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橪的成語

橪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1-31 00:44:30

1. 成語故事一字之師

其一:

唐朝有個和尚,法號叫作齊己。齊己和尚很喜歡寫詩,寫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謂詩僧。他有個好友鄭谷,也是當時的詩人。因為他們都寫詩,自然能談得來。

有一次,齊己寫了一首詩,叫《早梅》,其中有這么兩句:"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過了幾天,鄭谷來串門。齊己和尚對他說:"我寫了一首詩,你給我看看怎麼樣?"鄭谷看了半天,說:"寫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但有一點,你寫的是早梅,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早梅就是早開的梅花,一般不會數枝開,數枝就是開了一片啦,我覺得應該把數枝改成一枝。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這就顯得這梅花是早開的梅花。"

齊己和尚一聽,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說:"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啊。"因為鄭谷只提出一個字的修改意見,但卻堪稱老師,所以叫一字之師。


其二:

南宋時著名詩人楊萬里,有一回在屋裡寫字,其中寫到了晉人干寶,也就是《搜神記》的作者。楊萬里不知不覺把"干"寫成了"於",變成了"於寶"。當時正好有一名小吏站在楊萬里身邊,便提醒說:"老爺,好像應該是干寶。"楊萬里很驚奇他沒讀過什麼書,怎麼能看出差錯,便問:"是嗎?你怎麼知道?"小吏便翻開韻書,也就是字典,指著說:"您看,這里講晉朝有個叫干寶的。"楊萬里很欣賞他這種好學精神,稱贊他道:"好。這一次,你是我的一字之師啊。"


其三:

大居守李相讀《春秋》,把叔孫婼的「婼」(chuò綽)字誤讀為「ruò」字音。每天讀一卷,一個小吏在旁邊侍候,常有不高興的神色。李相奇怪地問他:「你經常讀這書!」回答:「是的」。「為什麼聽見我讀到這里就神色沮喪?」小吏拜了一拜說:「過去我的老師教我讀《春秋》時,他把『婼』字讀成『綽』字音,現在聽您讀『婼』字為『ruò』字音,方才醒悟到自己以前讀得不對。」李相一聽,說:「不對。我沒老師教我讀,是照著書上注文讀的,肯定是我錯了,不是你錯了。」經過核查,發現書上的注文果真不對。小吏委婉曲折地做了解釋。李相很慚愧,拜小吏為師,叫「一字師」。


其四:

1935年,著名書畫家王一亭先生受虞山某氏之託抄寫百花詩。在寫到其中一首藤花詩時,誤將「茸」字寫成了「葺」字。當時有一位客居常熟逍遙游公園的新華藝專畢業生,時才25歲的金塵僧見到了王先生的筆跡後,毅然提筆寫下了一首名為《戲呈白龍山人王一亭文》的詩寄給了這位藝壇老前輩。詩是這樣寫的:「丹黃甲乙究瑕疵,自昔曾聞一字師;那許紫茸成紫葺,先生想未橪吟髭。」指出王老先生在抄詩時未經思索細辨就信手寫了這個錯字。事隔不久,一首名為《七律·奉酬塵僧先生》的答謝詩送到了金塵僧的案頭。詩雲:「多君隻字摘瘢疣,極目天涯未易求。自省衰年多事僨,頻經塵劫念生浮。搖毫愧向碑三宿,得句疏慳酒一甌。半偈有緣共佳話,闌干倚遍海雲瘺。」海雲瘺,正是王一亭先生書屋之名,這首詩就是年逾古稀的王先生寫來的,詩中表示了他對這位一字之師的真摯酬謝。其勤奮好學,勇於改過的謙謙君子之心,躍然紙上。


其五:

一次,郭沫若在台下看《屈原》,第五幕第一場嬋娟怒罵宋玉:「宋玉,我特別的恨你,你辜負了先生的教訓,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郭老聽後,感到罵得不夠份量,就到後台找「嬋娟」商量。郭老說:「你看,在『沒有骨氣的』後面加上『無恥的』三個字,是不是份量會加重些?」旁邊一個演員靈機一動說:「不如把『你是』改成『你這』,『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這多夠味,多麼有力。」郭老連聲稱好。後來,他還為此寫了一篇《一字之師》的文章。


其六:

在王貞白剛剛知道著名詩僧貫休時,就把自己所寫的《御溝》詩寄給貫休,並在信里十分客氣地請求對方給予指點。

當時貫休收到王貞白的信後,非常重視,仔細閱讀,然而讀到一句「此波涵帝澤,無處濯塵纓。」之時,覺得這句子倒也頗為警策,但細細品味總覺得還需進行推敲。畢竟兩人互不相識,貫休一時倒也不好多說什麼。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了巧合,有一位朋友組織了一場聚會,王貞白和貫休都興致勃勃地前來參加。就這樣,貫休便說起了王貞白前回給他所寄的作品裡似乎還有一個字未必安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不過了。王貞白一聽,「呼」地一聲站了起來,頗為生氣地瞪了貫休一眼,揚長而去。
看著王貞白氣咻咻地離去,貫休微笑著說:「王先生思維非常敏捷,他很快就會明白過來,並掉轉頭來跟我談詩的。」說罷,和尚遂取筆在手掌心寫了個字,並痴痴地坐等他回頭。
果然不出所料,沒到一盞茶的工夫,王貞白便返了回來,他對著貫休深施一禮,然後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想把上回所呈詩作的前句改為『此中涵帝澤』,大和尚您覺得如何?」貫休當即笑著把他的手掌心攤開,原來他手心裡寫的正是「中」字。王貞白不覺大為驚服道:「大和尚實亦可稱為小生之一字師也!」

此後,兩人便成了極為要好的詩友。由此看來,原本熱望「帝澤」能給自己更多滋潤的王貞白,沒想到眼前這和尚給自己所受啟發的恩澤也是絕對不會少到哪裡去的。

2. 泛指「不熱衷名利」的成語是

泛指「不熱衷名復利」制的成語有:晚食當肉

3. 形容香氣的詞語

形容香氣的詞語有:

一、芬芳馥郁 [ fēn fāng fù yù ]

1.【解釋】:芬芳:指香氣;馥:香氣;馥郁:香氣濃厚。形容香氣非常濃。

2.【出自】:張恨水《啼笑姻緣》第二回:「家樹先不必看她那人就聞到一陣芬芳馥郁的脂粉味。」

二、沁人心脾 [ qìn rén xīn pí ]

1.【解釋】:沁:滲入。原指芳香涼爽的空氣或飲料使人感到舒適。也形容詩歌和文章優美動人,給人清新爽朗的感覺。

2.【出自】:宋·林洪《冷泉亭》詩:「一泓清可沁詩脾。」

3.【示例】:然而夜氣很清爽,真所謂「~」,我在北京遇著這樣的好空氣,彷彿這是第一遭了。 ◎魯迅《吶喊·社戲》

三、桂馥蘭香 [ guì fù lán xiāng ]

1.【解釋】:桂、蘭:兩種散發芳香的花;馥:香。形容氣味芳香。

2.【出自】: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只見堂里敷設的花團錦簇,桂馥蘭香……一幾一椅,全是紫榆水南的名手雕工。」

四、暗香疏影 [ àn xiāng shū yǐng ]

1.【解釋】:暗香:清幽的香氣;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態,後被用為梅花的代稱。

2.【出自】: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3.【示例】:兩個站在小橋上,疏影暗香,自甘清冷,屋後山岡積雪如銀,背著手玩賞。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四回

五、桂子飄香 [ guì zǐ piāo xiāng ]

1.【解釋】:指中秋前後桂花開放,散發馨香。

2.【出自】:唐·宋之問《靈隱寺》詩:「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3.【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指中秋前後桂花開放,散發濃香

4. 有關季的古詩

關於四季的古詩
一、關於春季的古詩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2、《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樹陰里白沙堤。
4、《春雪》
唐·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5、《初春小雨》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6、《晚春》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7、《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8、《春遊湖》
宋·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9、《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10、《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12、《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二、關於夏季的古詩
1、《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3、《孟夏》
唐·賈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
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4、《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過爽氣清,玉波盪漾畫橋平。
穿簾小燕雙雙好,泛水閑鷗個個輕。
6、《夏意》
宋·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7、《聞蟬》
唐·耒鵠
綠槐影里一聲新,霧薄風輕力未勻。
莫道聞時總惆悵,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陸游
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
數只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濃陰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10、《夏日對雨》
唐·裴度
登樓逃盛夏,萬象正埃塵。
對面雷嗔樹,當街雨趁人。
檐疏蛛網重,地濕燕泥新。
吟罷清風起,荷香滿四鄰。
11、《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時雨下如川。
盧桔垂金彈,甘蕉吐白蓮。
12、《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三、關於秋季的古詩
1、《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2、《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難望王師又一年。
3、《秋詞》
唐·劉禹錫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4、《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5、《秋月》
宋·程顥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
6、《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7、《秋日》
宋·程顥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8、《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9、《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10、《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11、《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2、《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四、關於冬季的古詩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舟雪。
2、《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3、《雪梅》
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4、《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5、《山中雪後》
清·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6、《觀雪》
宋·楊萬里
坐看深來尺許強,偏於薄暮發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點風來特地忙。
落盡瓊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無香。
倩誰細橪成湯餅,換卻人間煙火腸。
7、《雪望》
清·洪升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並是白紛紛。
8、《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9、《梅花》
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10、《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11、《除夜有懷》
唐·崔塗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12、《青松》
當代·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5. 關於枇杷的詩詞典故誰了解

蘇軾的詩中亦曾提及這種水果:「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鮮綠園枇杷汁 我一直給爸媽買著喝

6. 一字之什麼成語

  • 一字之師 [ y ī z ì z h ī s h ī ]

  • 一字之師是漢語成語,意思是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之師。多成語故事。

  • 成語資料:

    【解釋】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比喻從別人那學到一點東西也是自己的老師。

    【用法】作賓語;指改正一個字的老師

    【押韻詞】一望而知、高山仰之、蒲柳之姿、面如凝脂、遊人如織、單相思、足繭手胝、裝聾作痴、公爾忘私、休戚共之

  • 成語出處: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宋·計有功《唐詩紀事》

  • 原文: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為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裡,昨夜開數枝。」開谷笑曰:「『數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則佳。齊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己『一字之師』。」

  • 詞語解釋:

    1.齊己:唐朝和尚,善詩

    2.謁:拜見

    3.焉:代指鄭谷

    4.矍然:吃驚注視的樣子

    5.兼:提起,整理。

    6.三衣:佛教僧尼的大衣、上衣、內衣,三種法衣合稱三衣,指衣服。

    7.膜拜:舉手加額,長跪而拜,表示極其恭敬的行禮方式。

    8.自是:從此

  • 譯文:鄭谷住在袁州,於是齊己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見他。詩作中有一首《早梅》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看了笑著說:「『數枝』不能表現出早意來,不如用『一枝』好。」齊己驚訝不已,不由得整理三衣,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從此,眾多讀書人就把鄭谷看做齊己的「一字之師」。

  • 成語故事:

  • 其一

    唐朝有個和尚,法號叫作齊己。齊己和尚很喜歡寫詩,寫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謂詩僧。他有個好友鄭谷,也是當時的詩人。因為他們都寫詩,自然能談得來。

    有一次,齊己寫了一首詩,叫《早梅》,其中有這么兩句:"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過了幾天,鄭谷來串門。齊己和尚對他說:"我寫了一首詩,你給我看看怎麼樣?"鄭谷看了半天,說:"寫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但有一點,你寫的是早梅,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早梅就是早開的梅花,一般不會數枝開,數枝就是開了一片啦,我覺得應該把數枝改成一枝。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這就顯得這梅花是早開的梅花。"

    齊己和尚一聽,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說:"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啊。"因為鄭谷只提出一個字的修改意見,但卻堪稱老師,所以叫一字之師。

  • 其二

    南宋時著名詩人楊萬里,有一回在屋裡寫字,其中寫到了晉人干寶,也就是《搜神記》的作者。楊萬里不知不覺把"干"寫成了"於",變成了"於寶"。當時正好有一名小吏站在楊萬里身邊,便提醒說:"老爺,好像應該是干寶。"楊萬里很驚奇他沒讀過什麼書,怎麼能看出差錯,便問:"是嗎?你怎麼知道?"小吏便翻開韻書,也就是字典,指著說:"您看,這里講晉朝有個叫干寶的。"楊萬里很欣賞他這種好學精神,稱贊他道:"好。這一次,你是我的一字之師啊。"

  • 其三

    大居守李相讀《春秋》,把叔孫婼的「婼」(chuò綽)字誤讀為「ruò」字音。每天讀一卷,一個小吏在旁邊侍候,常有不高興的神色。李相奇怪地問他:「你經常讀這書!」回答:「是的」。「為什麼聽見我讀到這里就神色沮喪?」小吏拜了一拜說:「過去我的老師教我讀《春秋》時,他把『婼』字讀成『綽』字音,現在聽您讀『婼』字為『ruò』字音,方才醒悟到自己以前讀得不對。」李相一聽,說:「不對。我沒老師教我讀,是照著書上注文讀的,肯定是我錯了,不是你錯了。」經過核查,發現書上的注文果真不對。小吏委婉曲折地做了解釋。李相很慚愧,拜小吏為師,叫「一字師」。

  • 其四

    1935年,著名書畫家王一亭先生受虞山某氏之託抄寫百花詩。在寫到其中一首藤花詩時,誤將「茸」字寫成了「葺」字。當時有一位客居常熟逍遙游公園的新華藝專畢業生,時才25歲的金塵僧見到了王先生的筆跡後,毅然提筆寫下了一首名為《戲呈白龍山人王一亭文》的詩寄給了這位藝壇老前輩。詩是這樣寫的:「丹黃甲乙究瑕疵,自昔曾聞一字師;那許紫茸成紫葺,先生想未橪吟髭。」指出王老先生在抄詩時未經思索細辨就信手寫了這個錯字。事隔不久,一首名為《七律·奉酬塵僧先生》的答謝詩送到了金塵僧的案頭。詩雲:「多君隻字摘瘢疣,極目天涯未易求。自省衰年多事僨,頻經塵劫念生浮。搖毫愧向碑三宿,得句疏慳酒一甌。半偈有緣共佳話,闌干倚遍海雲瘺。」海雲瘺,正是王一亭先生書屋之名,這首詩就是年逾古稀的王先生寫來的,詩中表示了他對這位一字之師的真摯酬謝。其勤奮好學,勇於改過的謙謙君子之心,躍然紙上。

  • 其五

    一次,郭沫若在台下看《屈原》,第五幕第一場嬋娟怒罵宋玉:「宋玉,我特別的恨你,你辜負了先生的教訓,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郭老聽後,感到罵得不夠份量,就到後台找「嬋娟」商量。郭老說:「你看,在『沒有骨氣的』後面加上『無恥的』三個字,是不是份量會加重些?」旁邊一個演員靈機一動說:「不如把『你是』改成『你這』,『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這多夠味,多麼有力。」郭老連聲稱好。後來,他還為此寫了一篇《一字之師》的文章。

  • 其六

    在王貞白剛剛知道著名詩僧貫休時,就把自己所寫的《御溝》詩寄給貫休,並在信里十分客氣地請求對方給予指點。

    當時貫休收到王貞白的信後,非常重視,仔細閱讀,然而讀到一句「此波涵帝澤,無處濯塵纓。」之時,覺得這句子倒也頗為警策,但細細品味總覺得還需進行推敲。畢竟兩人互不相識,貫休一時倒也不好多說什麼。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了巧合,有一位朋友組織了一場聚會,王貞白和貫休都興致勃勃地前來參加。就這樣,貫休便說起了王貞白前回給他所寄的作品裡似乎還有一個字未必安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不過了。王貞白一聽,「呼」地一聲站了起來,頗為生氣地瞪了貫休一眼,揚長而去。
    看著王貞白氣咻咻地離去,貫休微笑著說:「王先生思維非常敏捷,他很快就會明白過來,並掉轉頭來跟我談詩的。」說罷,和尚遂取筆在手掌心寫了個字,並痴痴地坐等他回頭。
    果然不出所料,沒到一盞茶的工夫,王貞白便返了回來,他對著貫休深施一禮,然後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想把上回所呈詩作的前句改為『此中涵帝澤』,大和尚您覺得如何?」貫休當即笑著把他的手掌心攤開,原來他手心裡寫的正是「中」字。王貞白不覺大為驚服道:「大和尚實亦可稱為小生之一字師也!」

    此後,兩人便成了極為要好的詩友。由此看來,原本熱望「帝澤」能給自己更多滋潤的王貞白,沒想到眼前這和尚給自己所受啟發的恩澤也是絕對不會少到哪裡去的。

  • 成語示例:

  • 1、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13:「楊誠齋與同舍談及於寶。一吏進曰:『乃干寶,非於也。』問何以知之?吏取韻書以呈,『干』字下注雲:『晉有干寶。』誠齋大喜曰:『汝乃吾一字之師。』」

  • 2、上世紀40年代,歷史劇《屈原》中的漁翁的扮演者張逸生,建議郭沫若將「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改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郭沫若仔細品味後,不僅欣然應允,而且寫文章稱張逸生為「一字之師」。

  • 成語典故:唐代僧人齊己,對詩文很有興趣。就帶著自己寫的詩稿,前來拜會。齊已把詩稿一首一首地請鄭谷看。鄭谷讀到《早梅》這首詩時,不由得沉思起來。鄭谷吟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面對齊已說:「梅開數枝,就不算早了。」鄭谷又沉吟了一會,說:「不如把『數』字改為『一』字貼要。」齊已聽了,驚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文人們知道了,就把鄭谷稱為齊已的「一字之師」。 ——出自《唐詩紀事》

7. 一字之師是成語嗎

是的啊。
有很多的故事:
其一
唐朝有個和尚,法號叫作齊己。齊己和尚很喜歡寫詩,寫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謂詩僧。他有個好友鄭谷,也是當時的詩人。因為他們都寫詩,自然能談得來。
有一次,齊己寫了一首詩,叫《早梅》,其中有這么兩句:"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過了幾天,鄭谷來串門。齊己和尚對他說:"我寫了一首詩,你給我看看怎麼樣?"鄭谷看了半天,說:"寫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但有一點,你寫的是早梅,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早梅就是早開的梅花,一般不會數枝開,數枝就是開了一片啦,我覺得應該把數枝改成一枝。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這就顯得這梅花是早開的梅花。"
齊己和尚一聽,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說:"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啊。"因為鄭谷只提出一個字的修改意見,但卻堪稱老師,所以叫一字之師。[4]
其二
南宋時著名詩人楊萬里,有一回在屋裡寫字,其中寫到了晉人干寶,也就是《搜神記》的作者。楊萬里不知不覺把"干"寫成了"於",變成了"於寶"。當時正好有一名小吏站在楊萬里身邊,便提醒說:"老爺,好像應該是干寶。"楊萬里很驚奇他沒讀過什麼書,怎麼能看出差錯,便問:"是嗎?你怎麼知道?"小吏便翻開韻書,也就是字典,指著說:"您看,這里講晉朝有個叫干寶的。"楊萬里很欣賞他這種好學精神,稱贊他道:"好。這一次,你是我的一字之師啊。"
其三
《唐摭言》記載有這樣一個故事:大居守李相讀《春秋》時,念錯了一個字,在旁邊侍候的一個小吏皺了皺眉頭。李相見了,便問他因何皺眉。小吏含蓄地說:「我的老師教我讀此書時,念錯了一個字。今天聽您一念,我才明白應該怎樣讀了。」李相聽後忙說:「不對,我沒有受過老師的指點,如果錯了,一定是我而不是你。」說完,就把書遞給小吏向他請教,小吏這才詳細地說明了原委。李相十分感謝小吏的指教,稱他為「一字師」。聰明的小吏因說話方式的巧妙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四
1935年,著名書畫家王一亭先生受虞山某氏之託抄寫百花詩。在寫到其中一首藤花詩時,誤將「茸」字寫成了「葺」字。當時有一位客居常熟逍遙游公園的新華藝專畢業生,時才25歲的金塵僧見到了王先生的筆跡後,毅然提筆寫下了一首名為《戲呈白龍山人王一亭文》的詩寄給了這位藝壇老前輩。詩是這樣寫的:「丹黃甲乙究瑕疵,自昔曾聞一字師;那許紫茸成紫葺,先生想未橪吟髭。」指出王老先生在抄詩時未經思索細辨就信手寫了這個錯字。事隔不久,一首名為《七律·奉酬塵僧先生》的答謝詩送到了金塵僧的案頭。詩雲:「多君隻字摘瘢疣,極目天涯未易求。自省衰年多事僨,頻經塵劫念生浮。搖毫愧向碑三宿,得句疏慳酒一甌。半偈有緣共佳話,闌干倚遍海雲瘺。」海雲瘺,正是王一亭先生書屋之名,這首詩就是年逾古稀的王先生寫來的,詩中表示了他對這位一字之師的真摯酬謝。其勤奮好學,勇於改過的謙謙君子之心,躍然紙上。

8. 關於漢字的成語故事誰有

成語資料

【成語】一字之師
【注音】yī zì zhī shī
【解釋】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用法】作賓語;指改正一個字的老師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一字師
【押韻詞】一望而知、高山仰之、蒲柳之姿、面如凝脂、遊人如織、單相思、足繭手胝、裝聾作痴、公爾忘私、休戚共之[1]
編輯本段
成語出處

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宋·計有功《唐詩紀事》[2]
一字之師原文
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為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裡,昨夜開數枝。」谷曰:
「『數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則佳齊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己『一字之師』。」
編輯本段
成語故事

其一
唐朝有個和尚,法號叫作齊己。齊己和尚很喜歡寫詩,寫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謂詩僧。他有個好友鄭谷,也是當時的詩人。因為他們都寫詩,自然能談得來。
有一次,齊己寫了一首詩,叫《早梅》,其中有這么兩句:"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過了幾天,鄭谷來串門。齊己和尚對他說:"我寫了一首詩,你給我看看怎麼樣?"鄭谷看了半天,說:"寫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但有一點,你寫的是早梅,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早梅就是早開的梅花,一般不會數枝開,數枝就是開了一片啦,我覺得應該把數枝改成一枝。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這就顯得這梅花是早開的梅花。"
齊己和尚一聽,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說:"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啊。"因為鄭谷只提出一個字的修改意見,但卻堪稱老師,所以叫一字之師。
其二
南宋時著名詩人楊萬里,有一回在屋裡寫字,其中寫到了晉人干寶,也就是《搜神記》的作者。楊萬里不知不覺把"干"寫成了"於",變成了"於寶"。當時正好有一名小吏站在楊萬里身邊,便提醒說:"老爺,好像應該是干寶。"楊萬里很驚奇他沒讀過什麼書,怎麼能看出差錯,便問:"是嗎?你怎麼知道?"小吏便翻開韻書,也就是字典,指著說:"您看,這里講晉朝有個叫干寶的。"楊萬里很欣賞他這種好學精神,稱贊他道:"好。這一次,你是我的一字之師啊。"
其三
唐摭言》記載有這樣一個故事:大居守李相讀《春秋》時,念錯了一個字,在旁邊侍候的一個小吏皺了皺眉頭。李相見了,便問他因何皺眉。小吏含蓄地說:「我的老師教我讀此書時,念錯了一個字。今天聽您一念,我才明白應該怎樣讀了。」李相聽後忙說:「不對,我沒有受過老師的指點,如果錯了,一定是我而不是你。」說完,就把書遞給小吏向他請教,小吏這才詳細地說明了原委。李相十分感謝小吏的指教,稱他為「一字師」。聰明的小吏因說話方式的巧妙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四
1935年,著名書畫家王一亭先生受虞山某氏之託抄寫百花詩。在寫到其中一首藤花詩時,誤將「茸」字寫成了「葺」字。當時有一位客居常熟逍遙游公園的新華藝專畢業生,時才25歲的金塵僧見到了王先生的筆跡後,毅然提筆寫下了一首名為《戲呈白龍山人王一亭文》的詩寄給了這位藝壇老前輩。詩是這樣寫的:「丹黃甲乙究瑕疵,自昔曾聞一字師;那許紫茸成紫葺,先生想未橪吟髭。」指出王老先生在抄詩時未經思索細辨就信手寫了這個錯字。事隔不久,一首名為《七律·奉酬塵僧先生》的答謝詩送到了金塵僧的案頭。詩雲:「多君隻字摘瘢疣,極目天涯未易求。自省衰年多事僨,頻經塵劫念生浮。搖毫愧向碑三宿,得句疏慳酒一甌。半偈有緣共佳話,闌干倚遍海雲瘺。」海雲瘺,正是王一亭先生書屋之名,這首詩就是年逾古稀的王先生寫來的,詩中表示了他對這位一字之師的真摯酬謝。其勤奮好學,勇於改過的謙謙君子之心,躍然紙上。

9. 夏、冬的古詩詞

夏 。。。。。
所見
[清] 袁 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仲夏
[唐] 樊 旬
江南仲夏天,時雨下如川。
盧桔垂金彈,甘蕉吐白蓮。

孟夏
[唐] 賈 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
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頭。

夏景
[明] 朱瞻基
景雨初過爽氣清,玉波盪漾畫橋平。
穿簾小燕雙雙好,泛水閑鷗個個輕。

夏意
[宋]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聞蟬
[唐] 耒 鵠
綠槐影里一聲新,霧薄風輕力未勻。
莫道聞時總惆悵,有愁人有不愁人。

夏日六言
[宋] 陸 游
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
數只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

山亭夏日
[唐] 高 駢
綠樹濃陰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夏日對雨
[唐] 裴 度
登樓逃盛夏,萬象正埃塵。
對面雷嗔樹,當街雨趁人。
檐疏蛛網重,地濕燕泥新。
吟罷清風起,荷香滿四鄰。

冬。。。。。。。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舟雪。

《夜雪》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雪梅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並作十分春。

雪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山中雪後
鄭燮(清)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觀雪
楊萬里(宋)
坐看深來尺許強,偏於薄暮發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點風來特地忙。
落盡瓊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無香。
倩誰細橪成湯餅,換卻人間煙火腸。

雪望
洪升(清)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並是白紛紛。

夜雪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10. "誰知道枇杷有哪些古詩詞 "

山枇杷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潑血。往年乘傳過青山,
正值山花好時節。壓枝凝艷已全開,映葉香苞才半裂。
緊搏紅袖欲支頤,慢解絳囊初破結。金線叢飄繁蕊亂,
珊瑚朵重纖莖折。因風旋落裙片飛,帶日斜看目精熱。
亞水依岩半傾側,籠雲隱霧多愁絕。綠珠語盡身欲投,
漢武眼穿神漸滅。穠姿秀色人皆愛,怨媚羞容我偏別。
說向閑人人不聽,曾向樂天時一說。昨來谷口先相問,
及到山前已消歇。左降通州十日遲,又與幽花一年別。
山枇杷,爾托深山何太拙。天高萬里看不精,
帝在九重聲不徹。園中杏樹良人醉,陌上柳枝年少折。
因爾幽芳喻昔賢,磻溪冷坐權門咽。

山枇杷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深山老去惜年華,況對東溪野枇杷。火樹風來翻絳焰,
瓊枝日出曬紅紗。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

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山枇杷花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萬重青嶂蜀門口,一樹紅花山頂頭。
春盡憶家歸未得,低紅如解替君愁。
葉如裙色碧綃淺,花似芙蓉紅粉輕。
若使此花兼解語,推囚御史定違程。

衛明府寄枇杷葉以詩答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曙
原文:
傾筐呈綠葉,重疊色何鮮。詎是秋風里,猶如曉露前。
仙方當見重,消疾本應便。全勝甘蕉贈,空投謝氏篇

題枇杷樹

朝代:唐代
作者:羊士諤
原文:
珍樹寒始花,氛氳九秋月。佳期若有待,芳意常無絕。
裊裊碧海風,濛濛綠枝雪。急景自餘妍,春禽幸流悅。

初夏遊張園

朝代:宋代
作者:戴復古
原文: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