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南京名人故事

南京名人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5 03:53:02

① 南京名人事跡

1、傅善祥,南京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狀元。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聰慧過人,喜讀經史。1853年(清咸豐三年)太平天國開創科舉女科才,傅善祥報名參加女科考試後,高中鼎甲第一名。

事跡:

1853年春末,洪秀全頒布詔書,開甲取士,同時打破常規,增加「女科」;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破天荒的。男科的主考官是東王楊秀清,女科主考官是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嬌。傅善祥勇敢地報名參加女科考試。當時參加科考的男女士子有600多人,男科女科試題一樣。

均為「太平天國天父天兄天王為真皇帝制策」。考場上的傅善祥顯示出其超人的才華,她提起筆來,文思泉湧,才華橫溢,頃刻間揮筆而就。她的文章處處精華,字字珠璣,洋洋灑灑一萬有餘,初評時,就獲得了閱卷官員的一致好評。

經過層層選拔,傅善祥的文章最後被送到了東王楊秀清的案頭。東王看後,立即為這篇才華橫溢的文章所折服,尤其是文中的觀點,更是讓他欣喜不已:「三皇不足為皇,五帝不足為帝,惟我皇帝,乃真皇帝。」

於是「虎顏大悅」,提起朱筆毫不猶豫地將傅善祥點為女科狀元。傅善祥考中鼎甲第一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狀元,也是唯一的女狀元。

2、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

事跡:據說,朱允炆逃離京城後,顛沛流離,千方百計逃避追殺,後隱居於湄江的觀音崖(也有稱是陝西城固觀音崖)一帶。誠心向佛,終了一生,著名的藏君洞也因此而得名。

朱允炆在當皇太孫時,太祖朱元璋曾出聯「風吹馬尾千條線「,要他和燕王朱棣以對。朱允炆對曰:「雨打羊毛一片膻。「朱棣則對曰:「日照龍鱗萬點金。「朱棣之對太祖較為滿意。

從中也看出了朱允炆的懦弱、平庸和朱棣的雄心。太祖駕崩後,皇室想了一些方法來鞏固朱允炆的皇位。但後來江山終究被朱棣所得。而上面的對聯卻成為二人命運的讖語。

話說朱允炆在湄江隱姓埋名,自稱應文和尚,留下了許多對聯詩話。其中對觀音崖風光的描寫聯「峰如巢風彩,崖似卧龍文。「

3、盧郢,金陵(今南京)人。出生年不詳,卒於北宋太宗 太平興國四年(979)前後。五代十國南唐後主丙寅(宋乾德四 年,公元966年)或乾德五年狀元。

事跡:盧郢善文章、有勇力、好吹鐵笛。乾德年間,盧郢一日偶 與惡霸——都城烽火使韓德霸狹路相逢。盧郢不迴避,韓德 霸命左右捕執。

盧郢擊倒十餘人且將韓德霸摔於馬下,打傷面目。韓德霸訴於後主,卻被罷職,盧郢聲名大顯。次年,舉 進士,狀元及第。盧郢之姐夫徐鉉受命撰文,數日不成。盧郢口授而令人 筆錄,一蹴而就。

4、俞栗,字祗若,南京溧水孔鎮人,北宋崇寧五年(1106)賜進士第一,是溧水有史記載的第一名狀元。

事跡:俞栗榜取後,初在太學的預備學校當經學博士,後又任秘書省正字、吏部員外郎等。他對朝廷極盡「忠」字,宋徽宗很信任他。不久,提拔他擔任給事中、殿中侍御史的職務。後因「勿合於時」,被貶為襄州知府。他在襄州興利除弊,體察民情。

在這期間,他發現鹿門寺的僧人有傷風敗俗行為,俞栗查證後,奏明朝廷,將該寺的田地一半沒收歸公,以助軍餉。宋徽宗認為他政績突出,又把他召回朝廷。

俞栗回到京城,面奏皇上,「言官吏苟且成風,不肯予奪公事」,他揭發州縣官吏、監司大員皆官官相護,貧苦進姓冤情甚多卻無法申訴。他請求朝廷「戒諭三省,謹擇監司,俾表率州縣。」宋徽宗非常贊許他的建議,賜他襲衣金帶,再次任命他為給事中。不久,被提拔擔任御史中丞(相當於中央監察機關負責人)。

5、明成祖朱棣,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 等。朱棣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後被封為燕王。

事跡:靖難之役時,兩軍在今天東壩展開廝殺。這里背負重山,面對平陸,諸山之水連河通海,壩河、亮馬河、溫榆河交匯。朱棣騎一匹青驄馬,被敵軍追逼到一條河溝邊。眼看就要沒命,情急之下他問坐騎:你能跨過這溝,讓我脫險嗎?

說完一抖韁繩,這馬馱著朱棣噌地一下連跨三道河溝,甩脫追兵,化險為夷,最後累死。朱棣遷都北平改為北京後,為紀念當年初師遇險,坐騎忠勇,就在東壩建了馬神廟,塑馬供於廟中,當神祭祀。傳說立廟之後,那馬活了,常在夜間糟踐莊稼。農民不堪其苦,偷著將廟毀了。

② 南京名人的事跡

具有多年歷史的南京,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南京籍名人傑士層出不窮,燦若群星。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譜寫了一曲曲不朽的篇章。南京的形象,南京人的形象,因他們而更加生動鮮明。南京人為之感到驕傲和自豪。

在古代,南京籍的狀元有20餘位,其名單如下:

南唐的盧郢;

北宋的葉祖洽、秦檜、秦熺、俞栗;

南宋的吳潛、張孝祥;

明朝的黃觀、焦竑、朱之蕃。明清的武狀元有周旋、袁士、文質、尹鳳、董永遂、解元;

清朝的胡任輿、秦大士、黃思永、林本直(武狀元)。(清朝的任長華,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回族探花);

太平天國的傅善祥,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

從古到今,人物的活動反映了整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軌跡,尤其是傑出的人物,為推進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蕭衍(464--549),即梁武帝,他建立了南朝梁。祖籍南蘭陵(今常州),生於秣陵同夏里(今南京東南),在位48年。他"天性銳敏,下筆成章,長於文學,文武兼備"。和別人撰寫成《通史》。又善於音樂與寫詩填詞,其作品大多散佚,明朝人收集殘作,輯成《梁武帝御制集》流傳於今。葬於修陵(今丹陽市東城村)。

清朝大臣、民族英雄鄧廷楨(1775--1846),祖籍福建,清初入江寧(今南京),遂籍。出身宦紳之家,世居秦淮河畔萬竹園。嘉慶六年(1801)中進士。鴉片戰爭時,升任兩廣總督,與欽差大臣林則徐通力協作,開展禁煙英勇斗爭,為鴉片戰爭中堅決抗擊英軍侵略者的愛國將領之一。累官至閩浙和陝甘總督。道光二十六年,終因積勞成疾,卒於任上。死後葬於今南京東郊仙鶴門外靈山下的鄧家山。鄧廷楨墓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中國成立之後,從南京走出數位正省級以上黨政軍領導幹部,其中包括曾任農業部長、中共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的廖魯言;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國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1938年參加八路軍,建國後曾任國防工辦副主任、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的李如洪等黨政軍領導同志,都是從小喝母親河-- 秦淮河的乳汁長大的。

自六朝以來,南京不僅產生了眾多有豐富文化知識的政治、軍事人物,而且涌現了一大批文壇名流。據史料記載,中華偉大文學巨星、《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於康熙50年(1771年)出生在江寧織造府(今南京市內);唐朝最負盛名的詩人之一王昌齡,生於南京,是寫作七言絕句的聖手。和李白同為唐詩七絕之冠,被譽為"詩家天子王江寧";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和他兒子王獻之譽滿古今,祖籍臨沂(今山東臨沂),出生於南京烏衣巷王氏的高門大族;清朝的秦大士,江寧人,雙料狀元(文狀元、武狀元),著名書法家。乾隆二十七年,充任福建鄉試正考官;江南的花鳥畫始於南唐畫家徐熙,他是南京人,創立了"水墨淡彩"的風格;五代、宋初畫家巨然,江寧人,善山水畫,與董源"淡墨輕嵐"為一體,畫史並稱"董巨";現代江蘇書壇,影響最大的是被稱為"四老"的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適、肖嫻,其中林散之是南京江浦人,胡小石祖籍浙江嘉興,生於南京。林散之的書法名重當代,尤以草書成就最著,有"草聖"之譽;南京師范大學唐圭璋,地道的南京人,畢生研究詞學,成績斐然,被稱譽為"當代中國詞壇宗匠"。

南京籍科學家數不勝數。六朝建都建康(今南京),以建康為中心的南朝文化昌盛一時,具有世界影響的科學巨匠祖沖之(生於南京)。他最長於數學和天文學。他對園周率的研究,遠遠超過了我國古人,比歐洲科學家的推算也早一千年,在數學史上放射著燦爛的光輝;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是江寧(南京)人王貞儀刻苦努力,才華出眾,成為清朝女天文學家。對某些地區,特別是對家鄉天氣預測,其准確率達到驚人的程度;丹陽秣陵(今南京)人陶弘景,南朝齊、梁間道教理論家、醫葯學家。齊高帝時為堵王侍讀,拜左衛殿中將軍,封為奉朝請。齊永明十年(492),辭職隱居句曲山(今句容茅山)修道。後來,梁武帝禮聘不出,但朝庭每有徵討大事,總是向他咨詢,他總是耐心解答,獻計獻策,有"山中宰相"之稱。

南京有史以來,名人輩出,群星璀璨。如在現代,有被稱為"東南大學之父"的江浦人郭秉文;被稱為"台灣現代催生者"的南京人李國鼎;生於南京的教育家陳裕光,建立新中國後,續任金陵大學校長至1951年;先後出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改革》雜志主編等要職的南京人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江寧人愛國報人史良才,在上海辦《申報》20餘年,跟邵飄萍、鄒韜奮齊名。他與蔣介石針鋒相對,提出"以百萬讀者對抗百萬大軍",終引來殺身之禍;在我國宗教史上,寶志的名聲如雷貫耳。他生於約481年,卒於514年,本姓朱,句容北鄉東陽(現劃歸南京棲霞區)人。在現代,隨著"帽兒破,鞋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歌聲,濟公這位故作瘋顛、濟世救民的藝術形象飛進千家萬戶。濟公的原型就是南朝高僧寶志。寶志葬於南京鍾山南麓。在靈谷寺松風閣西側叢林中,有志公墓塔、三絕碑、志公殿。

院士是我國最高學術頭銜,南京籍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少,如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周仁、中科院上海葯物研究所高怡生、清華大學建築與城市研究所吳良鏞;北京大學物理系楊立銘、國防科工委趙仁愷、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蔣錫夔(回族)、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胡和生(女)、北京農業大學俞大紱、北京大學張滂、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業治錚、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顧知微、南京大學技術科學院孫鍾秀等。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南京的體育"明星"不斷在體壇上發出耀眼的光輝。徐容,女,1997年獲世界羽聯第一屆世界盃羽毛球賽女子團體冠軍,這是南京市運動員奪得的第一位世界冠軍;欒菊傑,曾8次獲全國女子花劍個人冠軍、6項團體冠軍。在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上,奪得女子花劍個人冠軍,成為1896年以來第一個載入奧運會擊劍史冊上的亞洲人;胡星剛1983年奪得第四屆世界盃技巧比賽男子單人全能和第二套兩項冠軍;楊陽在1987--1989年,獲世界羽毛球錦標賽、世界盃羽毛球賽、第二十四屆奧運會羽毛球表演賽男子單打冠軍和第十五屆湯姆杯團體冠軍,被譽為當時世界羽壇"四大天王"之一,國家體委曾兩次授予他"體育運動榮譽獎章",並被評為全國十佳運動員之一;2003年11月,中國女排在日本大阪舉行的第九屆世界盃女排賽上奪得冠軍。南京人趙蕊蕊作為主力副攻手參賽,她還榮獲2003年世界盃最佳扣球手,她的名字可以與被稱譽為"鐵榔頭"的郎平放在一起。

秦檜(1090--1155),字會之,江寧人。自幼聰穎異常,政和年間中狀元。後來位及宰相,前後執政19年,極力推行投降路線。1141年,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抗金英雄岳飛,他也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成為千古罪人

③ 南京的名人有哪些快快快、、、、

在古代,南京籍的狀元有20餘位,其名單如下: 南唐的盧郢; 北宋的葉祖洽、秦檜、秦熺、俞栗; 南

宋的吳潛、張孝祥;明朝的黃觀、焦竑、朱之蕃。明清的武狀元有周旋、袁士、文質、尹鳳、董永遂、

解元; 清朝的胡任輿、秦大士、黃思永、林本直(武狀元)。(清朝的任長華,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回

族探花);太平天國的傅善祥,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 ...
中華偉大文學巨星、《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於康熙50年(1771年)出生在江寧織造府(今南京市內);

唐朝最負盛名的詩人之一王昌齡,生於南京,是寫作七言絕句的聖手。和李白同為唐詩七絕之冠,被譽

為"詩家天子王江寧";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和他兒子王獻之譽滿古今,祖籍臨沂(今山東臨沂),出生

於南京烏衣巷王氏的高門大族;清朝的秦大士,江寧人,雙料狀元(文狀元、武狀元),著名書法家。

乾隆二十七年,充任福建鄉試正考官;江南的花鳥畫始於南唐畫家徐熙,他是南京人,創立了"水墨淡彩

"的風格;五代、宋初畫家巨然,江寧人,善山水畫,與董源"淡墨輕嵐"為一體,畫史並稱"董巨";現代

江蘇書壇,影響最大的是被稱為"四老"的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適、肖嫻,其中林散之是南京江浦人,

胡小石祖籍浙江嘉興,生於南京。林散之的書法名重當代,尤以草書成就最著,有"草聖"之譽;南京師

范大學唐圭璋,地道的南京人,畢生研究詞學,成績斐然,被稱譽為"當代中國詞壇宗匠"。
具有世界影響的科學巨匠祖沖之(生於南京)。他最長於數學和天文學。他對園周率的研究,遠遠超過

了我國古人,比歐洲科學家的推算也早一千年,在數學史上放射著燦爛的光輝;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

,"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是江寧(南京)人王貞儀刻苦努力,才華出眾,成為清朝女天文學家。對某些

地區,特別是對家鄉天氣預測,其准確率達到驚人的程度;丹陽秣陵(今南京)人陶弘景,南朝齊、梁

間道教理論家、醫葯學家。齊高帝時為堵王侍讀,拜左衛殿中將軍,封為奉朝請。齊永明十年(492),

辭職隱居句曲山(今句容茅山)修道。後來,梁武帝禮聘不出,但朝庭每有徵討大事,總是向他咨詢,

他總是耐心解答,獻計獻策,有"山中宰相"之稱。
在現代,有被稱為"東南大學之父"的江浦人郭秉文;被稱為"台灣現代催生者"的南京人李國鼎;生於南京

的教育家陳裕光,建立新中國後,續任金陵大學校長至1951年;先後出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改革》雜志主編等要職的南京人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江寧人愛國報人史良才,在上海辦《申報》20

余年,跟邵飄萍、鄒韜奮齊名。他與蔣jie石針鋒相對,提出"以百萬讀者對抗百萬大軍",終引來sha身之

禍;在我國宗教史上,寶志的名聲如雷貫耳。他生於約481年,卒於514年,本姓朱,句容北鄉東陽(現

劃歸南京棲霞區)人。在現代,隨著"帽兒破,鞋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歌聲,濟公這位故作feng顛

、濟世救民的藝術形象飛進千家萬戶。濟公的原型就是南朝高僧寶志。寶志葬於南京鍾山南麓。在靈谷

寺松風閣西側叢林中,有志公墓塔、三絕碑、志公殿。

④ 南京名人事例

圖書館里的「書痴」郭紹虞是我國有名的教授、學者、文學批評家和語言學家,曾先後任教於燕京大學、同濟大學和復旦大學,但他自己卻沒有正式上過幾年學。他的淵博的學識都來源於他強烈的讀書興趣和堅強的毅力。郭紹虞從小家境貧寒,中學沒畢業就為謀生而奔波,他心裡一直念念不忘的是讀書。午休和下班的時間,是別人都休息娛樂的時候,也是郭紹虞最高興的時候,他每天都是興高采烈地奔向圖書館,一學就學到閉館。他邊學習邊做大量的讀書筆記,資料卡片。他把這些卡片、紙條掛在窗簾上,床頭上、櫥櫃里、鏡子旁,以便隨時隨地閱讀和背誦。他用這種方法使自己抓緊一分一秒的時間,充分利用圖書館給自己提供的寶貴的學習資料,盡量使它們變成自己的知識。他就是靠著「我要學習」的強烈願望和毅力,一點一滴,積少成多,從一個中學沒畢業的學生,成為一位博學的教授。孫權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 東晉著名政治家謝安
南朝著名科學家祖沖之 東晉傑出畫家顧愷之
南朝道教思想家醫葯學家陶弘景
南朝著名唯物主義哲學家范縝
東晉道教理論家、煉丹術家、醫學家葛洪
東晉文學家、訓詁學家郭璞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原副院長、顧問陳太一教授,1997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吳中如 中科院院士孫義燧

⑤ 南京有哪些歷史名人

1、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祖籍遼寧鐵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 ,曹顒之子。

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

曹雪芹最偉大的貢獻在於文學創作。他創作的《紅樓夢》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情節復雜、描寫生動,塑造了眾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堪稱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曹雪芹為中華民族、為世界人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不僅對後世作家的創作影響深遠,而且在繪畫、影視、動漫、網游等領域產生了大量優秀衍生作品,學術界、社會上圍繞《紅樓夢》作者、版本、文本、本事等方面的研究與談論甚至形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

2、祖沖之(429-500),字文遠。出生於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一生鑽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後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祖沖之算出圓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簡化成3.1415926,祖沖之因此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位將圓周率值計算到小數第7位的科學家。

祖沖之還給出圓周率(π)的兩個分數形式:22/7(約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確到小數第7位。祖沖之對圓周率數值的精確推算值,對於中國乃至世界是一個重大貢獻,後人將「約率」用他的名字命名為「祖沖之圓周率」,簡稱「祖率」。

3、鄧廷楨(1776-1846),字維周,又字嶰筠,晚號妙吉祥室老人、剛木老人。漢族,南京人,民族英雄。

祖籍蘇州洞庭西山明月灣,清代官吏,鴉片戰爭名將之一,嘉慶六年進士,工書法、擅詩文、授編修,官至雲貴、閩浙、兩廣總督,與林則徐協力查禁鴉片,擊退英艦挑釁。後調閩浙,坐在粵辦理不善事戍伊犁。釋還,遷至陝西巡撫。有《石硯齋詩抄》等多部著作傳世。

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到達廣州,開始禁煙。鄧廷楨予以積極支持,和林則徐進行了密切配合,成為林則徐在廣東推動禁煙的親密合作者。

他們在短期內緝拿了內地鴉片煙販,查抄了窯口,打擊和驅逐了武裝鴉片躉船,在虎門親自監督繳收了二萬余箱、袋,二百多萬斤重的鴉片。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五日(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進行銷毀,向全世界宣布中國禁煙的正義性。在虎門海防的建設中,鄧廷楨經常陪同林則徐往各海口視察、研究,提出建設性意見,相互配合得很好。

4、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號華陽隱居(自號華陽隱居)。著名的醫葯家、煉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經注》、《集金丹黃白方》、《二牛圖》、《華陽陶隱居集》等。

陶弘景在醫葯、煉丹、天文歷算、地理、兵學、鑄劍、經學、文學藝術、道教儀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以對於葯物學的貢獻為最大,這道家又與煉丹有關。

陶弘景對化學的貢獻之一是記載了硝酸鉀的火焰分析法:「先時有人得一種物,其色理與朴硝大同小異,朏朏如握雪不冰。強燒之,紫青煙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雲是真消石也。」所謂「紫青煙起」是鉀鹽所特有的性質。陶弘景這一記載,是世界化學史上鉀鹽鑒定的最早記錄。

5、徐熙,五代南唐傑出畫家,金陵(今南京)人,一說鍾陵(今江西進賢)人。出身於「江南名族」。生於唐僖宗光啟年間,後在開寶末年(公元975)隨李後主歸宋,不久病故。一生未官,郭若虛稱他為「江南處士」。沈括說他是「江南布衣」。其性情豪爽曠達,志節高邁,善畫花竹林木,蟬蝶草蟲,其妙與自然無異。

徐熙畫在南唐甚受重視,為後主李煜所欣賞。在宋代也享有很高聲譽,宋太宗見徐熙所畫安石榴,以為「花果之妙,吾獨知有熙矣,其餘不足觀也」。他與黃筌都代表了五代花鳥畫的新水平,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然宋人評論又說,黃筌神而不妙,趙昌妙而不神,神妙俱完,舍熙無矣,被譽為「江南絕筆」。

徐熙作品早已不存,現傳為徐熙的《雪竹圖》、《玉堂富貴圖》、《雛鴿葯苗圖》皆非真跡,只能從中領略其風格和畫法。 《玉堂富貴圖》 此畫繪玉蘭、海棠及牡丹,花蕊繁雜,畫下端有一野雞。題款為"金陵徐熙"下鈐半印二,不可辨。

6、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台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

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庄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尤以詞的成就為最大。

李煜的詞,存世共有三十餘首,在內容上,可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風格綺麗柔靡,雖不脫花間派習氣,但在人物、場景的描寫上較花間詞人有較大的藝術概括力量,在部分詞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

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哀婉凄涼,意境深遠,極富藝術感染力。

李煜不僅擅長詩詞,在書畫方面也頗有造詣。李煜曾考證過撥鐙法的淵源,並總結為「擫押、鉤、揭、抵、拒、導、送」八種技藝。李煜擅長行書,多以顫筆行文,線條遒勁,有如寒松霜竹,世稱「金錯刀」;又喜寫大字,以卷帛為筆,揮灑如意,世稱「撮襟書」。李煜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書法作品,命徐鉉刻成《升元帖》,周密評為「法帖之祖」。

⑥ 南京名人有哪些名人 他的故事

趙蕊蕊(絕對南京人!!!)
她在苦等了4年之後,趙蕊蕊又重新站在了奧運會的舞台上,也回許是上天答捉弄人,讓趙蕊蕊這個有才華的人屢次在奧運前夕受傷,與兩次奧運失之交臂,但是她仍然在經歷了兩次命運的捉弄之後,堅強的在奧運會上盡心竭力為金牌而奮斗,盡管最後沒有站在最高領獎台上,但是趙蕊蕊的那種為了實現自己的奧運夢,勇往直前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敬重!

⑦ 南京名人的資料

葉兆言
江蘇蘇州人。1957年生。198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1986年又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班。歷任金陵職業大學教師,江蘇文藝出版社編輯,江蘇作家協會專業創作員。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 祖父是中國文學元老葉聖陶,名字來源於父母的名字各取一半。是真名。

南京人。1974年高中畢業,進工廠當過四年鉗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80年代初期開始文學創作,創作總字數約四百萬字。主要作品有七卷本《葉兆言文集》、《葉兆言作品自選集》以及各種選本。另有長篇小說《一九三七年的愛情》、《花影》、《花煞》、《別人的愛情》、《沒有玻璃的花房》、《我們的心太頑固》, 散文集《流浪之夜》、《舊影秦淮》、《葉兆言絕妙小品文》、《葉兆言散文》、《雜花生樹》等。

其作《追月樓》獲1987——1988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首屆江蘇文學藝術獎,現為江蘇省作協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作品有:《燭光舞會》《一九三七年的愛情》、《花煞》、《花影》、《舊式的情感》、《小杜嚮往的浪漫生活》、《路邊的月亮》、《哭泣的小貓》、《詩意的子川》、《閑話南京的作家》、《南京女人》、《不娶我你後悔一輩子》、《名與身隨》等。

⑧ 南京的名人故事400字。

南京有史以來,名人輩出,群星璀璨。如在現代,有被稱為"東南大學之父"的江浦人郭秉文;被稱為"台灣現代催生者"的南京人李國鼎;生於南京的教育家陳裕光,建立新中國後,續任金陵大學校長至1951年;先後出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改革》雜志主編等要職的南京人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江寧人愛國報人史良才,在上海辦《申報》20餘年,跟邵飄萍、鄒韜奮齊名。他與蔣介石針鋒相對,提出"以百萬讀者對抗百萬大軍",終引來殺身之禍;在我國宗教史上,寶志的名聲如雷貫耳。他生於約481年,卒於514年,本姓朱,句容北鄉東陽(現劃歸南京棲霞區)人。在現代,隨著"帽兒破,鞋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歌聲,濟公這位故作瘋顛、濟世救民的藝術形象飛進千家萬戶。濟公的原型就是南朝高僧寶志。寶志葬於南京鍾山南麓。在靈谷寺松風閣西側叢林中,有志公墓塔、三絕碑、志公殿。
院士是我國最高學術頭銜,南京籍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少,如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周仁、中科院上海葯物研究所高怡生、清華大學建築與城市研究所吳良鏞;北京大學物理系楊立銘、國防科工委趙仁愷、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蔣錫夔(回族)、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胡和生(女)、北京農業大學俞大紱、北京大學張滂、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業治錚、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顧知微、南京大學技術科學院孫鍾秀等。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南京的體育"明星"不斷在體壇上發出耀眼的光輝。徐容,女,1997年獲世界羽聯第一屆世界盃羽毛球賽女子團體冠軍,這是南京市運動員奪得的第一位世界冠軍;欒菊傑,曾8次獲全國女子花劍個人冠軍、6項團體冠軍。在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上,奪得女子花劍個人冠軍,成為1896年以來第一個載入奧運會擊劍史冊上的亞洲人;胡星剛1983年奪得第四屆世界盃技巧比賽男子單人全能和第二套兩項冠軍;楊陽在1987--1989年,獲世界羽毛球錦標賽、世界盃羽毛球賽、第二十四屆奧運會羽毛球表演賽男子單打冠軍和第十五屆湯姆杯團體冠軍,被譽為當時世界羽壇"四大天王"之一,國家體委曾兩次授予他"體育運動榮譽獎章",並被評為全國十佳運動員之一;2003年11月,中國女排在日本大阪舉行的第九屆世界盃女排賽上奪得冠軍。南京人趙蕊蕊作為主力副攻手參賽,她還榮獲2003年世界盃最佳扣球手,她的名字可以與被稱譽為"鐵榔頭"的郎平放在一起。

⑨ 南京歷史名人故事傳說

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靈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楚國在今六合區已設有棠邑,置棠邑大夫,是南京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開始,至2016年已有2587年。[30] 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在今朝天宮一帶築冶城,開辦冶鑄銅器的手工業作坊。周元王四年,越國滅吳後,范蠡在今中華門外的長干里築越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之名源於此。

公元229年,吳大帝孫權在此建都,改秣陵為建業(282年改建鄴)。此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均相繼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今南京圖書館和六朝博物館下均保留有建康城遺址。六朝時期的建康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百萬,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衣冠南渡使漢民族在南京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南京城和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明代南京

明代南京(19張)

六朝建康城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首開都城中軸對稱布局的先例,其平面布局、建築形制對後世影響深遠,並深刻影響到東亞各國。六朝皇宮台城,為北魏都城以及東亞各國爭相效仿,上承秦漢下啟隋唐,深遠影響了後世都城建設的形制。[35-36]

隋唐兩代,南京受到北方刻意貶抑,但地理上的優勢使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不斷發展強大。李白、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詩人都在這里生活、游覽過。

唐亡後,南唐定都金陵,並擴建城邑。北方中國戰火不斷,而自楊吳始,70多年境內沒有發生大的戰爭。秦淮河兩岸集市雲集,經濟繁榮伴隨著文化的發達,詩詞、書畫都開一代之風。

宋元時期的金陵依然保持南唐的城市規模,是東南地區的經濟重鎮。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擔任江寧知府,並定居、終老在此。1129年,宋高宗趙構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作為行都,為江南東路首府。紹興八年定建康為留都。南宋名將岳飛曾在南郊的牛首山一帶大敗金兵,並有抗金故壘遺存。

南京民國遺存

南京民國遺存(11張)

元代時改為集慶路,城內設有東、西織染局,組織絲織品大量生產,專業工匠有6000多戶,南京雲錦成為元代皇家御用品,南京成為江南地區紡織業中心。

1356年,朱元璋攻佔集慶,改為應天府。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南京為京師,南京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迎來歷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明初京師總人口約70萬人,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修造歷時達27年的南京明城牆,是世界第一大城垣。雞籠山麓的國子監學生多達近萬人,還有日本、朝鮮等國的留學生在此學習。

1402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建文帝帝位,19年後遷都北平,將南京改為留都,設南京六部等機構。明代中葉,南京城人口達120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首都。終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南京舊影

南京舊影(14張)

1645年滿清入關,攻陷南京後遂即廢除國都地位,改應天府為江寧府,成為江南省省府。南京成為統轄江蘇(含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軍民政務的兩江總督駐地。在經濟方面南京具有相當的重要性,清廷在南京設立規模龐大的江寧織造府,生產供應皇家需求的絲織品。[39]

1842年鴉片戰爭戰敗後,清政府於1842年在南京下關江面英國軍艦「康華麗」號上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由此開始。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國,改稱天京,建都11年。

1911年12月29日,起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建立。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1927年3月24日,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南京。4月18日在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定南京為首都,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30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被稱作「黃金十年」,期間南京進行大規模的首都建設,奠定了現代城市發展的良好基礎。到1937年,南京的城市人口增加到100萬以上,為中國六大城市之一。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後,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四十多天的大規模屠殺,史稱南京大屠殺。

⑩ 列舉一些南京近現代名人,並列舉出他她們的主要事跡

1、張棟梁

張棟梁(1887~1937),號仲庵,男,江蘇省江寧縣人,出生於儒醫世家,祖輩六代行醫。為民國時期「金陵四大名醫」之一,與張簡齋並稱為中醫界的「金陵二張」。

少隨其父習醫,得父真傳,除繼承家學外,還曾從名醫吳少成鑽研內、婦等科,之後又拜湖熟潘崗頭李開基老中醫為師,學習外科、針灸,終成內外兼擅,醫術高超的一代名醫。

他多次被邀至安慶、漢口、上海、北京等地區醫病,備受贊譽,中國紅十字會在天津召開會議,他應邀參加並捐贈巨款,被授予榮譽會員稱號和金質獎章。

1927年,張棟梁遷至南京城南磨盤街行醫,由於醫術精湛,挽救沉痾痼疾不計其數, 1932年寧夏省主席馬鴻奎病危,經他治療1個月痊癒,贈酬金一千元,他不受此酬金,轉送南京城北施診所作基金。馬氏還送「醫中國手」銀匾一座。

張棟梁熱心公益,極力維護和發展中醫事業。1929年3月17日,全國中醫葯界代表抗議國民政府「廢棄舊醫」案。

由張簡齋、張棟梁等10人分別與行政院秘書長曾仲鳴,理發委員焦易堂當面進行交涉,據理力爭,迫使國民政府撤消「廢止舊醫案」。

1932年他被聘為南京市第一屆國醫襄校委員,後又被聘為中央國醫館附設國醫特別研究班教師,南京市國醫傳習所教授,每次講課時,聽者擠滿課堂,有時不得不移住禮堂。

2、周仁

周仁(1892~1973),字子競,江蘇南京人,冶金學家和陶瓷學家,上海科技大學首任校長,中國鋼鐵冶金學、陶瓷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892年8月5日生於江蘇江寧。1910年畢業於江南高等學堂,同年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赴美國康奈爾大學機械工程系求學。

1915年獲碩士學位,系主任勸說他留美攻讀博士學位,美國公司重金聘請他,周不為所動,毅然回國。1915年回國後,曾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交通大學教務長、中央大學工學院院長。

1928年在上海創建了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任研究員兼所長。解放前,國民黨當局多次要求研究所和周仁遷往台灣,周拒不執行。

解放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工學實驗館館長、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所長、上海冶金研究所所長、上海硅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等職。

周為中國電爐煉鋼創始人之一,在中國率先研製成功球墨鑄鐵,組織引導並參與了含氟鐵礦石的高爐冶煉研究,取得了創造性成果。

他積極倡導開展國瓷研究,是中國古陶瓷科學研究工作的帶頭人。他是中國現代科學的先驅,獻身教育工作,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並為中國早期學術團體和學術刊物的創始人之一。

1973年12月3日,周仁病逝於上海。

3、劉伯明

劉伯明(1887年-1923年),名經庶,字伯明,出生於江蘇南京,哲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哲學的先驅者、中國現代自由教育的倡導人、中國現代人文主義的先驅。 近代《學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劉伯明少時就學於匯文書院(即金陵大學前身),後留學日本,曾任日本留學生青年會幹事,並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赴美留學,入美國西北大學研究院攻哲學和教育學,獲博士學位。

1915年回國。受聘為金陵大學國文部主任,同時任教於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1年起任國立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前身)文理科主任、行政委員會副主任、哲學教授、代理校長等職。

並撰寫了《論學風》和《共和國民之精神》等文章刊於《學衡》上,倡導朴茂、求實的學風。

4、郭秉文

郭秉文(1880—1969),男,字鴻聲,南京浦口人,生於上海青浦,早年卒業於上海清心書院,1908年赴美留學,191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回國即參與「南高」創辦,先後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務主任、校長和國立東南大學校長。

郭秉文是在國際舞台上最為活躍的中國教育家,20世紀20年代,他連續3次作為中國首席代表出席世界教育會議,並連續3次被推舉為世界教育會副會長。

郭秉文是中國現代大學的開創人。他主持的國立東南大學(今南京大學),被教育界稱為「中國第一所現代國立高等大學」,成為中國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5、林散之

林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號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於江蘇南京市江浦縣(今南京市浦口區),祖籍安徽省和縣烏江鎮七顆松村莊,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時一舉成名,其書法作品《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趙朴初、啟功等稱之詩、書、畫「當代三絕」,與李志敏並稱「南林北李」,被譽為「草聖」,林散之草書被稱之為「林體」。

如果說在當代草書實踐中,林散之為飄逸之美,那李志敏則為蒼茫之美,兩者風格迥異、剛柔互補,凸顯「南林北李」的雙峰對弈。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為其出大名很晚,數十年寒燈苦學,滋養了其書之氣、韻、意、趣,使之能上達超凡的極高境界,對現代中國書法藝術事業的貢獻,真可謂「功莫大焉」。

林散之書法代表作有《許瑤詩論懷素草書》《自作詩論書一首》《李白草書歌行》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林散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郭秉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伯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棟梁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