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馬拉拉的故事

馬拉拉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2 13:44:35

⑴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的人物經歷

1997年7月12日,馬拉拉·優素福·扎伊生於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斯特河谷(Swat Valley)一個普什圖穆斯林教育工作者的家庭。
2008年9月1日,馬拉拉的第一次登台演講是在白沙瓦市當地的一個記者俱樂部。她的演講題目是「塔利班為何敢剝奪我的基本受教育權?」。
2009年1月3日,馬拉拉·優素福·扎伊小姐開始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烏爾都語網站上用「古爾·馬卡伊」的筆名撰寫個人網志,並自述「馬拉拉」的意思是「被悲傷擊中的」, 內容是斯瓦特山谷的生活,以親身經驗批判塔利班武裝組織禁止女孩上學的政策以及恐怖活動。但塔利班來了。他們控制了這一地區,禁止女生上學,並與巴基斯坦政府軍展開拉鋸戰。馬拉拉·優素福·扎伊漸漸頻繁出現在國內外媒體,為失學女童呼籲。
2009年1月15日,塔利班發布教育法令。炸毀了100多所女子學校,並發布法令稱2009年1月15日起,禁止女孩上學。而那時,馬拉拉在博客里寫道,她在繼續准備著她的考試。
2009年2月18日,馬拉拉利用一個節目發表言論稱反對塔利班禁止女性接受教育。
2009年2月21日,塔利班進解婦女不準上學的禁令。時任塔利班領導人Maulana Fazlulla在廣播中宣布,他將解除婦女不能受教育的禁令,但是女孩必須要穿上長袍(burqua)。
2009年3月12日,最後一篇博文。馬拉拉的最後幾篇博客寫的是關於開學後她和朋友們提交論文。
2009年5月1日,背井離鄉。當巴基斯坦軍隊開到馬拉拉家門口後,她被迫與家人分開,前往其親戚家暫住。這段時間里,紐約時報記者Adam B. Ellick將她和她的父親拍成了紀錄片。
2009年7月24日,會見理查·霍布魯克。當總理宣布人們可以返回斯瓦特山谷後,馬拉拉和家人團聚並啟程回家。在途中,他們遇到了一群被邀請去會見美國駐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事務特別代表理查·霍布魯克,馬拉拉向他表達了尋求教育幫助的請求。
2009年下半年,馬拉拉成為當地的兒童教育會主席,開始了她的政治活動。
2009年12月1日,有消息稱馬拉拉是匿名博客的博主。BBC從未對外透露那位巴基斯坦博主的真實身份,但是由於馬拉拉對外的宣傳活動的增多,她的身份也被一一曝光。
2011年,接受CNN采訪時她說:「我有玩樂的權利,我有唱歌的權利,我有說話的權利,我有逛商場的權利,我有大聲說話的權利。」
2011年10月1日,13歲的馬拉拉被國際兒童和平獎提名。南非聖公會主教德斯蒙德·圖圖在提名介紹中寫道「馬拉拉敢於站出來為自己和其他女孩爭取權益,並利用國內和國際媒體讓全世界了解到女孩同樣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2011年11月1日,馬拉拉獲得了巴基斯坦的首屆國家青年和平獎。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為馬拉拉頒發國家青年和平獎。在頒獎儀式上,馬拉拉表示她希望自己能推動教育的發展。
2012年10月9日,馬拉拉在乘校車回家途中,遭到塔利班槍手企圖暗殺,頭部和頸部中槍,一度情況危殆。其後被轉送到英國治療,並在2013年1月4日出院。
2012年10月9日,馬拉拉遭遇襲擊的新聞占滿全球新聞頭條。由於馬拉拉的成功宣傳讓塔利班惡從心生,在馬拉拉回家途中,塔利班對她及另外兩個女孩開槍射擊。
2012年10月12日,馬拉拉受襲後,民眾對襲擊馬拉拉的槍手感到無比憤怒,並激起了一場跨民族宗教的聲討浪潮。巴基斯坦政府拿出10萬5000美元懸賞槍手。馬拉拉受到了全球人民的支持和幫助。
2012年10月15日,聯合國請願書,聯合國全球教育特使戈登·布朗開啟了支持馬拉拉的請願書,旨在確保至2015年,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受教育的權利。其口號為「我是馬拉拉」。
2012年12月8日,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親自到伯明翰醫院看望了馬拉拉,並稱贊她是傑出的女孩,是巴基斯坦的驕傲。
2012年12月31日,馬拉拉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並被時代周刊提名為2012年度風雲人物。
2013年3月19日,在英國伯明翰就近入學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2013年春天,馬拉拉還與女演員安吉麗娜·朱莉合作倡導在發展中國家加強女孩受教育的權利,並成立了馬拉拉基金。
2013年7月12日,馬拉拉在聯合國演講,在馬拉拉16歲生日那天,馬拉拉在聯合國發表了康復後的首次公開演講,她第一次公開講述被塔利班襲擊經過。她說道:「我們的書籍和我們的筆是世上最強大的武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英國前首相布朗均參加了這一特殊活動。
2013年7月12日,來到聯合國紐約總部,參加了題為「馬拉拉日「青年大會」的活動,並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會面。
2013年10月8日,被塔利班槍擊頭部、大難不死的巴基斯坦小姑娘馬拉拉出版個人回憶錄《我是馬拉拉》(I Am Malala)。
2013年10月8日,馬拉拉再遭塔利班威脅。諾貝爾和平獎臨近,塔利班再次威脅馬拉拉。一位發言人在一次電話采訪中指出,10月8日,該組織稱如果馬拉拉仍然繼續批評巴基斯坦嚴格實施的伊斯蘭法,他們將再次行動。而10月9日是馬拉拉被襲一周年。
2013年10月11日,奧巴馬夫婦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了因呼籲女孩受教育權而遭到塔利班槍擊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
2013年10月18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白金漢宮接見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並獲贈馬拉拉的自傳。
2015年,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天體物理學家艾米·門澤(Amy Mainzer)為提倡馬拉拉的精神,決定以馬拉拉的名字為她所發現的小行星命名。

⑵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的人物事件

2012年10月9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開伯爾-普什圖省遭遇不明身份槍手襲擊,傷勢嚴重。
馬拉拉當天放學回家途中所乘校車被一名身著警服的襲擊者攔下。槍手登上校車,問:「你們誰是馬拉拉?快說,不然把你們統統斃了。」優素福扎伊的身份暴露了,槍手對著她的臉開了槍,子彈穿過頭、頸,嵌入肩膀。
彌留時,她被飛運英國,在伯明翰的伊麗莎白女王醫院救治。2013年2月份的手術補造了顱骨,並使她恢復了聽力。3月19日,她換上新校服,在伯明翰就近入學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事發後,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總理阿什拉夫以及其他政要紛紛發表聲明,對襲擊馬拉拉的行為予以譴責。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於2013年秋天出版了個人回憶錄。該書名為《我是馬拉拉》(I Am Malala),由英商魏登菲爾德和尼科爾森書局在英聯邦地區發行,世界其他地區劃歸美商利特爾布朗。《衛報》說,優素福扎伊據信拿到了2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888萬元)的預付稿酬,但魏尼書局未予證實。
「我希望這本書能讓全世界讀到,這樣人們就能認識到有些孩子要想接受教育是多麼艱難。」馬拉拉·優素福扎伊說,「我想講我的故事,可這也將是6100萬失學兒童的故事。我想讓它成為這場運動的一部分,讓所有的男孩子、女孩子都能得到上學的權利。這是他們的基本權利。」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於2012年11月10日宣布將每年7月12日(馬拉拉生日)定為「馬拉拉日」。她的父親齊亞丁·優素福扎伊則獲任為聯合國教育顧問。
2013年7月12日,是馬拉拉16歲的生日。在聯合國青年大會發表演說,敦促聯合國及各國領袖,努力讓全世界的兒童都能夠跨越宗教、種族、性別、貧富等因素,在校園里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
曾經在槍口下面對死亡威脅,頭部重創的馬拉拉以最響亮的聲音說:她永不會在威脅中後退和倒下,一定要為弱勢孩童,特別是女孩發聲,爭取和實現平等教育權。 2013年10月11日,美國華盛頓,奧巴馬夫婦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了因呼籲女孩受教育權而遭到塔利班槍擊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
在與奧巴馬會晤後,馬拉拉在聲明中稱,她很榮幸能與美國總統見面,「我感謝美國總統奧巴馬,因為美國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支持教育發展,並援助敘利亞難民。同時我也表達了我的顧慮,即無人機對恐怖分子的襲擊造成無辜民眾的傷亡。這會導致巴基斯坦民眾的不滿,也會對教育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
馬拉拉還呼籲美國和巴基斯坦政府之間加強合作。

⑶ 馬拉拉故事《消失的教室》

最年輕諾獎得主背後的故事——阿富汗馬拉拉故事:《消失的教室》

塔利班政權在阿富汗成立之初,是得到了美國政府的認可和支持的。甚至就在911事件前夕,美國還給予了其4300萬美金的資金支持。2001年後,美國全向反恐,與「基地」組織過從甚密的塔利班成為了重點打擊對象。在美國主導下的北約西方世界,開始將其認定為恐怖組織。對恐怖主義的後怕,漸漸演變為對遜尼派、普什圖的仇恨以及對整個伊斯蘭文明的抵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振臂高呼教育權利的巴基斯坦小姑娘,開始引起人們的興趣。
2009年春天,《紐約時報》記者亞當艾利斯找到了馬拉拉的父親薩胡丁·優素福·扎伊,並為他和馬拉拉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名為《消失的教室》。薩胡丁是斯瓦特當地一所女子學校的創辦者兼校長,馬拉拉是其中的學生。塔利班沒有炸毀他的學校,但是也基本上摧毀了其正常運營。片中的馬拉拉,面龐稚氣,眼睛明亮。十一歲的她緊攥著自己的書包,堅定地說,「他們無法阻止我,我要受教育,我要實現我的理想。」
紀錄片一經播出,引起了世界范圍的轟動。人們的眼光聚焦到了這個身陷於塔利班專政苦海、年少卻有思想的女孩。她與美國駐巴基斯坦代表理查霍布魯克會面,懇請幫助;接受CNN專訪,昭告天下;「我有大聲說話的權利」;被國際兒童和平獎提名;獲得巴基斯坦首屆青年和平獎。女權主義者愛她的勇氣和意志,愛她為同齡女孩爭取權利的擔當力和使命感;兒童保護者愛她獨挑大樑,讓世界看到了千萬個不幸孩童的身影;自由主義者愛她對知識的渴求,愛她明白教育是通往更好世界的天梯;西方國家愛她,沒有比她更好的反恐宣傳材料了;第三世界愛她,相信「巴基斯坦的女兒」能為他們帶來消失已久的寧靜與希望。

⑷ 巴基斯坦16歲女孩馬拉拉因為什麼贏得廣泛贊譽


【馬拉拉的故事】


14歲的少女馬拉拉·優素福·扎伊成了巴基斯坦最出名的人。2012年10月9日,在斯瓦特山谷,她因為倡導女童的教育權利,遭到塔利班武裝分子的槍殺。頸部中彈的馬拉拉,生命垂危。事發後,巴基斯坦舉國憤怒,人們紛紛走上街頭,聲援勇敢的馬拉拉。本版編譯龐紅燕小女孩承擔大任務
在這次襲擊事件發生之前,塔利班就曾因馬拉拉的活動,威脅過她和她的家庭。當她只有11歲大的時候,她開始為BBC(英國廣播公司)寫博客,博客的內容主要記述了在塔利班佔領下,她們(當地人)的生活。2009年,當塔利班被趕出斯瓦特山谷區以後,馬拉拉開始公開談論武裝力量和女孩們受教育的需要。
去年,這個13歲的女孩在當地設立的兒童教育會擔任主席,但她為年輕人追求更重要的角色。「女孩們可以起到很積極的作用,」她在聯合國網站上發表文章說,「我們已經強調了一些關於兒童的重要議題,尤其是在斯瓦特地區促進女孩們接受教育。」
這次襲擊顯示了斯瓦特地區極端武裝力量的邪惡,他們正在斯瓦特山谷做大規模的清洗運動,它提醒政府,在維持地區和平,使其免受武力侵害方面,還面臨著許多挑戰。
斯瓦特山谷區曾是巴基斯坦的一處旅遊勝地,新婚夫婦喜歡去那裡度蜜月,不計其數的旅館星星點點的散布在穿過斯瓦特的河邊。但自從塔利班占據了這個山谷後,一切都成為過往。
塔利班:將繼續追殺馬拉拉
11歲的孩子有時會睡不著覺,被他們看不到的噩夢驚擾無法入眠。但馬拉拉清楚地知道她的噩夢是什麼。他們留著長長的鬍子,穿著顏色暗淡的長袍,他們佔領了她的城市,在斯瓦特山谷區,在巴基斯坦西北部。
在父親的鼓勵之下,馬拉拉開始相信她比那些恐嚇她的東西更為強大。「塔利班一再把學校作為襲擊目標。」她在博客里寫道。她的博客,主要圍繞著2009年塔利班在斯瓦特地區施加控制的時段,那一年,塔利班發布了一條禁令,禁止所有女孩去學校上學。在博客上,她稱贊自己的父親,因為父親作為一所學校的校長,當時仍堅持抵制這條禁令。「我們不能容忍像馬拉拉一樣反對我們的人。」塔利班一位發言人說,他同時威脅,如果馬拉拉能挺過這次危機,他們還將繼續追殺她。
馬拉拉今年14歲,她的外表看起來跟11歲沒什麼差別,仍是個孩子。可是2009年到2012年間,她接受了很多國內外記者的訪問,在采訪中,她的言談越來越像個成年人。
她從不顯露出恐懼,而且她從來不遮擋自己的臉。
「我有受教育的權利,」2011年接受CNN采訪時她說,「我有玩樂的權利,我有唱歌的權利,我有說話的權利,我有逛商場的權利,我有大聲說話的權利。」
為什麼寧願生命受威脅也要宣揚自己的想法?記者問她。「我將繼續發出聲音。」她堅持。「如果我不這樣做,誰會做?」她問。
她說,感到害怕的女孩們應該戰勝她們的恐懼。「不要只是坐在你的卧室里。」
記錄塔利班統治下的生活
2009年初,馬拉拉通過父親得到了為BBC寫博客的機會。當時,塔利班武裝控制了斯瓦特山谷區,他們禁止電視,音樂,女性受教育,以及女性購物。警察的屍體被懸掛在鎮上的廣場上。最開始,一個名叫艾什的女孩同意寫一本日記,但隨後女孩的父母因為害怕塔利班報復阻止了她。僅剩的一個人選就是馬拉拉,她比艾什還小4歲,當時正在上7年級。BBC同意了。「我們報道斯瓦特地區的沖突和政治,但我們不知道普通人在塔利班的控制下怎麼生活。」考慮到馬拉拉的安全,BBC的編輯堅持要她用筆名。她以玉米花為名發表博客。
馬拉拉的博客描述了斯瓦特第一戰時她們的生活,當時武裝分子佔領了當地,極少有女孩去上課,最終,她的學校關閉了。塔利班發布禁令,規定2009年1月15日開始,女孩們不能再上學。他們已經關閉了100多個女校。
禁令實施的前一天晚上,到處充斥著炮火的噪音,馬拉拉從夢中驚醒了好幾次。第二天,馬拉拉第一次從當地的報紙上讀到了自己的日記。
當上兒童教育會主席
寫完給BBC的日記後,《紐約時報》的記者亞當為她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紀錄片完成後,馬拉拉接受了巴基斯坦《國家報》的采訪,以及一家加拿大報紙的采訪。
2009年下半年,馬拉拉的政治職業開始了,她成為當地的兒童教育會主席。一段拍攝於2009年12月22日的視頻顯示,馬拉拉走進一間滿是兒童的房間,他們看到她全都起立並拍手。這次集會目的是為年輕人提供一個獨特的機會,讓他們可以說出自己對兒童權利的關注,以及對這些關注問題的解決辦法。「這對女孩們是很好的體驗,她們可以在非政府組織和政府機構面前,交流彼此的觀點。」馬拉拉說。

⑸ 馬拉拉伊經歷了什麼,年僅17歲就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馬拉拉為了戰區的和平做出了貢獻得到贊譽。雖然塔利班禁止斯瓦特地區女性接受教育,但是馬拉拉不僅繼續學業,還致函外媒,為巴基斯坦婦女和兒童爭取權益。

她被巴基斯坦政府授予「國家青年和平獎」,而且是第一個活的這個獎的得主。17歲的少女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是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河谷的一名女學生,以爭取婦女接受教育的權利而聞名。她倡導女性受教育權,揭露了當時的暴行。

雖然這些聲望為她帶來影響力,但是厄運隨之開始了。2012年10月,在放學的途中,馬拉拉遭遇恐怖分子的暗殺。馬拉拉身中兩槍,她被轉入英國接受治療

⑹ 我是馬拉拉的內容簡介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因倡導女性受教育權利而慘遭武裝分子槍擊頭部,但是,她奇跡生還。本書記錄了馬拉拉在艱難處境中,如何堅持上學、堅持抗爭的艱辛歷程,同時也講述了在她頭部遭受槍擊後如何頑強生存下來的勵志故事。這段不平凡的經歷,讓她從斯瓦特地區的偏僻山谷,走進聯合國發表演說,走上了為爭取女性的受教育權而不懈奮戰的道路。

⑺ 我是馬拉拉的創作背景

2009年,塔利班(恐怖組織)控制著馬拉拉的家鄉巴基斯坦斯斯瓦特地區 ,禁止斯瓦特地區(斯瓦特縣是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東北部的一個縣)女性接受教育。
2009年,只有12歲的馬拉拉卻勇敢地為英國廣播公司撰寫起了博客,記錄塔利班(恐怖組織)統治下的生活。她曾在一篇博客中表述,如果塔利班頒布法律,她們就再也無法上學了。馬拉拉的博客引起了美國媒體的關注,美國《紐約時報》為她和她的家人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由此,這個立志要當醫生的小女孩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馬拉拉和她的家人為躲避戰火背井離鄉,當反恐行動告一段落後,馬拉拉和家人返回了家鄉,滿眼的瓦礫和廢墟使馬拉拉改變了理想,她想當一名政治家去拯救國家危機。由於在爭取婦女權益方面的傑出貢獻,馬拉拉在2011年成為巴基斯坦首位「國家和平獎」得主。她的奔走與吶喊成為激勵女孩們重返校園的號角,她的榮譽與影響力也成為挑戰塔利班的利劍。
2012年10月9日,喪心病狂的塔利班恐怖成員對馬拉拉痛下殺手。慘案發生後,巴基斯坦全國和國際社會一片譴責之聲。美國和英國政府都表示,願意為馬拉拉提供醫療服務。最終,馬拉拉在英國的醫院接受了及時的治療,傷情不斷好轉。馬拉拉的遭遇引發了善良百姓的同情與憤怒,許多學生、普通民眾紛紛走上街頭舉行示威遊行,抗議塔利班的卑劣暴行。

⑻ 馬拉拉的事跡對你有哪些啟示

前兩天我就在新聞上看到了馬拉拉的靠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獲得重生的實際,後來我也在網上搜了一些馬拉拉的成長事跡,看完之後我真是對她更加佩服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點!
第一,她相信紙和筆可以改變命運!第二,她感謝自己的父親,沒有折斷她的翅膀,讓她可以自由飛翔!第三,我欣賞她無論走到哪裡都不忘自己的家鄉!具體說來,我看到她被迫不能上課之後,她相信紙和筆可以改變命運,於是她就開始用筆寫下自己的生活遭遇,以及在基地組織的強壓政策下,人們水深火熱的生活狀態!即便最後她被基地組織重傷,也不忘追求自由,學習知識!最後終於在大家的幫助在韓國開始了新生!再說她後來回憶起父親當初知道她寫這些東西對外講述她們的生活時,她父親並沒有因為害怕而阻止她,相反他還鼓勵她,幫助她,最終才有馬拉拉現在的成功,所以馬拉拉成功之後最感謝她的父親。最後,要說就是她不忘故鄉,在一般人離開貧窮,落後,恐怖的家鄉之後都再以不想回去,而馬拉拉不一樣,她希望重回故鄉,去幫助更多的人,這是最讓我感動的!像我們現在的農村大學生,離開家鄉後都不想再回去那個貧窮,落後的家鄉!而馬拉拉在家鄉經歷了各種恐怖還不忘家鄉!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最近,看到都是17歲女孩的自強不息的努力,我覺得自己再也不能無所事事了,我要動起來,我要建造我自己的輝煌歷史!所以,我參加了能力秀,因為能力秀我更充實,更渴望成功輝煌的人生!加油!

⑼ 輿論對馬拉拉以失卻自己的童年

很難想像,當持槍凶匪沖上汽車,殘暴地叫喊馬拉拉的名字時,這個手無寸鐵的女孩是恐懼無助還是設法鎮定?
去年10月9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區,一所當地女子高中的校車行駛在山野小路上。像平常一樣,幾名學生和老師輕松地聊著天。突然校車被截停,兩個兇狠的男人沖上來,其中一個人掏出槍問道:「誰是馬拉拉·尤薩夫扎伊?」沒人作聲,所有人都嚇壞了。
荒郊野外,一輛孤車,15歲的馬拉拉無處可逃,車上的匪徒抬起槍,朝馬拉拉的臉頰和脖子扳動扳機,然後很快逃之夭夭。當司機帶著哭喊的學生、老師驅車把馬拉拉送到醫院,她已經沒有意識,鮮血直流……
槍殺馬拉拉的是巴基斯坦塔利班匪徒。這是一起預謀策劃好的兇案。此前一個月,匪徒都在研究馬拉拉上學的線路。襲擊她之後,塔利班宣稱對此負責。襲擊的原因很簡單,一個女孩子不聽警告,一直鼓動女孩子的受教育權利,她簡直就是個惡魔。
無人否認,馬拉拉是巴基斯坦女孩中的一朵奇葩。在她父親開辦的學校里,她除了每日勤奮學習,還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倡導女孩子上學的權利上。巴基斯坦女性在教育權上受歧視,這在當地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了。政府、社會、家庭都顯得無能為力,而這樣一個公眾近乎熟視無睹的事情,這個小女孩卻要管。
早在2009年,當塔利班襲入斯瓦特地區時,才11歲的馬拉拉就匿名為英國廣播公司(BBC)烏爾都語網站寫博客日記,講述塔利班統治下的生活,為女孩子受歧視鳴不平。
她在一篇博客中寫道:「老師讓我們不要穿鮮艷的衣服,因為塔利班會生氣。」她還回憶道,曾小心經過一堆屍體,那些人因為反對激進主義被槍殺。馬拉拉還敘述了一個男孩子的故事,他被極端組織洗腦後,充當人彈炸死了自己。當時馬拉拉就在附近,爆炸的沖擊波令她窒息。
在馬拉拉的身後,還有一朵奇葩,就是他的父親齊亞丁。塔利班組織在斯瓦特地區禁止女孩接受教育,還攻擊了上百所學校。而齊亞丁冒著死亡的威脅對抗塔利班,拒絕取消學校正常教學。除了自己冒風險,這個父親還鼓勵女兒跟惡勢力對著干。他曾撂下一句話:「就算死,也不會放棄教育。」
蒙上天眷顧,馬拉拉死裡逃生。彌留之際她被緊急送往英國,在伯明翰的伊麗莎白女王醫院接受急救。醫生搶救回馬拉拉的生命,並通過手術補造她的顱骨,使她恢復了聽力。今年3月19日,馬拉拉終於穿上校服,在英國一家女子高中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次襲擊給馬拉拉的身心造成嚴重傷害,換來的是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全世界民眾對歧視女性教育問題的新一輪反思。在巴基斯坦從總統到山區的民眾都在譴責暴力,譴責極端主義對女性的歧視。身體逐漸恢復的馬拉拉則受邀前往聯合國講壇和世界各地,向人們講述她的故事,講述女孩子對教育的渴望。今年7月12日,馬拉拉16歲生日這一天,她在聯合國青年大會發表演講,頭部遭重創導致發音不流利的馬拉拉用響亮的聲音說:我不會在威脅中後退,一定要為弱勢孩童、特別是女孩子們呼籲,要爭取和實現平等教育權。
鏡頭前,馬拉拉甚至沒有褪去女孩的稚氣,但她平靜的深情和堅定的語氣,向人們傳達一種力量,讓正直的人感到希望,讓軟弱的人打起精神,讓邪惡的人感到壓力。
這就是馬拉拉超乎常人的價值——傳達正義、逼退邪惡。正如她所說:「壞人們以為能阻止我們達成目標,能嚇退我們的雄心壯志,但是我們沒有被嚇怕——軟弱、恐懼、失望逐漸消散,隨之而來的是堅強、力量和勇氣。」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