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蝦成語
1. 魚蝦龜蚌是成語嗎
「魚蝦龜蚌」不是成語,「()()()蚌」的成語只有1個:
明珠生蚌
【拼音】: míng zhū內 shēng bèng
【解釋】: 明珠生於容老蚌。比喻傑出的兒子生於出色的父親。
【出處】: 晉·趙岐《三輔決錄》:「昨日仲將來,文敏篤誠,保家之主也。不意雙珠近出老蚌。」
【舉例造句】: 荷皇天寵賜,一子承宗,縱休誇佳兆為熊,尤幸似明珠生蚌。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百順記·王曾得子》
【拼音代碼】: mzsb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故事】: 東漢末年,孔融朋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韋康,字元將,小兒子韋誕,字仲將。兩人都很優秀,孔融特別器重他們,在給他們的父親信中寫道:「前日元將來,淵材亮茂,雅度弘毅,偉世之器也;昨日仲將來,文敏篤誠,保家之主也,不意雙珠近出老蚌。」
2. 帶「魚」和「蝦」的三字詞語或四字成語有哪些
1、臨淵羨魚 [lín yuān xiàn yú] :意思是站在水邊想得到魚,不如回家去結網。比喻只有願望而沒有措施,對事情毫無好處。
2、魚貫而入 [yú guàn ér rù] :像游魚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地接連著走。形容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序進入。
3、魚龍混雜 [yú lóng hùn zá] :比喻壞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4、沉魚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 :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5、得魚忘筌[dé yú wàng quán] :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後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6、魚躍龍門[yú yuè lóng mén] :比喻舉業成功或地位高升。
7、殃及池魚[yāng jí chí yú] :比喻無緣無故地遭受禍害。
8、吞舟之魚[tūn zhōu zhī yú] :能吞舟的大魚。 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9、蝦忙蟹亂[xiā máng xiè luàn] :指蝦蟹成災,將稻穀盪盡
10、蝦兵蟹將[xiā bīng xiè jiàng]:古代神怪小說裏海龍王手下的兵將。比喻敵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婁羅。
3. 關於魚蝦的成語有哪些
臨淵羨魚、魚貫而入、緣木求魚、蝦兵蟹將、將蝦釣鱉
4. 形容魚蝦的詞語
魚游大海、落網之魚、魚鮮蟹肥、活蹦亂跳、悠然戲水、鱗光閃閃、魚游蝦嬉、魚回躍人歡、答
穿梭游戈、魚群如雲、魚龍混雜、魚躍鳥飛、自由自在、水美魚肥、紅尾金翅、悠然自得、
魚躍水面、魚翔淺底、群魚爭食、群魚戲水、穿來游去、魚貫而入、追逐嬉戲、爭食蟲餌、
5. 魚和蝦組成的成語有哪些
魚和蝦組成的成語有哪些
魚目混珠
魚龍混雜
魚目混珍
蝦兵蟹將
水母目蝦
蟹將蝦兵
希望能幫助到你
6. 魚蝦的成語
蝦兵蟹將
xiā bīng xiè jiàng
【解釋】古代神怪小說裏海龍王手下的兵將。比喻敵人的內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容婁羅。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四十:「乃率領黿帥蝦兵蟹將,統帥黨類,一齊奔出潮頭。」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作貶義。一般作主語、兼語、賓語。
【正音】將;不能讀作「jiānɡ」。
【辨形】蟹;不能寫作「懈」。
【近義詞】殘兵敗將
【反義詞】爪牙之將
【例句】京劇《打魚殺家》里;漁霸家的教師爺被蕭恩打倒在地;他手下的~見勢不妙;一鬨而散。
7. 含有「魚」和「蝦」的成語有哪些
1、魚目混珠
[拼音]
yú mù hùn zhū
[釋義]
混:攙雜,冒充。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出處]
漢·魏伯陽《參同契》卷上:「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檟。」
[例句]
他鑒別古代的圖書版本有豐富的經驗,要想魚目混珠,那比登天還難。
2、如魚得水
[拼音]
rú yú dé shuǐ
[釋義]
好像魚得到水一樣。比喻有所憑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
[出處]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例句]
青紗帳一起來,游擊隊如魚得水,活動更加方便了。
3、魚龍混雜
[拼音]
yú lóng hùn zá
[釋義]
比喻壞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出處]
唐·張志和《和漁夫詞》十三:「風攪長空浪攪風,魚龍混雜一川中。」
[例句]
九龍城是個魚龍混雜之區,你到了那裡之後,要特別當心。
4、蝦兵蟹將
[拼音]
xiā bīng xiè jiàng
[釋義]
古代神怪小說裏海龍王手下的兵將。比喻敵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婁羅。
[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四十:「乃率領黿帥蝦兵蟹將,統帥黨類,一齊奔出潮頭。」
[例句]
而這個人是魔教這幾個蝦兵蟹將絕對惹不起的。
5、蝦荒蟹亂
[拼音]
xiā huāng xiè luàn
[釋義]
蝦荒蟹亂,蝦蟹大量湧出水面,布滿田野,使稻穀受害。因蝦蟹甲堅螯利,故古人以為兵災將至的徵兆。宋.傅肱.蟹譜下篇.兵證:「吳俗有蝦荒蟹亂之語,蓋取其被堅執銳,歲或暴至,則鄉人用以為兵證也。」或作「蟹荒蟹亂」。
8. 帶魚和蝦的三個字或四字成語
白龍魚服 白龍化為魚在淵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隱藏身分,改裝出行。
白魚入舟 比喻用兵必勝的徵兆。
鮑魚之肆 賣咸魚的店。比喻壞人成堆的地方。
察見淵魚 淵:深潭。能看清深水中的魚。比喻為人過於精明。
沉魚落雁 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池魚籠鳥 池裡的魚,籠里的鳥。比喻受束縛而失去自由的人。
池魚之殃 比喻受牽連而遭到的禍害。
蟲魚之學 指繁瑣的考據訂正。
得魚忘筌 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後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登木求魚 登:攀;木:樹。爬到樹上找魚。比喻方向、方法不對,無法達到目的。
鼎魚幕燕 宛如鼎中游動的魚,帷幕上築巢的燕子。比喻處於極危險境地的人或事物。
放長線釣大魚 比喻做事從長遠打算,雖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將來能得到更大的好處。
釜底游魚 在鍋里游著的魚。比喻處在絕境的人。也比喻即將滅亡的事物。
釜中生魚 比喻生活困難,斷炊已久。
蝦兵蟹將 古代神怪小說裏海龍王手下的兵將。比喻敵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婁羅。
將蝦釣鱉 比喻佔人便宜。
井底蝦蟆 即井蛙。
水母目蝦 比喻人沒有主見,人雲亦雲。
9. 就是一個成語里有魚字和蝦字
蝦兵蟹將xiābīngxièjiàng
[釋義] 古代神怪小說裏海龍王手下的兵將。比喻敵人的爪牙或版不中用的大小嘍羅。
[語出權] 明·吳承恩《西遊記》:「東海龍王敖廣急忙起身;與龍子龍孫、蝦兵蟹將出宮。」
[正音] 將;不能讀作「jiānɡ」。
[辨形] 蟹;不能寫作「懈」。
[近義] 殘兵敗將
[反義] 爪牙之將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主語、兼語、賓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京劇《打魚殺家》里;漁霸家的教師爺被蕭恩打倒在地;他手下的~見勢不妙;一鬨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