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的成語
A. 形容警醒的成語
如夢方醒、醍醐灌頂、南柯一夢、幡然醒悟、
恍然大悟 噩夢纏身 如夢初醒 如夢方醒 恍然大悟
B. 形容「警醒」的成語有哪些
如夢方醒、醍醐灌頂、南柯一夢、幡然醒悟、恍然大悟
C. 形容警示的成語有哪些
1、懲前毖後
【拼音】: chéng qián bì hòu
【解釋】: 懲:警戒;毖:謹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吸取教訓,使以後謹慎些,不致再犯。
【出處】: 《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造句】:對醉駕採取「重典思維」,以懲前毖後,從法律層面得到了呼應。
2、小懲大誡
【拼音】: xiǎo chéng dà jiè
【解釋】: 懲:懲罰;誡:警告,勸告。有小過失就懲戒,使受到教訓而不致犯大錯誤。
【出處】: 《周易·系辭下》:「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造句】:學校為整頓校風,決定給予犯規同學小懲大誡。
D. 發人警醒的成語
醍醐灌頂tí hú guàn dǐng
[釋義]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回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答。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語出]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
[近義] 茅塞頓開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例句] 王生聞得,滿心歡喜,卻似~,甘露灑心,病體已減去六七分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E. 描寫警醒的成語有哪些
1、反躬自省[ fǎn gōng zì xǐng ]:躬:自身;省:檢查。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言行得內失。
2、捫心自問容[ mén xīn zì wèn ]: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怎麼樣。 指自己反省。
3、閉門思過[ bì mén sī guò ]:過:過失。關起門來反省。
4、反求諸己[ fǎn qiú zhū jǐ ]:求:追究,尋求;諸:「之於」的合成詞。 反過來追究自己。指從自己方面找原因。
5、嚴於律己[ yán yú lǜ jǐ ]:律:約束。嚴格地約束自己。
F. 表示警示的成語
一、懲前毖後[ chéng qián bì hòu ]
【解釋】:懲:警戒;毖:謹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吸取教訓,使以後謹慎些,不致再犯。
【出自】:周 孔子編訂《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譯文】:我要懲罰,然後讓其他人以此為戒,不再犯錯。
二、嚴懲不貸[ yán chéng bù dài ]
【解釋】:懲:處罰;貸:寬容。嚴厲懲罰,絕不寬恕。
【出自】:明·余繼登《典故紀聞》:「有或違者;必罰不貸。
【譯文】:如果有發現或者是違反的人,一定嚴厲處罰,不寬恕。
三、嚴懲不待[ yán chéng bù dài ]
【解釋】:同嚴懲不貸 。對待違法犯罪者,絕對不能手軟,否則,後患無窮。
【出自】:明·余繼登《典故紀聞》:「有或違者;必罰不貸。
【譯文】:如果有發現或者是違反的人,一定嚴厲處罰,不寬恕。
四、殺一儆百[ shā yī jǐng bǎi ]
【解釋】:儆:警告。處死一個人,藉以警戒許多人。
【出自】:東漢班固《漢書·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譯文】:對於這件事情要有所得到,以一個為警示來讓許多人知道,官吏百姓都要服從,恐懼才能改過自新。
五、殺雞嚇猴[ shā jī xià hóu ]
【解釋】: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猜到皇上有殺雞嚇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沒有做聲。」
G. 把人警醒的成語
【覆車抄之鑒】:fù chē zhī jiàn,覆:傾覆;鑒:鏡子。把翻車作為鏡子。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作為以後的教訓。作賓語;比喻失敗的教訓。
【前車之鑒】:鑒:鏡子,為教訓。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後的教訓。作主語、賓語;用於勸告人。
H. 催人警醒的成語
醍醐灌頂tí hú復 guàn dǐng
[釋義制]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語出]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
[近義] 茅塞頓開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例句] 王生聞得,滿心歡喜,卻似~,甘露灑心,病體已減去六七分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I. 給自己警醒的詞語有哪些
前車之鑒【qián chē zhī jiàn】
鑒:鏡子,為教訓。 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比喻先內前的失敗,可以做容為以後的教訓。出自《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後車戒。」
引以為戒【yǐn yǐ wéi jiè】
引:用;戒:鑒戒。指把過去犯錯誤的教訓拿來作為警戒,避免重犯。柱子《國語·楚語下》:"人之求多聞善敗,以鑒戒也。"
醍醐灌頂【tí hú guàn dǐng】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意為用純酥油澆到頭上,藉以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出自《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
發人深省【fā rén shēn xǐnɡ】
發:啟發;省:醒悟。啟發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出自《游龍門奉先寺》詩。
振聾發聵【zhèn lóng fā kuì】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發:開啟;聵:耳聾)。比喻喚醒糊塗、麻木的人。出自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