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有關勸學的故事

有關勸學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9 01:06:05

1. 歷史有關勸學的故事

師曠勸學
朱熹勸學

2. 列舉有關勸學,好學的故事

斷織勸學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後比喻勸勉學習.
出處:《後漢書:樂羊子妻傳》載:「遠尋師,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孔子勸學
子路見孔子,孔子問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①可及乎?」子路曰:「學豈②益哉也?」 子曰:「夫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御狂馬不釋③策,操弓不反檠④.木受繩則直,人受諫⑤則聖,受學⑥重問,孰不順哉.毀仁惡仕,必近於刑.君子不可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⑦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⑧.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括⑨而羽之,鏃⑩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哉.」
師曠勸學
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3. 有關勸學的故事。

君子曰:學抄不可以已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這個算是家喻戶曉了。

4. 古時候有關勸學的故事

古時候來有關《勸學》自的故事有:鑿壁借光。囊螢映雪。頭懸梁,錐刺骨等幾個故事。其中《鑿壁借光》講的是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居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找了一個洞,引來鄰居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書,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時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是因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5. 古時候有關勸學的故事。。

1、《孫權勸學》

宋代:司馬光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釋義: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

呂蒙說:「志士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麼這么晚呢?」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2、《勸學》

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3、《勸學詩 /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釋義: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台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里沙沙作響了。

4、《勸學》

唐代: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釋義:

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冒出。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

5、《師說》節選

唐代: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釋義: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依靠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疑惑,如果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最終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早於我,我跟從把他當作老師;生在我後面,他懂得的道理也早於我,我跟從把他當作老師。我學習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5)有關勸學的故事擴展閱讀

名言警句

1、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 愛因斯坦

2、我們一定要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 列寧

3、學習本無底,前進莫徬徨。—— 報摘

4、人永遠是要學習的。死的時候,才是畢業的時候。—— 蕭楚女

5、對世界上的一切學問與知識的掌握也並非難事,只要持之以恆地學習,努力掌握規律,達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會貫通,運用自如了。—— 高士其

6. 古代有關勸學的故事或名篇

1、《孫權勸學》

宋代:司馬光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釋義: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

呂蒙說:「志士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麼這么晚呢?」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2、《勸學》

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3、《勸學詩 /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釋義: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台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里沙沙作響了。

4、《勸學》

唐代: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釋義:

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冒出。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

5、《長歌行》

兩漢:佚名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釋義:園中的葵菜都鬱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6、《師說》節選

唐代: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釋義: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依靠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疑惑,如果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最終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早於我,我跟從把他當作老師;生在我後面,他懂得的道理也早於我,我跟從把他當作老師。我學習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7. 關於勸學的故事

我國晉代大詩人陶淵明辭去彭澤令退居田園後過著自耕自種,飲酒賦詩的恬淡的生活.

相傳,一天,有個少年前來向他求教,說:」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淵博的學識,很想知道你少年時讀書的妙法,敬請傳授,晚輩不勝感激.」

陶淵明聽後,大笑道:」天下哪有學習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學則進,輟學則退!」

陶淵明見少年並不懂他的意思,便拉著他的手來到種的稻田旁,指著一根苗說:」你蹲在這兒,仔細看看,告訴我它是否在長高?」那少年尊囑注視了很久,仍不見禾苗往上長,便站起來對陶淵明說:」沒見長啊!」

陶淵明反問到:」真的沒見長嗎?那麼,矮小的禾苗是怎樣變得這么高的呢?」

陶淵明見少年低頭不語,便進一步引導說:」其實,它時刻都在生長,只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罷了.讀書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的,有時連自己也不易覺察到,但只要勤學不輟,就會積少成多.」

接著,陶淵明又指著溪邊的一塊磨刀石問少年:」那塊磨刀石為何像馬鞍一樣的凹面呢?』」那是磨成這樣的.」少年隨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這樣的呢?」少年搖搖頭.

陶淵明說:」這是我們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鐮,日積月累,年復一年,才成為這樣的,學習也是如此.如果不堅持讀書,每天都會有所虧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連忙再向陶淵明行了個大禮說:」多謝先生指教,學生再也不去求什麼妙法了.請先生為我留幾句話,我當時時刻刻記在心上.」

陶淵明欣然命筆,寫道:」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8. 急求 中國古代關於勸學的故事

1孫權勸學

孫權勸呂蒙讀書,也就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出處。

當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以不去學習呀!」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成為精通儒家書籍的博士嗎? 我只是想你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你軍務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繁多的事務呢?但我常常讀書,並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等到東吳軍師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與呂蒙討論事情,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謀略才幹,已不再是過去的呂蒙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看清楚這件事情太晚了啊!」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他而去。

2陶淵明勸學
我國晉代大詩人陶淵明辭去彭澤令退居田園後過著自耕自種,飲酒賦詩的恬淡的生活.

相傳,一天,有個少年前來向他求教,說:」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淵博的學識,很想知道你少年時讀書的妙法,敬請傳授,晚輩不勝感激.」

陶淵明聽後,大笑道:」天下哪有學習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學則進,輟學則退!」

陶淵明見少年並不懂他的意思,便拉著他的手來到種的稻田旁,指著一根苗說:」你蹲在這兒,仔細看看,告訴我它是否在長高?」那少年尊囑注視了很久,仍不見禾苗往上長,便站起來對陶淵明說:」沒見長啊!」

陶淵明反問到:」真的沒見長嗎?那麼,矮小的禾苗是怎樣變得這么高的呢?」

陶淵明見少年低頭不語,便進一步引導說:」其實,它時刻都在生長,只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罷了.讀書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的,有時連自己也不易覺察到,但只要勤學不輟,就會積少成多.」

接著,陶淵明又指著溪邊的一塊磨刀石問少年:」那塊磨刀石為何像馬鞍一樣的凹面呢?』」那是磨成這樣的.」少年隨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這樣的呢?」少年搖搖頭.

陶淵明說:」這是我們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鐮,日積月累,年復一年,才成為這樣的,學習也是如此.如果不堅持讀書,每天都會有所虧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連忙再向陶淵明行了個大禮說:」多謝先生指教,學生再也不去求什麼妙法了.請先生為我留幾句話,我當時時刻刻記在心上.」

陶淵明欣然命筆,寫道:」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3師曠勸學
2010年01月12日
讀書

【小故事-大道理】 師曠勸學

一天,晉平公對一名叫師曠的著名樂師問道:「我已經是70歲的人了,再想學習恐怕太晚了吧?」
師曠回答說:「您要是覺得晚了,為什麼不趕快把蠟燭點起來?」
晉平公認為師曠很不禮貌,生氣地說:「我在和你說正經事,你怎麼開玩笑?」
師曠這才認真地回答說:「我聽說,少年時期就刻苦學習的人,好像早晨的太陽,前途無量;壯年時期開始刻苦學習的人,好像是烈日當空,雖然只有半天時光,但銳氣逼人;老年時期才開始學習的人,好像是蠟燭的微弱之光,雖然遠遠比不上太陽的光芒,但總好過在黑暗中瞎碰亂撞啊!」
晉平公聽罷,點頭稱是。

9. 有關勸學的故事

1,孫康映雪

同是晉朝的孫康也是由於貧困而無法點燈夜讀,所以只能早早睡覺。這令他覺得光陰虛擲。一個冬夜,雪下得特別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時分,寒冷令孫康從睡夢驚醒,但他卻發現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來那是雪映射出微光。於是他倦意頓消,翻身起來,取出書卷,來到院子里借著那雪映出光如飢似渴讀書。正是憑著這樣學習的精神,使得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最後他也入朝為官,成為一個學富五車的一代名士。

2,李密掛角

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頭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3,蘇洵發奮

蘇洵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勸告下,27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嘉祐元年,攜子蘇軾、蘇轍到汴京,以22篇文章謁見歐陽修,受其賞識,由此名聲大振。後人因其二子蘇軾、蘇轍均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將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為「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4,梁灝奪魁

梁灝字太素,北宋鄆州須城(今東平州城)人,相傳他在八十二歲高齡時,在朝廷進行的進士考試中,戰勝了所有的考試者,奪得了狀元。梁灝八十二歲中狀元,那是訛傳。《宋史》記載,梁灝,字太素,963年生於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州城),出身官宦之家,雍熙二年(985年),梁灝23歲考中狀元。曾任翰林學士、宋都開封知府等職。又與錢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實錄》及《起居注》。景德元年(1004年),暴病卒於開封知府任上,年42歲。雖然《三字經》中「梁灝奪魁」的典故與真實的歷史有沖突,但因其中所含的堅持發奮學習,終能實現人生價值的良好寓意,至今為人們傳頌。

5,祖瑩學詩

祖瑩喜歡學習,迷戀讀書,八歲的時候能夠背誦《詩》《書》,他的父母害怕他會生病,不準他日夜不停的看書。等到父母睡著之後,他經常在暗地裡點著蠟燭偷偷讀書,因為這件事情他的聲譽更加被傳開了,里里外外的親屬都叫他聖小兒,後來,祖瑩憑借著自己的才能稱為了太學學士。

6,文姬辯琴

蔡文姬,東漢末年陳留(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蔡文姬自小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盪,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文姬歸漢後,嫁給了董祀,並留下了動人心魄的《悲憤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