是不治之症。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惡疾。
【搏牛之虻】原意是說主要目標應像擊殺牛背上的虻蟲一樣去滅掉秦國,而不是像消除蟣虱那樣去與別人打敗。後來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筆誤作牛】後因以「筆誤作牛」喻隨機應變,化拙成巧或持功補過。
【版築飯牛】版築,造土牆;飯牛,喂牛。後以之為賢臣出身微賤之典。
【充棟汗牛】指書籍堆得高及棟梁,多至牛馬運得出汗。形容藏書或著述之富。
【吹牛拍馬】吹牛:吹牛皮;拍馬:拍馬屁。指愛說大話,喜歡自我吹噓和一味逢迎巴結別人的行為。
【槌牛釃酒】殺牛濾酒。指備餚酒以燕享。
【椎牛饗士】椎牛:殺牛;饗士:犒勞軍士。指慰勞作戰的官兵。
【蠶絲牛毛】比喻多而細密。
【床下牛斗】聽到床下螞蟻動,誤以為牛在相鬥。形容體衰耳聰,極度過敏。
【喘月吳牛】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懼其類似者。
【對牛鼓簧】比喻對不懂事理的人講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同「對牛彈琴」。
【帶牛佩犢】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民放棄武裝斗爭而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歸農。
【對牛彈琴】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多如牛毛】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樣多。形容極多。
【服牛乘馬】役使牛馬駕車。
【放牛歸馬】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飯牛屠狗】①喻指從事低賤之事。②指從事賤業者。
【歸馬放牛】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呼馬呼牛】呼:稱呼。叫我牛也好,叫我馬也好,我不在乎。
【黑牛白角】形容辦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
【汗牛充棟】棟:棟宇,屋子。書運輸時牛累得出汗,存放時可堆至屋頂。形容藏書非常多。
【汗牛充屋】形容藏書非常多。同「汗牛充棟」。
【呼牛呼馬】呼:稱呼。稱我牛也好,稱我馬也好。比喻別人罵也好,稱贊也好,決不計較。
【汗牛塞棟】形容藏書非常多。同「汗牛充棟」。
【汗牛塞屋】書運輸時牛累得出汗,存放時可放滿整個屋子。形容藏書非常多。
【函牛之鼎】函:包含,包容。能容納一頭牛的大鼎。形容氣勢宏大。
【呼牛作馬】比喻別人罵也好,稱贊也好,決不計較。同「呼牛呼馬」。
【襟裾馬牛】像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沒有頭腦和無知。
【雞口牛後】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裾馬襟牛】像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沒有頭腦和無知。亦作「襟裾馬牛」。
【瘠牛僨豚】瘠:瘦弱;僨:撲倒,壓垮;豚:豬。再瘦的牛也能把豬壓垮。比喻以強欺弱。
【瘠牛羸豚】瘠:瘠瘦;羸:病弱的。瘦弱的牛和豬。比喻弱小的民族或國家。
【九牛一毫】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雞屍牛從】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繭絲牛毛】形容功夫細密。
【蠒絲牛毛】如蠶絲,如牛毛。比喻細密繁多。
【鯨吸牛飲】鯨吸:像鯨魚吸水一樣。如鯨吸百川,似牛飲池水。比喻放量狂飲。
【扛鼎抃牛】扛鼎:把鼎舉起來。抃牛:把兩頭相鬥的牛位開。能把鼎舉起來,能把相鬥的兩頭牛拉開。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馬勃牛溲】馬勃:馬屁菌;牛溲:車前草。借指不值錢的東西。
【馬浡牛溲】借指不值錢的東西。同「馬勃牛溲」
【賣刀買牛】刀:武器。指賣掉武器,從事農業生產。
【賣劍買牛】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馬面牛頭】比喻各種各樣凶惡的人。
【馬牛襟裾】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馬、牛穿著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禮節。也比喻衣冠禽獸。
【買牛賣劍】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同「買犁賣劍」。
【木牛流馬】木製的牛馬形體、可行走的運輸器具。
【馬牛其風】指馬、牛奔逸。後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目牛無全】比喻技藝純熟或謀劃高明。
【買牛息戈】猶言賣劍買牛。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目牛游刃】游刃:游刃有餘。指技藝精熟,行事勝任輕松。
【目無全牛】全牛:整個一頭牛。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比喻技術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
【牛不出頭】譏諷人不肯出頭露面。
【牛刀割雞】殺只雞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牛鼎烹雞】用煮一頭牛的大鍋煮一隻雞。比喻大材小用。
【牛刀小試】牛刀:宰牛的刀;小試:稍微用一下,初顯身手。比喻有大本領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剛開始工作就表現出才
【牛高馬大】比喻人長得高大強壯。
【牛鬼蛇神】牛頭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虛幻怪誕。後比喻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壞人。
【牛黃狗寶】牛黃,牛膽囊中的結石;狗寶,狗臟器中的凝結物。兩者都是內臟病變的產物,因以喻壞透了的心腸。
【牛驥共牢】驥:好馬。牛跟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與賢人共處。
【牛角掛書】比喻讀書勤奮。
【牛角書生】比喻勤奮讀書的人。
【牛驥同槽】指牛與千里馬同槽而食。比喻賢愚不分。同「牛驥同皂」。
【牛驥同皂】指牛與千里馬同槽而食。比喻賢愚不分。亦作「牛驥同槽」。
【牛驥同皂】皂:牲口槽。牛跟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與賢人同處。
【牛角之歌】後為窮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牛口之下】喜事從天上掉下來。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牛馬不若】若;如。不如牛和馬。形容極其勞苦。
【牛馬風塵】牛馬被置於風塵里。比喻人正處於不得志的時候。也形容人奔走於道途,非常勞累。
【牛眠吉地】吉:吉祥。指有助於後代陞官發財的墳地。
【牛馬襟裾】猶言衣冠禽獸。
【牛眠龍繞】形容墳地風水好。
【牛馬生活】比喻飽受壓迫剝削的非人生活。
【牛毛細雨】指細而密的小雨。
【牛馬易頭】把牛和馬的頭互換。舊時形容雜技技巧精妙。
【牛農對泣】睡在牛衣里,相對哭泣。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
【犁牛騂角】比喻劣父生賢明的兒女。同「犁生騂角」。
【牛蹄之涔】涔:雨水。牛蹄印中的積水。形容水量極少。也比喻處在不能有所作為的境地。
【牛蹄中魚】牛蹄:是指牛蹄印里的積水。牛蹄印坑裡的魚。比喻死期迫近。
【牛蹄之魚】牛蹄印坑裡的魚。比喻死期迫近。同「牛蹄中魚」。
【牛心古怪】指脾氣固執、倔強。
【牛餼退敵】餼:活的牲口。用牛羊擊退敵軍。
【牛星織女】即牛郎織女。
【牛衣病卧】形容貧病交迫。
【牛衣對泣】睡在牛衣里,相對哭泣。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
【牛衣歲月】指貧困的生活。
【牛羊勿踐】勿使牛羊踐踏。比喻愛護。
【牛衣夜哭】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同「牛衣對泣」。
【牛渚泛月】牛渚:地名,在今安徽當塗縣西北長江邊;泛月:月夜劃船遊玩。指才士相逢,以文會友。
【牛之一毛】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
【庖丁解牛】庖丁:廚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氣沖鬥牛】氣:氣勢;牛、斗: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氣沖牛斗】氣:氣勢;牛、斗: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氣喘如牛】形容大聲喘氣的模樣。
【氣克鬥牛】斗:北斗星。牛:牽牛星。鬥牛泛指星空。形容氣魄很大。同「氣吞牛斗」。
【囚牛好音】囚牛:胡琴頭上所刻的獸。刻在胡琴頭上的獸,表現出一副喜愛音樂的樣子。比喻冒充內行。
【騎牛覓牛】原比喻一面占著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里,還到處去找。同「騎驢覓驢」。
【老牛破車】老牛拉破車。比喻做事慢吞吞,一點不利落。也比喻才能低。
【泥牛入海】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來。
【老牛舐犢】舐:舔;犢: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愛子女。
【犂牛騂角】見「犂生騂角」。
【牛郎織女】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犂牛之子】比喻父雖不善卻無損於其子的賢明。 何晏 集解:「言父雖不善,不害於子之美。」
【犁牛之子】比喻父雖不善卻無損於其子的賢明。
【牛皮大王】牛皮:指虛套的話。指會吹噓而不幹實事的人。
【寧戚飯牛】寧戚:春秋時衛國人,後成為齊桓公的重臣;飯:喂。寧戚在車下喂牛,敲著牛角唱歌。比喻有才之士淪落而做低賤的事。
【寧戚叩牛】比喻有才的人淪落做低賤的事情。
【牛首阿旁】佛教中指地獄牛頭、牛腳的鬼卒。
【牛溲馬勃】牛溲:牛尿,一說車前草,利小便;馬勃:可治瘡。比喻一般人認為無用的東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裡可成為有用的物品。
【牛溲馬渤】牛溲,即牛遺,車前草的別名。馬勃,一名馬牷,一名屎菰,生於濕地及腐木的菌類。均可入葯。比喻雖然微賤但是有用的東西。渤,通勃。
【牛山下涕】牛山:在今山東淄博市東。齊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終有一死而悲哀下淚。比喻因事物變遷而引起的悲哀。也指不知滿足而自尋煩惱。
【牛山之悲】在牛山上發出的悲嘆。譏諷因非份之想而引起的悲哀。
【牛山濯濯】濯濯:光禿,無草木的樣子。牛山上光禿禿的。形容寸草不生的荒山。
【牛頭阿旁】佛教稱地獄中長著牛頭的鬼卒。
【牛頭馬面】迷信傳說中的兩個鬼卒,一個頭象牛,一個頭象馬。比喻各種丑惡的人。
【牛童馬走】舊時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馬走,猶僕役。
【牛聽彈琴】比喻聽不懂。
【牽牛下井】比喻事情棘手,使不出力。
【敲牛宰馬】敲:指殺。指宰殺家畜牲口。
【牽牛織女】指牽牛星、織女星。亦指古代神話中的牛郎、織女。
【氣食全牛】能吃下一頭牛的氣慨。形容人的氣魄非凡。
【氣吞鬥牛】斗、牛:牽牛星和北斗星。氣勢可以吞沒星斗。形容氣魄宏大。
【氣吞牛斗】牛、斗: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氣勢能吞沒星空。形容氣魄很大。
【齊王舍牛】比喻帝王對臣民懷有惻隱之心。
【氣壯如牛】氣很盛,但使人覺得笨拙。
【如牛負重】象牛背著沉重的東西一樣。比喻生活負擔極重。
【散馬休牛】指不興戰事。
【水牛過河】指出露頭角,出頭露面。
【鼠入牛角】比喻勢力愈來愈小。
【蛇神牛鬼】牛頭的鬼,蛇身的神。形容作品虛幻怪誕。比喻形形色色的壞人。
【兔角牛翼】兔不生角,牛不長翼,故以之比喻不合情理之事。
【童牛角馬】童牛:沒有角的牛;角馬:長角的馬。比喻不倫不類的東西。也比喻違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土牛木馬】泥塑的牛,木做的馬。比喻沒有實用的東西。
【土牛石田】石田:不可耕種的田。指無用之物。比喻沒有用處。
【吞牛之氣】形容氣勢很盛。
【屠所牛羊】比喻臨近死亡的人。
【吳牛喘月】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問牛及馬】問:詢問;及:達到。詢問牛的價格,得知馬的貴賤。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問牛知馬】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蝸行牛步】蝸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動或進展極慢。
【亡羊得牛】丟掉羊,得到牛。比喻損失小而收獲大。
【休牛放馬】將牛馬放牧,不再作軍用。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
【休牛歸馬】放歸軍用的牛馬,表示停止戰事。
【休牛散馬】放歸軍用的牛馬,表示停止戰事。
【犀牛望月】比喻見到的不全面。
【小試牛刀】小試:稍微用一下,初顯身手。比喻有大本領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剛開始工作就表現出才華。
【鼷鼠食牛】鼷鼠:鼠類中最小的一種,咬人及牛馬時不易被發現,被咬者毫無感覺,所咬傷口即成瘡。鼷鼠咬牛。比喻暗中害人。
【蹊田奪牛】蹊:踐踏;奪:強取。因牛踐踏了田,搶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輕罰重。
【羞以牛後】牛後:牛的肛門,比喻從屬的地位。指不願處在從屬地位,為人牽制。
【犀照牛渚】比喻洞察幽微。
【一牛吼地】指牛鳴聲可及之地。比喻距離較近。
【一牛九鎖】比喻無法解脫。
【一牛鳴地】指牛鳴聲可及之地。比喻距離較近。同「一牛吼地」。
【以羊易牛】易:更換。用羊來替換牛。比喻用這個代替另一個。
【志沖鬥牛】志:氣勢;牛、斗: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志沖牛斗】牛斗:牽牛星與北斗星。形容人的氣勢很盛。
【爭貓丟牛】為了爭奪貓而丟了牛。比喻貪小失大。
【抓牛鼻子】比喻抓工作能夠抓根本、抓重點。
【椎牛發冢】殺牛盜墓。謂為盜無所不為,窮凶極惡。
【鑽牛角尖】比喻費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無法解決的問題。也指思想方法狹窄。
【鑽牛犄角】指思想方法狹窄。比喻費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無法解決的問題
【椎牛歃血】古時聚眾盟誓,殺牛取其血含於口中或以血塗嘴唇,表示誠意。
【作牛作馬】牛、馬:比喻供人使喚的人。指被當作牛馬驅使
【壯氣吞牛】形容氣勢雄壯遠大。

【吹牛皮】說大話,閑聊天。
【草入牛口,其命不久】草進到牛嘴裡,牛一定會把它吃掉。比喻難以逃脫厄運。
【初生牛犢不怕虎】犢:小牛。剛生下來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為。
【蠹啄剖樑柱,蚊虻走牛羊】蟲蛀鳥啄能使樑柱毀壞,蚊虻的叮咬可使牛羊奔跑。比喻微小的有害因素,可以釀成大禍。
【風馬牛】風:放逸,走失。指齊楚兩地相離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後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同「風馬牛不相及」。
【風馬牛不相及】風:走失;及:到。本指齊楚相去很遠,即使馬牛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風牛馬不相及】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風馬牛不相及」。
【割雞焉用牛刀】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
【隔山買老牛】比喻人辦事冒失,沒有弄清情況,就輕易決定。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橫眉:怒目而視;千夫指:眾人都指責;孺子牛:甘為為人服務的人。指對待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願服務。
【黑牛生白犢】黑色的母牛產下白色的牛犢。舊時迷信,指吉祥的預兆。
【呼牛也可,呼馬也可】呼:稱呼;可:可以。叫我牛也好,叫我馬也好,我不在乎。指不管別人說什麼,自己還是按自己意願去做。
【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氣。常用於很費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場合。
【九牛拉不轉】形容態度十分堅決。
【獼猴騎土牛】比喻職位提升很慢。
【牛不喝水難按角】比喻強迫他人干某一件事。
【牛不喝水強按頭】比喻用強迫手段使就範。
【牛不飲水強按頭】比喻強迫他人干某一件事。
【老黃牛】比喻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工作的人。
【牛眠地】迷信者指所謂有利於後代陞官發財的墳地。
【牛馬走】本義指在皇帝駕前像牛馬一樣跑前跑後的人。也泛指供驅使奔走的人。
【老牛拉破車】形容人做事就像老牛拉破車,慢慢吞吞,不講究效率。
【牛頭不對馬面】比喻答非所問或對不上號。
【牛頭不對馬嘴】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寧為雞口,不為牛後】牛後:牛的肛門。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後。
【寧為雞口,勿為牛後】寧:寧願;牛後:牛的肛門。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後。
【寧為雞口,毋為牛後】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後。同「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寧為雞屍,不為牛從】屍:主持,主管。比喻寧可做小國的主人,也不做大國的仆從。指寧可在小地方當家作主,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
【寧為雞屍,無為牛從】屍:主持,主管。比喻寧可做小國的主人,也不做大國的仆從。指寧可在小地方當家作主,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
【騎牛讀漢書】形容刻苦攻讀。
【孺子牛】孺子:兒童。兒童游戲時牽著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願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
【殺雞焉用牛刀】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
【司馬牛之嘆】比喻對孑然一身、孤立無援的感嘆。
【司馬牛之憂】司馬牛:名耕,孔子的學生。司馬牛因為沒有兄弟而憂愁。比喻對孑然一身、孤立無援的擔憂。
【懸牛頭,賣馬脯】掛著招攬生意的是牛頭,而實際上賣的是馬肉。比喻用假貨欺騙人。
【學如牛毛,成如麟角】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學的人很多,學成的人極少。形容要學業有成極不容易
【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牛毛:形容多;麟角:麒麟頭上的角,形容少。做學問的人很多,成功的人卻極少。形容要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非常不容易。
【一牛鳴】指牛鳴聲可及之地。比喻距離較近。同「一牛吼地」。
【執牛耳】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國的代表拿著盛牛耳朵的盤子。故稱主盟國為執牛耳。後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權威的地位。

㈣ 成語(俗話)『龍生九子 各有不同』中 龍的九個兒子的名字都是什麼呀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回子」,並非答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

「龍生九子」的一個說法是來自明朝李東陽的《懷麓堂集》,龍的九個兒子分別為: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眥(yázī)
老三嘲風(cháofēng)
老四蒲牢(pǔ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贔屓(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負屓(fùxī)
老九螭吻/鴟尾(chǐwěn/chǐweǐ)

另有說法為:

老大贔屓(bìxì)
老二螭吻/鴟尾(chǐwěn/chǐweǐ)
老三蒲牢(pǔ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
老七睚眥(yázī)
老八狻猊(suāní)
老九椒圖(shūtú)

有的說法還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龍子之一。

㈤ 帶牛的成語

【九牛一毛】比喻價值極渺小輕微。
【九牛二虎】喻極大的力量。
【牛刀小試】形容專有才能的人,屬略顯才能。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為盟。
【牛衣對泣】比喻貧賤夫婦生活困苦的情形。
【牛山濯濯】(1)形容山區林木被砍伐殆盡。(2)轉化其義,形容一個人頭頂光禿禿的樣子。
【牛角掛書】形容勤奮向學。與「懸梁刺股」、「囊螢夜讀」、「鑿壁借光」意同。
【牛鬼蛇神】(1)形容一個人面貌醜陋嚇人。(2)比喻行事荒誕凶惡之人。
【牛頭馬面】(1)形容一個人面貌醜陋嚇人。(2)比喻行事荒誕凶惡之人。
【牛馬風塵】形容人奔走於道途,風塵僕僕,非常勞累。
【牛溲馬勃】比喻低賤之人或物。
【牛鼎烹雞】比喻大材小用。
【牛頭不對馬嘴】比喻兩件事完全不能湊在一起,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答非所問。
【汗牛充棟】喻書籍很多。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復返,毫無蹤跡。
【疤丁解牛】比喻對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對牛彈琴】喻不解風情。
【鑽牛角尖】比喻思想固執,自困於絕境。
【初生牛犢】以剛出生的小牛什麼都不怕來比喻初出社會的人,遇事不怕難、不怕惡勢力。
【舐犢情深】形容父母愛子女之情。
【黎牛之子】比喻父惡子賢。

㈥ 成語(琴棋書畫 四字各代表一種物)

琴棋書畫
筆墨紙硯
鳥語花香
春夏秋冬
東南西北
亭台樓閣

是這個意思吧!

㈦ 龍生九子誰能解釋怎麼有十個1囚牛2睚眥3嘲風4蒲牢5狻猊6霸下7狴犴8負屓9螭吻10饕餮

其實龍生九子有好多版本,以下是我個人收集的,我終結過龍生九子說是九子實際上有十三種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只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鍾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鍾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屓,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衙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屓: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么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贔屓:形似龜,好負重。一沖在各地的宮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見到其背負石碑的樣子。在龍子的各類說法中贔屓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
螭吻: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建築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並有一劍以固定之。
蒲牢:有搖滾氣質,愛好音樂,也愛吼叫。古代樂器編鍾頂上就用它來裝飾,寺廟大鍾上的鍾鈕上也可見到他的身影。
狴犴:掌管刑獄。常被裝飾在死囚牢的門楣上,因其形狀似虎,所以民間又有虎頭牢的說法。
狻猊:身有佛性,喜好香火,於香爐蓋上可見。而且狻猊還是文殊菩薩的座騎,在供奉文殊菩薩的寺廟中均可見到。在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上還建有供奉狻猊的廟宇。因狻猊為龍的五子,所以廟名為五爺廟,在當地影響頗大。一沖曾游過此廟,香火極為旺盛。
饕餮:美食主義者,性貪吃。夏商時期出土的青銅器上經常可見饕餮紋,為有首無身的猙獰怪獸。
睚眥:性情兇殘易怒,喜歡爭殺。民間成語「睚眥必報」所講即為此物。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環上上面可以見其雕像,以加強殺氣。
椒圖:形似螺蚌,性情溫順,有點自閉症。所以將他安排在門上銜著門環,免得宵小光顧。有許多說法將其排在第九位,但考慮到民間稱貔貅為第九子的說法更普遍,將其排列在第八。
貔貅:在南方及東南亞一帶都稱其為龍的第九子,大嘴無肛,只進不出,深為賭徒所喜。澳門賭場便擺了一隻玉貔貅,寓意嘴大吃四方,只掙不賠。另外還有鎮宅辟邪的功效。

龍生九子之一·囚牛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龍生九子之二·睚眥
睚眥,是老二,平生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遺像。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龍生九子之三·嘲風
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龍生九子之四·蒲牢
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鍾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報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鍾紐,而把敲鍾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鍾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龍生九子之五·狻猊
狻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囚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著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造型經過我國民間藝人的創造,使其具有中國的傳統氣派,後來成了龍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龍生九子之六·霸下
霸下,又名贔屓,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跡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龍生九子之七·狴犴
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囚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龍生九子之八·負屓
負屓,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鑒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灸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龍生九子之九·螭吻
螭吻,又名鴟尾、鴟吻,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長子:贔屓(音畢喜), 也稱龜趺。形狀像烏龜,好負重。最喜歡背負重物,所以背上馱一塊石碑。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把他得雕像當成烏龜了。。。。。。
次子螭吻:也叫鴟吻、鴟尾、好望,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最喜歡四處眺望,常飾於屋檐上。莫非是壁虎的變種?
三子蒲牢:形狀像龍,但是比龍小。其性好鳴,最喜歡音樂和吼叫,常飾於大鍾的鍾紐上。據說,因為他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便大聲鳴叫不止。於是人們便將他的形象置於鍾上,並將撞鍾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鍾,求其聲大而亮。原來是各膽小鬼呀!
四子狴犴: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牢頭,不喜歡,一定很兇吧。在我的小說里,他將是個嚴肅,冷酷的傢伙,負責追捕各類的犯人。
五子饕餮:形似狼,好飲食。鍾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這傢伙絕對貪吃鬼一個!不過他這么愛吃,做菜的本領也應該非同一般吧。
六子睚眥: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這樣,這位模樣像豺一樣的龍子出現在刀柄劍鞘上就很自然了。怕怕,得罪他可不是件好事,睚眥必報這各成語不會就因為他而來得吧!?
七子狻猊:又稱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佛主身邊得紅人呦,好差使。
八子椒圖:形似螺蚌,好閉口,性孤僻,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門神呼~~?又或看門犬?
九子囚牛: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好音樂。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哦,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而龍九子之所以出名,大概就是那句據與雲端之上得感嘆吧:「我是龍生第九子,來做人間第一人。 你們只羨慕我雲里的變化,誰知道我潭底的深沉。雖經過無數次逆鱗的痛苦,卻依然不知何時才能頭角崢嶸。」

1、好重者:贔屓(音畢喜),最喜歡背負重物,所以背上馱一塊石碑.
2、好望者:鴟吻(音吃吻),最喜歡四處眺望,常飾於屋檐上
3、飸餮(音滔帖),最貪吃,能吃能喝,常飾於鼎的蓋子上。因它能喝水,幾乎在古代橋梁外側正中都能見到,防止大水將橋淹沒。
4、生性好殺者:睚眥(音牙自),嗜殺喜斗,常飾於兵器刀環,劍柄
5、狴犴(音畢岸),最憎惡犯罪的人,所以常飾於監獄的門楣上
6、好煙火者:狻猊(音酸泥),性好煙火,常飾於香爐蓋子的蓋鈕上
7、好水者:趴蝮(音八夏)位於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於石橋欄桿頂端
8、性情溫順者:椒圖,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常飾於大門口
9、好鳴者:蒲牢,最喜歡音樂和吼叫,常飾於大鍾的鍾紐上

龍生九子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睚眥,是老二,平生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遺像。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鍾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報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鍾紐,而把敲鍾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鍾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狻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囚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著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造型經過我國民間藝人的創造,使其具有中國的傳統氣派,後來成了龍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霸下,又名贔屓,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跡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囚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負屓,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鑒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灸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螭吻,又名鴟尾、鴟吻,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之一:
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囚牛,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
睚眥,平生好殺,金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
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蒲牢,平生好鳴,今鍾上獸鈕是其遺像;
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
霸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
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
負屓,平生好文,今碑兩旁文龍是其遺像;

㈧ 琴棋書畫之類的成語

琴瑟之好、琴斷來朱弦、 琴歌酒賦、琴源劍飄零、琴瑟調和、琴瑟和好、琴瑟相調、琴心劍膽、 鳴琴而治、一琴一鶴、和如琴瑟、 如鼓琴瑟、瑟調琴弄、坐上琴心、彭澤橫琴、焚琴煮鶴、北窗之友、伯牙絕弦、單鵠寡鳧、動人心弦、改張易調、改柱張弦、膠柱鼓瑟、金徽玉軫、樂分龍趙、六馬仰秣、彭澤橫琴、破琴示絕、囚牛好音、三疊陽關、絲竹管弦、弦歌不絕、弦歌之音、牙生輟弦、羊體嵇心

㈨ 成語叫什麼謝謝謝謝!

【名稱】囚來牛好音
【拼音】qiú自 niú hào yīn
【解釋】刻在胡琴頭上的獸,表現出一副喜愛音樂的樣子。比喻冒充內行。
【出處】明·陳仁錫《潛確類書》:「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蒲牢好鳴,形鍾紐上。囚牛好音,形琴瑟上。

㈩ 龍生九子的成語典故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
龍生九子古時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麼,說法也不同。我們主要以年份偏老並已經被後人整理成書的《中國吉祥圖說》 來了解具體是哪九子。
1.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2.老二睚眥(yá zì),嗜殺喜斗,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3.老三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也有人一直認為它是有著龍脈的鳳;
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鍾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6.六子霸下,又名贔屓(bì xì),似龜有齒,喜歡負重,是碑下龜;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8.八子負屓(fù 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ī)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