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刺字成語
① 岳飛刺字的成語
精忠報國:20歲的岳飛已經是個飽讀兵書、諳熟武藝、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他盼望有一天能夠投身疆場, 為國家報仇雪恥.當招募」敢戰士」的消息傳來時, 他報名參軍.就在他走上戰場的前夕, 深明大義的母親, 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囑咐他一生一世都要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勇殺敵, 決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岳飛參軍後, 一直堅持戰斗在抗金的最前線, 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殺敵.他率領的」岳家軍」不畏強敵, 獨當一面, 先後六次與金兵交鋒, 均獲全勝, 」岳家軍」聲威大震.而趙構卻重用寵臣主和派代表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為了拯救淪陷在敵占區的苦難同胞, 把敵人驅逐出境, 岳飛不顧自己位卑言輕, 上書給皇帝趙構, 堅決反對繼續向南逃跑, 力諫趙構返回汴京, 親率六軍北渡黃河, 這樣將帥一心, 一定可以收復中原.這道奏書進呈後, 觸怒了趙構和黃、汪這些妥協投降派.他們以」小臣越職, 非所宜言」的罪名, 把岳飛的官職革掉了.閑居三個月後, 岳飛難以壓抑心中報效國家的強烈意願, 投奔河北路招撫使張所.岳飛慷慨陳詞, 決心以身許國, 消滅敵人, 恢復故疆, 以報答父老鄉親.從此, 岳飛又轉戰在抗金的戰場上, 而且越戰勇, 」岳家軍」的旗幟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徵.金兵統帥不得不驚呼: 」撼山易, 撼岳家軍難! 」,1140 年, 正當岳飛奮勇前進, 勝利在望的時候, 趙構和宰相秦檜卻害怕」岳家軍」強大起來之後, 成為南宋政權的威脅.因此, 不惜出賣民族利益, 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借口, 在一天之內連下12 道金牌, 強令岳飛退兵.岳飛對此極為悲憤, 長嘆道: 」十年之功, 廢於一旦! 」岳飛退兵時, 中原人民攔住軍馬, 哭聲盈野, 岳飛也潸然淚下.,岳飛回到臨安後, 趙構和秦檜為了向金兵求和, 誣陷他唆使部下謀反, 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送進監獄.1141 年12 月29 日, 岳飛和他兒子岳雲、部將張憲等一同被害, 當時岳飛年僅39 歲.臨刑前, 他奮筆疾書, 寫下」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意思是」老天有眼呵, 老天有眼呵! 」岳飛被害後, 南宋與金人訂立了可恥的紹興和議, 向金朝稱臣納貢, 大片國土淪於金人之手.,岳飛雖然慘遭殺害, 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光輝業績, 深深地銘刻在世代中國人民的心中; 而奸臣秦檜等人, 卻被鑄成鐵像, 反剪雙手, 長跪於英雄墓前, 被萬世人民唾罵!
② 岳母刺字是成語嗎 如果是,就說明為什麼是的,
「岳母刺字」不是成語,
而岳母刺的字「精忠報國」卻是成語.
③ 岳飛母親刺字的故事成語
精忠報國
岳母刺字——精忠報國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湯陰縣岳家莊的一戶農民家裡,生了一個小男孩。他的父母想:
給孩子起個什麼名字好呢?就在這時,一群大雁從天空而過,父母高興地說:"好,就叫岳飛。願吾兒像這群大雁,飛得又高又遠。"這名字就定下來了。
岳飛出生不久,黃河決口,滾滾的黃河水把岳家沖得一貧如洗,生活十分艱難。岳飛雖然從小家境貧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親的嚴教,性格倔強,為人剛直。
一次,岳飛有幾個結拜兄弟,因為沒有飯吃,要去攔路搶劫,他們來約岳飛。岳飛想到母親平時的教導,沒有答應,並且勸他們說:"攔路搶劫,謀財害命的事兒,萬萬不能幹!"眾兄弟再三勸說,岳飛也沒動心。岳母從外面回來,岳飛一五一十地把情況告訴了母親,母親高興地說:"孩子,你做得對,人窮志不窮,咱不能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一天,岳母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岳母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記著這一誓言。岳飛解開上衣,請母親下針。岳母問:"你怕痛嗎?"岳飛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岳母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綉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後來,岳飛以"精忠報國"為座右銘,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成為一名抗金名將。
正如他的詩中所講: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架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狀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④ 岳飛母親刺字的成語叫什麼
岳母刺字
【解釋】:岳飛母親為促岳飛回營抗敵,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使其永以報國為志,終身報效祖國
精忠報國jīngzhōngbàoguó
[釋義] 精心忠誠;報效祖國。
[語出] 《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正音] 國;不能讀作「ɡuǒ」。
[辨形] 忠;不能寫作「中」。
[近義] 盡忠報國
⑤ 岳母刺字是一個成語嗎
岳母刺字 是成語。
岳飛的英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嶽母刺字的故事也極為流行。 但是專岳母刺字的故事,歷史上卻查無依據。宋人的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岳飛的曾孫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編》也沒有記錄。岳母刺字始見於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書雲:「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精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但書中未註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其實岳母刺的字是屬盡忠報國。
⑥ 關於岳飛刺字的成語
精忠報國
岳母刺字——精忠報國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湯陰縣岳家莊的一戶農民家裡,生了一個小男孩。他的父母想:
給孩子起個什麼名字好呢?就在這時,一群大雁從天空而過,父母高興地說:"好,就叫岳飛。願吾兒像這群大雁,飛得又高又遠。"這名字就定下來了。
岳飛出生不久,黃河決口,滾滾的黃河水把岳家沖得一貧如洗,生活十分艱難。岳飛雖然從小家境貧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親的嚴教,性格倔強,為人剛直。
一次,岳飛有幾個結拜兄弟,因為沒有飯吃,要去攔路搶劫,他們來約岳飛。岳飛想到母親平時的教導,沒有答應,並且勸他們說:"攔路搶劫,謀財害命的事兒,萬萬不能幹!"眾兄弟再三勸說,岳飛也沒動心。岳母從外面回來,岳飛一五一十地把情況告訴了母親,母親高興地說:"孩子,你做得對,人窮志不窮,咱不能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一天,岳母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岳母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記著這一誓言。岳飛解開上衣,請母親下針。岳母問:"你怕痛嗎?"岳飛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岳母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綉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後來,岳飛以"精忠報國"為座右銘,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成為一名抗金名將。
正如他的詩中所講: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架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狀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⑦ 岳飛刺背的成語
精忠報國
精忠報國_網路漢語
[讀音][jīng zhōng bào guó]
[解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出處]《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例句]從小就聽媽媽講「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飛~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裡。
[近義]盡忠報國
[反義]賣國求榮
盡忠報國
_網路漢語
[讀音][jìn zhōng bào guó]
[解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出處]《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
[例句]青少年不僅要有~的志向,還要努力學習,具備~的本領。
[近義]忠心耿耿
[反義]賣國求榮
【故事】岳母刺字
岳飛小時候家裡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岳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並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每次作戰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於他勇猛善戰,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岳飛還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岳家軍」的士兵都嚴格遵守紀律,寧可自己忍受飢餓,也不敢打擾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們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生,清洗餐具後才離去。「岳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在一次岳家軍與金軍的戰役中,當岳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後,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姦臣秦檜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岳飛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他一生謹記母親的教誨,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沒有忘記母親「精忠報國」四個字。
⑧ 岳飛母親刺字成語
岳母刺字
宋元帥宗澤病重,以印信交岳飛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飛心情郁悶,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營抗敵,並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使其永以報國為志,終身報效祖國。
⑨ 岳飛背上刺字的成語
精忠報國
拼音: jīng zhōng bào guó
解釋: 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出處: 《北史·顏之儀專傳》:「屬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宋史·岳飛傳》:「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