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王羲之臨池學書的故事

王羲之臨池學書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30 19:52:16

Ⅰ 王羲之練書法的故事

王羲之楷、行、草、飛白等體皆能,他的行楷《蘭亭序》是最出色的作品,即使是王羲之本人都為之感嘆道:「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並將其作為傳家之寶。但除了《蘭亭序》外,他的楷書《黃庭經》《樂毅論》、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喪亂帖》《快雪時晴帖》也都是著名的作品。

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少,偶有流傳也被藏家藏之寶閣,外人難以欣賞,自然就沒有《蘭亭集序》出名了。

Ⅱ 臨池學書成語故事

臨池學書復lín chí xué shū

【成語制解釋】:臨:靠近,挨著。指刻苦練習書法。
【成語出自】:《晉書·衛恆傳》:「弘農張伯英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
【成語簡拼】:lcxs
【成語字數】:4個字
【感情色彩】:臨池學書是褒義詞
【成語結構】:連動式
【成語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一般
【成語示例】:我們要有王羲之臨池學書的刻苦精神

Ⅲ 臨池學書是哪一個書法家的故事

張芝。

【典源】 《後漢書· 張奐列傳》注引王愔《文志》 曰:「 (張) 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學……尤好草書,學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臨池學書,水為之黑。」 《晉書·衛恆傳》 中《四體書勢》亦載此事。宋·曾鞏《墨池記》:「 (王) 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

【今譯】 後漢張芝 (字伯英) 為著名書法家,他年輕時勤學苦練,尤擅草書,家中買來的絹帛,必先用於練字而後再染,他在池邊研墨習字,池水都被弄黑。晉代王羲之 (人稱王右軍) 亦為著名書法家,也曾臨池學書,撫州臨川城東有一水池,相傳即為羲之臨池學書之處。

張芝(?-192年),字伯英,中國書法家,張奐之子。東漢敦煌郡淵泉縣(今甘肅安西縣東)人。擅長草書,曹魏書法家韋誕稱他為「草聖」。所以歷史上稱他為「草聖」,其書法被稱為「今草」。

張芝作品

(3)王羲之臨池學書的故事擴展閱讀:

藝術特色

張芝刻苦練習書法的精神,歷史上已傳為佳話。晉衛恆《四體書勢》中記載:張芝「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後練(煮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後人稱書法為「臨池」,即來源於此。尤善章草,有「草聖」之譽,當時的人珍愛其墨甚至到了「寸紙不遺」的地步。評價相當高,尤以草書為最。

Ⅳ 王羲之刻苦學書法的故事

幼時,為學書法,外祖父曾在燈下給我講了王羲之「臨池學書」的故事,諄諄告誡我學習要持之以恆,莫只有三分鍾熱度。後來在鄉下,父親又給我講述了王獻之和七缸水的故事,警示我凡事莫貪圖捷徑,只有苦學苦練苦幹,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後來,我當了教師,又把上述兩個故事不止一次地講給各屆學生們,激勵他們好學上進,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別是一位已當了工程師的當年學生,來信告訴我,他把「二王」的故事講給了自己的女兒,這女孩發誓在「二王」為榜樣,刻苦學習,竟在全國書法大賽中獲獎。如此看來,老祖宗們肯定的模範行為,將是用之不盡的寶貴源泉。
大家都會知道,王羲之(321—379)是我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書法家之一,字逸少,東晉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因當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等官,故又稱其為王右軍。作為中國藝術史中被尊為「書聖」的王羲之,書界贊美他「貴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其刻苦磨練,精研體勢,獨壁蹊徑,堅韌而行的精神,一直是後人的楷模。比如:傳說他曾在浙江紹興蘭亭池畔「臨池學書」,日復一日,廢寢忘食地苦學各家書法之長,為節省時間,身邊的池水竟成了他順手涮筆的方便之處,日久天長,一池清品被染得墨黑墨黑,便留下了個心無旁騖、專心從學的感人故事。
若干年後,王羲之最小的兒子王獻之隨其練字,幾載之後,書法居然可觀。王獻之年小志大,決心要趕上父親的名望,便有些急於求成。一日,他趁父親表揚他的機會,向父親討求練字的秘訣,王羲之聽罷微微一笑,招招手把獻之領到庭院中,指著院中18口大水缸說:「練字的秘訣就在這18口缸的水裡,從明天起,你就用這缸里的水磨墨,直到18口缸中的水全用完了秘訣也就知道了。」王獻之非常聰明,知道父親話里的深刻涵意,就毫不貪懶、日以繼夜地舀水研墨,越發苦練起來,終於練得一手好字,直到後來的成就竟與父親齊名,在書法史上並稱「二王」。

Ⅳ 臨池學書的故事 臨池學書指的是誰,這個故事寫的些什麼百度上抄襲的別來.

王羲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他從四、五歲開始練字,直到五十九歲死時止,共練了五十內多年,越到晚容年字寫得越好,他很羨慕張芝的草書,經常以「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故事鞭策自己.後人以「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八個字,來形容他書法筆勢的雄健﹑瀟灑.
【出處】:《後漢書·張芝傳》:「尤好草書,學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臨池學書,水為之黑.」

Ⅵ 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

典故:

王羲之自幼研讀書法,他對東漢的大書法家張芝非常崇拜,一有時間就揣摩字體的間架結構和氣勢,心裡想著,手指在衣襟上畫著,時間一長,連衣襟都劃破了,正因為如此,後人稱之為「書聖」。

張芝尤擅長草書,他的治學精神非常嚴謹,他練習書法與常人不同,在家中的衣帛上朝廷反復書寫,書寫完了以後,再染色裁衣,他堅持每天在池塘邊蘸著池水磨墨寫字,天長日久,池塘里的水都變成黑色了,所以人們稱他為「草聖」。

王羲之決心要趕上張芝,他一邊游歷祖國的名山大川,一邊用心學習前人的書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每天寫完字後,都要到家門前的池塘里洗刷筆硯,天長日久,池塘的水全部成了深黑。人們把這個池塘叫做墨池。


(6)王羲之臨池學書的故事擴展閱讀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來贊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卧鳳闕」、「天質自然,豐神蓋代」。有關於他的成語有入木三分、東床快婿等,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Ⅶ 王羲之學書法的故事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 "書聖"。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贊許。傳說,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導是東晉的宰相,與當朝太傅稀鑒是好朋友,稀鑒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眾的女兒。一日,稀鑒對王導說,他想在他的兒子和侄兒中為女兒選一位滿意的女婿。王導當即表示同意,並同意由他挑選。王導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了諸位兒侄,兒侄們久聞稀家小姐德賢貌美,都想得到她。稀家來人選婿時,諸侄兒都忙著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襄之不問此事,仍躺在東廂房床上專心琢磨書法藝術。稀家來人看過王導諸兒侄之後,回去向稀鑒回票說:"王家諸兒郎都不錯,只是知道是選婿有些拘謹不自然。只有東廂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顧用手在席上比劃什麼。"郡鑒聽後,高興地說:「東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書法上學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內含不露,潛心學業,正是我意中的女婿。」於是,把女兒嫁給了王素之。王導的其他兒侄十分羨慕,稱他為「東床快婿」,從此 "東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稱了。
為了練好書法,他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跋山涉水四下鈐拓歷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他在書房內,院子里,大門邊甚至廁所的外面,都擺著凳子,安放好筆,墨,紙,硯,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他在練字時,又凝眉苦思,以至廢寢忘食。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游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在他身上出現的成語還不只這些,據說有一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到木板裡面有三分之深。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Ⅷ 王羲之的故事

今天接著聊王羲之,接著聊《聖教序》。

對於很多外行人而言,寫字就應該寫的端端正正,寫的好看,寫的漂亮才是好字,不要去追求什麼險絕和變化。假如你仍舊持這種觀點,請移步別處,我說的都是錯的。

《聖教序》中涵蓋的內容太豐富了,真的是值得花費幾十年甚至一生的時間去研習,這絲毫不為過。我們只能從其中的某一點來分析,一篇文章是絕對不夠的,我打算以後開專欄慢慢講,畢竟也要吃飯,所以對聖教序感興趣的朋友注意了,這一篇是為數不多的免費解讀《聖教序》的文章。

今天聊《聖教序》中一種結構變化方法,這種變化叫做比例變化。

我們談變化一般是對照於規範字而言的,規範字怎麼寫,大家心裏面都有一個印象,書法的變化,就是基於這種常規的書寫而製造的一種矛盾,然後通過巧妙的思考將這種矛盾化解與無形,這就是書法中的哲學關系。

這兩個字的左右部分相聚更遠,但是雖然相聚很遠,但是你感覺不到他的散,這全靠筆法的呼應,這種筆法的呼應在行書中是很常見的,在楷書的也有很多,我們在專欄中有過詳細講解

這種方法所產生的效果就是開而不散,靠彼此間的呼應構勢。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