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釣魚歇後語故事
A. 姜太公釣魚的歇後語是什麼
姜太公釣魚的歇後語是願者上鉤。
姜子牙釣魚的方法很奇特:魚竿短,魚線長,用直鉤,沒魚餌,釣竿不放進水裡,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一個叫武吉的樵夫來到河邊,看到姜子牙用不掛魚餌的直魚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說:「像您這樣釣魚,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
姜子牙說:「你不知道個中緣由,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王與侯。」後來,他果然釣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興周伐紂,迫切需要招攬人才,他斷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棟梁之才。
(1)姜太公釣魚歇後語故事擴展閱讀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勛,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
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成為周國軍事統帥,人稱姜尚。
輔佐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封為齊侯,定都於營丘,成為姜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輔佐執政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卒於鎬京,長子姜伋嗣位。
後世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唐肅宗時期,追封為武成王,設立武廟祭祀。宋真宗時期,追謚昭烈。
B. 姜太公釣魚的歇後語
1、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今多比喻心甘情願的落入別人的謀劃。類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2、典故出自晉·苻朗《苻子·方外》,文載:「太公涓釣於隱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嘗得一魚。魯連聞之,往而觀其釣焉。太公涓跪石隱崖,不餌而釣,仰詠俛吟,及暮而釋竿。」
(2)姜太公釣魚歇後語故事擴展閱讀:
1、姜尚的釣法奇特,短干長線,線系竹鉤,不用誘餌之食,釣桿也不垂到水裡,離水面有三尺高,並且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姜尚釣魚,願者上鉤。」
2、一個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掛魚餌的直魚鉤,嘲諷道:「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姜尚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魚不是大丈夫所為,我寧願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魚鉤不是為了釣魚,而是要釣王與侯。」
3、後來,他果然釣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興周伐紂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幹,他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著聘禮,親自前往磻溪應聘,並封姜尚為相。
4、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幫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建功立業的願望。姜子牙釣出的可謂是一條「王候大魚」,成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便源於此。
C. 姜太公釣魚歇後語
願者上鉤
D.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
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
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
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4)姜太公釣魚歇後語故事擴展閱讀:
人物影響:
姜子牙治國,確立了「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的治國方針,在齊國數百年的發展史上,代代相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齊文化的歷史地位。
太公去世3000餘年後,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豐功偉績,以朴實的感情編造出他的很多神話故事歌頌他。說他曾在昆侖山學道,後奉師命下山助周滅商,滅商之後又奉師命發榜封神。這在《太平御覽》和《封神記》等書上逐步把他神化了。
到了明代許仲琳為崇敬太公無法形容時便以神面化之編著了一部《封神演義》,把他說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嚴,成為驅邪扶正的偶像了。這些雖然超出了歷史的真實,但卻反映出姜子牙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參考資料:
網路--姜太公釣魚
E.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
姜太公釣魚是來發生於商自周時期的歷史傳說故事。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望採納!
F.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300字左右
姜太公釣魚是發生於商周時期的漢族歷史傳說故事。商紂暴虐,周文王專決心推翻暴政屬。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
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G.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歇後語的故事
姜子牙生活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11世紀到10世紀,那是正是商朝末年、周朝初年,相傳他的先祖在1000多年前曾輔佐大禹治水有些功勞。姜子牙家境貧寒,他年輕的時候做過屠夫、賣過酒等等各種小生意。雖然生活困難,但姜子牙志存高遠,他在做生意的時候也不忘學習天文地理知識,研究治國安邦之道,希望有一天能為國家施展才華。
可是姜子牙一生困頓,直到70歲了還是一事無成。後來,姜子牙聽說西伯姬昌、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廣施仁政、尊賢納士,正在招攬人才,於是年逾七旬的姜子牙便千里迢迢投奔西岐。到了西岐,姜子牙並沒有馬上跑上門去,他在渭河北岸的磻溪住了下來,並每天到渭河邊垂釣。但是他釣魚的法子與別人不一樣,線不長,魚鉤還是直的,更沒有掛什麼魚餌,而且離開水面上有兩三尺。
姜子牙一邊釣魚一邊還念叨,姜尚釣魚,願者上鉤。有人看了很奇怪,就說你這個釣法,就是一百年也釣不上一條魚。只要有人問,姜子牙就趁機宣傳,曲中取魚非大丈夫所為,我寧肯直中取,不願曲中求。而且我的魚鉤不是為了釣魚,而是為了釣王侯。慢慢的,渭河岸邊有個怪人釣魚的事情就傳開了,時間久了就傳到了姬昌的耳朵里。姬昌經過了解得知年過古稀的姜子牙很有才幹,於是就齋戒沐浴,
帶著重禮前往拜訪。二人經過一番交談,姜子牙縱論天下大勢入木三分,姬昌相見恨晚,立馬拜姜子牙為相國。此後姜子牙輔佐周文王發展經濟、擴大軍隊,姬昌去世後姜子牙又繼續輔佐周武王姬發滅了商朝,從此周朝正式建立。姜子牙也因為大功被周武王封在齊地,所以說姜子牙還是後來齊國的始祖,只不過後來齊國被大夫田和篡位,國君從此成為田姓。
(7)姜太公釣魚歇後語故事擴展閱讀: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是一個成語,其典故出自晉·苻朗《苻子·方外》。今多比喻心甘情願的落入別人的謀劃。類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成語告訴我們要使別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須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強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來相助。
H. 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典故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典故出自晉·苻朗《苻子·方外》,文載:「太公涓釣於隱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嘗得一魚。魯連聞之,往而觀其釣焉。太公涓跪石隱崖,不餌而釣,仰詠俛吟,及暮而釋竿。」
今多比喻心甘情願的落入別人的謀劃。類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典故】
姜太公又稱姜尚,字子牙,東海上人。他是周傾商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和西周的開國元勛,是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和政治家,被稱為「周師齊祖」「百家宗師」,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說是漂泊不定、困頓不堪,但是他卻滿腹經綸、壯志凌雲,深信自己能幹一番事業。聽說西伯姬昌尊賢納士、廣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來到西歧後,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薦,而是來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陝西寶雞市陳倉區磻溪鎮)住了下來。此後,他每日垂釣於渭水之上,等待聖明君主的到來。
姜尚的釣法奇特,短干長線,線系竹鉤,不用誘餌之食,釣桿也不垂到水裡,離水面有三尺高,並且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姜尚釣魚,願者上鉤。」一個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掛魚餌的直魚鉤,嘲諷道:「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姜尚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魚不是大丈夫所為,我寧願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魚鉤不是為了釣魚,而是要釣王與侯。」
後來,他果然釣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興周伐紂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幹,他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著聘禮,親自前往磻溪應聘,並封姜尚為相。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幫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建功立業的願望。姜子牙釣出的可謂是一條「王候大魚」。
成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便源於此。
I. 姜太公釣魚 歇後語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出處】:晉內·苻朗《苻子容·方外》:「太公涓釣於隱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嘗得一魚。魯連聞之,往而觀其釣焉。太公涓跪石隱崖,不餌而釣,仰詠俛吟,及暮而釋竿。」
【釋義】:姜太公:姜尚,字子牙,西周初年幫助武王伐紂的功臣。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J. 關於歷史典故的歇後語,如: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趙括打仗--紙上談兵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百里奚回(春秋時虞國大夫,答後為秦國左相〕認妻--位高不忘舊情
百里奚飼牛拜相--人不可貌相
包公斷案---鐵面無私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崇禎上吊--走投無路
霸王別姬--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