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觀世音菩薩傳奇故事

觀世音菩薩傳奇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5 14:50:36

A. 求觀音成菩薩之前的傳說

我只知道第一個,觀音前世是一個公主,叫妙善。皇帝有三個女兒,她最小,最孝順,可是最不會表達。有一天,皇帝病了,要用一個女兒的血肉做葯才能活下去,妙善捨身為父,成就無上功德,成了菩薩。

B. 南海觀音傳說

望,頭頂是一片藍天;左右看看,煙霧兩邊都是清晰明亮的大海,惠鍔只好調轉船頭,繞著煙霧朝前駛。可是帆船駛向左邊,煙霧飄到左邊;帆船駛向右邊,煙霧也飄到右邊。船在海上繞來繞去,最後還是回到了普陀山的洋面上,惠鍔想想沒有辦法,只好再次把船駛進山嶴里,拋錨落帆,等煙霧消散了再走。
第三天早晨,紅彤彤的太陽從海面上升起,光芒四射,霞光萬道,惠鍔走進船艙,抬頭一看,但見彩雲中間,有幢巍峨絢麗的彩色牌樓,仙女往還,珠光寶色,耀人眼目。他心中喜悅,合十頂禮,馬上揚帆啟航。奇怪的是,船一出山嶴,天上的奇景就突然消失了,烏雲遮住了太陽,海風掀起了巨浪。惠鍔發了急,想想在這里已經耽擱了好幾天,老是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才能把觀音請回日本啊?這點風,這點浪,算得了什麼!開船,趕快開船!
惠鍔請船家把船駛出山嶴,頂風破浪朝前駛去。風更猛了,浪更大了,但是惠鍔心不慌,意不亂,穩穩地合十站在船頭,涌經念佛。風浪雖然慢慢平靜了下來,可是沒等駛出多遠,帆船突然停出了,好象生了根一樣,進退不得。他低頭一看,只見海上飄來一朵朵鐵蓮花,帆船被團團圍在中間。惠鍔大驚,心想,一次一次開船,都是風浪阻擋,今天又有鐵蓮鎖舟,難道是觀音大士不願去日本么?他回到船艙里,跪在觀音佛像面前祈告說:「如若日本眾生無緣見佛,我一定遵照大士所指方向,另建寺院,供養我佛。」
話音未落,忽聽得「轟隆」一聲,從海底鑽出一頭鐵牛。鐵牛一邊往前游,一邊大口大口地吞嚼鐵蓮。一會兒功夫,洋面上就出現了一條航道,正好能夠通過一條帆船。帆船跟著鐵牛後面,沿著這條航道前進。不久,又是「轟隆」一聲響,鐵牛沉入海底,滿洋的鐵蓮也無影無蹤了。惠鍔定神一看,原來帆船又回到了普陀山的一個山嶴里。
雲散了,天晴了,太陽高高掛在天空。這時,有個漁民從山上走下來,對惠鍔說:「這幾天的事情,我都親眼看到了。你走不成了。還是請法師到我家裡住幾天再走吧!」
惠鍔見他這樣熱情,便答應了。他手捧著觀音佛像,跟著漁民爬上普陀山,放眼一看。但見金光閃閃的沙灘上,海潮時退時漲;鬱郁蔥蔥的山峰周圍,是一片茫茫無際的海洋。晨觀日出,夜聽潮聲,與五台山相比,真是另有一派風光。他心想,既然觀音菩薩不願去日本,就在這里造座寺院,讓觀音菩薩定居在普陀山吧!周圍的漁民聽說要建寺院,都來相助,沒多久,就造成了一座小庵堂。
庵堂造好了,佛像供上了,惠鍔朝暮參拜。從此,這尊檀香木雕成的觀音佛像就留在普陀山了。那座小庵堂,就叫不肯去觀音院。

C. 關於觀音的民間故事

「觀音傳說」之普遍,這與當地觀音信仰之廣泛分不開的,早在宋寶慶《昌國縣志》專中,就有「梅岑山(今屬普陀山)觀音寶陀寺」的記載。宋乾道《四明圖經》是即有「日僧慧鍔送觀音」的記載,《不肯去觀音》的傳說從此一直流傳至今,且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元代西域僧盛熙明著《普陀洛迦山傳》,更記有《善財一十八參觀自在》、《觀世音三十二現身隨類說法》、《唐大中梵僧潮音洞前燔十指親睹大土觀身說法》等靈異傳說。明清以來的《普陀山志》記述的觀音靈異傳說更多,民國十二年編的《普陀洛迦新志》專論「靈異門」,記錄各類觀音靈異傳說68則。除了古志書記載以外,早在明萬曆年間就有《南海觀音全傳》一書流傳民間,民國初年又有《觀音得道》話本傳世於民間。在古典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名著中都有觀音傳奇形象記載。據佛教傳說,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菩薩誕生、出家、得道,稱為三大香會,每一個日子都有一個故事。因此說,千百年來,觀世間作為一個佛法無邊的大菩薩,一直在舟山民間被子廣泛地偉頌著,信奉著。而且這種傳頌、信奉己遠遠超越了民族和國界,成為一種「勸人為善、愛好和平」的觀音文化現象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D. 有關觀音菩薩的故事

觀音信仰源自於佛教,而觀世音的形象則在中國民間經受了長期的演變。

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是中國化的佛教信仰的重要的菩薩之一。民間對她的崇拜極盛,老百姓稱她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將觀世音菩薩之世字免去,改稱觀音菩薩。

元代以前,由印度等地傳入的觀世音菩薩像皆為男性,元代初年,大畫家趙孟的夫人管道升最早用「水墨」的方法畫了一幅女性的觀音像,因為她慈悲若女子;並撰寫了《觀音成道記》一書。

書內說,觀音是天竺國妙庄王的第三女,名叫妙善,生而素食,長而事佛,矢志不嫁。父王就讓妙善去做十件難做的事情,例如用竹籮挑水滿一水池,一晚要織成一百疋布等,不能完成便要嫁人。

妙善完成不了,就誠心向天禱告,感動得天上諸神齊下凡間,幫助妙善去完成任務,結果十件難事都依限完成。

後來妙善為太白星君度之成道,成道後妙善又度父母姊一家人皆得成正果。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明顯能看出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對佛教的改造和影響。道教稱觀世音菩薩為洞天帝主圓通自在天尊。因為在宋代道教成為統治者支持的宗教,宣和元年,皇帝下詔,把佛祖改稱為大覺金仙,羅漢改為尊者,觀世音改稱為觀音大士,並入了道教。

觀世音菩薩曾立誓度盡天下眾生,眾生得度,然後自己最後一個得道,所以數千百年以來,仍稱觀世音菩薩而不稱佛。

詳細的你可以到如下地址查看:
http://bbs.ahage.net/read.php?tid=59726

E. 觀音故事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775987.html 觀世音菩薩傳奇 電視劇

http://boruo.goodweb.cn/ 般若文海版 菩薩感權應

F. 觀音菩薩渡人成佛的故事

觀音不會渡人成佛.....普渡眾生只是救人疾苦。

G. 關於觀音大士的傳說

觀音大士(或稱觀音菩薩),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家家有彌陀,戶戶有觀音」,這句古今流傳的俗語,就充分說明了中國民眾崇敬供奉觀世音菩薩的盛況,以及觀世音菩薩在中國民間的深遠影響。印度的菩薩和中國民眾結緣最深的,莫過於觀音,中國民眾對她的崇信遠在其他佛教神祇之上。直到今天,觀音菩薩依然深受廣大民眾的虔信和膜拜,繼續展示其神奇的魅力。
觀音,全稱「觀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 Vara的意譯,又譯作「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觀音聲」等,別稱救世菩薩、蓮花手菩薩、圓通大士等。「觀世音」意思就是,世間一切遇難眾生只要一心稱念該菩薩名號,菩薩就會及時觀其音聲而前來相救。《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眾生遇到種種災難苦惱,只要發聲呼救,觀世音菩薩就尋聲解救。聲音不用聽而是去「觀」,此屬於佛家所說的「六根互用」。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及其功能。「根」為「能生」之義,如眼根能識色,耳根能聽音,鼻根能嗅香,舌根能嘗味,身根有所觸等。一般凡人,各根各司其職。但佛家神通妙用,六根卻可以互用,即六根中任何一根都能替代其他諸根的作用。釋迦牟尼佛在六根互用上就達到了極高極圓滿的境界。《涅盤經》稱:「如來一根則能見色、聞聲、嗅香、別味、知法,一根現爾,余根亦然。」觀音菩薩也同樣具有這種神通,即以目觀塵世苦難眾生的呼救聲,而前往解救。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難眾生,故全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因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大悲」,沿用至今。「觀音」又名「觀自在」,見唐玄奘所譯《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的含義,一是表示具有大智慧,能夠完全「自在」地洞察世界,達到事理無礙的境界;二是表示大慈悲,觀音菩薩能夠應機赴感、尋聲救苦,從心所欲,無所不能,了無障礙。在民間,將菩薩和眾生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以「觀世音」(或「觀音」)菩薩最為流行。
觀音菩薩傳入中國大約是魏晉時期,觀音菩薩是隨著魏晉時期凈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凈土宗的信仰是稱名念佛往生阿彌陀佛凈土即西方極樂世界。魏晉時期社會的動亂是造成這種信仰盛行的社會現實根源。哀鴻遍野、苦難深重的動亂社會,更促使人們信崇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在印度佛教龐大的佛菩薩王國里,中國民眾很快選擇了觀音菩薩,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廣大民眾祈望有一位救民於水火、解民於倒懸的救世主。在頻生的天災人禍面前,束手無策、陷於失望甚至絕望境地的平民百姓,需要這樣的救世主。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基辛說:「宗教強化了人類應付人生問題的能力,這些問題即死亡、疾病、飢荒、洪水、失敗等等。在遭逢悲劇、焦慮和危機之時,宗教可以撫慰人類的心理,給予安全感和生命意義,因為這個世界從自然主義的立場而言,充滿了不可預料、反復無常和意外的悲劇。」中國民眾信仰觀音菩薩原因即在於此。但是,中國民眾接受印度的佛菩薩卻又並非全部照搬,而是改造為中國菩薩。隨著佛教中國化的發展,印度的觀音形象逐漸發生重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觀音入主中國初期,觀音還是以「偉丈夫」男菩薩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中國早期觀音造像,例如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的木雕,觀音都是以男子漢形象出現,嘴唇上還有兩撇小鬍子。後來,特別是唐宋以後,觀音完全變為女菩薩,而且是非常秀美嫵媚的女菩薩。
中國佛教對觀音的改造,突出地表現在編造觀音菩薩的新的身世,這就是廣泛流傳的觀音為妙善公主說。印度的男觀音變成了西域興林國妙庄王的三公主。這種女觀音身世說,最早見於宋代朱弁《曲洧舊聞》。其後,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觀世音菩薩傳略》成為完整的傳記。以此為藍本,還陸續出現了《香山寶卷》、《南海觀音全傳》、《觀音得道》等一大批觀音故事書。這些觀音故事的廣泛流傳,深入人心,致使中國化的女觀音菩薩,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的「正宗」的男觀音菩薩。
三十三觀音:(1)楊枝觀音:造型為立像,手持凈瓶、楊枝,常戴女式風貌和披肩長巾。(2)龍頭觀音:造型為雲中乘龍。(3)持經觀音:坐在崎嶇岩石上,手持經卷。(4)圓光觀音:合掌坐於岩石上,身後現圓光火焰。(5)游戲觀音:乘五色雲,左手放於偏臍處。(6)白衣觀音:身披白衣,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7)卧蓮觀音:卧於池中蓮花之上。(瀧見觀音:坐岩石觀賞瀑泉。(9)施葯觀音:手持葯草。(10)魚籃觀音:手提魚籃。(11)德王觀音:趺坐於岩畔,左手置膝上,右手持樹枝。(12)水月觀音:法相現身月色水光中。(13)一葉觀音:乘一片蓮花飄於水面。(14)青頸觀音:坐於斷岩,右膝立起,右手置膝,左手扶岩壁。(15)威德觀音:坐岩畔,左手執金剛杵,右手持蓮花,作觀水狀。(16)延命觀音:頭戴寶冠,或著白衣,手持草葯赤檉柳。(17)眾寶觀音: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在彎膝上,身掛寶物。(1岩戶觀音:在山洞中打坐,欣賞水面。(19)能凈觀音:佇立海岩邊上,望海沉思。(20)阿耨觀音:左膝倚於岩上,兩手相交,眺望海景。(21)阿摩提觀音:三目四臂,乘白獅,身有光焰,天衣瓔珞,手持寶棍,怒目瞋容。(22)葉衣觀音:四臂,身披千葉衣,頭戴寶冠,冠上有無量壽佛像。(23)琉璃觀音:乘一片蓮葉,雙手捧琉璃壺,輕浮水面。(24)多羅觀音:直立乘雲,合掌持青蓮花。(25)蛤蜊觀音:乘蛤蜊上,或居於兩扇蛤蜊殼中。(26)六時觀音:左手執摩尼寶珠,右手持梵筴,立像,常作居士裝束。(27)普慈觀音:頭戴天冠,身披天衣,立於山嶽之上,為大自在之化身形象。(2馬郎婦觀音:右手持《法華經》,左手持頭骸骨,為民婦形象。(29)合掌觀音:合掌立於蓮台上。(30)一如觀音:坐於雲中蓮座上,立左膝,作飛行狀。(31)不二觀音:兩手重疊,在水中坐蓮葉上。(32)持蓮觀音:坐蓮葉,持蓮莖,常作童女或童男面孔。(33)灑水觀音:又稱「滴水觀音」,右手執灑杖,左手執灑水器,作灑水相;或作右手持瓶瀉水狀。 除三十三觀音外,中國民間還有大量各不相同的觀音,如自在觀音、不空羂索觀音、送子觀音、三面觀音、不肯去觀音、鰲頭觀音等等。緣由觀音變化形象之多,在佛教聖眾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這一現象本身也就是觀音菩薩最受萬民百姓崇信的證明。即是說,是因為萬民百姓最崇敬觀音菩薩,相信觀音菩薩,萬民百姓才創造了這樣眾多的觀音形象。

H. 誰有觀世音菩薩從小到成佛的故事傳奇的,除了優酷上面的,還有嘛

《愣嚴經》: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法雨語譯:這時,觀世音菩薩隨即從座上站起來,頂禮佛足對佛說:世尊!回想我在過去無量數恆河沙劫以前,那時觀世音佛出現於世間,我在觀世音佛前發心求取無上的菩提正覺,佛教我從聽聞的性能上思惟修習(反聞能聞的自性,念念旋元自歸,刻刻熏聞熏修),證入三摩地。我最初在聞性的思惟修習中,把整個身心攝入於能聞的自性之流,亡去所聞的音聲,所入之能聞自性之流清靜寂然,沒有動靜兩種塵相的生起,這樣逐漸精進深入,能聞與所聞都消失凈盡,但又不止住於盡聞無相之境,再進一步把能覺與所覺也都空掉,空覺極至於圓滿,則空與所空滅掉,生滅之妄想心滅盡,寂滅之性現前,忽然之間超越了世間的有為形相及出世間的一切聖智聖境,本妙圓明的自性正覺圓滿照徹十方法界,同時獲得兩種殊勝的功德:一是上合十方一切諸佛本元的妙明正覺真心,與諸佛如來具有同樣的慈悲力量;二是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一切眾生具有同樣的悲苦渴仰之情。

I. 觀音菩薩的故事是怎樣的

觀音信仰源自於佛教,而觀世音的形象則在中國民間經受了長期的演變。

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是中國化的佛教信仰的重要的菩薩之一。民間對她的崇拜極盛,老百姓稱她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將觀世音菩薩之世字免去,改稱觀音菩薩。

元代以前,由印度等地傳入的觀世音菩薩像皆為男性,元代初年,大畫家趙孟的夫人管道升最早用「水墨」的方法畫了一幅女性的觀音像,因為她慈悲若女子;並撰寫了《觀音成道記》一書。

書內說,觀音是天竺國妙庄王的第三女,名叫妙善,生而素食,長而事佛,矢志不嫁。父王就讓妙善去做十件難做的事情,例如用竹籮挑水滿一水池,一晚要織成一百疋布等,不能完成便要嫁人。

妙善完成不了,就誠心向天禱告,感動得天上諸神齊下凡間,幫助妙善去完成任務,結果十件難事都依限完成。

後來妙善為太白星君度之成道,成道後妙善又度父母姊一家人皆得成正果。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明顯能看出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對佛教的改造和影響。道教稱觀世音菩薩為洞天帝主圓通自在天尊。因為在宋代道教成為統治者支持的宗教,宣和元年,皇帝下詔,把佛祖改稱為大覺金仙,羅漢改為尊者,觀世音改稱為觀音大士,並入了道教。

觀世音菩薩曾立誓度盡天下眾生,眾生得度,然後自己最後一個得道,所以數千百年以來,仍稱觀世音菩薩而不稱佛。

J. 求觀音菩薩的故事

您好
《觀音菩薩的故事》由清末民初著名的、寫作通俗佛教小說的曼陀羅室主人所著,作者以巧妙的手法,將佛教智慧吸收並體現在觀音菩薩得道及度化眾生的不凡經歷當中。讀者不僅能從書中了解到中國第一佛——觀音菩薩的一切知識,還能夠體會更深層次的佛教哲理與文化。為適合21世紀的閱讀方式,面向當代的眼光,賦予這本經典名著以新的面貌和氣息。經過大量的編輯修訂,增加插圖以及相關基礎佛教知識,出版了《觀音菩薩的故事》全彩插圖增修本,這一版本更雋永、更超值,更適合家庭珍藏和全家共賞。 你手上的這本《觀音菩薩的故事》的原著為署名曼陀羅室主人的《觀世音傳》,為適應當代讀者的閱讀習慣,編者在原著基礎上做了一些文字上的潤色。 自兩漢時期佛教東漸傳入中國後,原為大乘佛教菩薩的觀世音在中國獲得了空前的崇拜。在隨後一千多年的歷史更迭中,觀音信仰對中國的本土宗教和民間信仰都發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觀音信仰的內容也受中國本土文化的影響發生著不斷的變化,並逐漸成為中國民間信仰的核心。 有關觀世音的著述很多,但多為難懂的佛教典籍或零散的民間故事。 直到清末民處,曼陀羅室主人的這部作品開始系統地將觀世音的身世和傳奇衍變成小說形式,著重介紹了觀世音不凡的身世,歷盡千般磨難的修行經歷和大慈大悲、濟世救人的傳奇事跡,從而超出一般的佛經演繹而成為一部動人的故事,更具文藝色彩和感染力。 本書自清末民初刊行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是諸多觀世音故事通俗讀本中影響最大的一部。精美的插圖本補充了觀世音信仰的起源、發展、變化,特別是在中國歷史中的緣起和流變,以及觀世音信仰對中國本土宗教和民間信仰的影響。既可以成為了解佛學佛理和佛教史的基本補充,又可對不同時期的觀音造像有相當專業化的鑒賞。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