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陶行知改名的故事

陶行知改名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3 02:35:06

❶ 陶行知的故事有哪些

1891年10月18日生於安徽歙縣西鄉黃潭源村一個貧寒的教師之家。籍貫安徽歙縣,祖籍浙江紹興。新安陶氏族譜現存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族譜的封面上明確記載了新安陶氏祖先於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由紹興府會稽縣來徽州,舉家定居歙縣城西古溪村。《新安陶氏族譜》封面的原文如下:大明正德五年,浙江紹興府會稽縣陶家堰分支遷居江南徽歙之西,曰古溪,後移下黃潭源。故確定陶氏先祖為500多年前由浙江紹興遷居徽州。[6]
1897年,曾在鄰居家廳堂玩耍,看見廳堂牆上掛著對聯,坐在地上臨摹起來,被鄰村方庶咸秀才看見,免費為其開蒙。後入家鄉蒙童館吳爾寬處就讀。
1905年,進入歙縣基督教內地會所辦的崇一學堂,他在宿舍牆上,揮筆寫下了「我是一個中國人,應該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來"的豪言壯語,抒發他滿腔的愛國熱情並激勵自己為祖國早日走向現代化而發奮學習。」
1908年十七歲時他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想通過學醫來解除廣大勞動人民的病痛,實現自己報效祖國的志向。但是,因這所教會學校歧視非入教的學生,他不願意自己思想受外國人的隨意擺布,入學僅三天,他即憤而退學。
1909年,考入南京匯文書院,次年轉入金陵大學文科,讀大學期間,受辛亥革命影響,在校積極參加愛國活動,主編《金陵光》學報中文版,宣傳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中,他號召全校同學,努力學習和工作,發出自己的光和熱,報效祖國,"使中華放大光明於世界"。辛亥革命爆發時,他曾回鄉投身革命運動。
1914年,他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畢業後他赴美留學。他先是在伊利諾大學學市政,半年後便毅然轉學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杜威、孟祿、克伯屈等美國教育家研究教育。
1917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開始他富於創意而又充滿艱辛的教育生涯。研究西方教育思想並結合中國國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教育理論。他特別重視農村的教育,認為在3億多農民中普及教育至關重要。
1917年年底,與蔡元培等發起成立中華教育改進社,主張反對帝國主義文化侵略,收教育權利,推動教育改進。
1923年與晏陽初等人發起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後赴各地開辦平民識字讀書處和平民學校,推動平民教育運動。
1926年起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1927年創辦曉庄學校。1932年創辦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學團。設想以教育為主要手段來改善人民的生活。

❷ 陶行知的故事

1
陶行知小故事匯集
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 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陶行知喂雞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他走向講台,不慌不忙地從箱子里拿出一隻大公雞。台下的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麼。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雞只叫不吃。怎麼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裡塞。大公雞拚命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松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了幾步,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這時陶先生開始演講:「我認為,教育就像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時間掌聲雷動,為陶先生形象的演講開場白叫好。

一首歪詩的風波
育才學校音樂組的壁報《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壁報前人頭攢動,越涌越多。一定有一兩篇有水平的創作發表了,同學們邊看報,邊議論,外圍的人向里擠,裡面的人不願讓,有人建議:「讀一下,讀一下吧!」只聽得一個油腔滑調的聲音開始朗誦了:「人生在世有幾何?何必苦苦學幾何。學習幾何苦惱多,不如學習咪嗦哆!」歪詩不脛而走,傳遍了全校,引起了爭論,多種評價,褒貶不一。 陶校長知道了此事,也觀看了小詩。次日,陶校長邀請小作者促膝談心,和作者研究人生與數學的密切關系。從吃飯、穿衣談到音階頻率的振動,直到國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數學,離不開數學。因此,人人要學數學,數學對人們就象人們離不開空氣、水分、陽光、營養品一樣的重要。小作者聽到陶校長的諄諄誘導,連連點頭說:「校長,我這下真的明白了你為什麼要我們同學把學好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方法論這四門功課作為開啟文化寶庫的『四把鑰匙』的道理。我檢討,„„」陶校長馬上接過話頭說:「現在我們是民主討論,不是榫會,你能認識問題,提高思想,就是進步。」小作者連連點頭說:「我們音樂組不少同學都有這種思想,讓我去說服他們!」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
陶校長眯著雙眼放心地說了一句:「好啦!我們今天的民主探討到此結束。」

拆表的故事
一位朋友的夫人來看陶行知,說起她的孩子把一塊新買的金錶拆壞了,她非常生氣,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陶行知聽了,連連搖頭說:「哎呀,你打掉了一個『愛迪生』。」接著,他講了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喜歡做實驗,被學校開除以後,在他母親的引導下,逐漸成為發明家的故事。
他又親自到朋友家裡,把那個小孩請出來,帶他到修錶店去看師傅修表。他們站在修表師傅身邊,看著他把表拆開,把零件一個個浸在葯水裡,又看著他一個個裝起來,再給機器加上油,用了一個多小時,花了一元六角錢修理費。陶行知深有感觸地說:「鍾錶店是學校,修表師傅是老師,一元六角錢是學費,在鍾錶店看一個多小時是上課,自己拆了裝,裝了拆是實踐。做父母的與其讓孩子挨打,還不如付出一點學費,花一點功夫,培養孩子好問、好動的興趣。這樣,『愛迪生』才不會被打跑、趕走。」

蜻蜓的故事
一天午後,一群小小孩子在田間的小路上奔跑,追逐著一隻蜻蜒。蜻蜒閃著綠瑩瑩的大眼睛,顫動著翅膀,驚慌地上下亂飛。也許是被追趕得昏了頭,突然,猛地撞在樹幹上摔了下來。翠貞撲上去捉住了它,幾個孩子搶著要,叫著嚷著,鬧成一團。
陶行知恰好從村裡走出來,孩子們看見了他,齊聲歡叫:「陶先生!陶先生!」陶先生停下腳步,見他們的捉蜻蜒玩,便慈愛地撫著翠貞的小辮子問:「翠貞,你知道蜻蜒吃什麼嗎?」
翠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蟲子。」 「吃露水」。另一個男孩說。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著說:「吃草,吃樹葉,吃泥土!」
陶先生拉著孩子們坐在田埂上說:「還是翠貞說得對。蜻蜒吃蟲子,蒼蠅、蚊子、水裡孑孓它都吃,你們說蜻蜒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
翠貞點點頭。陶行知從她手裡取過蜻蜒,高高舉起,陽光下,蜻蜒的圓眼睛一閃一閃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問:「蜻蜒尾巴有什麼用,誰知道?」 「蜻蜒用尾巴在河裡點水。」 「尾巴是指方向的。」
陶行知將蜻蜒小心地翻過去,指著它的尾巴說:「你們看,它的尾巴是一節節的,又細又長。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調整方向。在它餓極時,會將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過,以後又會長出來。」接著他將蜻蜒的頭部對著孩子們說:「它的眼睛很大,結構很復雜,有成千上萬的小眼睛構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
孩子們入神地聽著,一個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撫了一下蜻蜒的尾巴。陶行知將蜻蜒舉在眼前,用商量的口吻說:「蜻蜒是吃害蟲的,它是人類的朋友,放了它,讓它為我們去消滅害蟲,好不好?」說著把蜻蜒還給翠貞。翠貞看看小夥伴們,孩子們紛紛說:「放了它,放了它,讓它回家去!」翠貞張開小手將蜻蜒往上一送,蜻蜒忽地墜落下來,在地上掙扎了幾下,又展開翅膀向空中飛去。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3
陶先生說:「孩子們,我們觀察生物,切不可將它捉來弄死。一隻蜻蜒一年可以為人類消滅成千上萬只蚊子。你們看,它在大自然中飛來飛去,多麼自在,多麼活潑!」
蜻蜒在空中飛了幾圈,很快飛到流水潺潺的河面上,俯沖上升,盤旋翻飛。孩子們注視著它,歡呼著:「嗬,在跳舞呢,看!」 陶行知便由此想到許多學校的生物課,都是將活生生的東西弄死,做成標本,他多次指出:「生物課不要變成死物課,『生物陳列所』不要變成『僵屍陳列所』,更不要在無意中培養孩子們殘忍的天性。」他主張把孩子們帶到大自然中去。要認識青蛙,可以到河邊去觀察,要認識小鳥,可以到樹林里去。這樣,才能觀察到真正的生物,孩子們才能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

點石成金
陶行知對少年兒童求知學習的方法,經常有所指點,最為突出的就是「點石成金」的故事,這也可以說是少年兒童求知學習的最首要、最關鍵的方法。
在一次育才學校的晨會上,陶校長上漢去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很有本領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亂石立即會變成黃金。一天,他讓眾徒弟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點著地下一堆石塊,立刻石塊都變成了黃澄澄亮光光的大小不等的金塊。從徒弟看了又驚又喜,個個拍手叫好。道人對徒弟說:「每人選一塊金子,拿去買點吃用的吧!」徒弟們都撲到黃金堆里去翻揀,有的要選一塊顏色最黃的,有的要揀一塊亮光最足的,有的想找一塊最大最大的,大家東翻西找忙個不停。這時卻有一個徒弟,他沒有去拿金塊,只是獃獃地站在道人旁邊,兩隻眼睛睜得大大的緊盯著師傅點金的手指看,邊看邊思考。道人問他:「你為什麼不去挑選你最喜愛的一塊金子呢?」這徒弟回答說:「金子雖好,但一用就完,我看中了師傅那個點石成金的指頭。」講到這里,陶校長突然停住了。學生們急於要知道故事的結局,都催促他:「校長,你講下去呀!」「快點講下去呀!」
陶校長不再講故事,卻一轉話題,進行了一番評述,他說:世上有多少人被閃閃發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記了點石成金的指頭。同學們,你們在學校求學,可不能光想要得到老師和書本傳給你們的現成知識,這些知識雖好,但僅僅是世界上人武部知識的一個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現成知識會不夠用的,有的會用不上了,有的會顯得陳舊了。有些同學拚命把老師和書本上的知識死記硬背,即使你能人武部背出,你在追求學問(真理)的大道上還會碰到許多新事物、新問題,到那時你能責怪老師沒教過、書本上沒見過嗎?死記硬背不思考,是書獃子的學習方法,這些學生,老師「教多少」,他就「記多少」,這樣,是趕不上時代、超不過老師的。一批批的學生都比老師差,那麼,我們的國家就會一代不如一代。我們求學必須要學會尋找知識的途徑和方法,這就是要拿到開發文化寶庫的金鑰匙(也就是這只點石成金的指頭)。這樣,你們自己就可以一輩子毫無止境地去探求知識,你們就能超過老師,我們的國家就能一代更比一代強。同學們聽到這里才恍然大悟,懂得了陶校長講故事的意圖。
從此,大家不再死記硬背,各自努力探索尋找知識的途徑和方法。老師們也不是片面地向學生傳授現成知識,而是創造各種各樣的學習條件,幫助學生學會「學好各門學科的方法和能力」。

❸ 陶行知的小故事

提到民國的那些文人墨客,很多人自然就會想到魯迅、徐志摩、郭沫若、郁達夫、胡適、聞一多等人,卻很少有人聽說陶行知這個人。他的才華其實不在這些人之下,卻沒有選擇成為大文豪,反而選擇了一條默默無聞的道路,最後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主要代表作分別是《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鍾錄》、《齋夫自由談》、《教學做合一討論集》、《中國大眾教育問題》、《普及現代生活教育之路和及其方案》等。

陶行知

在陶行知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平民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的改善,全國農民的識字率一下子上升了二三十個百分點。為了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經常帶著學生一起種地,大部分的糧食、水果、蔬菜都是自給自足,所以他自己常常以「田漢」自居,就連當時大名鼎鼎的宋慶齡都稱贊他為「萬世師表」。不幸的是,在他55歲那年因為積勞成疾不幸去世。

❹ 陶行知的名字的來歷

陶行知原名文浚,乳名和尚,大學期間推崇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取名「知行」。43歲時,他在《生活教育》上發表《行知行》一文,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並改本名為陶行知。並且以此自勉。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創新,也表現在培養目標上。他針對舊教育把培養「人上人」作為目標的現象,指出新教育應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創辦南京安徽公學時就為這所學校提出三個教育目標:研究學問,要有科學的精神;改造環境,要有審美的意境;處世應變,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❺ 陶行知的小故事完全版

陶行知小故事

一說陶行知,在中國的教育界幾乎無人不知。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在安徽省歙縣西鄉黃潭源村出生,1946年7月25日因患腦溢血在上海逝世,享年55歲。按現在的話說,還沒有到退休的年齡,就英年早逝,憾別人生,的確讓人惋惜。但陶行知的故事,卻一直在流傳。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來看陶行知,說她的孩子把一塊新買的金錶拆壞了,她非常生氣,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陶行知聽了,連連搖頭說:「哎呀,你打掉了一個『愛迪生』。」接著,他又親自到朋友家裡,把那個小孩請出來,帶他到修錶店去看師傅修表。他們站在修表師傅身邊,看著他把表拆開,把零件一個個浸在葯水裡。又看著他一個個裝起來,再給機器加上油。用了一個多小時,花了一元六角錢修理費。陶行知深有感觸地說:「鍾錶店是學校,修表師傅是老師,一元六角錢是學費。在鍾錶店看一個多小時是上課,自己拆了裝,裝了拆是實踐。做父母的與其讓孩子挨打,還不如付出一點學費,花一點功夫,培養孩子好問、好動的興趣。這樣『愛迪生』才不會被趕走和打跑。」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磚頭砸同學,就將其制止,並責令其到校長室。陶行知簡單地了解了一下情況回到辦公室,見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塊糖遞給這個學生,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按時來了。」接著又掏出一塊糖給男生:「這也是獎給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說明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行如又說:「據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塊糖給他。這時男生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這是兩個看似簡單,但卻是一般的家長和老師都做不到的事情。陶行知善於用多角度思維從犯錯誤的孩子和學生身上找出其優點和閃光點。並且善於用他們身上的積極情感克服和戰勝消極情感,充分挖掘其內在誘因,變破壞為創造,變落後為先進。
陶行知自幼聰明好學,鄰村的一位塾師認定這孩子長大後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讓他免費入塾讀書。有一天下大雪,當陶行知趕到塾館時老師已經開講。他怕影響老師講課和其它同學學習,硬是站在門外專心致志地聽老師把課講完。這種學習精神感動了塾館里的每一個人。
陶行知有兩句重要的名言,一句是:「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另一句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中去,確實做了一件「大事」,而他自己,卻「不帶半根草去」,只留一世英名,光照中華大地。

❻ 關於陶行知的故事和資料

陶行知
出生日期:1891年10月18日(農歷清光緒十七年九月六日)
病逝日期:1946年7月25日
籍貫地:安徽省歙縣西鄉黃潭源村
家人:父,陶位朝;母,曹翠仂;妹,陶文之;妻,汪純宜,汪病逝後又娶妻吳樹琴;長子,陶宏生;次子,陶曉光;三子,陶剛

陶行知, 中國人民教育家 ,民主革命家。原名文磑,後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1914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後赴美國留學。1917年回國,歷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教務主任等,反對「沿襲陳法,異型他國」。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運動後,從事平民教育運動,創辦曉庄師范。1930年4月,國民黨反動政府以「勾結叛逆,陰謀不軌」為借口,武力封閉曉庄學校。陶行知受到通緝,被迫臨時避難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報》總管理處顧問,對當時《申報》的革新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後創辦了「山海工學團」,「晨更公學團」,「勞工幼兒團」,首創「小先生制」,成立「中國普及教育助成會」,開展「即知即傳」的普及教育運動。1934年主編《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將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為「行知」
「九.一八」事變後,陶行知積極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當選為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執行委員和常務委員。7月,與沈鈞儒、鄒韜奮、章乃器聯合發表《團結禦侮宣言》,毛澤東主席復信表示支持。接著,受全國救國聯合會的委託,擔任國民外交使節,出訪歐、美、亞、非二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出席「世界和平大會」,「世界新教育會議」第七次年會。
1938年8月,陶氏回國路過香港,倡導舉辦了「中華業余學校」,推動香港同胞共赴國難。
1939年7月,在四川重慶附近的古聖寺為兒童創辦育才學校,培養有特殊才能的兒童。1945年,陶行知當選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慶創辦社會大學,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戰爭勝利後,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獨裁,爭民主,反內戰,爭和平的斗爭。民主戰士李公朴、聞一多遭國民黨特務暗殺,陶行知被列為黑名單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著第三槍」的犧牲准備,一面繼續堅持斗爭,視死如歸,始終站在民主運動的最前列。終因「勞累過度,健康過虧,刺激過深」於1946年7月25日患腦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歲。

學習陶行知
[編輯本段]
●陶行知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有最高的道德修養,他有最高的理想,他批判的吸收了西方先進的教育理論,並根據中國的國情,創造了一整套教育理論,並且以最大的魄力付諸實踐,取得了很大很大的成績。他的品德、修養和理論都值得學習和繼承。
●陶行知是堅強的民主戰士
抗日戰爭結束後,廣大人民都要求和平,反對內戰,陶行知參加中國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委員,他為爭取民主和平,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堅決的斗爭。著名民主人士、學者李公朴(育才學校副校長)和詩人聞一多被蔣介石槍殺。有消息說陶行知已被列入暗殺名單,陶說:「我等著第三槍」,結果因疲勞憂憤而死。(在這之前的1936~1938年陶行知受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之託,周遊26個國家,參加各種國際會議,宣傳各種抗日主張,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陶行知是詩人
陶行知創作的詩歌的特點是大眾化。他的詩是為廣大群眾而寫,他說要老媽(沒有文化的老人)聽得懂才能稱及格。他的詩有許多都譜成歌曲,如鋤頭舞歌、鐮刀舞歌、手腦相長歌。
●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麼樣的生活就是什麼樣的教育
1、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
2、是勞動的生活就是勞動的教育,是不勞動的生活就是不勞動的教育。
3、是科學的生活就是科學的教育,是不科學的生活就是不科學的教育。
4、是藝術的生活就是藝術的教育。
5、是改造社會的生活就是改造社會的教育。
首先應理解:「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作的與人無關的教育。」
●理解
人接受教育有兩種途徑——一種是書本知識(間接的,包括聽講),一種是直接的,即從實踐獲得的。生活教育包括這兩部分,並沒有把讀書排斥在生活之外。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是一個大概念,所謂「生活」,陶行知說生活就是有生命的東西在一個環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動。因此可以說一切活動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
●關於「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
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全部理論的一個總概念,因此他不止一次的做了解釋。
「生活教育」這一概念是陶先生的老師杜威提出來的,但意思完全不同。杜威提出的是「教育即生活」,而陶先生把它翻了半個筋斗改成「生活即教育」。陶行知主張生活即教育,反對教育即生活。他說「生活即教育,是把一個鳥放在林子里;教育即生活是把鳥放在籠子里。」
「生活即教育」是從書本的到人生的。
●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曉庄師范學校的校訓,這是陶先生傑出的創造。
「教學做合一」的確立
1、陶行知自回國以後,看見國內學校里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認定中國教育有改革之必要,當時就主張以「教學法」代替「教授法」。
2、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校務會議上辯論兩小時未能通過。
3、「五四運動」爆發,陶先生發表《教學合一》一文,南京高校受此影響一律改為教學法。
4、兩年後,教學做的理論成立,最終確定教學做合一,以做為中心。
●比較「教授法」和「教學法」
「教學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書,到教學生,再到教學生學(更主動),用自己的知識聯系起來,貫徹在實踐中去。
●過去的教育、現在的教育和將來的教育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 教育是立國之本。
3、人生辦一件大事來,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5、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7、農不重師,則農必破產;工不重師,則工必粗陋;國民不重師,則國必不能富強;人類不重師,則世界不得太平。
8、所謂健全人格須包括:
一、私德為立身之本,公德為服務社會國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識技能。
三、強健活潑之體格。
四、優美和樂之感情。
9、手和腦在一塊兒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
10、鄉村師范之主旨在造就農夫身手、科學頭腦、改造社會精神的教師。
11、活的鄉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長五穀。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衛。他要叫鄉村變為西天樂園,村民都變為快樂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進步,就須膽量放大,將試驗精神,向那未發明的新理貫射過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礙,不怕失敗,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奧妙新理,一個個的發現出來。
13、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
14、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於宇宙,洗盪於乾坤,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補。污即洗。勞即謙。亂即理。債即還。病即醫。過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復。帳即記。
教書育人:
1.「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陶行知
2.「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陶行知
3.「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陶行知
4.「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使它關注於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的行動。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的培養而後可以實現。
——陶行知

為人師表:
1.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陶行知
2.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
——陶行知

因材施教:
1.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
教學方法: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
——陶行知
2.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陶行知

成功教育: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陶行知

啟發式教學:
1.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後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
——陶行知
2.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工作。
——陶行知

創新與實踐:
1.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
——陶行知
2.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使手腦聯盟。
——陶行知

養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使它關注於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的行動。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的培養而後可以實現。
——陶行知
2.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正常發展的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其身只是一個悲劇。
——陶行知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來,建築起「人格長城」來。由私德的健全,而擴大公德的效用,來為集體謀利益……
——陶行知

❼ 求所有(至少五個)陶行知的故事

陶行知的故事

一說陶行知,在中國的教育界幾乎無人不知。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在安徽省歙縣西鄉黃潭源村出生,1946年7月25日因患腦溢血在上海逝世,享年55歲。按現在的話說,還沒有到退休的年齡,就英年早逝,憾別人生,的確讓人惋惜。但陶行知的故事,卻一直在流傳。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來看陶行知,說她的孩子把一塊新買的金錶拆壞了,她非常生氣,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陶行知聽了,連連搖頭說:「哎呀,你打掉了一個『愛迪生』。」接著,他又親自到朋友家裡,把那個小孩請出來,帶他到修錶店去看師傅修表。他們站在修表師傅身邊,看著他把表拆開,把零件一個個浸在葯水裡。又看著他一個個裝起來,再給機器加上油。用了一個多小時,花了一元六角錢修理費。陶行知深有感觸地說:「鍾錶店是學校,修表師傅是老師,一元六角錢是學費。在鍾錶店看一個多小時是上課,自己拆了裝,裝了拆是實踐。做父母的與其讓孩子挨打,還不如付出一點學費,花一點功夫,培養孩子好問、好動的興趣。這樣『愛迪生』才不會被趕走和打跑。」
這是個看似簡單,但卻是一般的家長和老師都做不到的事情。陶行知善於用多角度思維從犯錯誤的孩子和學生身上找出其優點和閃光點。並且善於用他們身上的積極情感克服和戰勝消極情感,充分挖掘其內在誘因,變破壞為創造,變落後為先進。
陶行知自幼聰明好學,鄰村的一位塾師認定這孩子長大後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讓他免費入塾讀書。有一天下大雪,當陶行知趕到塾館時老師已經開講。他怕影響老師講課和其它同學學習,硬是站在門外專心致志地聽老師把課講完。這種學習精神感動了塾館里的每一個人。
陶行知有兩句重要的名言,一句是:「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另一句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中去,確實做了一件「大事」。而他自己,卻「不帶半根草去」。只留一世英名,光照中華大地。
陶行知先生一次別開生面的演講
陶先生非常善於演講,他的語言幽默風趣,生動形象,誰聽了都會被他深深吸引,為他演講中強大的邏輯力量所折服。在他一生無數次的演講中,有一次別開生面的演講,更是令人拍案叫絕,直到今天仍然令人回味無窮。
那是陶行知1938年在武漢大學做的一次演講。那一天,大禮堂里擠得滿滿的,不僅全校師生都來聽,連附近學校的師生和各界人士都聞訊趕來。他們都知道,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都想來一睹他的風采,並聽他說些什麼。
會議開始後,有幾位先生先後上台作了演講。輪到陶行知時,會場上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只見他不慌不忙地夾著一個皮包走上了講台。他戴著眼鏡,穿著西服,未曾開口,先向全場掃視了一遍。大家屏息凝神,都望著他,等他開口說話。有的人還打開速記本,准備把陶行知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陶行知並沒有講話。他從包里抓出一隻活蹦亂跳的大公雞。公雞喔喔地亂叫。台下聽眾一個個目瞪口呆,不知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葯。接著,陶行知從口袋裡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他左手按住雞的頭,逼它吃米。雞直叫不吃。陶行知又掰開雞的嘴,把米硬塞進去。雞掙扎著仍不肯吃。接著,陶行知輕輕松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了幾步。只見大公雞抖了抖翅膀,伸頭四處張望了一下,便從容地低下頭吃起米來。
這時,陶行知說話了:「各位,你們都看到了吧。你逼雞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裡,它都不肯吃。但是,如果你換一種方式,讓它自由自在,它就會主動地自己去吃米」
陶行知又向會場掃視了一圈,加重語氣說:「我認為,教育就跟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因硬灌給他們,他們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去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麼,效果一定會好得多!」
陶行知講完,把公雞裝進皮包,又向大家鞠了一躬,說:「我的話講完了。」便退下場去了。
聽眾們一時還沒有反應過來。但只是過了一會兒,會場上便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很多人邊鼓掌邊喊:「好!陶先生講得好!講得好!」
「四塊糖」——陶行知學校管理藝術
陶行知在育才學校的時候,有一個叫王友的學生,是學校中頗有名氣的「孩子王」,經常惹是生非,屢生事端。一天,陶行知看見王友用土塊砸一個同學,當即制止了他,並叫他放學後到校長室來。放學之後,陶行知從外面辦事回來,遠遠地看見王友在校長室門前徘徊等候,於是,他趕緊把王友請進校長室。
進入校長室後,陶行知從口袋裡掏出一塊糖給他,帶著歉意的語氣說:「這塊糖是獎勵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了,而我卻遲到了。」王友用疑惑的眼光看了看校長,遲疑地接過糖。這時,陶行知微笑地看了一眼他,想了一想,又掏出一塊糖來遞給他,說道:「這塊糖也是獎勵給你的,是因為我不讓你砸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很聽我的話,很尊重我。」這時,王友神態緊張,愈發不安起來。接著,陶行知就像變戲法似的又掏出一塊糖來,語重心長地說:「我已經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位同學,是因為他不遵守游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說明你富有同情心、有正義感,應該獎勵你啊!」沒想到,陶行知話音剛落,王友竟「哇」地一聲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說道:「陶校長,我錯了,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應該對他採取這種方式。」陶行知聽到這里,不禁大笑,隨即掏出第四塊糖來遞給他,高興地說:「為你能正確認識錯誤,再獎你一塊。現在我的糖已完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希望你以後改正錯誤,好好地學習,把精力用在課業上」。自此以後,王友同學果然認真學習,團結同學,遵守學校紀律,再也沒有犯過錯誤。
這小小的「四塊糖」,折射出了陶行知高超的批評藝術。當陶行知看到王友站在校長室門前等他的時候,心裡不免為他遵守時間而高興,第一塊糖在表揚他能夠准時來到校長室,也創造出了一種寬松和諧的氣氛,讓王友感覺到校長的慈祥與寬容,拉近了兩者的心理距離。在此基礎上,陶行知沒有正面批評王友,而是抓住他聽話的優點,從「側翼」進一步表揚他,第二塊糖不僅讓王友折服於校長的寬容態度,而且開始自覺地反思他所犯的錯誤,從而真正地認識到錯誤。接著,陶行知依然沒有直接批評他砸人的結果,而是從事情的反面入手,表揚王友砸人的原因,通過表揚王友犯錯誤的良好動機,使王友自然而然地認識到砸人的不良後果,所以第三塊糖不僅使王友完全被校長的人格所征服,並主動承認了錯誤。事情本可以到此結束,但是為了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塊糖進一步激勵他,既表揚他承認錯誤,又教育他以後不要再犯錯誤,從而將批評延伸到王友將來的行為之中。
在整個過程中,陶行知自始至終沒有直接提及王友的錯誤,而是將對他的關心、熱愛與期望融入寬松和諧、幽默詼諧的情景之中,通過循序漸進、啟發誘導、激勵表揚,讓王友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整個批評過程自然流暢,「水到渠成」。陶行知的「四塊糖」的確起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批評效果。

「寧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陶行知的兒子曉光,沒有正規學歷。1940年夏,經朋友介紹,他到成都一家無線電修造廠工作。進廠後,廠方要看他的學歷資格,他拿不出。出於無奈,他寫信給育才學校副校長,請他寄一張曉庄學校的畢業證書來應急。
證明寄來了,沒等曉光交給廠里,父親的急電到了。陶行知在信中嚴厲阻止曉光用此證明,並要他立即將證明寄回。接著又發來了一封快信,信上說:「我們必須堅持『寧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張……萬一工作、學習被取消,你還是回重慶來……總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有絲毫的妥協。你若記住這七個字,終生受用無窮。望你必須努力朝這方面修養,方是真學問。」信中還附來一張如實反映曉光學歷資格的證明信。
「追求真理做真人」這七個字,體現了陶行知一生求真的精神,也成了曉光的座右銘。
誠實無欺做真人
陶行知向師生提出:教師的任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任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此,他主張在青少年時期必須經常給以「誠實無欺」的教育。聽吧!陶校長在講「斧頭和櫻桃樹」的故事了:「年幼的華盛頓為了要試試手中的斧頭是否鋒利,把父親最心愛的櫻桃樹砍壞了。這件事使得家中的傭工亂成一團,都說今天老爺回家定要大發雷霆。眾傭工正在發愁研究對策時,忽聽到從未有過的皮鞋敲擊地板咚咚作響的腳步聲,果然是老爺回來了。當華盛頓的父親氣呼呼地追查時,華盛頓誠實地低下了頭承認了錯誤。父親頓時怒氣平息,親昵地拍拍華盛頓的小腦袋,贊揚他勇敢承認錯誤是一種英雄行為,說:『這要比一千棵櫻桃樹更有價值。'」
陶校長又朗誦了自己創作的長詩《平老靜還金鐲》:「平老靜,家住在保定。人格最高尚,一品老百姓。夫妻開設肉包鋪,保定人人都相信。但覺本錢不夠大,有個朋友表同情,借了一雙鐲子去押當,包金鐲子裡面卻是銀。除夕拿錢贖出來,銀鐲變成純赤金,這鐲不是原來物,不義之財不可領。可喜大年三十晚,夫妻出門把老闆尋,找著典當老闆把鐲換,不要赤金要包金。……保定包子鋪幾十個,唯獨老靜肉包最出名,老靜並不登廣告,人人心裡自相信。」「誠實無欺」的美德就這樣在陶行知經常不斷的教育下,在學生心裡深深地扎了根。

❽ 陶行知的故事(詳細一點)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於安徽歙縣。他自幼聰明好學,鄰村的一位塾師認定這孩子長大後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讓他免費入塾讀書。有一天下大雪,當他趕到塾館時老師已經開講,他硬是站在門外專心致志地聽老師把課講完。這種學習精神感動了塾館里的每一個人。1906年,他進入本縣的教會學校崇一學堂免費讀書,在這里學習英文、數學、理化等課程,開始接受西方資產階級的新教育。但由於他一直生活在中國社會的底層,所以從童年時代起就對民間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關注中國的農村,立志為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和廣大中國農民受剝削壓迫的悲慘處境去奮斗。因此,在崇一學堂讀書的時候,就寫下了「我是一個中國人,要為中國作出一些貢獻來」的座右銘。1914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後赴美留學。1917年回國,歷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教務主任等,反對「沿襲陳法,異型他國」。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運動後,從事平民教育運動,創辦曉庄師范。1930年4月,國民黨反動政府以「勾結叛逆,陰謀不軌」為借口,武力封閉曉庄學校。陶行知受到通緝,被迫臨時避難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報》總管理處顧問,對當時《申報》的革新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後創辦了「山海工學團」,「晨更公學團」,「勞工幼兒團」,首創「小先生制」,成立「中國普及教育助成會」,開展「即知即傳」的普及教育運動。1934年主編《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將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為「行知」

「九.一八」事變後,陶行知積極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當選為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執行委員和常務委員。7月,與沈鈞儒、鄒韜奮、章乃器聯合發表《團結禦侮宣言》,毛澤東主席復信表示支持。接著,受全國救國聯合會的委託,擔任國民外交使節,出訪歐、美、亞、非二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出席「世界和平大會」,「世界新教育會議」第七次年會,「世界青年大會」,「世界反侵略大會」,當選為世界和平大會中國執行委員。為光大中華民族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938年8月,陶氏回國路過香港,倡導舉辦了「中華業余學校」,推動香港同胞共赴國難。

1939年7月,在四川重慶附近的古聖寺為兒童創辦育才學校,培養有特殊才能的兒童。1945年,陶行知當選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慶創辦社會大學,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戰爭勝利後,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獨裁,爭民主,反內戰,爭和平的斗爭。民主戰士李公朴、聞一多遭國民黨特務暗殺,陶行知被列為黑名單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著第三槍」的犧牲准備,一面繼續堅持斗爭,視死如歸,始終站在民主運動的最前列。終因「累過度,健康過虧,刺激過深」於1946年7月25日患腦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歲。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