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兒童地理故事

兒童地理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4 15:23:29

1. 地理上的小故事

相傳很早以前,喜馬拉雅山的珠峰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喜馬拉雅海。海邊長滿了青草和鮮花,高大的樹上結滿了果子,林子里野獸成群,百鳥齊鳴,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後來,有一群妖怪來到這里興風作浪,它們追捕野獸,趕走百鳥,踐踏森林,攪得大海里的魚兒都不得安寧。受害者聯合起來,一齊到東海龍王那裡告狀,龍王立刻派來他的小女兒珠穆朗瑪去降服這群妖怪。珠穆朗瑪女神將這群妖怪一個一個抓來,用從東海里取出的礁石把它們壓在下面,這群妖怪的魔力很大,礁石少了壓不住,於是珠穆朗瑪女神就不停地用礁石堆呀堆,堆成了世界上最高大的一座山,才把這群妖怪壓服了。為了改變礁石上寸草不生的環境,女神又在山坡上灑下了樹木和花草種子,使這里變成了一個草木蔥蘢、千獸群集、百花盛開的地方。為了感謝女神的功德,花、草、鳥、獸們共同為女神開了個慶功會,會上大家一致要求女神永遠留在人間。珠穆朗瑪女神也很留戀人間美麗的景色,就化做一座山峰,終年站立在喜馬拉雅山上,環顧地球上五湖四海,保護著所有的動植物免受妖怪的禍害。

根據地質學家科學考察研究,現在是地球之巔的珠峰地區,原來確實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喜馬拉雅海。1966年,我國科學家在珠峰附近進行科學考察時,發現了喜馬拉雅魚龍化石,1975年又發現了中國旋齒鯊珠峰種化石,這是在距今二至三億年前稱霸海洋的動物,說明珠峰地區有過海洋的歷史。

珠穆朗瑪峰地區原屬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是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的結果。原來印度板塊在非洲板塊的東南端,與亞歐板塊之間被古地中海隔開,由於印度洋底的擴張,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漂移。大約在2000~3000萬年以前,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相碰撞,印度板塊斜插在亞歐板塊之下,猛烈地擠壓產生褶皺,隆起成山,從而形成了地球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至今印度板塊仍在北移,喜馬拉雅山還在上升。

喜馬拉雅山的歷史變遷,是地殼運動、海陸變遷、滄海桑田變化的重要例證,也是板塊運動的例證。民間流傳女神降妖的傳說故事,多少隱含了這種地理環境的大變遷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

1968年9月一架「C132」客機正在晴朗天空中飛行,突然飛機墜落入海,機上27人全部喪生。1973年3月,一艘摩托船在平靜的海面上行駛,瞬間船沉於海,船上32人無一倖存。以上海難僅是發生在百慕大群島附近三角形海區的其中二例。這里,因艦船、飛機屢遭劫難而被人們稱為「死三角」。一時間,眾說紛紜,種種疑問,令人百思不解。那麼,神秘的「百慕大三角」究竟是怎麼回事?

「死三角」海區位於大西洋西側百慕大群島、佛羅里達海峽和大安的列斯群島東端的波多黎各島之間。大部分位於北緯20°~30°之間,屬於北熱帶。這里全年主要受熱帶氣團控制,盛行東北信風。夏秋多熱帶颶風,狂風怒吼,常形成10多米高的水牆,此外,還經常可以遇到海龍卷,它能把海水吸到幾千米的高空,給航行罩上了可怕的陰影。

「死三角」海區正處在南、北美之間地殼斷裂帶的北緣,火山和地震活動非常強烈,海底地形十分復雜。「死三角」的下面,大部分是深達6000米以下的北亞美利加海盆;北部是突起於四周深海盆的百慕大海台,西和西南側是靠近大陸和群島的廣闊的大陸架,南端是深達9215米的波多黎各海溝。

「死三角」附近既有明顯突出的半島如佛羅里達半島、尤卡坦半島,又有被半島圍起來的較封閉的海灣——墨西哥灣,還有眾多的島嶼和海峽:巴哈馬群島、大安的列斯群島和小安的列斯群島等1200多個島嶼。這些島嶼面向浩瀚的大西洋,屏障著加勒比海,大大增加了洋流的復雜性。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在安的列斯群島附近大部轉向西北,從「死三角」海區穿過。另外,從墨西哥灣經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的佛羅里達洋流,非常強大,寬度擴及整個海峽,達150千米,洋流深800米,每晝夜流速為130~150公里。如此「浩浩盪盪的大軍」也從「死三角」海區通過。總之,「死三角」海區洋流復雜,勢強流急,遇難的飛機、船隻即使不沉入洋底,也會被強大的洋流沖得無影無蹤了。給人以一點殘骸不留、神秘失蹤的假象。還有,「死三角」海域又是馬尾藻海的一部分,海面布滿了以馬尾藻為主的褐色藻類,不利航行。

「死三角」海區位於巴拿馬地峽的東北方,是西歐、北非和北美東岸到巴拿馬運河航線的必經之地,過往船隻絡繹不絕,海上交通運輸繁忙。此外,巴哈馬群島風景秀麗,氣候溫和,是旅遊勝地,節假日許多人駕著自己的遊艇或私人飛機到這里度假,難免不發生意外。

如果我們充分考慮到以上這些因素,再根據每次失事的具體情況作深入細致的分析,那就對「死三角」海域所發生的事件不會感到神秘莫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會存在什麼超自然的現象。至於一些學者提出的各種假說,如百慕大三角失蹤事件都是飛碟乾的,自然激光會使船隻、飛機化為烏有等等,都是站不住腳的。

1990年,美國海洋基礎工程學專家韋恩·鄧拉普發現百慕大三角區海床蘊藏極為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而高壓油氣正是人們屢遭劫難的「死神」。原來他發現,在百慕大海區內,常有大量奇異的水合物漂浮過來,而這些水合物又極易氣化,為此他做了實驗,在一個不大的區域內,幾分鍾就測得500萬立方米驟然溢出的氣體,後被證明是天然氣。他說:幾百萬年來,沉積在此地海底的動、植物,腐爛發酵,形成了大面積的氣、油田。在該地特有的高壓、極冷條件下,海水的水分子和天然氣分子受壓結合,結晶為冰樣的水合物存於海面、水中、海底,水合物在壓力稍減或溫度略升時,即溶化並瞬間放出大量的天然氣。因水合物在溶化過程中的膨脹,致使海水沸騰,氣團雲霧遮日,當輪船經過此地,突然比重變小的海水,無力承受船體的重量,遂沉入海底。而飛機來到百慕大三角區上空,由於天然氣大量釋放,導致發動機缺氧,逐漸熄火,其機尾排出的帶有火星的廢氣,就會引燃從海面不斷上涌的天然氣,使墜落的機體頓時成為一團火焰。

2.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3.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4.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5.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6.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泰坦尼克號,在世界航海史上曾被驕傲地稱為「永不沉沒的巨輪」,該船船身相當於三幢半住宅大廈的長度,被歐美新聞界譽為「海上城市」。1912年4月15日凌晨,它載著2207名旅客和船員作處女航時,同一座漂浮的冰山發生了僅僅為時10秒鍾的碰撞,便造成1513名旅客遇難的悲劇。這輝煌的首航竟給它帶來了葬身海底的厄運。

泰坦尼克號游輪於1912年4月10日從英國南安普敦啟航開往紐約,登上這條船的富商大賈和英美兩國的社會名流,都想在這條嶄新的奇跡般的巨輪上逍遙自在地度過美妙的一周。甲板下面,低等客艙里乘坐的是數百名移民,他們要越過大西洋,到彼岸去開創新的生活。

最初幾天平安地過去了,但是到了到第四天,報務員收到了航行在前方的船隻發出的緊急電訊,電訊提醒他們冰山異乎尋常地向南漂浮,已經到了附近海域。4月14日是星期天,泰坦尼克號又收到了同樣內容的緊急電訊,然而這些警告均未受到高傲的船員的重視,第一次收到的警報被丟到一邊,幾個小時沒有向船長報告,後來的兩次乾脆沒有送交到指揮室。黃昏剛過,氣溫便開始驟然下降,盡管冰山臨近的跡象已經十分明顯,泰坦尼克號卻既沒有改變航線也沒有降低航行速度。

夜幕降臨之後,愛德華·史密斯船長布置了警戒冰山的瞭望哨。23點40分瞭望台上的人最先發現了冰山,值班軍官下令向右弦急轉彎。可是一切都太遲了,冰山已經將船弦外壁撞開了一條100米長的裂口。大多數旅客只是感覺到了輕微的震動,幾乎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隨船的工程師們經過察看後認定:該船已經無法挽救了。他們認為,如果船上的16個防水艙只有4個進水的話,船還可以浮在水上,但不幸的是有5個底艙的外壁被冰山撕裂了。三等艙里的旅客大都起了床,因為海水已將他們房間里的地板淹沒。報務員用莫爾斯電碼發出了最新規定的SOS呼救信號,在海難中使用這種信號還是第一次。午夜12點零5分,按照船長的命令救生艇開始下水。

旅客們並不清楚,在所有的救生艇上總共只有1178個座位,只能接納旅客總數的一半,但是按當時的法律規定,這種救生條件已經算相當充分了。起初,旅客當中並沒有發生恐慌,他們根本不相信會有什麼危險,因為泰坦尼克號是「永遠不會沉沒的!」直到船體出現了危險的傾斜,他們才失去了先前的鎮定。婦女和兒童首先離船。頭等艙里的乘客優先登上了救生艇,在他們當中只有4名婦女在這次海難中喪生。在二等艙和三等艙里的272名婦女當中倖存下來的只有96人。有一段時間,三等艙通向甲板的門甚至都被鎖住了,以防下面的乘客涌到甲板上來。在越來越傾斜的甲板上,樂隊不停地演奏著拉格泰樂曲。

凌晨2點40分,泰坦尼克號幾乎在水中直立起來,然後便頭朝下沉入了3000米深的大西洋中。那些留在黑暗艙房裡的移民們和泰坦尼克號一起葬身於海底,甲板上的人全被拋入了冰冷的海水,成了這條著名的冰海沉船的隨葬品。

造成這條豪華巨輪沉沒的冰山,其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它是漂浮在極地海域的巨大冰塊。每年春夏時節,因氣溫升高極地海洋冰塊破裂而生成,在向溫帶、熱帶漂移時,逐漸消失。它們體積相差極大,大的冰山可達幾公里長,這樣的龐然大物,是海上行船的巨大威脅。

泰坦尼克號被撞沉,說明了自然界的力量是巨大的,人類切不可盲目自大,一定要對各種自然現象予以足夠的重視,不然就避免不了悲劇的發生。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

1968年9月一架「C132」客機正在晴朗天空中飛行,突然飛機墜落入海,機上27人全部喪生。1973年3月,一艘摩托船在平靜的海面上行駛,瞬間船沉於海,船上32人無一倖存。以上海難僅是發生在百慕大群島附近三角形海區的其中二例。這里,因艦船、飛機屢遭劫難而被人們稱為「死三角」。一時間,眾說紛紜,種種疑問,令人百思不解。那麼,神秘的「百慕大三角」究竟是怎麼回事?

「死三角」海區位於大西洋西側百慕大群島、佛羅里達海峽和大安的列斯群島東端的波多黎各島之間。大部分位於北緯20°~30°之間,屬於北熱帶。這里全年主要受熱帶氣團控制,盛行東北信風。夏秋多熱帶颶風,狂風怒吼,常形成10多米高的水牆,此外,還經常可以遇到海龍卷,它能把海水吸到幾千米的高空,給航行罩上了可怕的陰影。

「死三角」海區正處在南、北美之間地殼斷裂帶的北緣,火山和地震活動非常強烈,海底地形十分復雜。「死三角」的下面,大部分是深達6000米以下的北亞美利加海盆;北部是突起於四周深海盆的百慕大海台,西和西南側是靠近大陸和群島的廣闊的大陸架,南端是深達9215米的波多黎各海溝。

「死三角」附近既有明顯突出的半島如佛羅里達半島、尤卡坦半島,又有被半島圍起來的較封閉的海灣——墨西哥灣,還有眾多的島嶼和海峽:巴哈馬群島、大安的列斯群島和小安的列斯群島等1200多個島嶼。這些島嶼面向浩瀚的大西洋,屏障著加勒比海,大大增加了洋流的復雜性。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在安的列斯群島附近大部轉向西北,從「死三角」海區穿過。另外,從墨西哥灣經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的佛羅里達洋流,非常強大,寬度擴及整個海峽,達150千米,洋流深800米,每晝夜流速為130~150公里。如此「浩浩盪盪的大軍」也從「死三角」海區通過。總之,「死三角」海區洋流復雜,勢強流急,遇難的飛機、船隻即使不沉入洋底,也會被強大的洋流沖得無影無蹤了。給人以一點殘骸不留、神秘失蹤的假象。還有,「死三角」海域又是馬尾藻海的一部分,海面布滿了以馬尾藻為主的褐色藻類,不利航行。

「死三角」海區位於巴拿馬地峽的東北方,是西歐、北非和北美東岸到巴拿馬運河航線的必經之地,過往船隻絡繹不絕,海上交通運輸繁忙。此外,巴哈馬群島風景秀麗,氣候溫和,是旅遊勝地,節假日許多人駕著自己的遊艇或私人飛機到這里度假,難免不發生意外。

如果我們充分考慮到以上這些因素,再根據每次失事的具體情況作深入細致的分析,那就對「死三角」海域所發生的事件不會感到神秘莫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會存在什麼超自然的現象。至於一些學者提出的各種假說,如百慕大三角失蹤事件都是飛碟乾的,自然激光會使船隻、飛機化為烏有等等,都是站不住腳的。

1990年,美國海洋基礎工程學專家韋恩·鄧拉普發現百慕大三角區海床蘊藏極為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而高壓油氣正是人們屢遭劫難的「死神」。原來他發現,在百慕大海區內,常有大量奇異的水合物漂浮過來,而這些水合物又極易氣化,為此他做了實驗,在一個不大的區域內,幾分鍾就測得500萬立方米驟然溢出的氣體,後被證明是天然氣。他說:幾百萬年來,沉積在此地海底的動、植物,腐爛發酵,形成了大面積的氣、油田。在該地特有的高壓、極冷條件下,海水的水分子和天然氣分子受壓結合,結晶為冰樣的水合物存於海面、水中、海底,水合物在壓力稍減或溫度略升時,即溶化並瞬間放出大量的天然氣。因水合物在溶化過程中的膨脹,致使海水沸騰,氣團雲霧遮日,當輪船經過此地,突然比重變小的海水,無力承受船體的重量,遂沉入海底。而飛機來到百慕大三角區上空,由於天然氣大量釋放,導致發動機缺氧,逐漸熄火,其機尾排出的帶有火星的廢氣,就會引燃從海面不斷上涌的天然氣,使墜落的機體頓時成為一團火焰。

2. 有哪些地理小故事

海灣戰爭與自然帶,德軍潛艇與密度流,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追問:可以具回體點嗎50字
追答答:地理故事
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
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3. 地理故事

關於阿艾石窟的千年猜想
來源: 網易論壇
人們目睹這些文明的碎片,總會升起種種疑團,是誰,在什麼時候,在如此險峻的地方開鑿這個洞窟呢?
被稱為天山大峽谷的庫車北部的克孜利亞峽谷有著地質構造學上的奇觀。它曲折幽深、怪石嶙峋,最寬處有幾十米,狹窄處僅可容一個人通過。春、夏季,山洪會注滿河谷;秋、冬季,峽谷內斷斷續續滲出的細流慢慢融入溝口處的銅廠河。銅廠河是史書中所說的「東川水」,它以恆久的姿勢流淌著,不僅滋潤和豐饒了這片古老的土地而且孕育和發展了人類文化,至今保留的諸多遺址如阿艾古城,蘇巴士佛教遺址及煉銅冶鐵遺址都在這條河邊。滾滾不息的河水承載和見證著歷史、現在、還有將來。
迂迴的山崖峭壁一次次地阻隔著人們的視線,使得許多不解之謎經過千年的封存保留到了今天。

1999年4月的一天,庫車縣北部天山河谷中的阿格鄉牧民阿布來提同往常一樣挎上采葯背包和用具在崎嶇的山道間跋涉跳躍,矯健得如同羚羊。他尋找著,采擷著。在離谷底三十多米處的絕壁間他發現了一叢綠色。他沒有猶豫,他在抓住綠色藤蔓的同時,一腳踏進了塵封一千多年的石窟。
http://tech.163.com/06/0710/13/2LM4922R00091N9G.html

南少林之謎:兩百多年前為何消失
「天下功夫出少林」,以「南拳北腿」著稱的南北兩座少林寺院的僧人,匡扶正義,歷次救國家於危難之中。然而,少林寺難逃被焚燒的命運。一千多年過去了,當年赫赫聲名的南北兩少林寺,只留下北少林依然屹立在嵩山之上,香火旺盛,南少林寺此刻卻銷聲匿跡了。為此,人們開始了歷史的追蹤。

相傳,公元1276年,康熙突然下旨三千御林軍火燒南少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其中必定有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於是,莆田最先開始了他們的尋找,在林山村中,文物普查隊發現了一口刻有「僧兵」銘文的北宋石槽。有關專家論證,「僧兵」是南少林寺獨有的編制。從而,推斷出石槽的所在地——林泉院就是傳說中的南少林。然而,泉州的兩本祖譜——《清源金氏族譜》和《西山雜志》更有詳細記載,泉州存在過一座規模宏大的少林寺。不料,此時的福清出示了更為確鑿的證據,出土的文物、古代的地圖、以及相關的文獻資料,一致指向福清的確存在著一座少林院。

然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教授羅炤的研究發現,卻讓南少林之謎進入了更深層次的探索。羅炤發現了福建閩南小鎮的一種幾乎絕跡的特殊的佛教派別——香花僧。香花僧也侍奉佛祖,為民眾做喪喜事,宏揚佛法。但卻有不同於正宗的佛教叢林的地方,他們可以殺生吃葷,可以娶妻生子。奇怪的是,香花僧的傳人,有一本神秘的秘典——香花僧秘典。這本秘典中隱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它揭開了兩百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南少林寺為何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以及寺院遺址的真正所在地。(編導:蔡佳利)
http://tech.163.com/06/0627/08/2KK2BAJ200091N9G.html

化蝶成仙的獨龍紋面女
幽深的峽谷,神秘的民族

獨龍江峽谷地處雲南省怒江大峽谷的最北端,東靠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貢山,西邊和南邊與緬甸交界的擔當力卡山相鄰,北接西藏自治區。獨龍江似一條玉帶自西藏察隅向南飄落而下,形成綿延97公里的險峻峽谷。峽谷方圓1900多平方公里,由於一年中有半年大雪封山,故而形成了獨特而封閉的自然地理環境,同時也孕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獨龍族。

獨龍族是一個人口僅有5000餘人的少數民族。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從語種上類分應該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受條件限制,獨龍族以前一直過著自由遷徙、刀耕火種、男人漁獵、女人採摘的日子。直到解放後,大多數的獨龍族才在獨龍江沿岸建起了固定的村寨。

女人文面是獨龍族一個奇異的習俗,而且由來已久。《新唐書》中稱之為「文面濮」,《南詔野史》更是以「綉面部落」來稱呼獨龍族。至於為什麼要文面,說法有很多,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確切解釋。有的說是為了防止被外來民族搶去;有的說是為了好看;有的說是為了死後能與靈魂相認。還有一種說法與原始圖騰崇拜有關——在獨龍族的信仰中人死後的亡魂「阿細」會化成各色蝴蝶飛向蒼天。

地於小故事三:
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 「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 「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 「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相傳很早以前,喜馬拉雅山的珠峰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喜馬拉雅海。海邊長滿了青草和鮮花,高大的樹上結滿了果子,林子里野獸成群,百鳥齊鳴,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後來,有一群妖怪來到這里興風作浪,它們追捕野獸,趕走百鳥,踐踏森林,攪得大海里的魚兒都不得安寧。受害者聯合起來,一齊到東海龍王那裡告狀,龍王立刻派來他的小女兒珠穆朗瑪去降服這群妖怪。珠穆朗瑪女神將這群妖怪一個一個抓來,用從東海里取出的礁石把它們壓在下面,這群妖怪的魔力很大,礁石少了壓不住,於是珠穆朗瑪女神就不停地用礁石堆呀堆,堆成了世界上最高大的一座山,才把這群妖怪壓服了。為了改變礁石上寸草不生的環境,女神又在山坡上灑下了樹木和花草種子,使這里變成了一個草木蔥蘢、千獸群集、百花盛開的地方。為了感謝女神的功德,花、草、鳥、獸們共同為女神開了個慶功會,會上大家一致要求女神永遠留在人間。珠穆朗瑪女神也很留戀人間美麗的景色,就化做一座山峰,終年站立在喜馬拉雅山上,環顧地球上五湖四海,保護著所有的動植物免受妖怪的禍害。

根據地質學家科學考察研究,現在是地球之巔的珠峰地區,原來確實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喜馬拉雅海。1966年,我國科學家在珠峰附近進行科學考察時,發現了喜馬拉雅魚龍化石,1975年又發現了中國旋齒鯊珠峰種化石,這是在距今二至三億年前稱霸海洋的動物,說明珠峰地區有過海洋的歷史。

珠穆朗瑪峰地區原屬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是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的結果。原來印度板塊在非洲板塊的東南端,與亞歐板塊之間被古地中海隔開,由於印度洋底的擴張,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漂移。大約在2000~3000萬年以前,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相碰撞,印度板塊斜插在亞歐板塊之下,猛烈地擠壓產生褶皺,隆起成山,從而形成了地球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至今印度板塊仍在北移,喜馬拉雅山還在上升。

喜馬拉雅山的歷史變遷,是地殼運動、海陸變遷、滄海桑田變化的重要例證,也是板塊運動的例證。民間流傳女神降妖的傳說故事,多少隱含了這種地理環境的大變遷

6個供參考:
1.牛郎織女與星空圖
民間傳說,織女下凡與牛郎過著男耕女織的自由生活,王母聞訊後強行將織女帶回天宮,牛郎挑選著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釵劃出一道天河(銀河)把他們隔開。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織女星與鄰近兩顆較暗的恆星組成三角形,很象織布的梭子,天鷹座的牛郎星與兩顆暗星組成「一」字狀,象是牛郎用扁擔挑著兩個孩子。銀河的走向與牛郎織女星的連線相垂直,就象把他們分隔在「河」兩岸。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再去觀察星空,就容易辨認出這兩顆恆星和幾個星座。

2.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3.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4.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5.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6.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泰坦尼克號,在世界航海史上曾被驕傲地稱為「永不沉沒的巨輪」,該船船身相當於三幢半住宅大廈的長度,被歐美新聞界譽為「海上城市」。1912年4月15日凌晨,它載著2207名旅客和船員作處女航時,同一座漂浮的冰山發生了僅僅為時10秒鍾的碰撞,便造成1513名旅客遇難的悲劇。這輝煌的首航竟給它帶來了葬身海底的厄運。

泰坦尼克號游輪於1912年4月10日從英國南安普敦啟航開往紐約,登上這條船的富商大賈和英美兩國的社會名流,都想在這條嶄新的奇跡般的巨輪上逍遙自在地度過美妙的一周。甲板下面,低等客艙里乘坐的是數百名移民,他們要越過大西洋,到彼岸去開創新的生活。

最初幾天平安地過去了,但是到了到第四天,報務員收到了航行在前方的船隻發出的緊急電訊,電訊提醒他們冰山異乎尋常地向南漂浮,已經到了附近海域。4月14日是星期天,泰坦尼克號又收到了同樣內容的緊急電訊,然而這些警告均未受到高傲的船員的重視,第一次收到的警報被丟到一邊,幾個小時沒有向船長報告,後來的兩次乾脆沒有送交到指揮室。黃昏剛過,氣溫便開始驟然下降,盡管冰山臨近的跡象已經十分明顯,泰坦尼克號卻既沒有改變航線也沒有降低航行速度。

夜幕降臨之後,愛德華·史密斯船長布置了警戒冰山的瞭望哨。23點40分瞭望台上的人最先發現了冰山,值班軍官下令向右弦急轉彎。可是一切都太遲了,冰山已經將船弦外壁撞開了一條100米長的裂口。大多數旅客只是感覺到了輕微的震動,幾乎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隨船的工程師們經過察看後認定:該船已經無法挽救了。他們認為,如果船上的16個防水艙只有4個進水的話,船還可以浮在水上,但不幸的是有5個底艙的外壁被冰山撕裂了。三等艙里的旅客大都起了床,因為海水已將他們房間里的地板淹沒。報務員用莫爾斯電碼發出了最新規定的SOS呼救信號,在海難中使用這種信號還是第一次。午夜12點零5分,按照船長的命令救生艇開始下水。

旅客們並不清楚,在所有的救生艇上總共只有1178個座位,只能接納旅客總數的一半,但是按當時的法律規定,這種救生條件已經算相當充分了。起初,旅客當中並沒有發生恐慌,他們根本不相信會有什麼危險,因為泰坦尼克號是「永遠不會沉沒的!」直到船體出現了危險的傾斜,他們才失去了先前的鎮定。婦女和兒童首先離船。頭等艙里的乘客優先登上了救生艇,在他們當中只有4名婦女在這次海難中喪生。在二等艙和三等艙里的272名婦女當中倖存下來的只有96人。有一段時間,三等艙通向甲板的門甚至都被鎖住了,以防下面的乘客涌到甲板上來。在越來越傾斜的甲板上,樂隊不停地演奏著拉格泰樂曲。

凌晨2點40分,泰坦尼克號幾乎在水中直立起來,然後便頭朝下沉入了3000米深的大西洋中。那些留在黑暗艙房裡的移民們和泰坦尼克號一起葬身於海底,甲板上的人全被拋入了冰冷的海水,成了這條著名的冰海沉船的隨葬品。

造成這條豪華巨輪沉沒的冰山,其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它是漂浮在極地海域的巨大冰塊。每年春夏時節,因氣溫升高極地海洋冰塊破裂而生成,在向溫帶、熱帶漂移時,逐漸消失。它們體積相差極大,大的冰山可達幾公里長,這樣的龐然大物,是海上行船的巨大威脅。

泰坦尼克號被撞沉,說明了自然界的力量是巨大的,人類切不可盲目自大,一定要對各種自然現象予以足夠的重視,不然就避免不了悲劇的發生。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

1968年9月一架「C132」客機正在晴朗天空中飛行,突然飛機墜落入海,機上27人全部喪生。1973年3月,一艘摩托船在平靜的海面上行駛,瞬間船沉於海,船上32人無一倖存。以上海難僅是發生在百慕大群島附近三角形海區的其中二例。這里,因艦船、飛機屢遭劫難而被人們稱為「死三角」。一時間,眾說紛紜,種種疑問,令人百思不解。那麼,神秘的「百慕大三角」究竟是怎麼回事?

「死三角」海區位於大西洋西側百慕大群島、佛羅里達海峽和大安的列斯群島東端的波多黎各島之間。大部分位於北緯20°~30°之間,屬於北熱帶。這里全年主要受熱帶氣團控制,盛行東北信風。夏秋多熱帶颶風,狂風怒吼,常形成10多米高的水牆,此外,還經常可以遇到海龍卷,它能把海水吸到幾千米的高空,給航行罩上了可怕的陰影。

「死三角」海區正處在南、北美之間地殼斷裂帶的北緣,火山和地震活動非常強烈,海底地形十分復雜。「死三角」的下面,大部分是深達6000米以下的北亞美利加海盆;北部是突起於四周深海盆的百慕大海台,西和西南側是靠近大陸和群島的廣闊的大陸架,南端是深達9215米的波多黎各海溝。

「死三角」附近既有明顯突出的半島如佛羅里達半島、尤卡坦半島,又有被半島圍起來的較封閉的海灣——墨西哥灣,還有眾多的島嶼和海峽:巴哈馬群島、大安的列斯群島和小安的列斯群島等1200多個島嶼。這些島嶼面向浩瀚的大西洋,屏障著加勒比海,大大增加了洋流的復雜性。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在安的列斯群島附近大部轉向西北,從「死三角」海區穿過。另外,從墨西哥灣經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的佛羅里達洋流,非常強大,寬度擴及整個海峽,達150千米,洋流深800米,每晝夜流速為130~150公里。如此「浩浩盪盪的大軍」也從「死三角」海區通過。總之,「死三角」海區洋流復雜,勢強流急,遇難的飛機、船隻即使不沉入洋底,也會被強大的洋流沖得無影無蹤了。給人以一點殘骸不留、神秘失蹤的假象。還有,「死三角」海域又是馬尾藻海的一部分,海面布滿了以馬尾藻為主的褐色藻類,不利航行。

「死三角」海區位於巴拿馬地峽的東北方,是西歐、北非和北美東岸到巴拿馬運河航線的必經之地,過往船隻絡繹不絕,海上交通運輸繁忙。此外,巴哈馬群島風景秀麗,氣候溫和,是旅遊勝地,節假日許多人駕著自己的遊艇或私人飛機到這里度假,難免不發生意外。

如果我們充分考慮到以上這些因素,再根據每次失事的具體情況作深入細致的分析,那就對「死三角」海域所發生的事件不會感到神秘莫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會存在什麼超自然的現象。至於一些學者提出的各種假說,如百慕大三角失蹤事件都是飛碟乾的,自然激光會使船隻、飛機化為烏有等等,都是站不住腳的。

1990年,美國海洋基礎工程學專家韋恩·鄧拉普發現百慕大三角區海床蘊藏極為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而高壓油氣正是人們屢遭劫難的「死神」。原來他發現,在百慕大海區內,常有大量奇異的水合物漂浮過來,而這些水合物又極易氣化,為此他做了實驗,在一個不大的區域內,幾分鍾就測得500萬立方米驟然溢出的氣體,後被證明是天然氣。他說:幾百萬年來,沉積在此地海底的動、植物,腐爛發酵,形成了大面積的氣、油田。在該地特有的高壓、極冷條件下,海水的水分子和天然氣分子受壓結合,結晶為冰樣的水合物存於海面、水中、海底,水合物在壓力稍減或溫度略升時,即溶化並瞬間放出大量的天然氣。因水合物在溶化過程中的膨脹,致使海水沸騰,氣團雲霧遮日,當輪船經過此地,突然比重變小的海水,無力承受船體的重量,遂沉入海底。而飛機來到百慕大三角區上空,由於天然氣大量釋放,導致發動機缺氧,逐漸熄火,其機尾排出的帶有火星的廢氣,就會引燃從海面不斷上涌的天然氣,使墜落的機體頓時成為一團火焰。

4. 地理小故事 3分鍾以內

地理小笑話 地理課 地理課上,老師問:「巴西在哪裡?誰發現了新大陸 ?」 阿獃:「在地理課本五十一頁。」 大軍同學在睡覺,老師叫他到講台上,要他指出掛圖上哥倫布所發現的新大陸, 大軍指出了正確的位置。 老師滿意地笑道:「 同學們你們現在知道是誰發現新大陸了吧?」 同學們齊聲說:「大軍!」 接著老師問大軍:「新大陸下面的那行數字是什麼意思?」 大軍答:「是哥倫布的電話號碼。」 與地理有關的諧音笑話 A、「南海諸島」 李先生在上地理課。 先生:南海諸島在什麼地方,大家看見了? 學生暴笑,齊呼:「看見了,在前排!」 原來,班上有個「男孩」叫「朱導」。 提示:南海諸島(Nánhǎizhūdǎo)≈男孩朱導(nánháiZhūdǎo) B、「中國的疆域」 李先生:中國的疆域有多大? 某學生:中國的江玉?長江的江玉還是黑龍江的江玉? 李先生:你的地理成績,可能倒數第一。 某學生:到蜀第一?那我得到四川讀書了。 提示:疆域=jiāngyù=江玉;倒數=dàoshǔ=到蜀 C、「三級行政區劃」 李先生:中國的三級行政區劃是怎樣的? 某學生:中國的三級性徵趣話是兒童不宜的。 提示:區劃(qūhuà)≈趣話(qùhuà) D、「地域文化」 一班主任休產假,學校安排上地理的李秈生代之。一天,班長找到李秈生,焦急的訴說:「我們班本月的黑板報還沒出,學校下周就要評比了,請您定個主題,叫大家提供稿件吧。」 李秈生想了想,說:「你馬上回班上告知同學們,本月黑板報就以『地域文化』為主題,請大家積極投稿。」 班長回到課室,在黑板上廣而告之:本月黑板報主題--地獄問話,請大家積極投稿。 E、美日在亞洲 李先生:你怎麼說美、日都在亞洲? 全求通:我說每日都在亞洲怎麼不對?我不是天天都在亞洲嗎?

5. 有趣簡短的地理小故事

1.牛郎織女與星空圖
民間傳說,織女下凡與牛郎過著男耕女織的自由生活,王母聞訊後強行將織女帶回天宮,牛郎挑選著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釵劃出一道天河(銀河)把他們隔開。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織女星與鄰近兩顆較暗的恆星組成三角形,很象織布的梭子,天鷹座的牛郎星與兩顆暗星組成「一」字狀,象是牛郎用扁擔挑著兩個孩子。銀河的走向與牛郎織女星的連線相垂直,就象把他們分隔在「河」兩岸。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再去觀察星空,就容易辨認出這兩顆恆星和幾個星座。

2.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3.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4.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5.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6.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

6. 誰知地理小故事

地理故事

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7. 急需地理趣味小故事!!!!!!

地理小笑話
地理課 地理課上,老師問:「巴西在哪裡?誰發現了新大陸 ?」 阿獃:「在地理課本五十一頁。」 大軍同學在睡覺,老師叫他到講台上,要他指出掛圖上哥倫布所發現的新大陸, 大軍指出了正確的位置。 老師滿意地笑道:「 同學們你們現在知道是誰發現新大陸了吧?」 同學們齊聲說:「大軍!」 接著老師問大軍:「新大陸下面的那行數字是什麼意思?」 大軍答:「是哥倫布的電話號碼。」
與地理有關的諧音笑話
A、「南海諸島」
李先生在上地理課。
先生:南海諸島在什麼地方,大家看見了?
學生暴笑,齊呼:「看見了,在前排!」
原來,班上有個「男孩」叫「朱導」。
提示:南海諸島(Nánhǎizhūdǎo)≈男孩朱導(nánháiZhūdǎo)
B、「中國的疆域」
李先生:中國的疆域有多大?
某學生:中國的江玉?長江的江玉還是黑龍江的江玉?
李先生:你的地理成績,可能倒數第一。
某學生:到蜀第一?那我得到四川讀書了。
提示:疆域=jiāngyù=江玉;倒數=dàoshǔ=到蜀
C、「三級行政區劃」
李先生:中國的三級行政區劃是怎樣的?
某學生:中國的三級性徵趣話是兒童不宜的。
提示:區劃(qūhuà)≈趣話(qùhuà)
D、「地域文化」
一班主任休產假,學校安排上地理的李秈生代之。一天,班長找到李秈生,焦急的訴說:「我們班本月的黑板報還沒出,學校下周就要評比了,請您定個主題,叫大家提供稿件吧。」
李秈生想了想,說:「你馬上回班上告知同學們,本月黑板報就以『地域文化』為主題,請大家積極投稿。」
班長回到課室,在黑板上廣而告之:本月黑板報主題--地獄問話,請大家積極投稿。
E、美日在亞洲
李先生:你怎麼說美、日都在亞洲?
全求通:我說每日都在亞洲怎麼不對?我不是天天都在亞洲嗎?

8. 地理小故事

你說的是希臘神話里太陽神赫利俄斯(Helios)的凡人兒子法厄同(Phaethon)。後來希臘神話里把太陽神赫利俄斯和阿波羅(Apollo)混為一體了。
一種傳說認為他不聽太陽神的勸阻,執意要單獨駕駛父親的太陽車,結果太陽車失控後,法厄同從空中墜落到地上摔死。這個傳說最為流行。
你說的是關於法厄同的另外一種傳說。
傳說歸傳說,不過太陽系裡的小行星是確實存在的。
太陽系中成千上萬顆小行星都沒能積聚形成行星。它們的體積大小不等,有的與高爾夫球一般大,而有的則相當於整個羅德艾蘭州那麼大。大多數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進行軌道運行。
小行星帶是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的密集區域,估計此地帶存在著50萬顆小行星。關於形成的原因,比較普遍的觀點是在太陽系形成初期,由於某種原因,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這個空擋地帶未能積聚形成一顆大行星,結果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
在太陽系中,除了九顆大行星以外,還有成千上萬顆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小天體,它們像九大行星一樣,沿著橢圓形的軌道不停地圍繞太陽公轉。與九大行星相比,它們好像是微不足道的碎石頭。這些小天體就是太陽系中的小行星。
小行星,顧名思義,它們的體積都很小。最早發現的「穀神星」(Ceres
1)、「智神星」(Pallas
2)、「婚神星」(Juno
3)
和「灶神星」(Vesta
4)是小行星中最大的四顆,被稱為「四大金剛」。「四大金剛」中最大的穀神星直徑約為1000千米,最小的婚神星直徑約為200多千米;如果能把它們從天上「請」到地球上來,中國的青海省剛好可以讓穀神星安家。除去「四大金剛」外,其餘的小行星就更小了,據估計,最小的小行星直徑還不足1千米。雖然它們的體積比衛星還小得多,但是在太陽系這個家庭中,卻要和九大行星論資排輩。
大多數小行星是一些形狀很不規則、表面粗糙、結構較松的石塊,表層有含水礦物。它們的質量很小,按照天文學家的估計,所有小行星加在一起的質量也只有地球質量的4/10000。這些小行星和它們的大行星同伴一起,一面自轉,一面自西向東地圍繞太陽公轉。盡管擁擠,卻秩序井然,有時它們巨大的鄰居--木星的引力會把一些小行星拉出原先的軌道,迫使它們走上一條新的漫遊道路。在近年對小行星觀測中,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小行星竟然也有自己的衛星。
在1991年以前所獲的小行星數據主要是通過基於地面的觀測。1991年10月,伽利略號探測器經過951號小行星(Gaspra2017),從而獲得了第一張高解析度的小行星照片。1993年8月,伽利略號又飛經了243號小行星(Ida4005),使其成為第二顆被宇宙飛船訪問過的小行星。1997年
6月27日,近地小行星探測器(NEAR)與253號小行星(Mathilde4001)擦肩而過。這次機遇使得科學家們第一次能近距離觀察這顆小行星。宇宙探測器經過小行星帶時發現,小行星帶其實非常空曠,小行星與小行星之間分隔得非常遙遠。

9. 地理小故事(超短)

雪峰傳說
離昆侖山口不遠的東西兩側,海拔6000米以上的玉虛峰和玉仙峰終年銀回裝素裹,雲霧答繚繞,形成聞名遐邇的昆侖六月雪奇觀。
玉虛峰相傳為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虛神女居住的地方。傳說,當年玉皇大帝見昆侖山高大雄偉,風景奇秀,而且離天庭不遠,便在昆侖山頂修建了一座軒轅行宮。玉帝的妹妹玉虛得知後,很不服氣,玉帝沒有辦法,只好把其中的一座山峰讓給了玉虛。
玉虛便在這座山峰上為自己建築一座冰清玉潔、俏麗奇美的行宮,而且經常帶著眾姐妹到此處遊玩,所以,這座山峰就叫做玉虛峰。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