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谷的故事
⑴ 牛頓的小故事有哪些急急急急急急
一天,牛頓正在專抄心致志的做實驗,給他做飯的一位老太太要出門買菜。臨走時叮囑牛頓說:「先生,您要是餓了請煮幾個雞蛋吃吧!水已燒在那兒了。」牛頓頭也不抬起來的說:「好的!」
過了一會兒,老太太回來了。她問:「先生,您煮了雞蛋嗎?」牛頓回答:「已煮了。」她看了看鍋里,驚訝地說:「先生,您把懷表煮了!」
⑵ 有關創新的名人故事
1、魯班發明鋸的故事
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們只好上山用斧頭砍木,當時還沒有鋸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
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
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
這兩件事給了魯班很大啟發。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桿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
魯班想到了鐵片,便請鐵匠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
2、五易畫風的白石老人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
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3、司馬光跟大家在後院玩耍,有個小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都嚇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4、哥白尼的「日心說」
在教廷、頑固派等保守勢力的威脅下,哥白尼不懼強權,堅持真理。提出了改變世界的」日心說「。哥白尼的偉大成就,不僅鋪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學的道路,而且開創了整個自然界科學向前邁進的新時代。從哥白尼時代起,脫離教會束縛的自然科學和哲學開始獲得飛躍的發展。
5、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斗,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⑶ 第谷·布拉赫迷上天文學的故事是什麼
1560年8月,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天文觀象台預報:本月21日將發生日食,在哥本哈根就可以觀測到。
14歲的第谷·布拉赫和其它許多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的青少年一樣,抱著很大的興趣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果然,1560年8月21日,哥本哈根的人們看到了這次日食。這件事引起了第谷的深思。他想:既然能預先測出日食發生的時間,那麼天體的運行一定是有規律的,如果我能夠探索出這神秘的規律,探索出這宇宙的奧秘該多麼好啊!從那以後,他真的迷上了天文學。
第谷不僅經常觀測天象,而且還閱讀了大量的天文學著作,古希臘時期的托勒密的《天文學大全》使他如獲至寶,他成了一個托勒密的崇拜者。由於他不走「正路」,不想好好學「做官」,反而迷上了天文學,使他的伯父十分不滿。
為了把第谷引上仕途之路,讓他放棄天文學研究,伯父又在1562年把他送到了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在那裡學習法律,並且還給他派了一個家庭教師,監督他學習,好在這個家庭教師既不敢不聽第谷伯父的吩咐,又不願意惹小主人生氣,對第谷的監督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第谷還可以悄悄地研究他的天文學。
1566年,第谷的伯父死了,第谷一下子就自由了。他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從事他酷愛的事業——天文學研究了。
⑷ 第谷和開普勒是什麼關系
師生關系,開普勒是第谷的學生。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的研究資料主要來自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
布拉赫堅持觀測達20年之久,但不善於理論思維,只留下一堆資料,沒有發現規律。開普勒重視理論思維,發現了行星運動三定律。
第谷·布拉赫是天文史上的一位奇人。他對於星象的觀測,其精確嚴密在當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其編纂的星表的數據甚至已經接近了肉眼解析度的極限,這讓人瞠目結舌。
第谷的數據為其弟子——大名鼎鼎的開普勒所運用,由此創立了著名的行星運動三大定律,成就了近代天文學的開端。
(4)第谷的故事擴展閱讀:
第谷和開普勒的故事
1597年,年輕的開普勒寫成《神秘的宇宙》一書,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由許多有規則的幾何形體構成的宇宙模型。1599年第谷看到那本書,十分欣賞作者的智慧和才能,立即寫信給開普勒,熱情邀請他做自己的助手,還給他寄去了路費。
開普勒來到第谷身邊以後,師徒倆朝夕相處,形影不離,結成了忘年交。業務上,第谷精心指導;經濟上,第谷慷慨相助。第谷由衷希望開普勒這匹千里馬早日飛奔。但是,過了一段時間,開普勒受多疑的妻子的挑唆,突然和第谷決裂了。
他忘恩負義地公開散布第谷的壞話,最後留下一封滿紙侮辱性言語的信,不辭而別。開普勒的離去,使愛才如命的第谷非常傷心。他意識到這完全是一種誤會,馬上寫信給開普勒,胸懷寬廣地請他回來。開普勒讀了第谷的誠摯友好的來信,慚愧得無地自容。
他熱淚盈眶地提筆寫了懺悔信,徹底承認錯誤。當兩人重修舊好的時候,開普勒不由自主地又檢討起來,第谷立刻制止說:「過去的還要說什麼呢?你是我的好朋友。現在我們又在一起研究了,這就夠了!」
第谷不記舊怨,不但把才華出眾的開普勒推薦給國王,而且把自己幾十年辛勤工作積累下來的觀測資料和手稿,全部交給開普勒使用。他語重心長地對開普勒說:「除了火星所給與你的麻煩之外,其他一切麻煩都沒有了。火星我也要交託於你,它是夠一個人麻煩的。」
⑸ 誰知道關於月亮的故事
一、月球的幾大謎團
月球起源之謎:目前,人類關於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種假說,月球被捕獲說、地月同源說和地球分裂說。到目前為止,三種假說都沒有取得強有力的證據,因此產生了第四種假說「月球 」
月球年齡之謎:從月球帶回的岩石標本,可據以測定月球的年齡。經分析發現,與地球上90%年齡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齡更長。1973年,世界月球研討會上曾測定一塊月球岩石年齡為53億歲,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億歲。有些科學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際空間形成了。
另外,還有月球環形山形成之謎、月球土壤的年歲比岩石年歲更大之謎、月球受撞擊發出巨響之謎、月球上不銹鐵之謎、乾燥的月球上大量水氣之謎等。
二、不少文獻記載,月亮並非自古就有
●古代美洲瑪雅人留下了極發達的文化,可是在他們的始於大洪水之前的《編年史》中,人們奇怪地發現,裡面竟然沒有關於月亮的記載。
●距今大約4000年左右,亞歷山大里亞大圖書館的第一位館長在他留下的文獻中這樣寫道:「古時,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
●《金史·天文志》中記載了一條十分驚人的資料:「太宗天會十一年十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頃之復故。」意思是:金太宗天會十一年(公元1133年)五月(公歷6月)乙丑日(15日),月亮忽然偏離了運行軌道,向南而去,不一會,又回到原來的軌道上。
三、與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
●中國關於月亮的神話最早載於《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等古籍中。
●關於月亮,民間流傳著許多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義等故事。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被貶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隨砍隨合,後世因而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四、我國古代關於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詩歌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屈原《楚辭·天問》)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麼特性,消亡了又再長起?那好處是什麼,而撫育一個兔兒在懷里?)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對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李賀《夢天》)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問,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盪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如鉤?(辛棄疾《木蘭花慢》)
五、賞月佳對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遊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北斗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南樓一雁,月中帶影一雙飛。
●樓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
●滿地花陰風弄影;一亭山色月窺人。
●水憑冷暖,溪間休尋何處來源,詠曲駐斜暉,湖邊風景隨人可;月自圓缺,亭畔莫問當年初照,舉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認我不?
六、月亮的美稱與雅號
玉兔、夜光、素娥、冰輪、玉輪、玉蟾、桂魄、蟾蜍、顧兔、嬋娟、玉弓、玉桂、玉盤、玉鉤、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玉羊等。
七、月球外星文明的傳說
●傳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在和代號休斯敦的指揮中心聯系時,突然吃驚地說:「這些東西大得驚人!天哪!簡直難以置信,我要告訴你們,這里有其他宇宙飛船,它們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側,他們在月球上,他們正在注視著我們……」此時,電訊信號突然中斷。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麼?
●1968年12月21日,美國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發射了第一艘探測飛船,當這艘飛船進入月球軌道之後,宇航員在100公里高空用望遠鏡照相機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背面照片。許多年後,人們在研究這些照片的時候意外發現,在火山口中有一個巨大的圓形物體,它十分規則,不像是自然之物,看上去好像正在著陸或起飛。
●從「阿波羅」8號開始,10號、11號、16號、17號都曾目擊或拍攝過月面不明飛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國的「月球軌道環形飛行器」2號就發現,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狀建築物,隨後,前蘇聯的宇宙飛船也發現了這些建築。
⑹ 科學家敢於創新的故事
氧的發現
物體為什麼會燃燒?18世紀時的權威理論的回答是「燒素說」,認為能燃燒的物體內含有一種名叫「燒素」的特殊物質。
1774年,英國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學家,他在給氧化汞加熱時,發現從中分解出的純粹氣體可以促使物體燃燒。這是一種什麼東西呢?普列斯特列習慣地從「燃素說」的常識出發,就將它命名名「失燃素的空氣」。
同年10年,普列斯特列帶著他的實驗到法國游歷,受到化學家拉瓦錫的接待。當拉瓦錫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實驗後,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種新的氣體,並第一個命名為氧,再通過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燒的氧化理論。這是化學史上的一次革命。為此,我們除了對拉瓦錫敢於從「常識」頭上邁過一步的勇敢精神表示欽佩外,對普列斯特列被「常識」像夢魔一樣拉著,不能不為之嘆惜。
揭開天體的層層面紗
長期以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的「地心體系」的理論統治著人們的頭腦,托勒玫認為地球居於中央不動,日、月、行星和恆星都環繞地球運行。後來,哥白尼推翻了托勒玫的理論。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闡明了日心說,告訴我們: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旋轉。而後,布魯諾接受並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系只是無限宇宙中的一個天體系統。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日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太陽有黑子,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虧現象等。不久,開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觀察資料,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並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因此可以這樣說:科學是不斷發現的過程,真理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⑺ 科學家故事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年3月14日出生於德國烏爾姆-1955年4月18日逝世於美國普林斯頓,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相對論的創立者,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生平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西南的烏耳姆城,一年後隨全家遷居慕尼黑。愛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猶太人,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愛因斯坦合開了一個為電站和照明系統生產電機、弧光燈和電工儀表的電器工廠。母親玻琳是受過中等教育的家庭婦女,非常喜歡音樂,在愛因斯坦六歲時就教他拉小提琴。
愛因斯坦小時候並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父母很擔心他是啞巴,曾帶他去給醫生檢查。還好小愛因斯坦不是啞巴,可是直到九歲時講話還不很通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但認真的思考。
在四、五歲時,愛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當他發現指南針總是指著固定的方向時,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有什麼東西深深地隱藏在這現象後面。他一連幾天很高興的玩這羅盤,還糾纏著父親和雅各布叔叔問了一連串問題。盡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但他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為什麼能指南。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愛因斯坦直到六十七歲時還能鮮明的回憶出來。
愛因斯坦在念小學和中學時,功課屬平常。由於他舉止緩慢,不愛同人交往,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對他更是厭惡,曾經公開罵他:「愛因斯坦,你長大後肯定不會成器。」而且因為怕他在課堂上會影響其他學生,竟想把他趕出校門。
愛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電器工廠里專門負責技術方面的事務,愛因斯坦的父親則負責商業的往來。雅各布是一個工程師,自己就非常喜愛數學,當小愛因斯坦來找他問問題時,他總是用很淺顯通俗的語言把數學知識介紹給他。在叔父的影響下,愛因斯坦較早的受到了科學和哲學的啟蒙。
父親的生意做得並不好,但卻是一個樂觀和心地善良的人,家裡每星期都有一個晚上要邀請來慕尼黑念書的窮學生吃飯,這樣等於是救濟他們。其中有一對來自立陶宛的猶太兄弟麥克斯和伯納德,他們都是學醫科的,喜歡閱讀書籍、興趣廣泛。他們被邀請來愛因斯坦家裡吃飯,並和羞答答、長著黑頭發和棕色眼睛的小愛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麥克斯可以說是愛因斯坦的「啟蒙老師」,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學普及讀物給他看。麥克斯在愛因斯坦十二歲時,給了他一本施皮爾克的平面幾何教科書。愛因斯坦晚年回憶這本神聖的小書時說:「這本書里有許多斷言,比如,三角形的三個高交於一點,它們本身雖然並不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證明,以致任何懷疑似乎都不可能。這種明晰性和可靠性給我留下了一種難以形容的印象。」
愛因斯坦還幸運地從一部卓越的通俗讀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學領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科普讀物不但增進了愛因斯坦的知識,而且撥動了年輕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對問題的深思。
愛因斯坦十六歲時報考瑞士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工程系,可是入學考試卻告失敗。他接受了聯邦工業大學校長以及該校著名的物理學家韋伯教授的建議,在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念完中學課程,以取得中學學歷。
1896年10月,愛因斯坦跨進了蘇黎世工業大學的校門,在師范系學習數學和物理學。他對學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認為它使人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去思考其他問題。幸運的是,窒息真正科學動力的強制教育,在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要比其他大學少得多。愛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學校中的自由空氣,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熱愛的學科上。在學校中,他廣泛的閱讀了赫爾姆霍茲、赫茲等物理學大師的著作,他最著迷的是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他有自學本領、分析問題的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廣義相對論的探索
狹義相對論建立後,愛因斯坦並不感到滿足,力圖把相對性原理的適用范圍推廣到非慣性系。他從伽利略發現的引力場中一切物體都具有同一加速度這一古老實驗事實找到了突破口,於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在這一年,他的大學老師、著名幾何學家閔可夫斯基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的四維空間表示形式,為相對論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用的數學工具,可惜愛因斯坦當時並沒有認識到它的價值。
等效原理的發現,愛因斯坦認為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思索,但以後的工作卻十分艱苦,並且走了很大的彎路。1911年,他分析了剛性轉動圓盤,意識到引力場中歐氏幾何並不嚴格有效。同時還發現洛倫茨變化不是普適的,等效原理只對無限小區域有效……。這時的愛因斯坦已經有了廣義相對論的思想,但他還缺乏建立它所必需的數學基礎。
1912年,愛因斯坦回到蘇黎世母校工作。在他的同班同學、母校任數學教授的格羅斯曼幫助下,他在黎曼幾何和張量分析中找到了建立廣義相對論的數學工具。經過一年的奮力合作,他們於1913年發表了重要論文《廣義相對論綱要和引力理論》,提出了引力的度規場理論。這是首次把引力和度規結合起來,使黎曼幾何獲得實在的物理意義。
不過他們當時得到的引力場方程只對線性變換是協變的,還不具有廣義相對論原理所要求的任意坐標變換下的協變性。這是由於愛因斯坦當時不熟悉張量運算,錯誤的認為,只要堅持守恆定律,就必須限制坐標系的選擇,為了維護因果性,不得不放棄普遍協變的要求。
漫長艱難的探索
廣義相對論建成後,愛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滿足,要把廣義相對論再加以推廣,使它不僅包括引力場,也包括電磁場。他認為這是相對論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即統一場論。
1925年以後,愛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統一場論。開頭幾年他非常樂觀,以為勝利在望;後來發現困難重重,他認為現有的數學工具不夠用;1928年以後轉入純數學的探索。他嘗試著用各種方法,但都沒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義的結果。
1925年-1955年這30年中,除了關於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問題、引力波以及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以外,愛因斯坦幾乎把他全部的科學創造精力都用於統一場論的探索。
1937年,在兩個助手合作下,他從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推導出運動方程,進一步揭示了空間——時間、物質、運動之間的統一性,這是廣義相對論的重大發展,也是愛因斯坦在科學創造活動中所取得的最後一個重大成果。
在統一場理論方面,他始終沒有成功,他從不氣餒,每次都滿懷信心底從頭開始。由於他遠離了當時物理學研究的主流,獨自去進攻當時沒有條件解決的難題,因此,同20年代的處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學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無所畏懼,毫不動搖地走他自己所認定的道路,直到臨終前一天,他還在病床上准備繼續他的統一場理論的數學計算。
最偉大的科學家的風格
愛因斯坦因為在科學上的成就,獲得了許多獎狀以及名譽博士的授予證書。如果一般人就會把這些東西高高掛起。可是愛因斯坦把以上的東西,包括諾貝爾獎獎狀一起亂七八糟地放在一個箱子里,看也不看一眼。英費爾德說他有時覺得愛因斯坦可能連諾貝爾獎是什麼意義都不知道。據說他在得獎的那一天,臉上和平日一樣平靜,沒有顯出特別高興或興奮。
少年時代的愛因斯坦在瑞士生活時,過的是窮學生的生活,他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有一碟義大利面條加上一點醬他就感到很滿意。成名後,成為教授以及後來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移民美國,他是有條件過很好的物質享受的,但是他仍保留像窮學生那樣簡朴無華的生活。當愛因斯坦來到普林斯頓的高等科學研究所工作時,當局給了他相當的高薪—年薪一萬六千美元,他卻說:「這么多錢,是否可以給我少一點?給我三千美元就夠了。」
愛因斯坦對自己的衣著也是不注意的,長年披著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襪子,不結領帶,褲子有時既沒有綁皮帶也沒有吊帶,他和人在黑板前討論問題時,一面寫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滑下的褲子用手拉住,這種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頭發卻留得長長的,不加修飾。這對當年「貴族學府」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來說是驚異的事,難怪他們要希望上帝叫他把頭發剪掉。愛因斯坦是很節儉的人,他在計算的紙上是兩面都寫,而且他把許多寄給他的信的信封裁開,當作計算的草稿紙,不讓它們在進了紙簍之前失掉可以再利用的價值。愛因斯坦在外出時經常坐二、三等車,平時只吃一些簡單的食物。
1909年7月,愛因斯坦應邀到日內瓦,參加隆重的日內瓦大學三百五十周年校慶和紀念建校人加爾文的慶祝活動,並接受日內瓦大學頒發給他的榮譽博士學位。在慶祝活動的遊行中,學校里的顯要人物和政府中的大人物,都身穿燕尾服、頭戴高禮帽,或者身穿中世紀式的銹金長袍,頭戴平頂絲帽,而愛因斯坦卻穿著一套平時上街穿的衣服,戴著一頂草帽。對這次慶祝活動所舉辦的盛大宴會,愛因斯坦很不以為然,他對坐在旁邊的人說,「如果加爾文還活著,他會堆起一大堆柴禾,因為搞這樣的鋪張浪費的盛宴而把我們全都燒死。」愛因斯坦自己曾說過:「安逸和幸福,對我來說從來不是目的。我稱這些倫理基礎為豬倌的理想……」。他甚至拒絕自己被安排在上流社會中,而居於與眾不同的地位,對社會上對他的特殊照顧感到憤怒。
愛因斯坦是很珍惜時間的人,他不喜歡參加社交活動與宴會,他曾諷刺地說:「這是把時間喂給動物園。」他集中精神專心的鑽研,他不希望寶貴的時間消耗在無意義的社交談話上。他也不想聽那些奉承和贊揚的話。他認為:「一個以偉大的創造性觀念造福於全世界的人,不需要後人來贊揚。他的成就本身就已經給了他一個更高的報答。」1929年3月,為了躲避五十壽辰的慶祝活動,他在生日前幾天,就秘密跑到柏林近郊的一個花匠的農舍里隱居起來。
作為物理學革命中的偉大科學巨匠,愛因斯坦從來沒有自認為是一個超人。他認識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過的道路的延伸,科學的新時代是在前人工作基礎上的合理發展,因此他總是抱著感激和敬仰的心情贊賞前人的貢獻。在談到相對論的創立時,他說:「相對論實在可以說是對麥克思韋和洛倫茲的偉大構思畫了最後一筆,因為它力圖把場物理學擴充到包括引力在內的一切現象。」愛因斯坦曾幾次在信中對贊揚他的成就的朋友寫道:「我完全知道我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興趣、專一、頑強工作,以及自我批評使我達到我想要達到的理想境界。」
全人類命運的關注者
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也熱愛人類。他沒有因為埋頭於科學研究而把自己置於社會之外,一直關心著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並為之頑強、勇敢地戰斗。他說過:「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又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他自己正是這樣去做的。
1914年4月,愛因斯坦接受德國科學界的邀請,遷居到柏林,8月即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雖身居戰爭的發源地,生活在戰爭鼓吹者的包圍之中,卻堅決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戰態度。9月,愛因斯坦參與發起反戰團體「新祖國同盟」,在這個組織被宣布為非法、成員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轉入地下的情況下,愛因斯坦仍堅決參加這個組織的秘密活動。
10月,德國的科學界和文化界在軍國主義分子的操縱和煽動下,發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為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辯護,鼓吹德國高於一切,全世界都應該接受「真正德國精神」。在「宣言」上簽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當時德國有聲望的科學家、藝術家和牧師等。就連能斯脫、倫琴、奧斯特瓦爾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簽了字。當徵求愛因斯坦簽名時,他斷然拒絕了,而同時他卻毅然在反戰的《告歐洲人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這一舉動震驚了全世界。
1917年,列寧領導的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愛因斯坦熱情地支持這個偉大的革命,贊揚這是一次對全世界將有決定性意義的、偉大的社會實驗,表示:「我尊敬列寧,因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犧牲精神、全心全意為實現社會正義而獻身的人。我並不認為他的方法是切合實際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象他這種類型的人,是人類良心的維護者和再造者。」
1918年11月,德國工人和士兵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和鼓舞下,發動起義,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下台第三天,愛因斯坦即給他的母親連續寫了兩張明信片,歡呼「偉大的事變發生了……親身經歷了這個事變是多麼榮幸!」
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愛因斯坦基本上是一個絕對的和平主義者。但是,侵略和掠奪戰爭不斷發生的現實,打破了他那美好的夢想。特別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德國日益法西斯化,使愛因斯坦意識到新的野蠻戰爭不可避免,促使他改變了自己的觀點。他明確表示:「當法律和人類尊嚴必需保衛時,我們一定要戰斗。自從法西斯的危險到來後,現在我不再相信絕對的被動的和平主義是有效的了。只要法西斯主義統治歐洲,那就不會有和平。」
由於愛因斯坦的進步活動,又因為他是猶太人,因而被德國納粹分子列為重要的迫害對象,幸而他1932年底離開德國到美國講學,才未遭毒手。他在柏林的住屋被查抄和搗毀,他的財產被沒收,他的著作被焚毀,納粹還懸賞二萬馬克要殺害他。面對納粹分子暗殺的危險,愛因斯坦沒有絲毫的畏懼,而是更堅定地戰斗。當他的摯友勞厄寫信勸他對政治問題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時,他不顧個人安危,大聲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著戰爭,和平必須用武裝來保衛,呼籲美國人民起來同法西斯作斗爭。
在為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戰斗的歷程中,愛因斯坦一直關心著被壓迫、被奴役的國家和民族。他反對法西斯滅絕猶太人的暴行,為爭取猶太人的生存權利而大聲疾呼。但他也反對狹隘的猶太民族主義,希望看到猶太人「同阿拉伯人在和平共處的基礎上達成公平合理的協議,而不希望創立一個猶太國」。他反對美國的種族歧視政策,支持黑人的解放運動,並呼籲「美國黑人在這個方向上所作的堅定的努力,應當得到大家的贊揚和支援」。
在五十年代美國麥卡錫份子興風作浪的時期,麥卡錫參議員說他是「美國的第一敵人」,而一些狂熱人士還造謠說他是共產份子,並且說他的前助手英費爾德從他那裡知道原子彈的材料,准備供給蘇聯這些情報。事實上他除了擔心納粹能製造新式武器,在1939年8月2日向羅斯福總統建議這方面該進行研究寫的一封信外,他以後完全不知道美國政府秘密從事原子彈的製造,一些從事這一工作的愛因斯坦的朋友也對他保密,不讓他知道有這回事。但當他知道德國沒有製成原子彈,而美國已造出原子彈後,他的心情感到沉重和不安。他說,如果他知道德國不會製造原子彈,他就不會為「打開這個潘多拉魔盒做任何事情。」
當愛因斯坦後來從無線電廣播知道美國對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殺傷許多平民時他感到非常痛心。他後來寫了一封告美國公民書,說:「我們將此種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學家們,對於一切事物都要優先負起責任,必須限制原子能絕對不能使用來殺害全人類,而是用來增進人類的幸福方面。」1955年,愛因斯坦與羅素聯名發表了反對核戰爭和呼籲世界和平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在1949年愛因斯坦寫了一篇《為什麼要社會主義?》的論文。在這里,他提出了現在看來還是正確的看法!「計劃經濟還不就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本身可能伴隨著對個人的完全奴役。社會主義的建成,需要解決這樣一些極端困難的社會——政治問題,鑒於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的高度集中,怎樣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員變成權力無限和傲慢自負呢?怎樣能夠使個人的權利得到保障,同時對於行政權力能夠確保有一種民主的平衡力量呢?」
巨星隕落
1955年4月18日,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逝世於美國普林斯頓。
在愛因斯坦去世的前幾天還錄音對以色列廣播,他說:「我們這時代最大的問題是人類分成兩個互相對敵的陣營:共產世界和所謂的自由世界。由於「自由」及「共產」這兩個詞的意義對我很難理解,我寧願用「東方」和「西方」的權力沖突來說,然而,這地球是圓的,這樣「東方」和「西方」的真正精確意義也不能清楚。」
愛因斯坦生前不要虛榮,死後更不要哀榮。他留下遺囑,要求不發訃告,不舉行葬禮。他把自己的腦供給醫學研究,身體火葬焚化,骨灰秘密的撒在不讓人知道的河裡,不要有墳墓也不想立碑。在把他的遺體送到火葬場火化的時候,隨行的只有他最親近的12個人,而其他人對於火化的時間和地點都不知道。愛因斯坦在去世之前, 把他在普林斯頓默謝雨街112號的房子留給跟他工作了幾十年的秘書杜卡斯小姐,並且強調:「不許把這房子變成博物館。」他不希望把默謝雨街變成一個朝聖地。他一生不崇拜偶像,也不希望以後的人把他當作偶像來崇拜。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自己不過是自然的一個極微小的部分」,他把一切獻給了人類從自然界獲得自由的征程,最後連自己的骨灰也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但是正如英費爾德第一次與他接觸時所感受到的那樣:「真正的偉大和真正的高尚總是並肩而行的」,愛因斯坦的偉大業績和精神永遠留給了人類。
逸事
愛因斯坦逃學記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於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義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麼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裡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
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麼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願,也顧不得什麼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並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後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韋伯先生的慧眼
愛因斯坦十六歲時報考瑞士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工程系,可是入學考試卻告以失敗。看過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卷的該校物理學家韋伯先生卻慧眼識英才,稱贊他:「你是個很聰明的孩子,愛因斯坦,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但是你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你不想表現自己。」
韋伯先生是講對了,愛因斯坦在數學方面可以說是有「天才」,他在12歲到16歲時就已經自學學會了解析幾何和微積分。而對於不想表現自己這個「缺點」,他也是「死不悔改」。他晚年寫給朋友的信中說:「我年青時對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個角落安靜地做我的研究,公眾人士不會對我完全注意,可是現在卻不能了。」
著名的電影演員查理.卓別林在他的影片《城市之光》於好萊塢首映之日,邀請愛因斯坦夫婦去看。愛因斯坦和卓別林走出汽車時,許多人發現愛因斯坦來看戲,大家圍攏歡呼,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而不是卓別林。愛因斯坦不喜歡這樣的場面,問卓別林:「這是什麼意思?」卓別林馬上安慰他:「這沒有什麼。」
「相對論」就是這樣被發現的
愛因斯坦太太曾對查理·卓別林講述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時工作的情形。後來卓別林把這事記在他的自傳里。這故事倒是可以看出愛因斯坦在這歷史性發現的時刻是怎麼樣子工作的:
「博士像往常那樣穿著睡袍下樓吃早餐,可是那一天卻什麼也沒動。我想一定有什麼問題發生,我問他什麼事使他魂不守舍?
他回答:「親愛的!我得到一個巧妙的想法。」
喝完咖啡後,他就走到鋼琴前開始彈奏起來。幾次停下來在紙上記錄一些東西,然後重復地說:「我得到一個巧妙的想法,非常美妙的想法。」
他說:「這是很困難的,我仍需要進行工作。」
他繼續玩鋼琴,並且寫下一些東西,這樣半小時之久,然後走上樓去他的研究室,並且告訴我不要打擾他,他就一直留在房子里兩星期。每天我上樓把食物送給他,傍晚時他就散一會兒步當作運動,然後回來繼續他的工作。
最後他走下樓來,臉色顯得蒼白。「這里就是我的發現!」他把兩張紙放在桌上,這就是他的「相對論」。」
成功的秘訣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於他成功的秘決。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二十二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說廢話!這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是一樣有用。」
⑻ 寫奮斗故事後的感想
逆境 .奮斗
————讀《老人與海》有感
讀完了《老人與海》,我重重地合上了書皮,感到了一種刻骨銘心的精神力量,聖地亞哥這位偉大的人物形象也在我心中永遠駐留下來.
「一個人並不是一生下來就要給打敗的!」這是在茫茫人海上,在和兇殘的鯊魚搏鬥中,他最頑強、最執著的吶喊.我目光一觸到這句話,內心湧出了許多感想.
對呀,難道一個人生下來就要給打敗嗎?難道面對逆境就沒有辦法了嗎?不,有.奮斗,就是唯一的一條路,就是因為聖地亞哥面對危難沒有恐懼,而是選擇了奮斗,才沒被鯊魚擊敗.我想,也只有奮斗,才會改變人的命運;也只有奮斗,才會崛起,才會不隨逆境而陷入逆境.聖地亞哥,他用他驚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在逆境中站起來,為自己在迷茫的前方開辟了一條勇往直前的道路.
「倒霉的事不會碰到第二次.」這是聖地亞哥第二句使我震撼的話,他在一連八十四天沒捕到一條魚的情況下,第八十五天又出了海,而他依靠的是什麼呢?不就是奮斗精神嗎?他沒有被八十四次的失敗所嚇倒,雖然在這里八十四次所表示的意義早已超過了這數字本身的意義.於是——「什麼也不想,老頭兒,」他這樣對自己說.此刻,語言是蒼白無力的,但那種只要有一口氣在,就不會放棄繼續奮斗的精神是多麼可貴啊!也許,在奮斗中屢戰屢敗這種逆境中,他已經有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豁然心態了.
到這,不禁又使我想起了在逆境中通過奮斗而名垂青史的人.身後有國王的第谷,身後有政府的牛頓,身後有公爵的伽俐略,一生是被病魔纏身、貧困包圍、孤獨陪伴的開普勒.他們面對逆境的唯一答案就是——奮斗.
《老人與海》的故事為我們揭露了一個道理:陷入泥濘,不要嘆息,因為平坦大道上留下的腳印不及在泥濘中的深;跌入底谷,不要悲哀,至少還有奮斗的精神.
⑼ 第谷與約翰·開普勒相遇的故事是什麼
第谷在奧地利的工作由於沒有助手效率很低,正在為難之際,他收到了一本題名為專《宇宙的奧秘》的書和一封熱屬情洋溢的信,寫信的是一個署名「約翰·開普勒」的德國青年。
約翰·開普勒的觀點在書中表達得很明確,他信仰的是哥白尼的日心說,而第谷則是托勒密地心體系的信奉者。盡管觀點不一致,但是第谷從他的信中和書中看到這是一個真正獻身於科學事業的、很難得的人才。於是,他馬上復信讓開普勒到布拉格當他的助手。我們今天大學里的研究生導師們很少有幾個能有第谷這樣的胸懷,觀點不一致的研究生堅決不收的佔大多數。第谷這樣的教師是很少見的。據說有一次,因為開普勒那個好吃懶做的老婆的挑唆,開普勒和第谷吵翻了,但是,當開普勒認識了自己的錯誤以後,第谷立刻就原諒了他。
⑽ 第谷觀測到超新星的故事是什麼
1572年11月11日,太陽落山後,第谷同往常一樣開始觀察天象。天越來越暗時,他發現在仙回後星座旁邊出現了一答顆新的明亮的星星。這時的第谷對星空已經是了如指掌了。他深知仙後星座旁邊以前是沒有這么一顆星的,於是,從這一天開始第谷每晚持續不斷地對這顆星進行觀察,他發現這顆星一夜比一夜更亮,最後超過了金星的亮度,後來甚至在白天也可以毫不費力地就看見它了。過了一年,這顆星漸漸地暗了下去。又過了4個月,這顆星終於在天幕上消失了。這顆星在天空存在的16個月當中,第谷以驚人的毅力,不分寒暑,憑一雙肉眼一直堅持觀測,並且作出了詳細的記錄,積累了非常寶貴的天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