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長治神話故事

長治神話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1 08:50:32

『壹』 長治的神話傳說有什麼

天下都城隍 自古以來,城隍廟都建在城裡,可在長治縣城東南25公里處的一座大山--天紫嶺上卻有一座城隍廟,而且號稱「天下都城隍」。此山獨矗山頭,威武壯觀,廟前舉起目,可望數百里之遙。為什麼這座城隍廟要建在如此偏遠的山上,而且還號稱「天下都城隍」呢?說來還有段來歷哩! 據說這天紫嶺上原來只有一座小山神廟。相傳,當年王莽篡位,追殺劉秀來到天紫嶺上。這時,劉秀已口乾舌燥,無力再逃。眼看追兵將至,劉秀一急,便向山神廟里跑去。這座山神廟已破舊不堪,當門被一個大蜘蛛網遮得嚴嚴實實,劉秀驚慌失措地闖過去,那蜘蛛網被戳了個大窟窿。他進了廟回頭見蜘蛛網已破,不禁嘆道:「王莽賊到來,見蛛見已破,定料我在廟內,豈能活命?」想到此,他「撲通」一聲跪到神台前禱告:「山神爺顯靈,你若能將蛛網彌合,救活性命,他日劉秀重登龍位,定封你為天下都城隍!」言畢看時,那蜘蛛網早已彌合,而且將門遮得越發嚴實。不一會兒,殺氣騰騰的王莽帶領人馬到來,四下不見劉秀蹤影,便欲進廟內搜查。他一看蜘蛛網罩門,又無絲毫破跡,便急急忙忙向別處追去了。後來劉秀登基,果真封此處為「天下都城隍」,並重建廟宇,親書匾額。天紫嶺也就叫成了「城隍嶺」。至今,那廟門橫額的「天下都城隍」五個大字還隱約可見。 陸登的傳說 自古以來,上黨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北宋末年金兀術統領50餘萬大兵,圍攻潞州。北關鎮守節度使姓陸名登,字子敬,乃宋朝名將,人稱「小諸葛」,手下有兵5000。聞訊即令城外老百姓移進城裡居住,堅壁清野。陸登又急修告急表章,差人星夜前往相鄰州府求援。兀術領大兵一路滾滾而來,在離潞州25公里處安營,隨後來到城下討戰。陸登囑咐守城軍士小心看守城池,自己披掛上馬,來會兀術。兀術勸陸登投降,陸登當下持搶大戰兀術。打了五六個回合,陸登自知不敵,回馬便走。那兀術來到潞州已40餘日,屢次攻打不得成功,反傷了許多將士,急得捶胸頓足,就率50萬大兵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城池壓來。 再說陸登正在城門上鎮守,忽聽胡笳音響,知道情況不好,忙下令將士准備迎戰。霎時城門上火炮巨響,烈焰騰空。說時遲,那時快,眾金兵已到城牆外。陸登令火炮、火箭打射下來,金兵死傷無數,屍首成片。但兀術已領一群金兵闖到城門下,用刀砍,用槍砸,眾人推,終將城門打開,金兵一擁而進。時值天亮,陸登率領將士與金兵代成一團。看陸登那一桿槍,左挑右撥,劈面分心,渾如蛟舞龍飛,直代得金兵猶如落葉遭風卷,四散亂竄,真是將遇將傷、兵逢兵死。只是能虎打不盡群狼多,金兵打破一道道防線,捲入城裡。陸登戰了兩個時辰,連追帶殺來到衙門口,又飢又累,無力再,被一群金兵圍住。陸登心想,城已破,我焉能得生。連喊數聲罷了,自刎而亡。 一群金兵看見陸登人亡,身體卻昂然挺立,嚇得大叫。這時兀術闖過來,走近一看是陸登,也大驚,忙提劍向衙內走去。進衙入後堂,見一婦人屍首,橫倒在地,知是陸登夫人為丈夫盡節而死。兀術為陸登夫婦的忠義烈舉所感動,遂將陸公子收為義子,將陸登夫婦合葬在城外土山上。 以後陸公子在金營長大成人,練得一身好武藝,人稱「雙槍陸文龍」。他得知自己身世後,棄金歸宋,替父報仇,為國盡忠。 陸登堅守潞州為國盡忠的故事,在百姓中流傳了數百年。 紅線盜盒 唐潞州節度使薛蒿侍女名紅線,善彈琴,通經史,薛使其掌牒表,號內記室。時魏博鎮節度使田承嗣將吞並潞州,薛蒿日夜憂悶,計無所出。紅線自薦往魏博探問情況,請以一更上路,五更復命,並請薛蒿先派一人,翌日騎馬去向田承嗣問候薛允之。紅線裝束停當,再拜而行,倏然不見,五更果返,偷取田承嗣金盒,薛蒿即以金盒付使者去魏博,田見盒大驚,頓消吞並之意。 秦瓊賣馬 隋朝末年,在濟南府當差的山東豪傑秦瓊受命來潞州辦事,不幸染病於店中,所帶盤費俱已耗盡。無奈之中,牽著他心愛的坐騎黃膘馬到西門外的二賢庄去賣。 秦叔寶將黃膘馬拴在庄南大槐樹下,二賢庄莊主單雄信聽說有人賣馬,便去相馬。秦叔寶早在山東就聽說單雄信是一條好漢,只是眼下窮困潦倒,羞於顏面,難以通報真名實姓。偏偏單雄信聽說賣馬人是濟南來的,便請他到府上吃茶,還順便打聽仰慕已久的山東好漢秦叔寶。秦叔寶謊稱:「員外打聽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聞知他與叔寶是朋友,隨即修書一封託交叔寶,並付了馬價紋銀三十兩,外加程儀三兩,不在馬價數內,還取潞綢兩匹相贈。 卻說秦叔寶瞞得了單雄信,卻在潞州酒樓上邂逅了另一條好漢王伯當。伯當告知了單雄信,害得雄信到處尋找秦叔寶。後來兩位英雄終得相識,單雄信盛情款待,讓叔寶在二賢庄精心養病八個月。離別時單雄信為其黃膘馬配上了金鐙銀鞍,並以潞綢、重金相贈,從此二人結下莫逆之交。隨後二人在推翻隨王朝的農民起義中同仇敵愾,為起義軍創造了不可磨滅的業績。唐朝興起後,秦瓊終身保唐,單雄信則抗唐到底。盡管單、秦二人後來分道揚鑣,但患難中結下的兄弟情誼始終如故。<<說唐>>中的「秦瓊建祠報雄信」,說的就是秦瓊聞得擒了雄信,飛馬來救。走到跟前,頭已落地。叔寶抱住雄信的頭,跪在地上,悲痛欲絕。後將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陽南門外,起造一所祠堂,名為「報恩祠」,以報潞州知遇之恩。

求採納

『貳』 長治為什麼叫上黨

上黨戰役,是1945年9月10日,我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山西省上黨地區(今晉東南),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其主戰場位於今長治境內,發生於重慶談判期間,以作為配合談判的重要軍事動作。

『叄』 山西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發生在山西境內的那些上古神話故事


【一】女蝸造人

相傳女媧摶土造人,並化生萬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媧氏,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樣苗條,以致有些神話學家堅稱她根本就是蛇身。

古籍中最早明面提出女媧造人故事的是《風俗通義》,民間傳說,天地開辟之初,大地上並沒有人類,是女媧把黃土捏成團造了人。她幹得又忙又累,竭盡全力干還趕不上供應。於是她就拿了繩子把它投入泥漿中,舉起繩子一甩,泥漿灑落在地上,就變成了一個個人。後人說,富貴的人是女媧親手摶黃土造的,而貧賤的人只是女媧用繩沾泥漿,把泥漿灑落在地上變成的。

【二】共工撞山

共工,又稱共工氏,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先秦古書《列子·湯問》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顓頊不合,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憤怒地撞上不周山。原來不周山是根撐天的大柱,柱子一斷,半邊天空就坍塌下來,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頓時天河傾瀉,洪水泛濫。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於這場大戰。後來才有了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事跡,大地重回正常。


【三】女蝸補天

女媧補天的相關傳說,在上古奇書《列子·湯問》、《淮南子·覽冥訓》、《山海經》上均有記載。早期的女媧補天,與共工大戰並無交集,不但沒有共工、祝融、不周山等關鍵字,對於天塌地陷、發生災難的原因,沒有明言記載,語焉不詳。到了東漢時期,王充在《論衡·談天篇》利用「共工怒觸不周山」為背景原因,完善情節解釋了「女媧煉石補蒼天」中緣何天塌地陷、發生滅世災難的理由,至此,女媧與共工,融合成了一則救世神話。

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之戰的故事,在《山海經·西山經》有記載。根據《史記·補三皇本紀》記載,水神共工造反,與火神祝融交戰。共工被祝融打敗了,氣得用頭去撞世界的支柱不周山,導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間。女媧不忍生靈受災,於是煉出五色石補好天空,折神鱉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萬靈始得以安居。

【四】伏羲畫卦

八卦圖衍生自中國古代的《河圖》與《洛書》,伏羲根據燧人氏造設的這兩幅星圖所作。 地點在洪洞卦地村,因為此村四面環山,又有八個村莊分布於四周,而且均相隔八華里,形似卦底。伏羲以景畫卦,故創八卦圖。此圖由周文王在伏羲所創八卦圖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八卦圖位於洪洞大槐樹景區的中軸線上,取意「根在洪洞」。

《太平御覽》:「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以「—」為陽,以「--」為陰,組成八卦: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艮為山、離為火,兌為澤,以類萬物之情。八卦分據八方,中繪太極之圖。《易傳》認為八卦主要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並認為「乾」和「坤」兩卦在八卦中占特別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們記事的符號,後被用為卜筮符號。

【五】精衛填海

《山海經·北山經》: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發鳩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柘樹。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烏鴉,卻長著花腦袋、白嘴巴、紅足爪,名稱是精衛,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精衛鳥原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到東海遊玩。淹死在東海里沒有返回,就變成了精衛鳥,常常銜著西山的樹枝和石子,用來填塞東海。也不知過了多少個歲月,這座東海終於被填平了,於是山峰林立,河道重現,「嘩嘩」水流向東蜿蜒而去。史載「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六】後羿射日

後羿射日的傳說出自《山海經》、《書·堯典》、《十州記》、《淮南子》、《天問》等著作,故事內容: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幹了大地,曬幹了禾苗草木。原來,帝俊與羲和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照耀大地。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後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個個三足烏鴉。最後,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


【七】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國的列禦寇。講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又何必擔心挖不平呢?」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

【八】神農嘗百草

炎帝,烈山氏,號神農氏,又稱赤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中國古代農業的發明者。神農嘗百草的神話,流傳久遠,至今不衰。《述異記》卷下:「太原神釜岡中,有神農嘗葯之鼎存焉。成陽山中,有神農鞭葯處。」後世傳言神農乃玲瓏玉體,能見其肺好五臟,因能化解葯毒。又傳說神農因嘗百足蟲,不能解其毒而致死。又有神農「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等等。

【九】炎、黃和蚩尤之戰

炎帝部落經過數百年的輝煌後,逐步衰落,在與後來崛起的蚩尤部落戰斗中失敗,遂聯合新興的黃帝部落在今天河北涿縣(一說在今運城鹽池一帶) 同蚩尤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蚩尤被抓住後肢解於今運城解州,解州一名就由此而來。

宋沈括的《夢溪筆談》說,解州鹽池的鹵水呈紅色,即所謂的「蚩尤血」。《孔子三朝記》亦雲:「黃帝殺之(蚩尤)於中冀,蚩尤股體身首異處,而其血化為鹵,則解之鹽池也。」

【十】倉頡造字

倉頡,稱蒼頡,復姓侯剛,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

相傳倉頡是平山腳下臨汾市西趙村人,古時曾立有「倉頡故里」碑,可惜被毀。現村裡立有清康熙時期「倉頡造字處」石碑一通。

【十一】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古代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肆』 長治街道古名的由來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故事

1、宏門街

此街因潞安府城隍廟正門南面建有宏偉的廟門而得名。由南往北原依次建有六龍壁、宏門、木牌樓、石牌樓、山門、玄鑒樓、戲樓、獻殿、正殿、寢宮及各院東西配殿、廊房等建築。

2、甜水巷

古時,上黨古城內水鹼性大,多數水井苦澀難飲。相傳有一年,一位老者來到古城內,在該巷的一個飯鋪飲酒吃飯,酒足飯飽後卻無錢付賬,飯鋪老闆是個好心人,不僅不向他要錢,還送給他些銅錢作路費。

這位老者大概喝醉了,起身向旁邊的一口水井嘔吐。但井裡的水從此變得甘甜無比,人們都說那位老者就是酒仙李白,後該巷得名甜水巷。

3、東獅子街、西獅子街

東獅子街位於延安南路東側,西起長興南路,東至延安南路,全長約560米,以鐵匙巷(現為長興南路)為界,分東獅子巷和西獅子巷。過去沿街住戶門前多雕刻精美的石獅,故名。

西獅子街位於延安路西側。西起爐坊巷,東達延安路,全長約560米,寬10米。以鐵匙巷為界,西獅子街過去沿街有若干尊石獅,故名。

4、廟道巷

位於長興中路東側。西起長興中路,東達延安中路,東西走向,巷長約430米。因是潞安府城隍廟正門前東西方向的小巷,故名。

5、府坡街

位於上黨古城西大街北側,南起西大街,北至東州門街,全長約460米。以上黨門為界,分為府上街和府坡街,為古時進入潞安府的重要官道。

6、中山巷

位於新市西街西端,為東西走向的小巷,西起兵士巷,東至新市西街,長約240米。原名「張皮巷」,明清時期,為皮貨生產銷售聚集地。1932年國民黨長治縣黨部設於此巷,遂命名中山巷。

7、梅輝坡巷

位於古城大十字街西南、太行太岳烈士陵園東側,舊為煤市,堆積煤炭,地勢南高北低,形成坡狀,俗稱「煤灰坡」,命名雅化為梅輝坡巷,分為上梅輝坡和下梅輝坡。

8、石頭街

位於英雄南路東側,西起英雄南路,東至花園街,長約270米,是明朝時皇城沈王府通向其花園之路,因路面用石頭輔成,故名。

9、花園街

位於延安路西側。東起延安路,西至鐵匙巷(現為長興路),長約360米。這里是明清時期沈王府花園,民國時期為孟家范圍,故名。

10、英雄街

明清時稱衛前街。衛為明代軍事編制,於要地設衛。明永樂年間設潞州衛,按所處方位分衛前、衛後、衛東、衛西4個街巷。

1946年,為了慶祝和紀念太行區第二次群英會的勝利召開,長治人民在衛前街築起了一座雄偉壯觀的英雄門,門楣上嵌有雄鷹,並將長治當時最繁華的衛前街更名為英雄街,同時命名的還有英雄廣場和英雄台。

『伍』 長治城隍廟的故事與傳說 有的快給我!!!!! o()^))o唉

天下都城隍

自古以來,城隍廟都建在城裡,可在長治縣城東南25公里處的一座大山--天紫嶺上卻有一座城隍廟,而且號稱「天下都城隍」。此山獨矗山頭,威武壯觀,廟前舉起目,可望數百里之遙。為什麼這座城隍廟要建在如此偏遠的山上,而且還號稱「天下都城隍」呢?說來還有段來歷哩!

據說這天紫嶺上原來只有一座小山神廟。相傳,當年王莽篡位,追殺劉秀來到天紫嶺上。這時,劉秀已口乾舌燥,無力再逃。眼看追兵將至,劉秀一急,便向山神廟里跑去。這座山神廟已破舊不堪,當門被一個大蜘蛛網遮得嚴嚴實實,劉秀驚慌失措地闖過去,那蜘蛛網被戳了個大窟窿。他進了廟回頭見蜘蛛網已破,不禁嘆道:「王莽賊到來,見蛛見已破,定料我在廟內,豈能活命?」想到此,他「撲通」一聲跪到神台前禱告:「山神爺顯靈,你若能將蛛網彌合,救活性命,他日劉秀重登龍位,定封你為天下都城隍!」言畢看時,那蜘蛛網早已彌合,而且將門遮得越發嚴實。不一會兒,殺氣騰騰的王莽帶領人馬到來,四下不見劉秀蹤影,便欲進廟內搜查。他一看蜘蛛網罩門,又無絲毫破跡,便急急忙忙向別處追去了。後來劉秀登基,果真封此處為「天下都城隍」,並重建廟宇,親書匾額。天紫嶺也就叫成了「城隍嶺」。至今,那廟門橫額的「天下都城隍」五個大字還隱約可見。

陸登的傳說

自古以來,上黨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北宋末年金兀術統領50餘萬大兵,圍攻潞州。北關鎮守節度使姓陸名登,字子敬,乃宋朝名將,人稱「小諸葛」,手下有兵5000。聞訊即令城外老百姓移進城裡居住,堅壁清野。陸登又急修告急表章,差人星夜前往相鄰州府求援。兀術領大兵一路滾滾而來,在離潞州25公里處安營,隨後來到城下討戰。陸登囑咐守城軍士小心看守城池,自己披掛上馬,來會兀術。兀術勸陸登投降,陸登當下持搶大戰兀術。打了五六個回合,陸登自知不敵,回馬便走。那兀術來到潞州已40餘日,屢次攻打不得成功,反傷了許多將士,急得捶胸頓足,就率50萬大兵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城池壓來。

再說陸登正在城門上鎮守,忽聽胡笳音響,知道情況不好,忙下令將士准備迎戰。霎時城門上火炮巨響,烈焰騰空。說時遲,那時快,眾金兵已到城牆外。陸登令火炮、火箭打射下來,金兵死傷無數,屍首成片。但兀術已領一群金兵闖到城門下,用刀砍,用槍砸,眾人推,終將城門打開,金兵一擁而進。時值天亮,陸登率領將士與金兵代成一團。看陸登那一桿槍,左挑右撥,劈面分心,渾如蛟舞龍飛,直代得金兵猶如落葉遭風卷,四散亂竄,真是將遇將傷、兵逢兵死。只是能虎打不盡群狼多,金兵打破一道道防線,捲入城裡。陸登戰了兩個時辰,連追帶殺來到衙門口,又飢又累,無力再,被一群金兵圍住。陸登心想,城已破,我焉能得生。連喊數聲罷了,自刎而亡。

一群金兵看見陸登人亡,身體卻昂然挺立,嚇得大叫。這時兀術闖過來,走近一看是陸登,也大驚,忙提劍向衙內走去。進衙入後堂,見一婦人屍首,橫倒在地,知是陸登夫人為丈夫盡節而死。兀術為陸登夫婦的忠義烈舉所感動,遂將陸公子收為義子,將陸登夫婦合葬在城外土山上。

以後陸公子在金營長大成人,練得一身好武藝,人稱「雙槍陸文龍」。他得知自己身世後,棄金歸宋,替父報仇,為國盡忠。

陸登堅守潞州為國盡忠的故事,在百姓中流傳了數百年。

紅線盜盒
唐潞州節度使薛蒿侍女名紅線,善彈琴,通經史,薛使其掌牒表,號內記室。時魏博鎮節度使田承嗣將吞並潞州,薛蒿日夜憂悶,計無所出。紅線自薦往魏博探問情況,請以一更上路,五更復命,並請薛蒿先派一人,翌日騎馬去向田承嗣問候薛允之。紅線裝束停當,再拜而行,倏然不見,五更果返,偷取田承嗣金盒,薛蒿即以金盒付使者去魏博,田見盒大驚,頓消吞並之意。
<<說唐>>中的「秦瓊建祠報雄信」,說的就是秦瓊聞得擒了雄信,飛馬來救。走到跟前,頭已落地。叔寶抱住雄信的頭,跪在地上,悲痛欲絕。後將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陽南門外,起造一所祠堂,名為「報恩祠」,以報潞州知遇之恩。

秦瓊賣馬
隋朝末年,在濟南府當差的山東豪傑秦瓊受命來潞州辦事,不幸染病於店中,所帶盤費俱已耗盡。無奈之中,牽著他心愛的坐騎黃膘馬到西門外的二賢庄去賣。

秦叔寶將黃膘馬拴在庄南大槐樹下,二賢庄莊主單雄信聽說有人賣馬,便去相馬。秦叔寶早在山東就聽說單雄信是一條好漢,只是眼下窮困潦倒,羞於顏面,難以通報真名實姓。偏偏單雄信聽說賣馬人是濟南來的,便請他到府上吃茶,還順便打聽仰慕已久的山東好漢秦叔寶。秦叔寶謊稱:「員外打聽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聞知他與叔寶是朋友,隨即修書一封託交叔寶,並付了馬價紋銀三十兩,外加程儀三兩,不在馬價數內,還取潞綢兩匹相贈。

卻說秦叔寶瞞得了單雄信,卻在潞州酒樓上邂逅了另一條好漢王伯當。伯當告知了單雄信,害得雄信到處尋找秦叔寶。後來兩位英雄終得相識,單雄信盛情款待,讓叔寶在二賢庄精心養病八個月。離別時單雄信為其黃膘馬配上了金鐙銀鞍,並以潞綢、重金相贈,從此二人結下莫逆之交。隨後二人在推翻隨王朝的農民起義中同仇敵愾,為起義軍創造了不可磨滅的業績。唐朝興起後,秦瓊終身保唐,單雄信則抗唐到底。盡管單、秦二人後來分道揚鑣,但患難中結下的兄弟情誼始終如故。<<說唐>>中的「秦瓊建祠報雄信」,說的就是秦瓊聞得擒了雄信,飛馬來救。走到跟前,頭已落地。叔寶抱住雄信的頭,跪在地上,悲痛欲絕。後將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陽南門外,起造一所祠堂,名為「報恩祠」,以報潞州知遇之恩。

崔珏斷虎
故事發生在唐貞觀年間。有位住在西鄉的老太太到縣大堂擊鼓告狀,告一隻猛虎吃了她的兒子。縣太爺崔珏一聽,啼笑皆非,本想一推了事,可一看到驚堂木上刻著「為民作主」四個金字,便命有一身武藝的都頭李能前去捉虎。這可把李能難住了,回到家,他將此事告與母親,母親讓他到發鳩山,給山神獻豬頭,求山神捉虎。

李能來到發鳩山神廟前,已近黃昏,忽然計上心來,他把敬山神的豬頭掛在一棵樹上,想以些把那隻老虎招來。這一招還真靈,天快亮時,虎真的來了,跳起來撲食。李能急忙將繩子打了個活結,隨手一丟,不偏不倚,正好套在猛虎脖頸上。他隨即用勁一拉,就把虎擒獲了。李能便押著「罪范」向長子城走去。

到了縣城西門,虎卻死活不進。崔珏猛然醒悟虎是獸類,不能走人進出的城門,便命人在距西門往南一百步處另開了一個小西門,虎這才順從地從小西門進了城。崔珏端坐在大堂,命虎卧下,那虎乖乖地卧下。崔珏對虎說:「你吃了王婆的兒子,理應問斬,但念你不懂人事,本官斷你養活王婆,你可同意?」虎聽後一個勁地點頭。崔珏又對王婆說:「這只虎已被降服,你把它收回去,做你的兒子,它定會服服貼貼聽你的話。」王婆同意了,將虎領了回去。果不其然,那虎從此百依百順,再也沒有滋生事端。

比干訪微子
微子是商朝紂王的長兄,比干是微子的叔父。紂王荒淫無道,招致朝野上下強烈反對。朝中大臣紛紛議論要廢紂王、立微子。紂王聞聽此事,便貶微子到微子國(今潞城微子鎮一帶)做諸侯。微子來到微子國,同百姓一起放牧牛羊,墾荒造田,栽桑植木,勤耕善織,修建家園。數年後,便興旺發達起來。

微子振興微子國的消息傳到朝中,朝中大臣無不稱快。一向憂國憂民的比干丞相,得知此事,更是喜出望外。他從國都朝歌來到微子國,找到微子。在微子國的所見所聞,使他興奮不已。回朝之後,他向紂王進諫,勸他效法微子,救國救民。紂王哪裡聽得進去。這時,紂王身旁的妲己不懷好意的地說:「陛下,他不是說要為你敬獻忠心嗎?你應該把他的心拿出來,看看到底是紅的,還是黑的?」紂王聽信讒言,竟當場將比干剖腹掏心。

比干被掏心之後,竟未死去。他忍痛徒步來找微子。走到微子國東一座土山上時,卧地而死。

後來,人們便在這里修了比干廟(三仁祠),塑起比干像,把這座土山叫做比干嶺。

精衛填海
<<<山海經.北山經>>說:「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又據<<述異記>>卷上雲:「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衛,生雄狀如海燕。今東海精衛誓水處,曾溺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誓鳥,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稱帝女雀。」

精衛本是炎帝的女兒,因游海上遭遇風浪,溺水而死。死後化做一隻名叫「精衛」的鳥,形狀如烏鴉,頭有花紋,白嘴紅足。它憤恨大海奪去了自己的青春,從西山銜來樹枝和石子,發誓要填平東海,使它不再興風作浪危害人類。精衛的故事悲切而壯麗,這只小鳥鍥而不舍,一點一滴地從事征服海洋的工作,這正是我們上黨人民艱苦卓絕、銳意進取精神的象徵。

故事中的西山,就是發鳩山,稱其西山,是與東海相對而言。發鳩山位於長子縣西25公里處,海拔為1646.8米,山勢矗立,蜿蜒南北,雄偉壯觀。山頭雲籠霧罩,翠奔綠涌,頗有仙境氣勢。

發鳩山的廟宇大多與精衛鳥有關。如在發鳩山東山腳下濁漳河源頭處,古時建有「泉神廟」,後改為「靈湫廟」,廟宇宏大,造型別致。傳說就是炎帝為紀念其女兒女娃所修建的

晉代詩人陶淵明曾在<<讀山海經>>中寫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把區區精衛小鳥與頂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並論,一種悲壯之美,千百年來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滄海固然大,而精衛鳥堅韌不拔的品格更為偉大。

炎帝在上黨
炎帝神農氏在上黨嘗百草、制耒耜、興農業、療民疾,為人類的進步,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炎帝即神農氏,號烈山氏。為少典之子,南方火德之帝。太行山區處於溫帶,適宜植物生長,同時也是禽獸聚集之地,這里的氏族眾人仍過著狩獵的生活。一天烈山氏帶領氏族眾人來到百穀山,見這里草木茂盛,果實累累,就在山腰找到一孔大石洞和許多小石洞,開始了定居生活。人們住下來後,開始用殘石盛水,慢慢學會了磨製石器。大人小孩都感到生活比先前好了許多,但常因食毒草、毒果中毒。烈山氏便領一些人遍嘗野果、野草,慢慢知道什麼草能解毒,並製成葯茶解毒。他多次嘗果、嘗草中毒,曾一日中毒70多次。一次嘗到斷腸草,剛入咽喉,由於毒性太猛,來不及飲茶解毒,即跌倒而「死」。神農氏的行動感動了天帝,就派神送來西王母起死回生的靈葯和一根神鞭。神農氏醒後,用鞭打百草,百草的各種性味便會在鞭上顯現出不同的顏色決定能否食用。

烈山氏看到小鳥銜來穀子丟於地上,便長出了禾苗,就試著采來穀子埋在土中,果然長出了穀苗。他十分欣喜,於是就斷木製成耒,以教人們翻鬆土地,采來穗大實多的穀子埋入土中,待長成結穗收子,供人食用。照此法,又種它物。烈山氏種五穀的辦法,傳遍各個部落,人們尊崇他為神農氏。神農氏嘗百草還有一地,那就是羊頭山,在長治縣、高平市交界處。他在羊頭山種五穀,還宰羊祭祀,乞上天保佑萬民。神農氏見人們生活安定,生產力得到發展,物資也充足了,就教人們用物互換,各得所需。在上黨地區,當時產生了雛形的交易市場。神農氏在上黨建過國,傳說就是現在長治縣的黎嶺村。人們又尊稱神農為炎帝。後人說,在遠古時代是神農氏族首先完成了從游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從部落到建國這一系列重要發展歷程。而這一人類歷史的重大進步是在上黨完成的,說明上黨是人類進步的最早發源地之一,上黨地區的古人類是歷史前進的功臣。功勞蓋世的炎帝神農氏,應永遠受到炎黃子孫的尊崇

後羿射日
<<淮南子>>說:「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羿上射十日,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神話後羿射日之地就在屯留縣城西北30公里處的三嵕山。其山名因由三峰所聚而得。

傳說在遼闊的東海邊,矗立著一棵神樹扶桑,樹枝上棲息著十隻三足烏。它們同是上帝帝俊的兒子,每日輪流上天遨遊,三足烏吐出強烈的火焰,就是人們看見的太陽(所以太陽也稱三足烏)。

後來,十隻三足烏都搶著上天,天空中就同時出現了十個太陽,大地草枯土焦,炎熱無比。人們只好白天躲在山洞裡,黑夜出來覓食。猛獸毒蟲借機殘食人們,人類瀕臨滅絕的危險。消息傳到天上,帝俊就賜給羿(天上的神仙)一張紅色的弓、一袋白色的箭,叫他下凡到人間,懲治妖魔怪獸,同時也教訓教訓他的這些太陽兒子。

可這些三足烏根本不把後羿放在眼裡。後羿大怒,就選天下最高的地方,拉弓搭箭,瞄準太陽中心處的三足烏射去。他箭無虛發,一連射下九隻三足烏。人們圍著他連聲喝彩。三足烏一死,火光自滅,人們感到清涼爽快,於是歡呼雀躍。呼喊聲傳到天上,帝俊大發雷霆,不準後羿再回天上。同時也令僅存的這只三足烏日日遨遊,不得休息。

從此大地酷暑消盡,萬木復甦,百姓重新耕種。

『陸』 長治有哪些民間傳說

在長治縣西火鎮的東邊有一座山, 原名天紫嶺,嶺上有一座規模宏偉的大廟,名為 「天版下都城隍權」。全國的城隍廟很多,只有此地的 城隍廟建在山上,是全國唯一的一處。據清乾隆 年間廟碑記載:都城隍之神,東漢敕封者也,由 漢而來千有餘年矣。據說當兵年劉秀被王莽緊緊 追趕,追到天紫嶺上,劉秀口乾舌燥,無力再逃 ,這天紫嶺上既無人家,又無林木,只有一座小 山神廟,劉秀慌不擇路,一頭撞了進去,把一個 當門的大蜘蛛網撞出一個大洞,劉秀一看,不好 !心想,王莽若是看到蜘蛛網已破,定要入廟搜 查,那時我豈有活命?想到此,「撲通」跪在山神 廟前:「劉秀遇難,請山神爺保佑,他日若是得 地,定封你為天下都城隍。」話音剛落,只見蜘 蛛網已經彌合,由此劉秀又躲過一難。 後來劉秀稱帝後,果然封天紫嶺上的山神廟 為「天下都城隍」,負責管理天下所有的城隍,重 修廟宇,親書匾額,後又歷代修葺,規模越來越 大,如今已成為長治縣吸引四海香客,招徠天下 遊人的一處旅遊勝地。天紫嶺也由此改為城隍嶺 。

『柒』 長治有那些神話傳說

天下都城隍

自古以來,城隍廟都建在城裡,可在長治縣城東南25公里處的一座大山--天紫嶺上卻有一座城隍廟,而且號稱「天下都城隍」。此山獨矗山頭,威武壯觀,廟前舉起目,可望數百里之遙。為什麼這座城隍廟要建在如此偏遠的山上,而且還號稱「天下都城隍」呢?說來還有段來歷哩!

據說這天紫嶺上原來只有一座小山神廟。相傳,當年王莽篡位,追殺劉秀來到天紫嶺上。這時,劉秀已口乾舌燥,無力再逃。眼看追兵將至,劉秀一急,便向山神廟里跑去。這座山神廟已破舊不堪,當門被一個大蜘蛛網遮得嚴嚴實實,劉秀驚慌失措地闖過去,那蜘蛛網被戳了個大窟窿。他進了廟回頭見蜘蛛網已破,不禁嘆道:「王莽賊到來,見蛛見已破,定料我在廟內,豈能活命?」想到此,他「撲通」一聲跪到神台前禱告:「山神爺顯靈,你若能將蛛網彌合,救活性命,他日劉秀重登龍位,定封你為天下都城隍!」言畢看時,那蜘蛛網早已彌合,而且將門遮得越發嚴實。不一會兒,殺氣騰騰的王莽帶領人馬到來,四下不見劉秀蹤影,便欲進廟內搜查。他一看蜘蛛網罩門,又無絲毫破跡,便急急忙忙向別處追去了。後來劉秀登基,果真封此處為「天下都城隍」,並重建廟宇,親書匾額。天紫嶺也就叫成了「城隍嶺」。至今,那廟門橫額的「天下都城隍」五個大字還隱約可見。 陸登的傳說

自古以來,上黨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北宋末年金兀術統領50餘萬大兵,圍攻潞州。北關鎮守節度使姓陸名登,字子敬,乃宋朝名將,人稱「小諸葛」,手下有兵5000。聞訊即令城外老百姓移進城裡居住,堅壁清野。陸登又急修告急表章,差人星夜前往相鄰州府求援。兀術領大兵一路滾滾而來,在離潞州25公里處安營,隨後來到城下討戰。陸登囑咐守城軍士小心看守城池,自己披掛上馬,來會兀術。兀術勸陸登投降,陸登當下持搶大戰兀術。打了五六個回合,陸登自知不敵,回馬便走。那兀術來到潞州已40餘日,屢次攻打不得成功,反傷了許多將士,急得捶胸頓足,就率50萬大兵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城池壓來。

再說陸登正在城門上鎮守,忽聽胡笳音響,知道情況不好,忙下令將士准備迎戰。霎時城門上火炮巨響,烈焰騰空。說時遲,那時快,眾金兵已到城牆外。陸登令火炮、火箭打射下來,金兵死傷無數,屍首成片。但兀術已領一群金兵闖到城門下,用刀砍,用槍砸,眾人推,終將城門打開,金兵一擁而進。時值天亮,陸登率領將士與金兵代成一團。看陸登那一桿槍,左挑右撥,劈面分心,渾如蛟舞龍飛,直代得金兵猶如落葉遭風卷,四散亂竄,真是將遇將傷、兵逢兵死。只是能虎打不盡群狼多,金兵打破一道道防線,捲入城裡。陸登戰了兩個時辰,連追帶殺來到衙門口,又飢又累,無力再,被一群金兵圍住。陸登心想,城已破,我焉能得生。連喊數聲罷了,自刎而亡。

一群金兵看見陸登人亡,身體卻昂然挺立,嚇得大叫。這時兀術闖過來,走近一看是陸登,也大驚,忙提劍向衙內走去。進衙入後堂,見一婦人屍首,橫倒在地,知是陸登夫人為丈夫盡節而死。兀術為陸登夫婦的忠義烈舉所感動,遂將陸公子收為義子,將陸登夫婦合葬在城外土山上。

以後陸公子在金營長大成人,練得一身好武藝,人稱「雙槍陸文龍」。他得知自己身世後,棄金歸宋,替父報仇,為國盡忠。

陸登堅守潞州為國盡忠的故事,在百姓中流傳了數百年。紅線盜盒
唐潞州節度使薛蒿侍女名紅線,善彈琴,通經史,薛使其掌牒表,號內記室。時魏博鎮節度使田承嗣將吞並潞州,薛蒿日夜憂悶,計無所出。紅線自薦往魏博探問情況,請以一更上路,五更復命,並請薛蒿先派一人,翌日騎馬去向田承嗣問候薛允之。紅線裝束停當,再拜而行,倏然不見,五更果返,偷取田承嗣金盒,薛蒿即以金盒付使者去魏博,田見盒大驚,頓消吞並之意。
<<說唐>>中的「秦瓊建祠報雄信」,說的就是秦瓊聞得擒了雄信,飛馬來救。走到跟前,頭已落地。叔寶抱住雄信的頭,跪在地上,悲痛欲絕。後將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陽南門外,起造一所祠堂,名為「報恩祠」,以報潞州知遇之恩。秦瓊賣馬
隋朝末年,在濟南府當差的山東豪傑秦瓊受命來潞州辦事,不幸染病於店中,所帶盤費俱已耗盡。無奈之中,牽著他心愛的坐騎黃膘馬到西門外的二賢庄去賣。

秦叔寶將黃膘馬拴在庄南大槐樹下,二賢庄莊主單雄信聽說有人賣馬,便去相馬。秦叔寶早在山東就聽說單雄信是一條好漢,只是眼下窮困潦倒,羞於顏面,難以通報真名實姓。偏偏單雄信聽說賣馬人是濟南來的,便請他到府上吃茶,還順便打聽仰慕已久的山東好漢秦叔寶。秦叔寶謊稱:「員外打聽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聞知他與叔寶是朋友,隨即修書一封託交叔寶,並付了馬價紋銀三十兩,外加程儀三兩,不在馬價數內,還取潞綢兩匹相贈。

卻說秦叔寶瞞得了單雄信,卻在潞州酒樓上邂逅了另一條好漢王伯當。伯當告知了單雄信,害得雄信到處尋找秦叔寶。後來兩位英雄終得相識,單雄信盛情款待,讓叔寶在二賢庄精心養病八個月。離別時單雄信為其黃膘馬配上了金鐙銀鞍,並以潞綢、重金相贈,從此二人結下莫逆之交。隨後二人在推翻隨王朝的農民起義中同仇敵愾,為起義軍創造了不可磨滅的業績。唐朝興起後,秦瓊終身保唐,單雄信則抗唐到底。盡管單、秦二人後來分道揚鑣,但患難中結下的兄弟情誼始終如故。<<說唐>>中的「秦瓊建祠報雄信」,說的就是秦瓊聞得擒了雄信,飛馬來救。走到跟前,頭已落地。叔寶抱住雄信的頭,跪在地上,悲痛欲絕。後將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陽南門外,起造一所祠堂,名為「報恩祠」,以報潞州知遇之恩。崔珏斷虎
故事發生在唐貞觀年間。有位住在西鄉的老太太到縣大堂擊鼓告狀,告一隻猛虎吃了她的兒子。縣太爺崔珏一聽,啼笑皆非,本想一推了事,可一看到驚堂木上刻著「為民作主」四個金字,便命有一身武藝的都頭李能前去捉虎。這可把李能難住了,回到家,他將此事告與母親,母親讓他到發鳩山,給山神獻豬頭,求山神捉虎。

李能來到發鳩山神廟前,已近黃昏,忽然計上心來,他把敬山神的豬頭掛在一棵樹上,想以些把那隻老虎招來。這一招還真靈,天快亮時,虎真的來了,跳起來撲食。李能急忙將繩子打了個活結,隨手一丟,不偏不倚,正好套在猛虎脖頸上。他隨即用勁一拉,就把虎擒獲了。李能便押著「罪范」向長子城走去。

到了縣城西門,虎卻死活不進。崔珏猛然醒悟虎是獸類,不能走人進出的城門,便命人在距西門往南一百步處另開了一個小西門,虎這才順從地從小西門進了城。崔珏端坐在大堂,命虎卧下,那虎乖乖地卧下。崔珏對虎說:「你吃了王婆的兒子,理應問斬,但念你不懂人事,本官斷你養活王婆,你可同意?」虎聽後一個勁地點頭。崔珏又對王婆說:「這只虎已被降服,你把它收回去,做你的兒子,它定會服服貼貼聽你的話。」王婆同意了,將虎領了回去。果不其然,那虎從此百依百順,再也沒有滋生事端。比干訪微子
微子是商朝紂王的長兄,比干是微子的叔父。紂王荒淫無道,招致朝野上下強烈反對。朝中大臣紛紛議論要廢紂王、立微子。紂王聞聽此事,便貶微子到微子國(今潞城微子鎮一帶)做諸侯。微子來到微子國,同百姓一起放牧牛羊,墾荒造田,栽桑植木,勤耕善織,修建家園。數年後,便興旺發達起來。

微子振興微子國的消息傳到朝中,朝中大臣無不稱快。一向憂國憂民的比干丞相,得知此事,更是喜出望外。他從國都朝歌來到微子國,找到微子。在微子國的所見所聞,使他興奮不已。回朝之後,他向紂王進諫,勸他效法微子,救國救民。紂王哪裡聽得進去。這時,紂王身旁的妲己不懷好意的地說:「陛下,他不是說要為你敬獻忠心嗎?你應該把他的心拿出來,看看到底是紅的,還是黑的?」紂王聽信讒言,竟當場將比干剖腹掏心。

比干被掏心之後,竟未死去。他忍痛徒步來找微子。走到微子國東一座土山上時,卧地而死。

後來,人們便在這里修了比干廟(三仁祠),塑起比干像,把這座土山叫做比干嶺。精衛填海
<<<山海經.北山經>>說:「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又據<<述異記>>卷上雲:「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衛,生雄狀如海燕。今東海精衛誓水處,曾溺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誓鳥,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稱帝女雀。」

精衛本是炎帝的女兒,因游海上遭遇風浪,溺水而死。死後化做一隻名叫「精衛」的鳥,形狀如烏鴉,頭有花紋,白嘴紅足。它憤恨大海奪去了自己的青春,從西山銜來樹枝和石子,發誓要填平東海,使它不再興風作浪危害人類。精衛的故事悲切而壯麗,這只小鳥鍥而不舍,一點一滴地從事征服海洋的工作,這正是我們上黨人民艱苦卓絕、銳意進取精神的象徵。

故事中的西山,就是發鳩山,稱其西山,是與東海相對而言。發鳩山位於長子縣西25公里處,海拔為1646.8米,山勢矗立,蜿蜒南北,雄偉壯觀。山頭雲籠霧罩,翠奔綠涌,頗有仙境氣勢。

發鳩山的廟宇大多與精衛鳥有關。如在發鳩山東山腳下濁漳河源頭處,古時建有「泉神廟」,後改為「靈湫廟」,廟宇宏大,造型別致。傳說就是炎帝為紀念其女兒女娃所修建的

晉代詩人陶淵明曾在<<讀山海經>>中寫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把區區精衛小鳥與頂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並論,一種悲壯之美,千百年來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滄海固然大,而精衛鳥堅韌不拔的品格更為偉大。炎帝在上黨
炎帝神農氏在上黨嘗百草、制耒耜、興農業、療民疾,為人類的進步,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炎帝即神農氏,號烈山氏。為少典之子,南方火德之帝。太行山區處於溫帶,適宜植物生長,同時也是禽獸聚集之地,這里的氏族眾人仍過著狩獵的生活。一天烈山氏帶領氏族眾人來到百穀山,見這里草木茂盛,果實累累,就在山腰找到一孔大石洞和許多小石洞,開始了定居生活。人們住下來後,開始用殘石盛水,慢慢學會了磨製石器。大人小孩都感到生活比先前好了許多,但常因食毒草、毒果中毒。烈山氏便領一些人遍嘗野果、野草,慢慢知道什麼草能解毒,並製成葯茶解毒。他多次嘗果、嘗草中毒,曾一日中毒70多次。一次嘗到斷腸草,剛入咽喉,由於毒性太猛,來不及飲茶解毒,即跌倒而「死」。神農氏的行動感動了天帝,就派神送來西王母起死回生的靈葯和一根神鞭。神農氏醒後,用鞭打百草,百草的各種性味便會在鞭上顯現出不同的顏色決定能否食用。

烈山氏看到小鳥銜來穀子丟於地上,便長出了禾苗,就試著采來穀子埋在土中,果然長出了穀苗。他十分欣喜,於是就斷木製成耒,以教人們翻鬆土地,采來穗大實多的穀子埋入土中,待長成結穗收子,供人食用。照此法,又種它物。烈山氏種五穀的辦法,傳遍各個部落,人們尊崇他為神農氏。神農氏嘗百草還有一地,那就是羊頭山,在長治縣、高平市交界處。他在羊頭山種五穀,還宰羊祭祀,乞上天保佑萬民。神農氏見人們生活安定,生產力得到發展,物資也充足了,就教人們用物互換,各得所需。在上黨地區,當時產生了雛形的交易市場。神農氏在上黨建過國,傳說就是現在長治縣的黎嶺村。人們又尊稱神農為炎帝。後人說,在遠古時代是神農氏族首先完成了從游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從部落到建國這一系列重要發展歷程。而這一人類歷史的重大進步是在上黨完成的,說明上黨是人類進步的最早發源地之一,上黨地區的古人類是歷史前進的功臣。功勞蓋世的炎帝神農氏,應永遠受到炎黃子孫的尊崇後羿射日
<<淮南子>>說:「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羿上射十日,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神話後羿射日之地就在屯留縣城西北30公里處的三嵕山。其山名因由三峰所聚而得。

傳說在遼闊的東海邊,矗立著一棵神樹扶桑,樹枝上棲息著十隻三足烏。它們同是上帝帝俊的兒子,每日輪流上天遨遊,三足烏吐出強烈的火焰,就是人們看見的太陽(所以太陽也稱三足烏)。

後來,十隻三足烏都搶著上天,天空中就同時出現了十個太陽,大地草枯土焦,炎熱無比。人們只好白天躲在山洞裡,黑夜出來覓食。猛獸毒蟲借機殘食人們,人類瀕臨滅絕的危險。消息傳到天上,帝俊就賜給羿(天上的神仙)一張紅色的弓、一袋白色的箭,叫他下凡到人間,懲治妖魔怪獸,同時也教訓教訓他的這些太陽兒子。

可這些三足烏根本不把後羿放在眼裡。後羿大怒,就選天下最高的地方,拉弓搭箭,瞄準太陽中心處的三足烏射去。他箭無虛發,一連射下九隻三足烏。人們圍著他連聲喝彩。三足烏一死,火光自滅,人們感到清涼爽快,於是歡呼雀躍。呼喊聲傳到天上,帝俊大發雷霆,不準後羿再回天上。同時也令僅存的這只三足烏日日遨遊,不得休息。

從此大地酷暑消盡,萬木復甦,百姓重新耕種。

『捌』 山西民間傳說故事

長治古稱上黨,是一塊出產神話和傳說的地方。以上黨地區為中心,就廣泛流傳和記載著關於炎帝神農氏在此活動的傳說和遺跡分布,這個厚重的炎帝文化圈,也包括沁縣在內的太行、太岳廣大地區。沁縣冊村籍學者王中慶考證,在冊村周圍也有炎帝神農氏活動的遺蹤。據清·乾隆《沁州志》載: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春,朝廷批准沁州建造先農壇,雍正六年六月,將先農壇移建東郊青龍崗,壇高2尺1寸,寬2丈5尺,並在壇北建正殿三間,供奉先農之神。這是沁縣境內屬官方建造的炎帝文化設施。據《後漢書·禮儀志上》劉昭注引《漢舊儀》所載:「春始東耕於籍田,官祠先農。先農即神農炎帝也。」沁縣西部冊村、上官、河止三村之間有一座黎城山,黎城山東部是五穀神嶺,因上曾建有五穀神廟而得名,廟建年代不可考。在黎城山西北部,是逶迤幾十里的九連山(亦九黎山、蕪山),九連山是太岳山脈伏牛山的支脈。傳說,黎城是九黎族所居之城,九連山是九黎族與炎帝族打仗的地方,傳說畢竟是傳說。而這一帶背山臨水,四丘環抱,土地平坦,氣候溫潤,是古往今來極為理想的農耕之區,又是歷代由晉國中部東達黎、潞的必經之地,近年來,連續發現新石器時期的石刀、陶罐等遺物。看來,炎帝族佔領了九黎族的屬地黎城後,在這里「教耕生谷,以致民利」是很可能的。人們為了歌頌紀念炎帝族的功德,命山為九連,九連山千年常青,作廟祀神農,五穀神廟址尚存。更說明沁縣是炎帝故鄉的文化遺存的沁縣西部的伏牛山。清·乾隆《沁州志》引《一統志》謂:「昔人見神牛隱此,故名伏牛山」。伏牛山是太岳山的主要山脈之一,北起武鄉縣界,西側沁源,東側沁縣,南達古縣、屯留,延伸入沁水盆地,伏牛山西部有《漢書·地理志》所述「羊頭山世靡(糜)谷,沁水所出」的羊頭山,東側由北向南沁縣、屯留、長子等縣有多處紀念炎帝的羊頭山、伏牛山、炎帝廟。伏牛山巍巍數百里,遍播濃重的炎帝文化,其說神牛也罷,耕牛也罷,若論人類對牛有什麼情份的話,那就是炎帝馴服了牛,使它成為人類值得永遠懷念的農耕文化之內涵沁縣歷史文化名珠——烏蘇村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063a4101008ogz.html沁縣堯山村沁縣堯山村位於沁縣城西約15公里,有300多戶、1000餘口人,是沁縣一個比較大的村子。關於村名的來歷,顧名思義,應與堯有關。傳說:堯因事西行,到堯山村時,天色已晚,當夜便入住此地,於是後人便將這個山村叫作堯山村。伴隨著這個美麗的傳說,又衍生了一個更為完整的故事,說:堯一行當年由村東南口進村,進村時已是黃昏時分,為不打擾百姓,堯便悄悄地住了下來;而且,為了考察百姓生活和山川地理,愛民的堯顧不上休息,當晚特意到村西面的「界生山」上看了看,天不亮就悄悄走了。事後,人們形容此事時說,堯來的時候是昏天昏地,走的時候還是昏天昏地,為紀念堯的大恩大德,人們便把堯入村處叫「昏天地」,像村名一樣,「昏天地」也從古流傳到今。其實,堯到底來沒來過堯山,於史無考。從史書記載來看,堯封其子丹朱到長子。歷經四千年歲月,與長子相距很近的沁縣堯山村不排除是堯的後裔居住地,一個家族不斷繁衍壯大的、就近分散遷徙的居住地之一。抑或是陶、唐、劉、韋、杜、范諸堯之後人居住地的可能更大一些。真正使堯山村聲名鵲起、輝煌一時的則緣於另一個浪漫的傳說:西漢時,高祖劉邦崩,呂氏作亂,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共誅之,立代王劉桓為帝,是為漢文帝,以上見於《史記》。文帝元年,「遣車騎將軍薄昭迎太後於代」,護衛隊入井陘至銅革是堯山村,晚即駐。皇後竇氏當晚分娩,生子劉啟,亦即後來「文景之治」中的漢景帝。但皇後沒有奶水,隨從經向當地鄉親求助,被告知差人采田中谷,入山尋取古廟旁清水,搓米熬粥奉皇後,果然皇後奶便下,母子安康。一段時間後,皇後身體得到恢復,車駕方才離開堯山,徐徐往長安進發……物以君貴,地以後名。從此,為皇後取水處被叫作「皇後泉」,廟則改稱「皇後廟」,皇後所食之「銅鞮粥」名聞遐邇,而皇後命人所采之田中谷,便是後來譽滿天下之「沁州黃」……堯山村作為天子誕生地,當年一定是百業興旺、人口稠密、商貿活躍、市場繁榮,今天依然還保留在當地村民俚語中的「街上」「南街」「後街」「十字」「瓦窯」等,既是一個代表方位的地理名詞,又是當年風光無限的堯山村真實寫照。那麼,與這些地名一起出現的「昏天地」的來歷,極有可能是村民口口相傳,結果是張冠李戴、以訛傳訛所致,其最接近歷史面目的當是竇太後入住堯山村時,是黃昏來臨之際,聖跡留芳,昭然若揭,故名「昏天地」。難怪一些村民至今還在為「昏天地」到底是源於堯時還是源於漢時爭論不休,肯定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將傳說與考古相互印證,讓人們進一步看清了一個山村那悠然遠去的背影

『玖』 山西省長治市的神話傳說 急!!

長治市地處山西省東南部,方圓一萬三千八百九十六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著三百二十五專萬人民屬。「居太行之巔,地形最高,與天為黨」,古稱上黨的長治,素有「天下脊」的美稱。這里是精衛填海、後羿射日、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等神話的故鄉,是神農定居和黃河文明的發祥地
希望您能滿意我能拿小旗,呵呵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